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乐见的意思—喜闻乐见的意思和用法

更新:07-15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高中语文特殊用法类成语,收藏好

特殊成语

一、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的成语

1.吹灰之力:比喻极微小的力量。

2.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的差异,都同等对待。

3.等闲视之:把事情看得很普通平常,不加重视,毫不在意。

4.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5.尽如人意: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6.灵丹妙药:指灵验有效的仙丹,非常灵验能治百病的奇药。也指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好办法。

7.鹿死谁手:鹿落入谁的手中,比喻天下为谁所得,后多比喻在争夺或竞争中不知谁能最后获胜。

8.青红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

9.善罢甘休: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10.视为儿戏: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同“视同儿戏”。

11.天高地厚:像天那样高,像地那样厚;比喻恩情极为深厚,也比喻世事的艰难、复杂。

12.同日而语:把水平不同的人或物同时放在一起讨论,即相提并论。

13.万应灵丹:能医治百病的灵验有效的药。比喻能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多用于否定句。

14.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15.望其项背:赶得上或比得上。

16.无时无刻:没有时刻。常用为“无时无刻不”,表示“每时每刻都”。

17.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18.一蹴而就:指一抬脚便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

19.一概而论:指对事物或问题不做具体分析,不加区别,用同一个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二、不能带宾语的成语

1.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2.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3.不闻不问: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4.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5.蚕食鲸吞: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像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6.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7.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

8.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9.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10.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1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容易受到影响。

12.耳闻目睹: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13.发扬光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14.和盘托出:比喻全部说出或拿出来,没有保留。

15.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16.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17.浑然不觉:完全没有觉察到。

18.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19.斤斤计较: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20.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21.精打细算: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22.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

23.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24.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25.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26.漠然置之: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27.念念不忘: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28.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29.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30.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31.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32.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

33.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却什么也没看见,形容不注意或不重视。

34.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

35.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36.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或自轻自贱。

37.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38.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39.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40.嬉笑怒骂:指人的各种神情。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

41.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42.喜闻乐见:喜欢听,喜欢看。形容很受大众欢迎。

43.现身说法: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44.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45.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46.一窍不通: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47.一无所知:什么也不知道。

48.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49.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50.置之不顾:放在那儿不管。

51.谆谆告诫:恳切耐心地劝告。

52.谆谆教诲:恳切、耐心地教导。!

53.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改。

三、敬辞

1.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2.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3.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5.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6.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

7.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8.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

9.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四、谦辞

1.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2.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3.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4.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

5.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6.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7.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8.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9.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低下。

10.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11.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

12.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

13.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14.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15.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提到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备。

16.管窥蠡测: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大海。比喻眼光狭窄,见识浅陋。也作“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17.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18.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19.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20.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蓬荜: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

21.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22.容膝之安:本指可以立足的安身之地,常用来谦称自己的居处狭小。

23.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24.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25.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

26.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27.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

28.一得之功:一得,一点心得、收获。功,成绩。一点微小的成绩。

29.一得之见: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

30.一得之愚: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辞。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

31.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32.一知半解:所知不多,理解肤浅。!

33.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34.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35.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也作“愚者一得”。

36.不材之木:本指不能成材的树木,常用作自谦之词,用来指自己才能平庸。

37.诚惶诚恐:原为敬辞,是封建时代奏章中的用语,表示对皇帝既忠诚虔敬,又惶恐不安。后用来谦称自己做事有诸多忧虑,非常谨慎。

38.地主之谊:“地主”指当地的主人,“谊”是“义”的通假字,即“责任、义务”的意思。指招待客人,这是当地的主人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39.硁硁之见:意为粗鄙浅薄的见解。用作自谦,形容粗鄙浅薄的意思。

40.滥竽齐门(滥竽充数):用作自谦之词。指本无才能却占据其位。

41.驽马铅刀:“驽马”指劣马,“铅刀”指用铅做的刀,铅的硬度很低,铅刀无法锋利。借以比喻能力微薄,才识平庸。

42.命途多舛:“命”即命运,“途”指经历,“舛”为背离、不一致之意。指命运和经历常与自己的主观愿望背离、不一致。常用作叙述自己遭遇时的谦辞。

43.犬马之养:用为供养父母的谦辞,指自己供养父母做得不太好。

44.率尔操觚:“率尔”是不经意、随便的意思,“操”是持、拿的意思,“觚”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版(木简)。本意是褒义的夸奖之词,指随手拿起一块木简就可以写出好文辞,形容作者文思敏捷。后来又演变为一个贬损之辞,常指轻率下笔、草率成文。多用此意为自谦。

中国民间都拜什么神?

从历史上,中国就不是一个有统一宗教信仰的国家,但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中,本土诞生或从外来文化引入了各种各样的民间信仰。神话佛经,天地风雨,文官武将,都是神的来历,都有其庙宇和香火。毕竟,说到底,人们在几千年来向神像祭拜,是为了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在各自多灾多难的生活中,寻求一点希望和抚慰。

喜神

喜神又称吉神。严格地说,喜神是个抽象神,而不是具体神;是个概念神,而不是血肉神。但是喜神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定向性,具有方位性。到后来,喜神也有了自己的形象,有了具体的神名。

开始,民间祭祀喜神都是抽象的没有具体喜神形象。农历春节和婚庆典礼是喜神出镜率最高的日子。春节大年初一迎喜神的习俗,流传至今。春节祭祖趋吉避凶喜神是远古祖先崇拜的余韵。祈求祖先阴灵护佑,降福于己,自然要把祖先看作“喜神”了。长江流域各地,元旦敬祖后,视历书今年喜神的方位,点燃灯笼,烧起火把,鸣响爆竹,开门出行,面对吉方跪拜,称为“出大方”或“出行”,以迎喜神。四川人称之为“出行”,上海人称为“兜喜神方”。人人朝着吉方走,走到一座香火旺盛的庙上,燃起香烛,礼拜菩萨。祈求神明保佑自己,一年吉祥。

婚庆典礼膜拜喜神,很有讲究。新娘的坐卧立行,都要面对喜神。入屋后,新娘要根据阴阳先生所指示的喜神方位,面向神或坐或立。只有这样,新娘的一生才能喜事连绵不断。但这喜神的方位是变幻无定的,每天每时都不相同。某天某时的喜神在什么方位上,只有请阴阳家指示才能知道。

据《破除迷信全书》卷十引清乾隆皇帝指示编撰的《协纪辨方书》云:

“喜神于甲己日居艮(gèn)方,是在寅时(3–5时);乙庚日则居乾(代表天)方,是在戌时(19–21 时);丙辛日居坤(代表地)方,是在申时(15–17时);丁壬日居离(代表火)方,是在午时(11–13时);戊癸日居巽(代表风)方,是在辰时(7–9时)。”

市面上常见的老黄历上,往往有“喜神方位”这一项内容。图片来自网络。

推定喜神所在的方位以后,新娘子上了轿,轿口必须对准该方向,稍事停留,叫做迎喜神,然后才能出发。当然,这些都是迷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喜神也找到了自己的形象。最初的喜神是借用天官赐福的形象,没有什么创造。后来,和合二仙也成了喜神。旧时民间举行婚礼时,常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吉祥喜庆。

刘海

刘海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欢乐神。他在民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可以说是一个神仙明星。戏曲有《刘海戏蟾》《刘海砍樵》;年画有《刘海戏金钱》《刘海戏金蟾》。这些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得刘海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么,刘海到底是何许人呢?

刘海戏金蟾年画。

这得先从一个传奇故事说起,这是一个清代的笔记小说里谈到的。苏州有一个大商人贝宏文,家赀富有,乐善好施。康熙年间,有一男子,自称阿保,登门自荐当佣人。贝宏文见他无依无靠,就爽快地答应了。阿保很勤快,只干活,不收工钱。有时一连几天不吃饭也不饿,贝家感到很奇怪。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手很有功夫,他刷洗尿壶时,竟然能将其外翻洗刷,刷完后还可以再翻回来。陶瓷在他的手里,如同羊肚子一样柔软。还有奇怪的事。元宵节时,阿保抱着小主人去逛灯会,半夜未归,家里人很着急。直到三更才回来,主人责怪他,他说:“这儿的灯不热闹,我带小主人去了一趟福建省城,那里的灯才好看呢。主人何必着急呀!”主人吓了一跳,但又细想,这是瞎说,省城这么远,他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去个来回呢?不料,小主人从怀里掏出一把鲜荔枝,让父母品尝。贝家人才恍然大悟,阿保是个奇人。

阿保还有更加让人奇怪的事。有一天,阿保从水井里钓上一只三足大蟾蜍,并用数尺彩绳扎好,扛在肩上,兴奋地对人说:“这个家伙一旦逃走,谁也别想得到它。我不费事就得到它了!”蟾蜍而三足,十分罕见。这个消息不胫而走,都认为神仙海蟾子来到了贝家。人们争抢着到贝家一睹海蟾子的风采,拥挤得走不动了。此时,人们惊异地看见,肩扛蟾蜍的阿保从庭院里,冉冉升空而去。

这个阿保,就是神仙刘海的化身。其实,刘海不是他的真名。据明王士祯著《列仙全传》记载,刘海,原名刘海蟾。刘海蟾,名刘玄英,号海蟾子,初名操,一说名哲。五代时燕山(今属北京)人。辽朝进士。燕主刘守光的宰相。好黄老之学。

某日,刘操遇到了一件奇事。忽然一个道士贸然来访,自称正阳子,刘操热情接待。道士落座后,让刘操拿出十个鸡蛋和十文铜钱。然后,先将一文铜钱置放到桌子上,再把一个鸡蛋平稳地放到铜钱上。以此类推,一文铜钱,一个鸡蛋,逐渐地累叠成一个类似宝塔的形状。颤颤巍巍,危如累卵。刘操见状,大惊道:“太危险了!”道人趁机说:“人身居荣禄之场,足踏忧患之地,其遭遇的危险比这个大多了!”听到这句饱含人生哲理的话语,刘操震惊了。他大震撼,大醒悟。从此,遁迹于终南山,在山中潜心修炼。终于炼出了道教仙丹,服用后,尸体化解。有一股白色气体,从脑门喷出,幻化成了一只白鹤,翩翩飞上了天堂。这是关于刘操出家的一个版本。

其实,还有刘操出家的一个真实的版本。后梁太祖朱温于开平三年(909)封刘守光为燕王。过了两年,后梁末帝乾化二年(912)刘守光僭称燕帝。刘操极力劝谏,刘守光不听,刘操托疾挂印离去。并改名刘玄英,取道号海蟾子。从此,游历名山,遍访。后巧遇吕纯阳,受其真传,得其仙道,并遁迹于终南山、华山之间。道教全真道奉其为北五祖之一。全真道尊奉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为四大祖师。加上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合称北五祖。元时,刘海蟾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元太祖忽必烈封其为明悟弘道真君。至元武宗时,刘海蟾被加封为帝君。

至于刘海戏金蟾的说法,是刘海蟾一名的析离和讹传。据清褚人获著《坚瓠五集》记载,刘海蟾十六岁中进士,五十岁当宰相。得道出家后,他应该是一个白发老者。但是,流行的刘海图像,却是一个翩翩少年。刘海的形象,是笑逐颜开的,是乐观向上的。这是一个给人带来欢乐的喜庆神。

穷神

所谓穷神,是指旧时北京杠房伙计供奉之神,是穷人的保护神。一说是高阳氏子瘦约;一说是姜子牙夫人叶氏。

高阳氏就是五帝之颛顼,瘦约是其子。瘦约虽生于帝王之家,但生来喜欢穿破衣烂裤,吃剩饭稀粥,所以人称“穷子”。他死于正月晦日,故有晦日送穷子之说。穷子后来演变为穷神,人们就在晦日送穷神了。晦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不过,送穷神的日子并非局限于晦日。如今,有些地方在正月初六或正月二十九等日送穷神。

另一位传说中的穷神是姜子牙夫人叶氏。姜子牙在封神时,封叶氏为穷神,命令她有福的地方不能去。从那以后,人们在过年时便纷纷在家中贴福字,穷神就不敢来了。

穷神是穷人的保护神,自然得到社会底层人们的信仰。杠房是丧事仪仗店,是出租丧葬用具和代办丧葬事宜的店铺。杠房伙计,就是出殡时抬棺椁的杠夫。杠夫生活在旧社会的底层,处于极贫状态。他们过着乞丐似的日子,穿着漏洞的衣裳,戴着破口的毡帽。无事时,挤在街道旁等活干;有事时,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劳累。他们希冀神仙的庇佑,因此供奉穷神。

穷神庙里的穷神,头戴破毡帽,身穿破衣裳,手拎破酒壶,一副看破红尘、自得其乐的模样,很像杠夫的自画像。

泗州大圣

泗州大圣又叫泗州佛。泗州民间有许多关于泗州大圣的离奇传说,有的说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十分灵验,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又说,当年泗州屡闹水患,泗州大圣施用功法,并建造灵瑞寺,降伏了妖魔水母,使得泗州永绝水患。因而,人们多年来从没有忘记他。

重庆市大足区大足石刻之泗州大圣像。

其实,泗州大圣还是婚恋受挫者的保护神。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话说有一条洛阳江,流经福建的惠安和晋江两县的交界处。江水湍急,过往不便。相传宋朝时,大书法家蔡襄的母亲怀他时,有一次渡江,因江上无桥,只得船渡。江水翻滚,小船颠簸,蔡襄之母吃尽了苦头。登岸后,她便自言自语:“我儿诞生后,若能担任一官半职,千万别忘了在这里造一座桥,便利行人。”这话让未降生的胎儿蔡襄听得真切。后来蔡襄果然当上了泉州太守,他不负母望,来洛阳江上造桥。

不料,造桥遇到了困难,因江水过猛,用于打桥基的大条石都被江水冲跑了。太守蔡襄陷入了困境。忽然一天,洛阳江上远处漂来一只小船,船后端坐着一个划船的白须老翁,船前站着一位妙龄女郎。虽然江水怒吼,水流急迫,但小船却稳稳地停在了江心。只见老翁向岸上围观的人们大声喊道:“吾女待字闺中,今特来此。有能将银子铜钱投到吾女头上者,吾即将吾女许配于他,绝不食言。”竟有这等好事?于是,许多年轻人都跑到岸边来投钱,但没有一个投中的。银子铜钱纷纷掉落在滚滚洪涛之中,落入了江底。

原来,这父女并非常人。老翁是土地爷幻化,女郎是观世音变成。他们清晨来到,傍晚划走。日复一日,几个月过去了,落在江心的银子铜钱铺了厚厚的一层,成了河桥的奠基石。但是,人们久投不中,不得要领。恰在此时,有一个聪明的泗州漂亮小伙,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暗自思忖,如果手握一把散碎银两,作扇形状投将过去,也许能够成功。他就按照此法,将大把散碎银两作扇形状投了过去,还真灵验,其中果然有一块轻轻地击中了女郎的头部。大家为他的成功齐声欢呼。殊不知,这是观世音感到桥基已经奠成,而且她也相中了投钱的小伙,就暗使法力,将一小块银两放到了自己的头上。

老翁不食前言,让小伙子到凉亭去见面。但令小伙子没有想到的是,他往凳子上一坐,就永远地站不起来了。原来他的灵魂被观世音度化到西天成佛去了。而他的肉身如泥塑般僵坐在了亭中,变成了民间顶礼膜拜的泗州大圣。但是,在世俗人的眼中,泗州大圣的婚姻是不幸的,他在人间并没有得到爱情,是婚姻受挫。为此,泗州大圣就成了人间婚姻爱情受挫者礼拜的对象。

泗州大圣。

这个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得到了民间的认同。于是,在惠安、晋江一带,老百姓修造了许多供奉泗州大圣的凉亭。恋爱中的情侣、婚变中的夫妇,就常到凉亭中来,在他们信奉的泗州大圣的脑后,挖上一点泥巴,以求泗州大圣的保佑。

床神

床神是中国民间礼拜的吉祥神。床神最初也是个概念神,不是形象神。人们礼拜的是他自己心中的抽象概念,而不是客观的具体形象。由于人们一生在床上待得时间很长,男女之欢,养儿育女,全离不开床,所以对床就产生了一种敬畏的心理。

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据说,床公喜茶,床母好酒。祭祀时,要分别对待。民间祭祀床神,大体有三个目的:一是保佑小孩平安;二是保佑全家安寝;三是保佑夫妻和美。

先说保佑小孩平安。妇女生孩子,小孩出麻疹,都要祭拜床神。小孩生下第三天,用糕点祭拜床神,叫“洗三”。七夕也是女儿节。从前的传说中,树有树神,床有床神。床神是儿童的保护神。通常有小孩的家庭,在孩子十六岁以前都要拜床母。尤其是女孩子在七夕的时候,要拜床母。这样就会有一双巧手,会做许多巧事。

床神贴纸。

次说保佑全家安寝。民间有供奉茶酒于卧室的习俗,以祈求床神保佑终年安寝。祭拜床神大多在年底,也有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祭拜的。平时的祭拜,床神要求不高,不用大鱼大肉,瓜果糕点亦可,甚至在一个碗里插上一炷香也行。看来,床神是好说话的。

三说保佑夫妻和美。旧时,新人入洞房时,都要祭拜床神。祭拜时,也有一套仪式。目的是祈求床神保佑夫妻和美,子孙满堂,族属兴旺。祭拜床神之俗,南方比北方盛行,至近代已逐渐衰微。

床公床母一般没有塑像和画像。后来,出现了一种纸质的床神,如剪纸模样,一男一女,构图简单,剪裁方便,好像就是人们私下剪裁的。将这种纸质床神贴在床上,就可以保佑平安了。

厕神

厕神是跟厕所有关的神明,是供人们占卜休咎之神。

有意思的是,厕神皆为女性形象。细分起来,厕神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屈死鬼,如紫姑,有人说她是唐朝屈死的何媚,有人说她是汉朝屈死的戚姑;一类是英雄女,如武力广大无边的三霄娘娘。

厕神像。

先说屈死鬼厕神。这个厕神是唐朝山东莱阳人,名何媚,字丽卿。武则天称帝期间,何媚命苦,其夫叫山西寿阳刺史贪官李景给害死了。何媚被李景霸占为小妾。李景的大老婆见何媚年轻美貌,十分妒忌,时时想要害死她。于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趁何媚入厕之时,大妇将何媚害死在厕中。何媚屈死,冤魂不散,在厕中游荡。李景每每入厕,都会隐隐听到啼哭声和刀兵声,令刺史十分恐惧。此事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则天很是惊异。她查明了事情的原委,对屈死的何媚非常同情,当即下旨,晋封何媚为厕神。就这样,何媚当上了厕神,叫紫姑。也算给何媚一个说法了。

屈死鬼紫姑还有一个说法。有人认为紫姑不是唐朝的何媚,而是汉朝的戚姑。戚姑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后遭到吕后的陷害,施以酷刑,砍掉了四肢,成为“人彘”,死在厕所里。戚姑的惨死得到后人的同情。因此,人们就说紫姑神的原型是汉高祖的妃子戚姑了。

以上说的是屈死鬼厕神的类型。

次说英雄女厕神。英雄女厕神是指三霄娘娘,即云霄、琼霄和碧霄三位仙姑。她们是《封神演义》里的三仙岛的三位女侠的艺术形象。她们的兄长是著名的武财神赵公明。赵公明帮助商王打周王,不幸战死。三霄娘娘为其兄报仇,也投入了残酷的厮杀。她们个个武艺高强,功夫超人。最要命的是她们握有两件稀世法宝,一件是金蛟剪,一件是混元金斗。这两件法宝将她们的敌人都打败了。所有的神仙在这两件法宝面前,都丧失了法力,一概被擒。到最后,惊动了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这两位元老亲自出马,才轻而易举地要了三霄娘娘的命。

最后,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封神时,三霄娘娘被封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具体内容如下:“今特敕封尔三姑执掌混元金斗,专管先后之天,凡一应仙凡人圣天子诸侯贵贱贤愚,落地先从金斗转劫,不得越此,为之位。”

《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借此发挥道:“云霄娘娘、琼霄娘娘、碧霄娘娘,以上三姑正是坑三姑娘之神。混元金斗即人间之净桶,凡人之生育,俱从此化生也。”这就是说,三霄娘娘就是坑三姑娘,坑是指北方的茅坑、粪坑。并进一步说明,混元金斗不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净桶罢了。总之,英雄的三霄娘娘就是厕神。四川峨眉山曾有一座著名的三霄娘娘庙。三霄娘娘的塑像是娘娘模样,三人合祀,神态庄严,表情稳重。

《民间百神》(中国民间崇拜文化丛书四本之一),作者: 徐彻、陈泰云,版本: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1月

作者 徐彻 整合 小盐

编辑 西西 徐悦东

校对 李立军

【喜闻乐见的意思—喜闻乐见的意思和用法】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喜闻乐见是什么意思(喜闻乐见,什么意思) 下一篇:喜随缘,喜随缘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