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二将什么意思 哼哈二将表情包

更新:07-1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哼哈二将”其实并不弱,神通专攻魂魄,可惜遇到了克星

哼哈二将在中国古代神话史中,也算是有一定名气的存在了,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哼哈二将实力很弱,类似于“炮灰”;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其实哼哈二将的实力还算是可以的,如果不是遇到了克星的话,可能哼哈二将还能立下更大的功劳。

先来看看哈将,哈将名叫陈奇,陈奇早年曾受异人秘传,养成腹中一道黄气,张口一哈,黄气喷出,见之者魂魄自散;后成为商纣王的部将之一,官至青龙关总兵邱引的督粮官,手使一根荡魔杵。坐骑是火眼金睛兽,座下有三千飞虎兵,也算是个奇人了。曾喷出黄气生擒邓九公、太鸾、黄天禄、土行孙等姜子牙麾下大将,但是却被哪吒击败,因为哪吒乃是莲花化身,免疫魂魄攻击。

再来看看哼将,哼将名叫郑伦,这郑伦早年曾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与李靖是同门一师的师兄弟;后由于修仙无望,故而入仕,成为商纣王麾下的一名部将,乃冀州侯苏护的督粮官。这郑伦也算是个奇人,虽然修仙无望,但也还算是学了点本事。

郑伦的兵器为两柄降魔杵,有神兽坐骑火眼金睛兽,座下有三千乌鸦兵;但真正的杀手锏还是度厄真人所传授的窍中二气的鼻烟神通,只要将鼻一哼,就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专吸人魂魄,虽然攻击距离较短,但郑伦仍是凭借此神通多次生擒敌人。

原本郑伦和陈奇都是商纣王麾下的大将,但郑伦后来被周武王姬发擒获,并被上司苏护劝降归周,所以两人成了敌对关系;这陈奇和郑伦不知是不是刻意安排的,坐骑、外形、神通都极为相似,在命运的安排之下,这两人必然有一战。

陈奇初次和郑伦交战时,各自使用自己的神通,同时攻击,结果两方互相中招落马,被各自的下属抢救而回,以此逗乐了观战的群众,当时土行孙等众将,笑得腰软骨酥。双方以平手而结尾,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这陈奇在后来的战斗中,被武成王黄飞虎一死。而郑伦呢?郑伦在后来与梅山七怪的战斗之中,被梅山七怪中排第二的金大升所斩死;因为这金大升乃是水牛修炼成精,力大无穷、能口吐牛黄烧人,也是精通攻击魂魄之道。

在后来姜子牙封神之时,敕封郑伦、陈奇为负责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的正神,“哼哈二将”之名也就因此而来;虽然这两位在生前是对手,但是死后却成为搭档,由于两人的相似度实在是太高,就连性格都极为相似,所以两人成为同行知己,从此形影不离、同出同进,相似之处宛如亲兄弟一般。

其实郑伦和陈奇的神通还是挺厉害的,针对魂魄发动攻击,虽然不知道对金仙之流有没有效,但是就普通武将而言,杀伤力还是极强的,就连土行孙都无法抵挡;但是命中早有安排,陈奇在神通被郑伦所克之后,被黄飞虎一杀;郑伦更是悲催的碰到无论是武力还是神通都远在他之上的金大升,被斩杀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不知道,传授给陈奇神通的那位异人,是不是度厄真人。

关于“封神演义”中很有意思的哼哈二将,你了解多少

一、外貌与神通

1. 外貌形象

- 哼将,原名郑伦,他面如紫枣,下长一部赤须,头戴金冠,身穿铠甲,手持降魔杵,有二目圆睁、鼻哼白气制敌的形象特点。

- 哈将,原名陈奇,他面如蓝靛,发似朱砂,骑火眼金睛兽,手持荡魔杵,有张口哈出黄气擒将的本领。

2. 特殊神通

- 哼将郑伦,他曾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传他窍中二气,只要鼻子一哼,就会响如钟声,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

- 哈将陈奇,他受异人秘传,养成腹中一道黄气,张口一哈,黄气喷出,见之者魂魄自散。

二、在佛教中的地位

1. 守护寺庙山门

- 哼哈二将被安置在寺庙的山门两侧,作为寺庙的护法神,以其威严的形象来守护佛教的圣地,警示和抵御邪魔外道的侵扰。他们的形象往往高大威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前来参拜的信众感受到寺庙的神圣不可侵犯。

2. 文化象征意义

- 在佛教文化中,哼哈二将代表着佛法的威力和护法的力量。他们是佛、法、僧三宝的守护者,通过其神话传说和形象展示,向信众传达佛法的神圣性和对正信的护持,在寺庙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表现,反映了佛教与本土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

三、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播与影响

1. 文学作品

- 在一些古典小说如《封神演义》中,哼哈二将有详细的故事。他们原本是商朝的将领,在封神大战中战死,后来被姜子牙封神,成为了佛教的护法神。这使得哼哈二将的形象更加广为人知,并且融入了中国神话体系之中。

2. 民间信仰与艺术

- 在民间信仰中,哼哈二将被视为能够驱邪避灾的神灵。在艺术方面,除了寺庙中的雕塑和绘画,在一些民间工艺品、戏曲表演等领域也会有哼哈二将形象的展现,丰富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内涵。

乔峰在小说中对应的并非天神,而是夜叉王,也就是俗称的哼哈二将

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只有十五部,但每部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其中《天龙八部》便是代表,他通过塑造小说中的角色,对应佛经中的“天龙八部”,创造了瑰丽多姿的武侠世界。熟读这部小说的人,都会将自己对小说中角色的理解,对应到佛经中的天龙八部身上,以此来阐述对这部武侠小说的理解。乔峰作为小说中戏份最重的大侠,是众多角色中最受人追捧的。很多解读《天龙八部》的人,都将乔峰对应为天龙八部中的天神,以赞美他在故事中英雄无敌的表现。可是在真正读懂小说之后才发现,原来乔峰并不是天神,而是夜叉王。

将乔峰对应为天神,几乎是乔峰的粉丝一手打造的结果,也是从他在小说中的表现体现出来的。乔峰一出场就是巅峰,他身为天下第一大帮丐帮的帮助,在中原有着“北乔峰,南慕容”的至高声誉,是小说中的顶级高手。他在小说中从无败绩,不论是杏子林、聚贤庄,还是在辽国和少林寺,他都表现出极为悍勇战斗力,几乎无人能敌。尤其是在少林寺一役,面对三大高手丁春秋、慕容复和游坦之地联手,他以一敌三不落下风。在面对隐居少林寺藏金阁的扫地僧时,以降龙掌将其打伤,对方也不得不赞叹道“降龙掌果然天下第一”。

他非常讲江湖义气,对朋友宽仁大度,对敌人嫉恶如仇,是典型的英雄大侠形象。他做事细腻入微,为朋友可以身处险境,受到很多江湖中人的推崇。即便在被全冠清诬陷,被丐帮误会而驱逐后,却仍旧默默的保护着帮中兄弟。以至于他在辽国落难时,丐帮和少林寺组织大量武林侠客潜入辽国南京救他,甚至不惜生命。可以说乔峰的武功和人格魅力是小说中最强的,他的英雄无敌在金庸小说中独一无二,这也成为他的粉丝将其对应为天神的重要原因。可是从小说剧情来看,金庸先生眼里乔峰其实并不是天神,而是夜叉王。

在小说中乔峰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既是中原武林的大侠,又是中原武林的败类。虽然这个败类帽子是全冠清和康敏的诬陷所致,但他身为契丹人的事实是存在的。所以在保宋抗辽的大环境下,成为萧峰的他是两面不讨好的。最后他也因此而陷入内外交困之中,为了阻止耶律洪基的大军侵宋,不得已选择了自尽的结局。这种内外交困,两面不是人的人生际遇,不是佛经中天神的标配。佛经中的天神是至高无上的,是享受着最大欢喜和幸福的,可这些都与乔峰没有关系。乔峰的人生是悲催的,从雁门关大战开始,就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很多人认为乔峰是天神,是因为他的英雄无敌和江湖声望,可这些并不是佛经中对天神的定义,而是小说中对乔峰的定义。如果非要把乔峰和天龙八部中的八部众对应,从人生际遇上看,只能是夜叉王,而不是天神。佛经中的夜叉是天龙八部之一,这个大神的际遇与乔峰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夜叉来源于印度古婆罗门神话中的大神,相传是诞生在大梵天的脚掌中,与罗刹相对应。夜叉除了有药叉的翻译外,还有个翻译较重苦活。这是活得非常艰辛痛苦的大神,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名字。而小说中的乔峰正是最为艰辛痛苦的角色,无论是被中原武林和丐帮驱逐,还是面对辽国大军南下,都是如此。

从佛教故事来看,夜叉的艰难困苦在于半神半鬼,也就是俗称的人不人鬼不鬼。由于它是在大梵天的脚掌中出身,与生俱来便拥有极大的神通。它与人为善,被称为“真诚者”,常以鬼为食,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标签,所以被认为是吃鬼的神。然而它在故事中的形象却不太好,常常以水鬼或海怪的样子出现,还担任过冥神、阴神、凶神、邪神等职责,给人的感觉是面目狰狞,非常恐怖。所以夜叉在佛经中是存在两面性的,一面是它本身的善良,另一面却被人误以为狰狞恐怖。这是典型的两面不讨好,左右为难的角色。

夜叉的这种情况正好与乔峰对应,乔峰在小说中的剧情也是如此。尽管他对中原武林和丐帮仁至义尽,却仍旧落了个声名狼藉的下场。读者们都知道乔峰是无辜的,但是他在故事中却背负了中原武林败类的骂名,还背上了杀父杀师的黑锅。在聚贤庄大战中,杀死中原武林高手数百人,成为中原武林人人得而诛之的大魔头。一方面他是善良的,不愿意与中原武林为敌,只想查清事情的。另一方面是疯狂的中原武林人士不放过他,迫使他大开杀戒。第三方面,他身上的黑锅一大半是其父萧远山干的,这让他不背也得背。

这样出于两难之中,深受内外夹攻的痛苦,与佛经中的夜叉何其相似。而在故事的结局方面更是如此,在面对宋辽时,他更是处于左右为难之中,这种痛苦逼得他走投无路。为了宋辽两国的和平,他不得不自己来保护两个国家的百姓,这又与佛经中夜叉王发宏愿舍己救人的故事相吻合。

佛经中的夜叉正是处于这种矛盾和两难之中,所以过得非常艰辛。但是他追求佛法,最后走上了为民的道路。这种极具悲剧色彩的大神,与乔峰在小说中的寓意何其相似。而夜叉王自己保护国民的悲壮之举,又是他最后能够成为佛祖身边护法神,二十诸天之一的根源所在。

在佛祖身边护法神的二十诸天中,排名第七的密迹金刚就曾经是夜叉一族的夜叉王。在佛教寺庙中,进入山门后面对大雄宝殿,在山门内的两边可以看到两尊大菩萨,它们就是密迹金刚。它们睁眼鼓鼻,上身裸露,体魄健壮,手持金刚杵,为大力士与大武士模样,其神态威严,怒视凡间。他们在佛教护法神中的地位极高,仅次于梵天、帝释和四大天王,是佛教的保护神,也是夜叉一族的首领。天龙八部中有夜叉一族,他们追求佛法,首领最后成为护法神追随佛祖,所以在很多佛祖讲经的场合,都有密迹金刚存在。

在民间百姓中密迹金刚的名气并不大,但是说到哼哈二将却是老少皆知。在各类神话小说中都有哼哈二将的存在,其中以《封神演义》中的最为著名。《封神演义》中的哼哈二将为郑伦和陈奇,一位能鼻哼白气制敌,另一位能口哈黄气擒将,在小说中的戏份不少。故事中两人战死与武王伐纣的封神大战,后来在封神台被姜子牙封神,成为佛教看守山门的两大神。由于他们的法术神通是以哼哈发声,所以被百姓称为哼哈二将。这些故事都是小说家牵强附会所作,并没引用夜叉王来历本身,所以民间百姓只知其一,而不知其根源。

其实在《天龙八部》之中不只乔峰一位夜叉,另一位夜叉则是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段延庆本是大理国太子,因为而流落江湖,被人追杀。虽然最后练成极高的武功杀尽仇人,但却丢掉了大理皇帝的位置,而且一身残废。他为了夺回皇位费尽心机,甚至不惜加入西夏一品堂,用很多阴谋诡计对付大理段氏。小说中对他的凶残描写很多,却极少见到他真正凶残的事情。小说中设定他如麻,外号恶贯满盈,但故事中真正亲手杀死的却屈指可数。比的数量,乔峰这位大英雄反而是大恶人段延庆的上百倍。

段延庆的人生际遇与乔峰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一方面他是大理太子,理应继承大理皇位。另一方面他是声名狼藉的四大恶人之首,江湖上人人得而诛之。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让他陷入痛苦之中,只能通过不择手段地追求大理皇位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负担。可以说他是小说中最不像反派的反派,比阴毒不如丁春秋,比卑鄙不如全冠清,比下流不如云中鹤。然而他却是这些反派中名声最大,恶名最响的。而且从形象上看,段延庆也更符合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设定,与夜叉的佛经形象高度吻合。

有人说段延庆是修罗,这是不懂佛经的胡乱猜测。在佛经故事中修罗和夜叉最大的区别,便是愿望的达成与否。修罗一生与帝释天作战,为夺取帝释天的权势,屡战屡败,并未能完成这个心愿。而夜叉则不同,发宏愿保护万民,求仁得仁。小说中的乔峰和段延庆都是如此,他们虽然活得非常艰辛,但是愿望最终都能够达成。乔峰虽然自尽了,但阻止了宋辽两国的大战,这与夜叉神成为密迹金刚的故事异曲同工。段延庆虽然没能成为大理皇帝,但是他的儿子段誉成了大理皇帝,这对他来说也是愿望的达成。

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对乔峰和段延庆的设计是非常精彩的,其剧情环环相扣,体现出他对佛经故事有着极深刻的了解。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乔峰这样的角色,也是将资金对天龙八部中夜叉故事的理解融入其中。读懂天龙八部,并不是去读各个角色本身的性质与佛经对比,而是从这些角色的境遇中去体会佛经的道理。乔峰的自尽是可惜的,让很多读者为之痛苦不堪。可是从夜叉的故事来看,这只是乔峰成神开始,最终他将是密迹金刚的结局。这样的结局对于敢于小我成全大我的人来说,是非常满意的,也是至高的褒奖。

【哼哈二将什么意思 哼哈二将表情包】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哼哈二将【哼哈二将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现多用于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