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藏菩萨点化开始 光孝寺
故事从这里讲起
一晚富商得梦地藏菩萨点化,指示用庙前皂角煮沸水每日洗涤患处,疾可痊愈。梦醒,富商深信不疑,遂采摘皂角每日煮沸水清洗患处,不几日,恶疾日渐好转,直至痊愈。富商得地藏菩萨点化,深感佛恩浩大,菩萨悲愿宏深,遂发心于原神仙庙旁兴建寺宇,以报地藏菩萨救命之恩,于是富商刘光孝联络孙曲村里正,叙说缘由,里正亦感佛法不可思议,遂倡议村里乡绅捐地五十余亩,由富商刘光孝出全资兴建寺宇,因缘具足,经几年劳工巧作,寺宇始成,规模颇巨,楼宇接天,殿庑广纵,遂礼请僧人佛志和尚率众三十余人住持寺院,因感地藏菩萨宏恩,又富商刘光孝之名“光孝”二字契合地藏菩萨孝母愿渡脱一切地狱众生之意,经佛志和尚,里正一众乡绅商议,遂定寺名为光孝寺。因光能照触一切黑暗,令众生无有恐惧,佛光普照,解脱一切众生疾苦,达于彼岸,孝乃百善之先,故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又富商刘光孝之名契合佛缘,始有光孝寺之始。
光孝寺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吴村镇孙曲村西马山岭,西依吕梁山脉沉香山,东频汾河之畔,前距滨河西路,后毗山西交通主干线大运高速,距临汾市区约六公里,是临汾地区西山五县必经之地,交通便利。
光孝寺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始建于元世祖在位末年,据孙曲村村志及光孝寺寺志记载,陕西富商刘光孝于外蒙经商欲返陕西,途经五台山,遂朝拜文殊菩萨,归途中因多日鞍马劳顿,身心疲苦,不幸身染恶疾,遍体生疮,不能往归陕西,故停留于孙曲村西马山岭神仙庙内养疾。
由于历朝更期,光孝寺几经颓废,现仅存元代老殿枕头窑广七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于二○○五年,临汾大德高僧释果旺大和尚携弟子定慧法师入住光孝寺,发心重兴光孝寺。二○○七年定慧法师多方募集资金,在尧都区及宗教部门的指导下,在孙曲村村委大力归还光孝寺原有土地的支持下,始重建恢复光孝寺至今。
重兴恢复的光孝寺规划占地二百亩,由湖北楚风古建园林设计公司设计规划。规划中的光孝寺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全部采用明清式仿古建筑,流光溢彩、园林沼池、亭廊广庑、曲绕迴还。建成的光孝寺将成为临汾地区独特的园林式清修道场。
现恢复光孝寺的建筑有:报恩塔、接引殿、天王殿、地藏殿、神仙殿、钟鼓亭、山门、客堂、念佛堂、法堂、斋堂、僧房等。待建的建筑还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殿、安养院、光孝广场、佛学培训院、放生池等。
闽山第一鼓山奇
“鼓山高耸闽江头,面貌威严障福州。纵有台风声猖獗,从来不敢到闽侯!”
福建福州市的鼓山以其巍峨的山势,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一尊石佛千百年如一日地坐镇于闽江入海口,享有“闽山第一”的美誉。
鼓山古道
初到鼓山,人们往往会惊讶这登山古径的热闹非凡。鼓山古道指的是从福州市区廨院到涌泉寺古道,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全程3.5公里,有石阶1500多级。途中每隔一里就设一亭,共计有仰止、观瀑、乘云、半山、茶亭、更衣和驻锡7个亭。这些古亭不仅为游山玩水平添了不少乐趣,更让游客随时随地都有地方歇脚,大大降低了登山难度。道旁常有本地商贩就地摆摊,出售闽地各色稀奇物件。其中有闽南牛角梳、漳州漆器等手工艺品,还有福清光饼、福州橄榄等特产小吃。小摊琳琅满目,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古朴的山路上。
登鼓山,游人喜欢拾级而上,忽而小憩,忽而疾行。纵使景随时迁,也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乌云密布,不变的是道上行人——春夏秋冬,络绎不绝。其中有登高健身的,有前来赏碑的,有闲亭会友的,更有没事就来的。对于热爱鼓山的福州人来说,鼓山俨然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闽刹之冠
顺着古道登上半山腰,就来到了涌泉寺。涌泉寺建于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初名华严寺。1407年改称涌泉寺。明代时,该寺曾两次毁于火灾,后多次修复、扩建,形成今天规模,1983年重修至今,再无损毁。历经多次灾害与重修,如今的涌泉寺以其历史悠久、寺貌宏伟坐实了“闽刹之冠”的美名。
涌泉寺建筑格局十分奇特,被称为“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整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经阁、禅堂、念佛堂、库房、客堂、斋堂等组成。从半山腰出发,顺着一条石头小径蜿蜒前行,忽然柳暗花明,寺门一览无余。进入寺门,走过一对“千陶佛塔”,穿过天王殿,就来到了大雄宝殿。殿内释迦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殿后,有尊重约1.15吨的“三圣像”,像前是一张被称为镇寺之宝的桑丝木长桌。据说殿内曾遭遇多次火灾,唯有此桌至今仍完好如初,故而成名。
虽然大雄宝殿几经损毁,但寺内的藏经阁却未曾遭遇过灾祸。阁内藏有佛经两万多册,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在国内已十分罕见的元刊本《延祐藏》。而涌泉寺方丈道霈法师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也在其中,这是康熙年间极为重要的佛学著作,十分珍贵。藏经楼内所藏的佛经、佛像雕板共13375块,驰名中外,曾被于1929年前来考察的日本佛教学者常盘大定博士誉为“中国的第一法窟”。
值得一提的是参观完涌泉寺,可以在寺旁的涌泉寺斋菜馆一饱口福。馆内菜品有炒面、青菜汤等寺居素味,还有素鸡鸭、素海鲜等美轮美奂的豆制佳肴,让游客在体验寺庙内一日三餐的同时过足了嘴瘾,可谓是两全其美。
东南碑林
游览完涌泉寺,别急着下山,只要顺着山路到处转转,就会发现路旁的峭壁灵石上布满了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或雄奇或古怪、或灵秀或朴素,天下名人笔迹荟萃于此,龙吟虎啸。
灵源洞是全山摩崖石刻最集中处,有宋以来的真、行、草、隶、篆书体的题刻100多段,被誉为“东南碑林”。其中喝水岩壁上,有朱熹所留径达四米的“寿”字;松关亭边上有文天祥所留“忠、孝、廉、节”四字;全山最早的石刻为北宋大书法家蔡襄所刻“游灵源洞”。而清代书法家秦箎所题“虎”字的故事最为离奇。传说古时鼓山上常有恶虎出没,当地百姓找到虎穴,用砖石封住,并请秦箎在石上写“虎”字警示游人。但没想到秦箎的字因为太活灵活现成了“虎精”。幸好,一名法师路过此,在“虎”字旁刻上“南无增福寿佛”,住了虎精。从此,鼓山再无恶虎。
7000多僧众为祖国祈福,现场图片来啦!(还将持续19天)
1月18日,凤凰网佛教发布文章《今年腊八,和7000余位僧众,共祈早消!》这篇文章发出后,很多佛弟子点赞支持,为此,凤凰网佛教再次联系香港佛教联合会,为大家送上“千僧万众祛疫祈福大法会”现场报道,接下来请看!
2021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佛教界千僧万众祛疫祈福大法会”开坛。
法会开坛仪式严格遵守防疫指引,法会召集人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法师、香港僧伽联合会会长绍根长老、宝莲禅寺方丈净因法师、普门寺方丈道平法师、观宗寺方丈宏明法师、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资深顾问衍空法师及东涌罗汉寺住持演慈法师,联同部分道场代表出席。
开坛仪式由宽运法师及绍根长老主法。在大德法师的领诵下,全国7000余僧众,及众多佛弟子,通过在线平台,至诚持念三佛四菩萨圣号,祈愿早日止息。
“佛教界千僧万众祛疫祈福大法会”开坛仪式由宽运大和尚(右)及绍根长老(左)主法
宽运大和尚在开坛仪式上宣读祈愿文
法会召集人道平大和尚(左)及宏明大和尚(右)拈香
法会召集人衍空大和尚(左)及净因大和尚(右)拈香
本次法会由香港佛教联合会发起,不仅得蒙旭日集团基金杨钊、杨居士及其同寅鼎力支持,也获得了中国三大语系佛教界的支持。
香港西方寺、香港佛光山佛香讲堂、香港观宗寺、香港慈山寺、香港宝莲禅寺、香港观音讲堂、山西五台山普寿寺、山西五台山大乘寺、山西五台山妙吉祥寺、江西大金山寺、江西杨歧普通寺、江西曹山宝积寺及下院、陕西西安清凉寺、河南嵩山少林寺、安徽二祖寺、安徽褒禅寺、广东千佛塔寺、广东佛学院尼众学院等众多佛教道场响应参加。
“佛教界千僧万众祛疫祈福大法会”香港西方寺会场:宽运法师洒净
“佛教界千僧万众祛疫祈福大法会”香港西方寺会场:宽运法师主法
“佛教界千僧万众祛疫祈福大法会”香港宝莲禅寺会场
“佛教界千僧万众祛疫祈福大法会”香港宝莲禅寺会场:洒净开坛
本次法会将于2月9日结束,全程共计21天。
三大语系佛教僧众集千僧万众愿力,祈愿早日消退,确诊患者早日康复,抗疫同行者身体健康,染疫离世者早得解脱,祈愿祖国国泰民安。
依照法会仪轨,汉传道场法师们持念三佛四菩萨圣号、虔诵《梁皇宝忏》、《大悲忏》,恭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妙法莲华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说阿弥陀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持念《楞严咒》等经典及诸咒;藏传道场法师们持念《大白伞盖佛母咒及忿怒莲师咒》;南传道场法师们则念诵巴利文经文Ratana Sutta。
“佛教界千僧万众祛疫祈福大法会”香港观宗寺会场:法师恭诵《大乘妙法莲华经》
“佛教界千僧万众祛疫祈福大法会”香港观宗寺:供奉法会疏文
“佛教界千僧万众祛疫祈福大法会”香港慈山寺会场:法师们恭诵《地藏菩萨本愿经》
目前防控形势严峻,参加本次活动的所有寺院及僧众,在各自寺院及道场内,按照防疫要求进行,不开放予公众参与。
今天是法会第二天,法会还将持续十九天 。凤凰网佛教在此也祈愿广大佛弟子,在家线上共修 ,跟随大会持诵:
南师释迦牟尼佛 (108遍)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108遍)
南无阿弥陀佛(108遍)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108遍)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108遍)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108遍)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108遍)
共祈
新冠肺炎早日消退
所有感染病毒病人早日康复
所有抗疫同行者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在线念佛堂-在线念佛堂阿弥陀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