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以“独尊儒术”为幌子,暗中实施“唯我独尊”的骗术
引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就此爆发。不久后,一位叫孔鲋[fù]的人不远千里前来到陈郡,主动投奔陈胜。陈胜听闻孔鲋的身份后,大喜过望,立即封孔鲋为太师、博士。
这位叫孔鲋的人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为何能迅速得到陈胜的青睐呢?
答案是:孔鲋乃孔子第八世孙,他投奔陈胜的目的,是为了给儒家思想,寻找一片沃土。
历史告诉我么,孔鲋最终失败了,因为陈胜很快被淹没在秦末的洪流之中。
70多年后,一位叫董仲舒的儒生,完成了孔鲋未竟之使命,让儒家思想,成为天下“正统”。而那个帮董仲舒实现目标的人,名叫刘彻,他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称呼——汉武帝!
一、寻寻觅觅三百年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古代思想空前繁荣。之所以会形成这个局面,根本的原因是:东周时期王道衰微,礼崩乐坏,周天子的那一套已经不管用了,所以,士族阶级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诞生了百家学说。而在百家学说中,儒道墨法四家,影响力最大。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其目的是想让诸侯接受儒家思想,把儒家思想推行于万世。只可惜,在东周乱世,儒家的“仁”,并不能快速帮统治者崛起,所以,儒家思想虽然伟大,但步履维艰。后世孟子、荀子力推儒家,仍然未能让儒家成为主流。
毕竟,在兵刀相向的乱世,儒家或许能治天下,但不能打天下。
战国末年,秦王扫六合,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推行以法家思想建立国家的基本国策,儒家则受到打压。儒家的代表们,在秦朝憋着一口气,就等著“重出江湖”。
所以,等到秦末农民爆发时,孔鲋急忙找到陈胜,希望能在张楚政权下推行儒家思想,陈胜也想借助孔鲋的身份,增强自己的影响力,二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只是,陈胜从骨子里,对儒家思想并不是很感兴趣。
刘邦建立汉朝后,儒生叔孙通建议刘邦多读儒家经典。刘邦大笑曰:“我是在马上得天下,读《诗》《书》有何用?”
可见,刘邦心里“不好儒”。到了汉文帝、汉景帝年间,黄老思想仍然是汉朝主流。汉武帝登基的前几年,窦太后(太皇太后)掌权,朝中的儒生们则被逐个打压。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赵绾王臧”。
当时,汉武帝任命魏其侯窦婴为丞相,以武安侯田蚡为太尉,窦婴和田蚡倾向儒学,推荐赵绾、王臧两位儒生分别担任御史大夫和郎中令,结果,窦太后震怒,私下赵绾、王臧二人“贪污”的证据,汉武帝在窦太后的威逼之下,只能将二人处死,窦婴和田蚡也被免职,回家思过。
要知道,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窦太后如此不顾及情面,可见他对儒生反感至极。
孔子在公元前479年去世,而“赵绾王臧”发生在公元前140年,中间相隔300多年。
一个思想,一个学说的全面推行,需要沃土,更需要阳光和雨露。
相比于墨家等学派,儒家能够传承到汉代,已经算幸运的了,但是,儒家经过300多年的发展,仍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这本身也是危机。
在这里,笔者需要说明一下:在新时代,很多人认为,儒家思想是墨守成规、迂腐不堪的东西,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孔子最原始的儒家思想,抛开后世迎合封建统治的那一套,本质上还是比较伟大而纯粹的哲学思想。
因此,儒学能在汉武帝时期兴起,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
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汉文帝时期,在河北广川一户地主家里,一位姓董的男孩正在慢慢长大,他幼年好学,博通经史,这个人,名叫董仲舒。
董仲舒30岁左右时,已经远近闻名,很多人自愿拜在他门下,跟他学习《公羊春秋》,董仲舒有个非常著名的学生,此人就是被后世称为“史圣”的司马迁。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终于独掌大权,但他发现,自己突然要面临一大堆社会矛盾,于是,他征召天下贤士,向他们寻求方略。
第二年,董仲舒被推举而来,汉武帝对董仲舒连发三问,董仲舒以“天人关系”为主题,连答三章,让汉武帝产生顿悟,史称“天人三策”。
当时,汉武帝急需要一套理论来稳定政局,而董仲舒这套偏向儒学的理论,来的正是时候,不久之后,汉武帝便推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
汉武帝为何会选择董仲舒?不仅仅是因为董仲舒打动了汉武帝,最根本的原因是汉武帝早就打算抛弃“黄老之术”了。
汉朝自开国以来,都以“黄老之术”治理天下,黄老的核心则是“无为而治”,因为如此,汉文帝、汉景帝两代人以黄老为主导思想,休养生息,这才造就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少年登基,在卫绾等儒生的影响下,他一直认为“无为而治”只能在民生凋敝的时候,让老百姓慢慢复苏。但不能让已经复苏经济的王朝再进一步。换句话说,如果一味地“无为而治”,汉朝无法战胜匈奴,更无法变成一个强大的王朝。所以,汉武帝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学说,然而,当时窦太后仍在,汉武帝的想法,只能埋于心底。
当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出现的时候,汉武帝非常欣喜。与其说是董仲舒的理论说服了汉武帝,不如说是汉武帝可以用董仲舒的这套理论,来说服其他人。
有一点需要说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董仲舒提出来的,《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的原话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董仲舒的口气,远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么强硬。那么,董仲舒的理论,到底是什么?笔者来简要说一下。
董仲舒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天人感应”。董仲舒把朝代的兴盛、帝王的对错,全部和“上天”联系在一起。
在汉朝初年,人们普遍比较迷信,董仲舒的这一套理论当时看似非常完整,因此在那个时代,有其“合理性”。
第二,“大一统”思想。董仲舒认为,天子应该建立统一的集权,防止分裂局面的发生,如此,国家才能强大。
不得不说,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对汉武帝触动很大。而这一套理论,也直接促成了后来的“推恩令”等多项集权政令的萌芽,纵观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董仲舒的这套思想,一直适用。
第三,以德思想。秦朝依法治天下,汉初,以“黄老之术”杂以刑法来治理国家,董仲舒认为,这会给百姓带来极大的痛苦,只有“以德”才能协调社会矛盾,使天下长治久安。
笔者需要说明的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推荐的“儒术”,其实是经他改造过的,更适合封建统治者。这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有区别的。如果把二者划等号,其实极不合理。
三、汉武帝的“唯我独尊”很多人都认为,汉武帝欣赏董仲舒。笔者认为,汉武帝只是欣赏董仲舒的理论,对于董仲舒本人,他并不喜欢。
汉武帝没有把董仲舒留在身边,而是把董仲舒安排到江都易王刘非那里去做相国,这就充分说明了笔者的观点。
六年后,汉朝长陵(刘邦陵寝)发生大火,董仲舒上书给汉武帝,说明这是上天的警示,汉武帝大怒,要杀董仲舒,后来怜其才,饶他一命。董仲舒从此再不敢说灾异之事,在家中隐居十年,专心教书。
就在董仲舒不被重用期间,汉武帝却用董仲舒的思想,来强行推广儒术,以达到集权的目的。他任用儒生,兴办太学,但是,本质上,汉武帝只是用儒学来装点“门面”,他骨子里,还是觉得霸道比王道更好用。
汉武帝重用的一些大臣,大多不是儒生,例如,公孙弘、张汤都是酷吏。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采纳张汤的建议,推行“白鹿皮币”改革。意思是,把一张方形的白鹿皮,定下40万钱一张的价格。然后这些白鹿皮只能在皇宫禁苑内使用。诸侯王室来朝见汉武帝,需要自己花钱买一张白鹿皮做垫子。
如此以来,诸侯王入京,就不得不花40万钱去买汉武帝的白鹿皮,白鹿皮便成了“超级货币”。汉武帝利用白鹿皮币,毫无节操地将大量货币回收到国库。
有一个叫颜异的大臣,时任大司农,当时主管全国财政,他认为:公侯朝贺的玉璧才值几千钱,但一张白鹿皮垫子却被哄抬到40万钱,这有点乱来。
颜异的说法,让汉武帝非常不爽,于是,汉武帝纵容张汤去“整治”颜异。
张汤盯了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颜异的“罪证”,《史记·平淮书》记载:
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汤奏当异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
意思是说,颜异和宾客聊天,宾客表达对朝廷的不满,颜异没有说话,但嘴唇微微动了一下。
张汤认为,颜异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已经在抨击朝政了,这叫“腹诽”。
诛心,自古以来,帝王要,莫须有的罪名随便都能找到一堆。
张汤杀颜异,就是汉武帝行霸道的最佳证明。
汉武帝在位54年,一共任命了13位丞相,这13位丞相,有两位自杀,三位被斩,四位因罪免职,但有一个丞相,却寿终正寝,这个人,名叫公孙弘。公孙弘本人,也是酷吏。
公孙弘是狱吏出身,他早就看透了汉武帝“外儒内法”的心思,每每上朝议事,他都打着儒家的旗号,引经据典,说得一套一套的,但结论都落在法家的轨道上,让汉武帝非常受用。
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是“仁”,何为“仁”?《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可见,“爱人”,才是“仁”的精神内涵,但汉武帝似乎没有做到这一点。
汉武帝在位期间,有长达44年的时间持续对匈奴作战,从当年的马邑之谋开始,汉武帝对北方的匈奴展开了疯狂地反击,这44年,是帝国的荣耀,更是百姓的苦难。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带兵出征,汉朝大军深入漠北腹地,霍去病少年英雄,封狼居胥,从此,匈奴王庭对漠南地区望而却步。
汉武帝的野心,远不止是征服匈奴,他凿空西域,征服南越、讨伐滇王、吞并,他把地图上一个又一个区域划入帝国的版图。
不可否认,汉武帝打造的,是一个帝国的巅峰,更是一个民族的辉煌。
可是,我们在承认汉武帝是“千古一帝”的同时,也不得不说,汉武帝后期,百姓压力巨大,民生维艰,文景之治的底蕴被挥霍一空。汉乐府诗云:
“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
汉武帝打着“独尊儒术”的幌子,穷兵黩武,百姓却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汉武帝嘴上喊信奉儒学,但他自己却沉迷于长寿求仙。晚年的汉武帝,在猜忌中酿成“巫蛊之案”,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双双殒命。风烛残年,汉武帝的“仁”,在何处?
汉武帝在位期间,一个又一个大臣非正常死亡,魏其侯窦婴、齐相主父偃、飞李广、丞相李蔡、御史大夫张汤、丞相赵周、丞相公孙贺、丞相刘屈氂……
一言不合,汉武帝就要。
到最后,人们才明白,所谓的“独尊儒术”只是汉武帝笼络人心的幌子,汉武帝要的,仍然是“唯我独尊”。
四、千秋功过,儒学万年公元前125年,董仲舒在家中隐居了十年,这一年,一向喜欢搞事情的公孙弘没仍没有消停,公孙弘向汉武帝推荐董仲舒为胶西王相国,胶西王刘端是汉武帝的八哥,史载他凶残异常,有下人得罪他,他家全家。公孙弘把董仲舒放到刘端那里,是希望借刘端之手整死董仲舒。
董仲舒不敢违抗命令,小心翼翼地来到胶西国,不过,刘端久闻董仲舒大名,对他还算尊重。董仲舒在那里提心吊胆过了4年,然后辞官回家,从此再未进入仕途。公元前104年,董仲舒病逝家中。
汉武帝为了彰显董仲舒对王朝的贡献,特地下旨将董仲舒下葬到下马陵。
汉武帝尊重一个死去的人,其实还是做给其他活人看的。
终董仲舒一生,他都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但董仲舒给后世留下的东西,则影响了数千年之久。后人尊称他为“董子”。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在封建王朝一直被奉为圭臬,不管历代封建帝王心里怎么想,但对外,他们一直声称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虽然这个“儒家”,是被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但董仲舒的学说,还是被后世士大夫广为接受。
汉武帝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外衣,但却行霸道的时代。汉武帝所缔造的王朝巅峰,在数千年后,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独尊儒术,只是千古一帝的面孔;而唯吾独尊,才是他的内心。
因此,笔者敬佩汉武帝,但又为他感到惋惜。
多年后,汉武帝的重孙汉宣帝说过一句这样的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出自《汉书•元帝纪》)
意思是说,汉朝治理天下,一直都以霸道和王道相辅相成,若纯粹以德治天下,哪能治理好?
汉宣帝是一个说实话的“老实人”,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在这句话里彻底露了底。
济南一小伙因名字含䶮(yǎn)字遇烦!父母本意想取“飞龙在天”之意,没想到……
这个字你认识吗?
近日,济南一位在校大学生因为这个字遇到了麻烦!
据了解,这位小伙子,20多岁,是在济南某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将户口从外地迁入了济南,并办理了。
可名字里面有个生僻字“䶮”
在办理业务时,发现打不出来这个字! 工作人员根据这名小伙子的读音输入之后,
只找到了一个类似的“龑”的繁体字,并没有简体字版本,没法输入姓名提交受理开卡业务。无奈之下,只好求助。
那么这个字究竟是啥呢?“上边一个龙,下边一个天……”这个字的读音是yǎn。小伙子说,这个字是家人给起的,大有讲究指的是飞龙在天,或者是有我无敌,唯吾独尊的意思,在《周易》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小编特意查了下百科据说这个是五代时南汉刘岩为自已名字造的字。其实也是想取“飞龙在天”的意思。这个字确实看起来很霸气啊总让人联系这部武侠剧↓↓
为啥打不出这个字呢?
济南市局历城区分局户政服务大厅户籍谷静告诉工作人员,这是因为系统电脑里的字库跟系统有出入,她建议对方安装一个指定的字库软件,就可以在系统里输入这个不常见的“䶮”字。
问题得以解决。
名字里有生僻字遇到的麻烦可能真不小有大学生保研都受到影响!
浙江宁海严女士的女儿名字中有一生僻字(这字的拼音、五笔输入法都打不出,它的繁体字是頔dí)女儿马上保研,“学信网”无法录入名字,妈妈想给女儿改名也接连碰壁。学信网表示,学校学籍信息里如果打不出名字,可用相同符号、拼音代替。
给孩子落户起名时,怎样避免生僻字?
“现在各种稀奇古怪的生僻字,想在新生儿落户时出现是行不通的了。”谷静告诉记者,因为现在落户,必须依据公布的规范字,也就是2013年6月5日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超出规范字表上的任何字,都无法落户。此前起名时的各种生僻字,都存在于年龄稍大点的市民身上。
在济南,市民通过济南户政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动动手指,便可以轻松在线查询。2015年4月,济南户政部门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研发推出了一系列户政便民服务新举措。
市民搜索添加“济南阳光户政”微信公众服务号以后,便可以与户政部门利用微信互动。“济南阳光户政”的微信号内容包含办事指南、便民服务、办事大厅三大板块。
其中“便民服务”板块目前包括查询进度、新生儿取名指引等内容。通过新生儿取名指引模块,市民便可以查到名字在济南现有人口信息库中的重名率,以及是否符合规范字的要求,从而为新生儿落户起名提供参考,少跑冤枉腿。
名字生僻字的那些尴尬事
“讲真我巴不得改名字,小时候老师不点名,长大了不提拔,就连坐飞机都要去盖章,烦都烦死,”网友“璐”说,她不觉得用生僻字取名字有什么意义,因为自己被生僻字坑怕了,给孩子取的名字都超简单。 有一个网友名字里有个“暘(yáng)”字,但进单位时系统录入了“旸”,导致生孩子都没用成医保。平时坐飞机,国内航班不能网上值机,每次都得跑两个柜台,手写盖章才能值机。 还有些字,打是能打出来,但是能认出来的人,相对比较少。 有个网友,儿子的名字里有个芃(péng,形容草木茂盛)字,别人叫他“凡”的有,叫“巩”的也有,无奈之下,赶紧改成了同音字“朋”。 名字的烦恼,除了字生僻,有些系统里打不出来,或者别人不认识,容易叫错之外,还有就是笔画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加起来差不多有70画! 有个匿名用户在知乎上分享,期末去一年级监考,开考十多分钟,一个圆脸的小男孩哭了起来。 问其原因,这个孩子叫“楚魏赟(yūn)灏(hào)”。一年级的小朋友,写这个名字实在吃力,但老师反复强调考试名字一定要写好写对,于是抄抄画画、涂涂改改……十多分钟过去了,眼看其他同学都要做完半张试卷了,名字还没写好的小朋友忍不住哭了……
@一直锦鲤:好多字要不是周围有同学同事名字里有我这辈子可能都记不住读音@六号小柴:我寻思着生僻字名字的崽是不是都分到我们班惹,新生名单里有四个名字我都不认识,笑不出来.jpg@确实-不值得:最近面试来了好多名字里有生僻字的,有叫堃的,有叫翀的。于是我们愉快的互相叫错了名字。@兰珩:我儿子刚上初一,看班里的名单,也颇有一些不顺口的,看到“刘金龙”大喜,以后就只找他玩,喊着顺。
@高墙杰洛特:名字里有生僻字的好处就是,你永远不用担心被好面子的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
@三花夕阳红:打登机牌要去人工柜台、安检被卡超久不给过(因为不知道我是不是我)、每一次坐飞机都要预留至少半小时给这些奇奇怪怪的程序……
@虎妞:自己的名字里有个生僻字“玢”,是个多音字,念“bin”,大部分人还能蒙对他的另一个发音“fen”,虽然每次鄙视这个发音,因为它让我的名字染上了泥土的气息
@柠檬汁本汁:我能拥有正确的姓名读音吗?从小到大我真是累了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我名字里有个生僻字却偏偏选了中文系,总有老师把我点起来回答并一脸骄傲问我名字有没有念错..
(生活首席记者 吴永功 )
父母本意取“飞龙在天”之意,济南一小伙却因名字遇烦!网友:名里有生僻字,太难了……
这个字你认识吗?
近日,济南一位在校大学生因为这个字遇到了麻烦!
据了解,这位小伙子,20多岁,是在济南某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将户口从外地迁入了济南,并办理了。
可名字里面有个生僻字“䶮”
在办理业务时,发现打不出来这个字! 工作人员根据这名小伙子的读音输入之后,
只找到了一个类似的“龑”的繁体字,并没有简体字版本,没法输入姓名提交受理开卡业务。无奈之下,只好求助。
那么这个字究竟是啥呢?“上边一个龙,下边一个天……”这个字的读音是yǎn。小伙子说,这个字是家人给起的,大有讲究指的是飞龙在天,或者是有我无敌,唯吾独尊的意思,在《周易》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小编特意查了下百科据说这个是五代时南汉刘岩为自已名字造的字。其实也是想取“飞龙在天”的意思。这个字确实看起来很霸气啊总让人联系这部武侠剧↓↓
为啥打不出这个字呢?
济南市局历城区分局户政服务大厅户籍谷静告诉工作人员,这是因为系统电脑里的字库跟系统有出入,她建议对方安装一个指定的字库软件,就可以在系统里输入这个不常见的“䶮”字。
问题得以解决。
名字里有生僻字遇到的麻烦可能真不小有大学生保研都受到影响!
浙江宁海严女士的女儿名字中有一生僻字(这字的拼音、五笔输入法都打不出,它的繁体字是頔dí)女儿马上保研,“学信网”无法录入名字,妈妈想给女儿改名也接连碰壁。学信网表示,学校学籍信息里如果打不出名字,可用相同符号、拼音代替。
给孩子落户起名时,怎样避免生僻字?
“现在各种稀奇古怪的生僻字,想在新生儿落户时出现是行不通的了。”谷静告诉记者,因为现在落户,必须依据公布的规范字,也就是2013年6月5日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超出规范字表上的任何字,都无法落户。此前起名时的各种生僻字,都存在于年龄稍大点的市民身上。
在济南,市民通过济南户政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动动手指,便可以轻松在线查询。2015年4月,济南户政部门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研发推出了一系列户政便民服务新举措。
市民搜索添加“济南阳光户政”微信公众服务号以后,便可以与户政部门利用微信互动。“济南阳光户政”的微信号内容包含办事指南、便民服务、办事大厅三大板块。
其中“便民服务”板块目前包括查询进度、新生儿取名指引等内容。通过新生儿取名指引模块,市民便可以查到名字在济南现有人口信息库中的重名率,以及是否符合规范字的要求,从而为新生儿落户起名提供参考,少跑冤枉腿。
名字生僻字的那些尴尬事
“讲真我巴不得改名字,小时候老师不点名,长大了不提拔,就连坐飞机都要去盖章,烦都烦死,”网友“璐”说,她不觉得用生僻字取名字有什么意义,因为自己被生僻字坑怕了,给孩子取的名字都超简单。 有一个网友名字里有个“暘(yáng)”字,但进单位时系统录入了“旸”,导致生孩子都没用成医保。平时坐飞机,国内航班不能网上值机,每次都得跑两个柜台,手写盖章才能值机。 还有些字,打是能打出来,但是能认出来的人,相对比较少。 有个网友,儿子的名字里有个芃(péng,形容草木茂盛)字,别人叫他“凡”的有,叫“巩”的也有,无奈之下,赶紧改成了同音字“朋”。 名字的烦恼,除了字生僻,有些系统里打不出来,或者别人不认识,容易叫错之外,还有就是笔画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加起来差不多有70画! 有个匿名用户在知乎上分享,期末去一年级监考,开考十多分钟,一个圆脸的小男孩哭了起来。 问其原因,这个孩子叫“楚魏赟(yūn)灏(hào)”。一年级的小朋友,写这个名字实在吃力,但老师反复强调考试名字一定要写好写对,于是抄抄画画、涂涂改改……十多分钟过去了,眼看其他同学都要做完半张试卷了,名字还没写好的小朋友忍不住哭了……
@一直锦鲤:好多字要不是周围有同学同事名字里有我这辈子可能都记不住读音@六号小柴:我寻思着生僻字名字的崽是不是都分到我们班惹,新生名单里有四个名字我都不认识,笑不出来.jpg@确实-不值得:最近面试来了好多名字里有生僻字的,有叫堃的,有叫翀的。于是我们愉快的互相叫错了名字。@兰珩:我儿子刚上初一,看班里的名单,也颇有一些不顺口的,看到“刘金龙”大喜,以后就只找他玩,喊着顺。
@高墙杰洛特:名字里有生僻字的好处就是,你永远不用担心被好面子的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
@三花夕阳红:打登机牌要去人工柜台、安检被卡超久不给过(因为不知道我是不是我)、每一次坐飞机都要预留至少半小时给这些奇奇怪怪的程序……
@虎妞:自己的名字里有个生僻字“玢”,是个多音字,念“bin”,大部分人还能蒙对他的另一个发音“fen”,虽然每次鄙视这个发音,因为它让我的名字染上了泥土的气息
@柠檬汁本汁:我能拥有正确的姓名读音吗?从小到大我真是累了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我名字里有个生僻字却偏偏选了中文系,总有老师把我点起来回答并一脸骄傲问我名字有没有念错..
(生活首席记者 吴永功 )
【唯吾独尊什么意思?【唯吾独尊是成语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