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犬马”为什么声音在最前面
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续黄粱》中写道:“声色狗马、昼夜
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声:声音,歌声,乐声,泛指歌舞;色:美色,
女色,奢侈的生活;犬:富人游手好闲,玩狗,以图乐;马:骑马,玩马为
趣。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糜烂淫乐的生活方式。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文化中,
声色都被当作一种荒淫奢侈的生活方式而被批判。
声是什么?在所谓的声色犬马中,为什么要把声音放在最前面?古人说
地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声音,当是悦耳之听声。无论是大自然固有的悦耳听声,
还是人类发出戒指创造的悦耳声声,都是非常美妙的,江河的滔滔声,溪流
的潺潺声,松竹的摇曳声,小鸟的鸣叫声,婴儿的呱呱声,以及那些余音
绕梁的歌唱和器乐的演奏声,等等。
把色放在身后,也是有道理的。人在诞生之初是先用耳接受声,后
用眼接受色的。按照佛家的经典解释,色是世界的一切有形财物,包括我
们人自身,这种解释是非常广义的;狭义的解释则是美色、女色、颜色。
纵观上下五千年,声色都被狭隘地理解为一种奢侈淫乐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对“声色”一词的最大误解。现代意义上的声色是文化艺术的视觉表现
体验展现,是可以触摸不同消费的文化产品。
《诗经》原文 译文(十二)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无衣——雄纠纠的英雄气概
【原文】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1),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2)。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3)。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注释】
①王。指国家。于。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②泽:内衣。③偕作:一起行动。
【译文】
谁说我没有军衣?
与你共同穿战袍。
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咱们的戈矛,
与你共同去杀敌。
谁说我没有军衣?
与你共同穿内衣。
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咱们的矛盾,
与你共同去作战。
谁说我没有军衣?
与你共同守下裳。
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铠甲和刀枪,
与你共同奔战场。
【读解】
好男儿赴疆场,理当雄纠纠气昂昂,披上战袍拿起枪,生死决战样一场。这个时刻,最能见出男子汉大丈夫的英勇气概。流血算什么,兵戎相见,勇者胜。
的打仗,骑马打枪,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注定只能由男子汉来担当,正如织布绣花,注定只能由女子来进行一样。
这一角色是由天性的决定的,无可争议的属于男子汉。英雄气概的丧失,英雄主义的失落,也就是男子汉的失落;失落了男子汉的社会,必定是个畸形的、变态的社会;没有英雄的时代,肯定也是个诛儒充斥的时代。
常言说,时势造英雄。这不完全对。在很多时候,是英雄造时势。勇武的气概,一往无前的精神,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在精神上的支柱。英雄主义在本质上是浪漫的。它在理想的召唤和指引之下,敢于去抗争,进取,拼搏,并且敢于献身,由此造成一种时代精神。
可惜的是,英雄主义,英雄的时代已失落得太久了。
权舆——富贵显赫有尽时
【原文】
于我乎①,
夏屋渠渠②,
今也每食无余。
于嗟乎,
不承权舆③!
于我乎,
每食四簋①,
今也每食不饱。
于嗟乎,
不承权舆!
【注释】
①于(Wu):感叹词。②夏:大。夏屋:大房子。渠渠:深而大的样子。③权舆:起初,开始。④簋(gui):古时盛食物的器皿。
【译文】
唉,我呀我呀!
从前住深宅大院,
如今吃饭无剩余。
啊,可叹啊,
再也无法比当初!
唉,我呀我呀!
从前每顿四道菜,
如今每顿吃不饱。
啊,可叹啊,
再也不比当初好!
【读解】
太陽再耀眼,也有日落西山的时候。花儿再鲜艳,也有凋谢的时候。人再显赫,也有失势的时候。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天上没有不落的太陽,自然中没有不谢的花朵,人间没有不倒翁。
虽说我们已不太相信命运无常一类的说法,但新陈代谢的规律却是亘古不变的,由不得你信不信。就连皇帝的江山都可以轮流坐,更何况区区小民?昨日大鱼大肉,今日粗茶淡饭,更是不在话下。
从既得利益者的角度看,大概很少有人会以非常平衡的心态去面对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的一切。既然得到了,总想永远占有;既然富贵了,显赫了,总想永远富贵下去,显赫下去。一旦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就会暴跳如雷,拼死保护。这样的闹剧、悲剧和喜剧太多了,不足为怪。
太陽落了,还会照样升起。花儿谢了,便不会复现。大江东流,不可能倒流回来。既得利益失去了,也难以再挽回。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地球依然在转。
衡门——在欲望面前知止而退
【原文】
衡门之下(1),
可以栖迟(2)。
泌之洋洋(3),
可以乐饥(4)。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鲂(5)?
岂其取妻(6)。
必齐之姜(7)?
岂其食鱼,
黄河之鲤?
岂其取妻,
必宋之子(8)?
【注释】
①横门:横木做成的门,指简陋的居所。②栖迟:居住休歇。③泌:泉水。洋洋:水流不息的样子。④乐:疗救。⑤鲂(fang):鱼名。(6)取:同“娶”。(7)齐之姜;齐国姓姜的女子。(8)宋之子:宋国姓子的女子。
【译文】
木门简陋的住所,
可以当作安身处。
泉水流淌不停息,
可以止渴还充饥。
难道想要吃鱼时,
定要吃那黄河鲂?
难道想要娶妻时,
定要娶那姓姜女?
难道想要吃鱼时,
定要吃那黄河鲤?
难道想要娶妻时,
定要娶那姓子女?
【读解】
食有鱼,可见不是平民百姓所能过的生活。然而,食有鱼便知足,不求高档昂贵奢侈,却是在无止境的欲望面前知止知足知乐,亦属不多见。
在掉进欲壑不能自拔与知止退而求其次之间作选择的话,选择后者的人不会占多数。欲壑难填,道出了人心的贪婪和弱点。掉进欲壑,是异化的开始,是自投罗网和自我放纵。知止而退,是拯救的开始,是自救和自我解放。
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多数人都难以做到。没有富的,拼命想富。已经富了的,拼命想更富。没做官的,一心想做官。已经做了官的,一心想官帽更大。殊不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要想得救,唯有靠自己,他人帮不了任何忙。正如染上毒瓜要想戒毒,虽然可以强制,最终还得靠自己痛下决心,洗心革面,断绝欲念。知足常乐,已不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更不只是对贫穷窘困者而言;富贵者同样也当设立这样的。越过,是无边苦海;固守在内,便是自我解放。
墓门——口诛笔伐的限度
【原文】
墓门有棘①,
斧以斯之②。
夫也不良,
国人知之。
知而不已,
谁昔然矣③。
墓门有梅④,
有萃止⑤。
夫也不良,
歌以讯之(6)。
讯予不顾,
颠倒思予(7)。
【注释】
①墓:墓道之门。棘:?枣树。②斯:用斧头劈开。③谁昔:往昔,从前。然:这样。④梅:应为“棘”字。⑤(xiao):猫头鹰。萃:聚集。止:语气助词,没有实义。(6)训:劝诫,规劝。(7)颠倒:指是非混淆。
【译文】
墓门有棵?枣树,
拿起斧头砍掉它。
那人不是好东西,
国中人人都知道。
知道他坏不悔改,
从来他就是这样。
墓门有棵?梅树,
猫头鹰来住上边。
那人不是好东西,
作歌规劝他悔改。
规劝他也不悔改,
不分是非和好歹。
【读解】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对作恶者的诅咒。诅咒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并且多半是在背地里进行,大概是迫于某种压力或威胁。同时,事情尚处在诅咒阶段时,反过来证明了还未发展到绝对不可忍受的地步。
口诛笔伐便进了一步。敢于公开站出来进行指责、声讨,表明被谴责者的恶行已使人坐不住了,不得不以某种形式来表达愤慨。即使在这时,声讨谴责依然是一种彬彬有礼地表示愤慨和不可忍受的方式。
最极端的方式是揭竿而起,用强力或暴力除掉作恶者。这是忍无可忍、迫不得已而行之,连根铲除,意在不使作恶者再行作恶。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必采取极端的除恶方式,总是怀著某种善良的愿望进行指责、规劝、警告,“歌以讯之”。这对良心尚存的人有效,对作恶成性者则难以见效。好事不过三,坏事大概也不会过三。我们心理上的习惯,总以“三”为界,一次两次尚可忍耐,三次四次就突破了可以忍耐的界线,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别的方式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作恶成性的人很难良心发现,立地成佛;你不打,他就不会收手。“农夫和蛇”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也告诉了我们这一历史经验。
防有鹊巢——鸟窝真会在河堤上
【原文】
防有鹊巢①,
邛有旨苕②。
谁不予美③?
心焉凋忉④。
中唐有甓⑤,
邛有旨鷊(6).
谁比鱼美?
心焉惕惕(7)。
【注释】
①防:堤岸,堤坝。②邛(qiong):土丘,旨:美,好。苕(tiao):苕草,一种长在低湿处的植物。③侜(zhou):欺负。予美:我所爱的人。④忉序(dao),忧愁的样子。⑤中堂:庙和朝堂门内的大路。甓(pi):砖瓦,(6)鷊(yi):绶草。(7)惕惕:心中忧虑的样子。
【译文】
堤坝怎会有鹊巢?
土丘怎会长美苕?
离间我爱人?
使我心忧添烦恼。
庭中怎会用房瓦?
土丘怎会长美绶?
离间我爱人?
使我心忧添烦恼。
【读解】
啊,一点不奇怪!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能发生。本来盖在树上的鸟窝,完全可能筑到河堤上去。本来该长在湿地的水草,完全可能长到山上去。本来该用来盖屋顶的瓦,完全可能铺到地面上。
不知道是这世界怪,还是人的心有点怪,反正人们不大相信正常的,偏偏喜欢奇怪的。人们宁可相信狗嘴长象牙,而不肯相信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人们宁可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而不肯相信不劳动者不得食。人们宁可相信他人的说三道四,而不肯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人们宁可相信包装精致的伪劣产品,而不肯相信货真价实的东西。人们宁可相信“特异功能”,而不肯相信科学……
反正,越是稀奇古怪,越是耸人听闻,越是天花乱坠,越是冠冕堂皇,相信的人就越多。不信可以试验,准保一试就灵。
骗子们,陰谋家们,心怀叵测者们,记住吧,这是你们取胜的法宝。
月出——不可再现的月下惊艳
【原文】
月出皎兮①,
佼人僚兮②。
舒窈纠兮③.
劳心悄兮(4).
月出皓兮(5)
饺入镏兮(6)。
舒忧受兮(7),
劳心慅兮(8).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9)。
舒夭绍兮(10),
劳心惨兮(11)。
【注释】
①皎:明亮。②佼(jiao)人:美人。僚:美好的样子。③窈纠(yaojiao):女子舒缓的姿态。④劳:忧。悄:忧愁的样子。⑤皓洁白。(6)镏(!”iu):姣好的样子。(7)忧受:舒迟的样子。(8)慅(cao):忧愁的样子。(9)燎:美好。(10)夭绍: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11)惨:忧愁烦躁的样子。
【译文】
月亮出来多明亮,
美人仪容真漂亮。
身姿窈窕步轻盈,
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
美人仪容真姣好。
身姿窈窕步舒缓,
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
美人仪容真美好。
身姿窈窕步优美,
让我思念心烦躁。
【读解】
这种月上柳梢头,惊艳月光下的境界,大概已属古典的浪漫。
古典的浪漫是种特别的境界。景是特别的:温柔如水的月光,轻轻摇曳的树枝,微微飘浮凉意,静谧的大地,呐咐的虫鸣声。情怀是特别的:若隐若现的身影,似明似暗的举止,雾中看花般的。仪容,欲前不前的心态,暗自撩动的心弦,情不自禁的忧伤。此情此景,不由得人不心移神荡,情思涌动,不能自己。
特定的景或许可能再现,特定的情却难以重复。如今,即使景,恐怕也难以再现。钢筋水泥的丛林,灯红酒绿的喧嚣,笙歌霎舞的奢靡,无限膨胀的欲望,成了现代社会典型的景象和标志。在如此的环境之中,再美妙浪漫的情怀,都会在声色犬马之中化为乌有。
若隐若现的鲜脆在日光灯下荡然无存,轻缓舒柔的姿态变成了狂舞乱扭,天然去雕饰的仪容变成了浓妆艳抹的戏脸,宁静变成了嘶叫,忧伤变成了狂暴。
古典的美是沁人心脾的甘泉,现代的美是大红大绿的强刺激。我们已渐渐习惯了现代美。
泽陂——人间最难脱情网
【原文】
彼泽之陂(1),
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
伤如之何(2).
欲寐无为(3),
涕泗滂沦④。
彼泽之陂,
有蒲与蕳(5).
有美一人,
硕大且卷(6).
寤寐元为,
中心娟娟。
彼泽之陂,
有蒲菡萏③。
有美一人,
硕大且俨(9).
欲寐无为,
辗转伏枕。
【注释】
①陂(bei):水边的地。②伤:女子自指的代词,意思是“我”。③寐寐,醒着和睡着。④涕:眼泪。泗:鼻涕。滂论:大雨般地淋下。⑤蕳(jian),兰花。(6)硕大:高大。卷(quan):美好的样子。(7)中心,心中。娟哏:心中忧愁的样子。(8)菡萏(handan):荷花。(9)严:庄重,端庄。
【译文】
在那清清池塘旁,
长着蒲草与荷花。
有个英俊的男子,
让我思念没奈何。
朝思暮想没办法,
涕泪滚滚如雨下。
在那清清池塘旁,
长着蒲草与兰花。
有个英俊的男子,
身躯高大让人爱。
朝思暮想没办法,
心中忧愁不堪言。
在那清清池塘边,
长着蒲草与荷花。
有个英俊的男子,
身材高大多端庄。
朝思暮想没办法,
翻来复去难入眠。
【读解】
长相思,夜难眠,一夜就像一百年。用这话来说相思之苦,恐怕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如煎如熬的滋味,唯有相思者才能体验。
有特定对象的相思,比如怨妇思征夫,尚有盼到脱离苦海的那一天,不管希望多么遥远,毕竟是有希望,正如在苦海中航行有了方向,有了精神支柱,因而有出头之日在远方召唤。
单相思犹如掉进了无边的苦海,既无方向和支撑,又无得救的机会,随波逐流,任凭风吹雨打,总是愁云茫茫,苦海浩荡。
之所以单相思,必定有着某种障碍。或者是对方早已情有所归,不敢夺人之美,只有从旁默默注视。或者是对方已有家室,不敢擅自闯入禁区,只得暗自叹息。或者是对方已断然拒绝,一片真情无所托付,只得偷偷顿足捶胸。或者是羞于向对方表白,惧怕碰壁而归,只有长夜垂泪。
有所期待的相思,脱出苦海之时,便是获得解救之日。解救之途是苦苦等待。单相思的获救,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只有靠自己。要么是大胆前行,勇敢冲锋陷阵,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要么是咬紧牙关,摆脱情网,走出迷雾,开始新的历程。自救才能得救。要不,便只有自个儿在苦海中挣扎。
然而,道理与情感毕竟相去甚远。远讲道理容易,做起来艰难。情网大约是人意最难脱出的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牢固的网。能够轻易脱出情网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喜欢请转发点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格局,就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
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
人这一生,格局真的很重要。
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更框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清代学者张潮就把人生分成三种境界和格局:
第一种:在窗子里面看月亮;
第二种:在庭院中望月;
第三种:站在高台上玩月。
大多数人都属于第一种,有着自己的局限,只能在窗子里看月亮。
少数人属于第二种,从屋子里走出来,来到庭院中望月,才发现视野更广阔。
只有极少数人属于第三种,站在高台上,与月亮嬉戏,体会到真正的人生之趣。
有句话说的好:“格局之上,所见之处,步步皆景。”
拥有大格局的人,才会有大视野,活出真正的人生意义。
那么怎样构建人生的格局呢?
其实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这一切就构成了你的人生格局。
01
- 读过的书,沉淀你思维的深度。
曾有人问过歌手李健,为什么要读那么多的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他回答说:
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
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越会意识到自己的匮乏。
也就是说,书可以帮助一个人保持清醒的自知力,能够摒弃浮华,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也正是这种清楚的自知力,让李健即使是在他名声最盛的时候,也与声色犬马的外界保持着适宜的距离。
在我们的生活中,浮光掠影的东西太多。
“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世间繁华的诱惑,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心灵宁静,能够自省和自查,保有清醒的认知,也永远怀有敬意和谦卑之心,不致于狂妄混乱,失去真正的自己。
而一个人读书,不仅仅能让人身在高处时能保持清醒,也能让人身处低处时走出迷茫。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在任职时,曾经历职场低谷,那时他没有任何节目可做,连开会都不用他参加,他就非常焦虑。
好在他这时做了一件正确的事,那就是读书:
他利用了一年的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尤其是像《论语》这样很有深度的书。
然后他的心态就变得平和了,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变得能想得开、看得开了,这都得益于读书带给他的思维沉淀。
所以有人说,读书能够解决我们80%的迷茫。
读书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以让我们从疲惫不堪的生活中看到一种希望。
演员胡歌遭遇车祸后,人生和事业都面临着巨大危机,他开始静下来大量阅读各种书籍。
然后他慢慢地从低谷中走了出来。
他觉得读书让他被别人的故事打动、为别人的命运思索时,也让他寻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处。
书中有千种人生,书里有各种百态。
当我们的视野从自己狭小的空间里走出来,去透视别人的人生时,就会发现那些看起来了不得的事情,其实没那么重要。
正如梁文道所说:
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了这个世界。
所以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02
- 走过的路,拓展你眼界的广度。
读书是读有字之书,是在别人的故事里读人生。
而一个人的经历、阅历和见过的世面,却是读无字之书,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格局。
《天堂电影院》里有句话说:“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眼前的世界就是全世界。”
一个人见过的越多,他眼前的世界就越开阔。
那个被婚姻困了半生的五十六岁阿姨苏敏,曾经的她,每天面对的是一个极度自私冷漠的丈夫和只有锅碗瓢盆的琐碎生活,在不断的精神内耗中,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后来,她抛开一切,自己买了一辆小车开始了自驾游。
出发后,见过了天地的她,心中豁然敞亮,她说:“原来人还可以这样生活。”
比起怨恨,现在她看丈夫,更多的是同情。
她说:“一个人这样挑挑拣拣一辈子,费尽心思让另一个人不舒服,也挺可悲的。”
正是见过了更广阔的世界,苏敏才拥有了不一样的气度和人生格局。
才会把过去的种种不如意轻松放下,不再纠结和缚住自己。
而一个人走过的路不仅决定了他的眼界,更决定了他的认知。
在一期综艺节目上,一位演员说了一个很独特的择偶观。
她说:“我喜欢看过世界的男生,不喜欢对世界还蠢蠢欲动的男生。”
大家表示很困惑。
她解释说:“因为只有读懂过生活,看过世界,你才会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东西。”
在场的嘉宾苏芩连连称赞:“这就是见过世面的女人的择偶标准。”
一个人只有见过世面,才会站在大视角上,对这个世界的人和事有一个正确的评判。
人只有阅过山河,见过湖海,走过世界,经历过人生的繁复之后,才会拓宽视野,增长智慧,人生视角才会变得开阔,看到人生更大的格局。
03
- 遇过的人,教会你做人的宽度。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认知层面的大小,也决定了他做人的宽度。
富兰克林18岁的时候,得意洋洋地回到故乡,他穿着新衣,口袋里装满了钱,见到人就分,俨然一副腰缠万贯的大款派头。
后来,他在饭店遇到了自己的对手——当地最受人尊敬的学者马瑟。
富兰克林在趾高气扬地炫耀一番后,准备离去时,马瑟忽然喊到:“低头,低头。”
富兰克林根本就不听他的话,结果差点撞上眼前低矮的天花板。
见此情景,马瑟含有深意地对他说:“低低头,年轻人,在这世上行走,一定要低头才能避免磕碰啊!”
富兰克林闻言很是羞愧,从此变得不再轻浮狂妄了。
正如那句话所说:
很多人闯进你的生命里,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
人这一生,遇见的每一个人,都会教会我们一点什么,让我们收获一点什么。
有一个女孩小时候经常找爸爸哭诉:其他小孩都不跟我玩,没人喜欢我。
爸爸总是简单地回答:你去接触更多的人看看,去画一个更大的圆吧。
长大后,女孩入职一家公司,感觉和新同事格格不入时,爸爸会低声地说:“去画一个更大的圆吧。”
女孩被男朋友抛弃,感到人生灰暗无比时,爸爸的声音又响起来:“去画一个更大的圆吧。”
她每次都照做了,没有一次是行不通的。
因为每次她促使自己去画一个更大的圆时,她都有所获得,感到自己的人生纬度在不断地扩大:
受得了委屈,容得了人,看得开事,活成了一个大气的人。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你命运赋予的使命而来。
好的人教会你感恩;
坏的人带给你经历;
最坏的人教会你有用的一堂课;
……
当你历经世事,你就会变得成熟豁达,当你看到各种人性在你面前徐徐展开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波澜不惊、平静应对的洒脱坦然。
04
有人说:人这一生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
这也是一个人格局形成的过程。
而读过的书决定了我们思维的深度,走过的路决定了我们眼界的宽度,见过的人决定了我们境界的高度。
这一切就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格局。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首禅诗: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看雪,智者见白。
意思是说,一只白鹭立于雪地,愚者只见到了白鹭,聪明人看到了雪,而智者会看到更广阔的空间。
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就决定了他看事情的角度。
格局小时,看到的世界就很小,格局大了,世界就大了。
眼界决定境界,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而格局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来源:洞见
作者:艾秒针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色犬马是什么意思啊,声色犬马是什么意思啊代表什么生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