《咬文嚼字》发布“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这些词语你都用对了吗?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李心月
1月6日下午,有语言“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对外公布“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 、“六安”的“六”误读为liù。二、“蔓延”误为 “曼延”;三、将“接种”的“种”zhòng误读为zhǒng。四、“途经”误为“途径”;五、“必需品”误为“必须品”;六,“赓续”误为“庚续”;七,“失之偏颇”误为“有失偏颇”;八、“血脉偾张”误为“血脉喷张”;九、“情结”误为“情节”;十、将“行拘”误为“刑拘”。
六安之“六”的读音还曾上过热搜
关于六安之“六”的读音,还要从去年春天上了一次热搜说起。2021年5月,安徽省六安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相关新闻报道中,有某主持人将“六安”的“六”读作liù。“六”是多音字,读liù指数字,即比五大一的正整数,读lù用于地名,如江苏六合。安徽“六安”的“六”读lù,权威辞书是这样注音的;民政部发布的《中华行政区划简册》也是这样标注的。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这样分析202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几个特点:
第一,“别字”呈泛滥之势,“错字”几近绝迹,说明语文差错已由“手写”时代进入“键盘”时代。在过去的“手写”时代,错字泛滥成灾,比如“冒”字上边错成“曰”、“昂”字下边错成“卯”、“步”字右下多加一点、“拜”字右边写成三横等等。在现在的“键盘”输入时代,这类差错大量减少,甚至几近绝迹。现在错误主要集中于别字,如把“蔓”误成“曼”、把“经”误成“径”、把“赓”误成“庚”、把“偾”误成“喷”等等,而错字很少出现。用键盘输入,除非自己硬“造”出来,一般不会打出错字。这应该与汉字输入系统不断进步有关。
第二,涉及“”“抗疫”的条目有5条。 “新冠”是人类所遭遇的最大挑战,“”“抗疫”仍然是本年度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的接种、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毒株的蔓延及防控等等,仍然是2021年最受关注的年度主题与关注话题。在构建这一年度的“话语体系”时,“”“抗疫”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关注焦点仍然在向“”“抗疫”等话题集中。这是 “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中涉及“”“抗疫”条目多的原因。
黄安靖说,10余年来,《咬文嚼字》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评选,基本上都按照一个比较固定的程序进行,共分5个步骤:一是材料收集,二是条目整理,三是专家审核,四是征求意见,五是最后审定。他还特别提到,作为一本以“纠错”为特色的刊物,《咬文嚼字》每天要收到数百份读者来稿,可收集到大量各种类型的差错材料。为了搜集到最全面的错字,《咬文嚼字》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十个“咬文嚼字观测站”,各站聘请语文观测员,有目的地搜集语文生活中出现的差错。
凡列入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条目
再出错的频率大幅降低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从2006年开始发布,至今已经16年了。黄安靖说,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唤起人们的语文规范意识,最大程度地唤起人们对母语的敬畏意识,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减少社会语文错误。”
每年“十大语文差错”发布后,社会广泛关注。黄安靖透露,纠错效果十分明显。比如《咬文嚼字》曾将“神州六号”列入了“十大语文差错”,后来在有关“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等新闻报道中,就很少出现将“神舟”误为“神州”的错误了。经济学术语“一篮子货币”曾常误作“一揽子货币”,《咬文嚼字》将 “一揽子货币”列入“十大语文差错”,后来这个差错就很少见到了。过去,“非营利机构”(或“营利机构”)常被误作“非盈利机构”(或“盈利机构”),《咬文嚼字》将之列入“十大语文差错”后,出错率也有明显降低。“口角”的“角”一直有人误读为jiǎo,正确读音是jué,《咬文嚼字》将之列入“十大语文差错”,现在读错率似乎也在减少。
“我们做过,凡是《咬文嚼字》列入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条目,后来出现频率都有大幅降低。”黄安靖对此很欣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咬文嚼字发布今年十大流行语 2020年十大流行语及其含义
2020年十大流行语公布,今年新概念、新语词丰富多彩,是流行语的“大年”。以下为《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解读今年流行语特点,以及评选标准。
一、2020年流行语的特点
1.今年是流行语的“大年”。
新冠肆虐,在党集中统一下,全国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积极投入到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中,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社会经济全面恢复步伐加快。今年大事要事多,新鲜事物多,多,感人事迹多。折射在语言层面,就是今年新概念、新语词丰富多彩,是流行语的“大年”。前几年是可选择的条目少,而今年可选择的条目相对多,我们的工作是选出最能代表年度特征的条目。
2.“抗疫流行语”明显占优。如果我们按不同主题把流行语分成不同类别的话,今年“抗疫流行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明显优势。是今年的年度底色,抗疫是今年的年度主题。无论是工作的重点还是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抗疫斗争、复工复产、社会经济的恢复等等方面。语言是记录社会生活的符号,今年出现了大量与“抗疫”有关的新词新语,“抗疫流行语”因此大量涌现,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进入今年榜单的,多数与“抗疫”主题相关联。
3.“全民流行语”有增多态势。前几年,流行语的“区块化”态势明显,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背景,有不同的流行语,在全社会流行的“全民流行语”比较少。但今年不一样,“全民流行语”有增多态势,比如进入榜单的“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直播带货”“双循环”等等,都为全社会所熟知,在全社会流行。主要的原因是,今年肆虐,全国投入到抗疫斗争中,社会焦点集中到了“抗疫”上,人们的关注共同点比较集中。
二、2020年十大流行语的评选标准
2020年十大流行语的评选,我们还是坚持了一贯的评选标准,考虑所选条目的“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具体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反映时代特征。“抗疫”是今年的年度主题,把反映“抗疫”主题的流行语选出来,是我们今年工作的着力点。“至上,生命至上” “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 “双循环”等等,无不与“抗疫”主题相关,都带上这一年度的特征。
2.弘扬正能量。《咬文嚼字》评选年度流行语,一直将“弘扬社会正能量”当成核心标准。今年我们把宣传抗疫成就,歌颂抗疫先进,宣扬抗疫精神,以及弘扬在抗疫斗争中展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当成评选流行语的“中心思想”。如“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 ”“后浪”“飒”等等,就是在这一“中心思想”指导下评选出来的。
3.引导语文生活。我们倡导健康的语文生活,提倡规范的语文运用,一直坚持把结构、含义、用法上是否有“创新”作为评选流行语的重要标准。今年入选的词条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如“至上,生命至上”“直播带货”“双循环”“凡尔赛文学”都是新结构,“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等词流行的都是新的含义,“打工人”“内卷”在用法上都有所创新。
来看看2020年上榜的十大流行语:
一、至上,生命至上
新冠给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全国紧密团结,积极投入到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中。总做出指示,要把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集中统一下,全国勠力同心,守望相助,共克时艰,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恢复。2020年5月22日,习总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至上,生命至上,保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人“以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我国之所以在抗疫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了“至上,生命至上”这一指导准则。
二、逆行者
逆行,指反着众人的方向而行,不走寻常路;逆行者,指由于职责和信念所系,在发生重大危险时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人。2020年,“逆行者”成为对在新冠战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称呼。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指战员、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等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均被称为“逆行者”。他们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有些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逆行者”展现了中国面对生死考验时坚守岗位、不畏艰险的优良品质。
三、飒
本用以描写风声。现在流行的“飒”,特指帅气利落、潇洒清爽,多用于女性。新冠病毒肆虐神州大地,女性撑起了抗疫的大半边天。据统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中约有50%是女性,护士中女性超过90%。巾帼不让须眉,女性是战疫前线的“最美风景线”。用“飒”来形容她们,是全国对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如今,“飒!”“真飒!”“又美又飒!”已成为人们赞美奋战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四、后浪
源于“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短视频《后浪》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舆论焦点。视频中,演员何冰激情演讲,以“后浪”称呼新一代青年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认可与赞美,引起各界热议,“后浪”红极一时。当前流行的“后浪”,大致是指我们的90后、00后。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曾让人觉得“不着调”“太叛逆”,但面对新冠,他们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后浪”承担起了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已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希望一代”。
五、神兽
神异之兽,本指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动物。2020年上半年,因受新冠影响,全国各地中小学延期开学,孩子们在家上网课。这些孩子活泼可爱,但许多人调皮捣蛋,还智商超群,出格之事时有发生。他们在家学习,没有教师监管,家长不得不与之斗智斗勇,使出各种招数,犹如跟“神兽”相斗。家长们心力交瘁,盼望早日平复,学校早日复课,尽快让“神兽归笼”。“神兽”便成为期间居家上网课的孩子的代称。
六、直播带货
即通过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线上展示、导购、销售的新型商品交易形式,是“新一代电子商务模式”。 新冠病毒肆虐期间,“直播带货”有效解决了实体店顾客大幅减少、库存积压商品滞销的问题,一批“大流量”带货主播实现了惊人的销售业绩,吸引了众多行业采用这种模式。据媒体报道,严重的美国日前也开启了“直播带货”模式。“直播带货”已成为广为人知的流行语,进入大众视野。然而,在“直播带货”火爆的背后也出现了不少隐忧,如违规宣传,数据造假,假冒伪劣产品不时出现,售后服务无法保障,等等。有效监管已成为当务之急。
七、双循环
2020年5月14日,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九届五中《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做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双循环”已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词”。
八、打工人
打工,本指做工,多用于临时性的工作;打工人,原本多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通常为外来务工人员。9月22日,一名网友在网上发了一条自拍的短视频,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并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 这个视频引来大量关注与模仿,“打工人”随即引爆网络。在流传中,“打工人”适用范围扩大,指称对象多元化,几乎成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统称。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职员,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称 “打工人”。
九、内卷
又称“内卷化”,译自英语involution,本是社会学术语,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2020年下半年,有几张图片刷屏:有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人边骑车边用电脑,有人床上铺满了一摞摞书……“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同学被称为“卷王”登上热搜。“内卷”流行开来,高校学生用它指非理性内部竞争。有同学举例:老师要求论文五千字,不少同学为评优写了一万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务,但获优比例并未改变。现在,“内卷”从大学生群体中“出圈”,各行各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都以“内卷”称之。专业人士指出,发展中出现停滞阶段很正常,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理性竞争,呼吁相关行业正视非理性的“内卷”现象,积极探索“去内卷化”的改革之路。
十、凡尔赛文学
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这种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比如,有人自炫长得瘦:“好羡慕那些轻轻松松就长胖了的人,我一个月吃了好多东西以为能到90斤,结果……太不公平了,我想哭!”“凡尔赛文学”的得名源自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这部作品细致刻画了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浮华奢靡,网友以“凡尔赛”借指高档、奢华的生活。11月初,一个微博认证为作家的网友,在微博上用“平实”的文字记录她的“高贵”生活,引来网友吐槽。“凡学”因此而爆红,网上掀起了一场“凡尔赛文学”创作大赛。实际上,现在的“凡学”作品多数已不再是炫耀,而仅是一种调侃。
来源:澎湃新闻
2019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这些错你犯过吗?
25日下午,《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足协致歉声明中的成语误用,以及明星微博出现的知识差错,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成孔子的话等。具体有以下十大差错。
足协致歉声明中的成语误用
以“差强人意”表示让人不满意。
2019年11月,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负于叙利亚队。赛后,中国足协通过微博为中国男足的糟糕表现向球迷致歉:“中国男足表现差强人意,令广大球迷倍感失望,中国足协对此深表歉意!”其中误将“差强人意”当作“让人不满意”用了。
差(chā):略微;强:振奋。“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明星微博中的知识差错
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成孔子的话。
2019年11月,某演员宣布离婚,发微博称自己是一个“普通女人”,还说“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已有辞书收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条目,用例大约出现在明清时期,意思是:常人不是圣贤,谁能不犯错误?其出处可追溯到《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语。
干支纪年中的用字错误
“己亥”误为“已亥”。
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己亥”在使用中常被误为“已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中有“己”没有“已”,干支纪年中只有“己亥”年而没有“已亥”年。
还有将“2019年己亥年”误为“2019年乙亥年”的。干支纪年中确实有“乙亥”年,但2019年不是。
科技新闻中的词形错误
“挖墙脚”误为“挖墙角”。
2019年8月,华为发布操作系统“鸿蒙”,并许诺了众多优惠,力邀安卓应用程序开发者为鸿蒙效力。媒体一时调侃:这是在“挖安卓的墙角”。其中“墙角”是“墙脚”之误。
墙角是指两堵墙相交接所形成的角;墙脚则指墙基。墙角被挖开对墙体损害有限,但墙脚被挖整堵墙就会坍塌。因此,汉语词汇系统中有“挖墙脚”,而无“挖墙角”。“挖墙脚”即拆除墙基,比喻从根本上加以破坏。
影视新闻中的用词错误
“主旋律”误为“主弦律”。2019年期间,《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部主旋律影片集中上映,获得广泛好评。相关新闻中,“主旋律”常误为“主弦律”。
“旋律”通常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组合;“主旋律”指多声部音乐作品中的主要曲调,现在也用来比喻基本的观点、主要的精神。“旋律”不能写作“弦律”,“主旋律”也不能写作“主弦律”。
经贸新闻中的不规范用字
“鲇鱼”误为“鲶鱼”。
2019年11月,美国确认中国鲇鱼监管体系与美国等效,中方表示欢迎。相关报道多将“鲇鱼”误为“鲶鱼”。
鲇鱼,头扁平,口宽大,体表无鳞,多黏液,过去也作“鲶鱼”。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实施,确定“鲇”为规范字,而其异体字“鲶”未收入表中。此后,将“鲇鱼”写成“鲶鱼”就是不规范的了。
司法新闻中的词语误用
“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
2019年10月,大连一名10岁女孩惨遭,凶手蔡某因不满14周岁,依法不追究刑责。有媒体报道:蔡某行为素有不端,其父母虽有察觉却“不以为然”,未加严管,最终导致恶性。其中“不以为然”是“不以为意”之误。
“不以为意”指不把事情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以为然”指不认为他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父母不重视孩子的不良行为,应用“不以为意”。
环保新闻中的用词错误
“禁渔”误为“禁鱼”。
2019年年初,多联合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对长江流域分阶段实施禁捕做了规定。在相关报道中,部分媒体把“禁止捕鱼”说成“禁鱼”,混淆了“鱼”和“渔”的区别。
“鱼”是名词,即鱼类;“渔”是动词,即捕鱼。“禁渔”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在一定时期或一定水域内禁止捕捞,不能写成“禁鱼”。
波音坠机中的用语错误
“令人堪忧”。
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亚一架波音737-8飞机发生坠机,举世震惊。不少媒体报道:波音飞机的安全性“令人堪忧”。“令人堪忧”是病态结构。
“堪”指值得;“堪忧”指值得担忧,意即令人担忧。因此,可以说“波音飞机的安全性堪忧”,也可以说“波音飞机的安全性令人担忧”。
相关新闻中的词语误用
“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
对于美国无端挑衅的“霸凌主义”行为,我方曾用“令人不齿”一词予以抨击。相关报道常将“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
“齿”本指牙齿,引申指并列;“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不耻”指不以为有失体面,如“不耻下问”。对美国的挑衅行为表示鄙视,应用“令人不齿”。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张天宇
编辑丨杜显翰
【咬文嚼字的意思【咬文嚼字的意思解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