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六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
见过四个字的成语,见过五个字的成语,你见过六个字的成语吗?
风马牛不相及是成语?
杀鸡焉用牛刀太顺口了,像俗语。
一蟹不如一蟹是啥意思,螃蟹也开始比赛?
以下12个“六字成语”,你若知道一半,算你厉害,不信,你来看。
01
风马牛不相及
【释义】本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发情追逐,也不会相遇。后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02
杀鸡焉用牛刀
【释义】原义是杀鸡怎能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不必动用大的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03
一蟹不如一蟹
【释义】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出处】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初见蝤蛑,继见螃蟹及彭越,形皆相似而体愈小,因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04
此一时彼一时
【释义】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05
强不知以为知
【释义】勉强不知道的为知道的,比喻明明不知道还要逞强装懂。
【出处】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因为)强不知以为知也。——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06
有志者事竟成
【释义】这则成语意谓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竟:终于),形容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难题最终都会迎刃而解。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07
百闻不如一见
【释义】听到很多次,还不如亲眼见到一次。表示耳闻不如眼见可靠。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08
卑之无甚高论
【释义】汉文帝要张释之讲当前的实际问题,不要发空议论。现指见解很一般,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
【出处】《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09
有志不在年高
【释义】指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乎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10
五十步笑百步
【释义】本义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百步的人,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象征声音,这里指打击战鼓的声音)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拖;牵引)兵而走(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1
拟人必于其伦
【释义】指必须拿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
【出处】《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12
哀莫大于心死
【释义】古意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现在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原标题:12个六字成语,若能认识六个,算你厉害!
编辑:浅浅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2个成语,冷门而惊艳,能认识一半,就很厉害了!
01
皮里阳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本来写作“皮里春秋”,到了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母亲郑太后名叫阿春,为了避她的讳,遂改为“皮里阳秋”。
皮指外表,里指内心,春秋即孔子所修的史书《春秋》。意思是表面上不作评论,内心却有所褒贬。
02
绠短汲深
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03
挂一漏万
形容列举不周,选了一个,但遗漏很多,一般用来自谦。语出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04
计日程功
出自 《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惟贤以尽达之。”。基本解释 计:计算;程:估量、考核;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成功指日可待。
05
胶柱鼓瑟
现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汉·扬雄《法言·先知》:“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06
继晷焚膏
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07
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片羽毛。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08
过江之鲫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
09
酒店猛狗
《酒店猛狗》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问上》,酒店猛狗寓言告诉我们:“猛狗”不杀,再好的“酒”都会变酸,一个英明的要注意“审择左右”,亲贤臣远小人,以趋利避害。者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慧眼识人。
10
大含细入
原指文章内容精博,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后来用以称赞文章的博大精深。
11
羚羊挂角
指羚羊夜宿时,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用该词语比喻诗的意境超脱。词语出自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
12
筑室道谋
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类似这些成语虽然平时用的少,可一旦见到,似乎总能让人们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摄人心魄,大家有被这些成语的魅力吸引吗?
你还知道哪些冷门而惊艳的成语,请到评论区留言吧。
来源:诗词享读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6个八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快来试试吧!
孩子们都在上网课,对孩子是考验,对家长也是考验。
学习中肯定会碰到成语,作为家长,也来学习一下吧!
16个八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快来试试吧!
01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释义】很久没见到过这人,今天看到了,就应当立即重新刮目相看招待。
【出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02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释义】蓬:蓬草。麻:麻丛。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0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04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释义】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05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释义】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
06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释义】形容名气很大,但真实情况可能很难符合。
【出处】《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07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释义】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08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释义】指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
【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09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10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而战略性强。
【出处】唐朝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释义】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后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
1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释义】拥有金玉般的外表,里面却像破棉絮,用来比喻比喻外表华美,而实质糟糕。
【出处】刘基《卖柑者言》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像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14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5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
【释义】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16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释义】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四字成语【四字成语眉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