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套路,黑得发亮!多学几招防身用,不定哪天会遇到
01
明朝初年的一天深夜,在湖广省荆州城万家府卧房里,一个初次进城的农家子弟失眠了。
这个人叫狄云,此刻的他满腹心事。
这次进城并不顺利,他跟着师傅,还有表妹一起来给万师伯贺寿,但师傅却突然杀了万师伯,畏罪逃跑,留下他和表妹被扣在府内。
狄云正在床上辗转反侧,突然,他看到窗外一个黑影一闪而过,不一会,一声女子的惊呼从东侧卧房传来。
他想都没想就飞身跃出,因为那声呼救像极了表妹。
他追着黑影越入房内,出剑赶走采花贼。
救下来的却并非表妹,而是个陌生的中年美妇,这美妇一副楚楚可怜相,对狄云千恩万谢。
就在狄云放松警惕时,美妇却突然变脸,拦腰死死抱住他,口中大喊非礼。
这一变化,实在大出意外。
狄云大吃一惊,急忙挣脱,但是还没等推开美妇,万师伯的儿子便带着一群人突然破门而入,手举火把,不等狄云开口,长剑一挥,就将狄云的五根手指齐齐削断。
狄云倒地惨呼,万家人一边绑住狄云,一边去他的卧房搜查,结果发现狄云“偷”了很多金银器具。
这下子,万家人咬定狄云不仅是色魔,还是小偷。
狄云被立即送往官府,一番拷打后昏死过去。
醒来发现两条铁链从他肩胛的琵琶骨处穿过,短短的几个小时,狄云从见义勇变成地牢困兽。
虽然老实木讷,但此时他也明白,自己肯定是被人套路了。
不久,他就明白了自己被套路的原因。
自己入狱后,和自己一起进城的青梅竹马无依无靠单纯又美丽表妹,终于架不住万师伯儿子的热烈追求,成了他的媳妇。
02
上面的情节发生在金庸的小说《连城诀》里,需要说明的是,金庸虽然是虚构大师,但这个故事却是真实的。
金庸在《连城诀》后记里说,小时候家里有个叫合生的驼背家仆,他的驼背里,藏着一桩惊天冤案。
合生年轻时去地主家里做短工,被地主用套路栽赃并投入监狱,又在狱中被折磨成了残疾。
在地主的贿赂之下,他在监狱里一直被超期羁押,直到地主的儿子娶了合生貌美的未婚妻。
如果不是金庸的外祖父去县里当县官,合生估计就死在牢里了。
03
其实在历史上,暗黑套路屡见不鲜,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也没少被别人套路。
公元1131年,李清照47岁。
当时,这位名震北宋的第一才女刚死了丈夫,孤身一人流落江南,租住在越州。
之所以流落江南,是因为北宋已被金人的铁蹄踏碎。
时逢乱世,孤单的李清照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护好仅存的几箱字画,这些字画,是李清照的命根子。
不管你信不信,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人生最爱不是写词,而是收藏。
来看看她收藏金石字画的自我描述: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不吃荤菜,不买新衣,不戴首饰,省下的钱买古书堆满书桌床榻,这才是人间至乐。
李清照对收藏的痴迷是结婚后开始的。
带她入坑的是老公赵明诚。
这位疯狂写了五十首诗词,也顶不上老婆三句的自卑男人,却顺利的将老婆发展成自己的迷妹。
李清照心甘情愿节衣缩食过穷日子,跟着老公买碑文古书字画。
这两口子把玩收藏经常熬夜,只好定下规矩:烧完一支蜡烛必须睡觉(夜尽一烛为卒)。
后来,金人侵略北宋,李清照还英勇的留在以生命护卫收藏品转移。
但是无奈,国家这把保护伞没了,再有才情也护不住毕生收藏。
南渡的过程中,历经几次浩劫,李清照的收藏品从五位数变成了两位数。
但留下的这两位数,全是最顶尖的收藏品,是孤单凄苦的李清照难得的慰藉。
但这些慰藉,却很快变成了她的噩梦。
在越州人生地不熟的,李清照花了很长时间才选定住处,她没有选择客栈,而是租住在近郊一所民居。
这么做,是为了安全。
首先,这家人看起来种地为生,不可能知道书画的价值。
其次,租住地的门窗非常结实。
最后,卧室的床铺足够高,床底可以放下全部的字画箱子。
李清照对自己选的地方很满意,尽管避开了人多眼杂,但她的防盗意识丝毫没有松懈。
她在门窗上多加了几把锁,每次取阅字画立即放回,绝不会出现随手搁置的情况。
除此之外,她尽量寸步不离,白天很少出门,晚上就睡在字画之上。
【藏之床榻下,固其扃鐍,手自启闭。】
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如此严密的防患,箱子还是在眼皮底下被偷了。
一日清晨醒来,李清照心惊肉跳的发现,床底空空如也,就连装字画的箱子都被人背走了。
一番检查之后,她看到了卧室的角落墙壁上的一个洞。
墙壁很厚,如果要在静音状态下挖这个洞,至少也需要小半个月。
这让李清照感受到了一种极致的惊恐,她的直觉告诉她,所有苦心防范都没有用,因为早已落入别人的圈套。
又惊又怕的李清照没有选择报官,她贴出了重金悬赏告示,拿出所有积蓄,准备把被偷的字画一个个买回来。
贴出告示的第三天,住在隔壁的钟复皓就拿出轴书画来求赏,并声称是在路边捡到的,李清照毫不犹豫的全部买下,但更多的失窃字画并没有人来卖。
贼可能就是邻居钟复皓,但绝不止他一个人。
而且邻居并不是读书人,不偷钱只偷字画,让李清照十分疑惑。
直到后来,李清照才清楚这次盗窃案的来龙去脉。
原来,从住进来的第一天起,李清照就落入套路之中。
套路他的,是福建转运判官吴说,他买通住在李清照周围的村民,观察李清照起居规律,寻找盗窃字画的方法,无奈李清照防贼意识太强。
最后吴说只好指使村民暗中挖墙,日积月累,终于挖通,具体情形,大概和美剧越狱挖墙情节差不多,最后趁李清照熟睡,实施盗窃。
得知的李清照也无可奈何,自己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只好认栽。
经历过这次套路,估计李清照的余生都害怕一个人睡。
04
以上两个套路都和犯罪有关,放到现在,大概可以直接进入法制进行时节目。
古往今来,社会上从来不缺少暗黑套路,大多数都和三样东西有关:美色、金钱、权利。
金庸仆人被套路,是因为未婚妻太美;
李清照被套路,是因为手握名贵字画;
还有最后一种套路,这种套路和权利有关,在职场上最常见。
公元前387年的一天,战神吴起和顶头上司魏武侯闹崩了,怕魏武侯下杀手,连辞职信都来不及交,就仓皇出逃了。
魏国朝廷震动,文武百官都疑惑不解,吴起是魏武侯的头号红人,率军驻扎西河郡抵御秦军,堪称护国公。
魏武侯一直敬重吴起,曾想把女儿嫁给他。
这如胶似漆的两个人,感情怎么说破裂就破裂了呢?
直到很久以后,大家才搞明白原因,原来这两个人都落入了丞相公叔痤的套路。
同行是冤家。
作为吴起的同事,看到吴起越来越受宠,公叔痤的内心就像在地狱烈火中煎熬。
为了保住自己丞相的位子,他决定先下手为强,灭掉吴起。
职场上想灭掉对手,要么是比他强,要么是比他奸。
比他强是不可能了,毕竟吴起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威望太高。
那只有比他奸了。
一日,公孙痤非常难得的热情邀请吴起来家里吃饭。
吴起欣然前往,结果这顿饭吃的吴起人生观彻底改变。
他发现,这个在外面风光无限的丞相,在家里连条狗都不如。
在公孙府的家宴中,公孙痤被夫人呼来喝去,稍有不从,便被狮吼神功震的肝胆俱裂。
作为客人的吴起非常尴尬,看到如此态势,他相信,如果没有自己在场,丞相被夫人打的到处跑,也不是不可能的。
公孙夫人的强势是有底气的,她是魏武侯的女儿,当朝的公主。
作为客人的吴起暗暗捏了一把汗,看来公叔痤先生表面风光,其实这许多年过的也着实并不轻松。
吃完饭,吴起匆匆告别,回到家里心情不能平静,这顿饭让他坚定了一个信念,此生绝不做驸马爷。
可是吴起这边刚下定决心,魏武侯那边就来提亲了。
原来,在那场家宴后不久,丞相公叔痤就主动找到魏武侯,劝说他把公主嫁给吴起。
毕竟公主是魏武侯的闺女,公叔痤说嫁就嫁吗?
当然,因为公叔痤给了魏武侯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
他说:我们魏国庙太小,恐怕留不住吴起啊。不如选一个女儿嫁给他,借此试探他是否忠心。
结果不用说,吴起当然是断然拒绝。
从此,魏武侯便对吴起产生了怀疑。
君臣之间一旦产生怀疑,后果就是感情破裂分道扬镳。
果然,吴起害怕魏武侯降罪,放弃了大好前程,飞速辞职,跑去了楚国。
【《史记》:於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吴起经历的套路,虽然惊悚程度不如合生及李清照,但生命力最持久。
如今的职场上,不一定哪天,你就会遇到。
参考:《金石录后序》《连城诀》《连城诀后记》《史记》
【汉周】史记 国学经典 全译文版 中国文联出版社 ¥39 购买成语Ⅰ声色狗马:解析.典故.成语接龙Ⅰ看图猜成语
成语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每个成语故事背后,
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
每天五分钟,积累丰富知识,益智健脑练口才。
声色狗马 shēng sè gǒu mǎ
【释义】 声:歌舞;色:女色;狗:;马:骑马。指旧时统治阶级的淫乐方式。指放弃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追逐外在的娱乐活动。
【出处】
《隋书·齐王暕传》:“ 暕颇骄恣,昵近小人,所行多不法。遣乔令则 、 刘虔安 、 裴该 、 皇甫谌 、 库狄仲锜 、 陈智伟 等求声色狗马。”
解释:杨暕很骄纵,亲近小人,做的事大多不合法规。常派乔令则、刘虔安、裴该、皇甫谌、库狄仲钅奇、陈智伟等人寻求声色狗马。
【近义词】 身败名裂 威信扫地 声色犬马
【反义词】 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1.宋·苏辙《历代论·汉昭帝》:“小人先之,悦之以声色犬马,纵之以驰骋田猎,侈之以宫室器服”。
2.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造句】
因为他经常纵情于声色狗马,本来身体就不好,现在又旧病复发,因此早早去世。
老板留你在身边,是看重你的额才华和能力,希望你辅助他生意越做越大,而不是把你当作声色狗马的朋友。
【成语故事】
隋朝时期,隋炀帝的大儿子叫杨昭,即元德太子,大业二年(606年),杨昭从长安到洛阳(今河南洛阳)来朝见隋炀帝,几个月后要返回长安。他想乞求允许再留住一些时间,隋炀帝不同意,杨昭跪拜请求无数次,他身体本来就很胖,因此得病。隋炀帝让巫者看他,巫者说是房陵王杨勇的鬼魂作怪。同年七月二十二日,杨昭去世 ,时年二十三岁。
当时,朝中官员都认为炀帝次子杨暕理所当然就是储君。杨暕既为皇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的品行却很差不及兄长杨昭,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他周围的也是一帮龌龊小人,杨暕常派人多方搜寻声色狗马,供自己恣意淫乐。
那时,有个京兆人名达奚通,有个小妾王氏擅长唱歌,一时间达官贵人争相邀她出入华堂宴会,后来竟常到杨暕府中一展歌喉。有个御史向皇帝告发此事,炀帝很生气,派了1000多名士兵,搜查杨暕的府第,严厉查处了与此有关的人。
杨暕的妻子韦氏死后,杨暕就同韦氏的姐姐元氏私通,元氏生下一女,杨暕居然暗底里把他的亲信乔令则一帮人叫到府中,为此设宴庆贺,闹得不可开交。乔令则等人把杨暕的帽子脱下来,说应该戴上才对,又说元氏应为皇后。后来炀帝知道这事,气得半死,下令处死乔令则等人,元氏赐死,杨暕手下的其他狐群狗党也被发配充军。
隋炀帝自己荒淫无度,儿子又如此不争气,再加上内政外交政策的失当,因此隋朝统治不满40年就宣告灭亡。
【成语接龙】
声色狗马 ↣ 马上房子 ↣ 子曰诗云 ↣ 云阶月地 ↣ 地地道道 ↣ 道学先生 ↣ 生知安行 ↣ 行不顾言 ↣ 言不尽意 ↣ 意气用事 ↣ 事无二成 ↣ 成败论人 ↣ 人面兽心 ↣ 心上心下 ↣ 下气怡色 ↣ 色胆包天 ↣ 天行时气 ↣ 气吞河山 ↣ 山鸡映水 ↣ 水中捞月 ↣ 月晕而风 ↣ 风风雨雨 ↣ 雨散风流 ↣ 流言风语 ↣ 语重心长 ↣ 长绳系日 ↣ 日月交食 ↣ 食不糊口 ↣ 口口声声 ↣ 声驰千里 ↣ 里通外国 ↣ 国难当头 ↣ 头面人物 ↣ 物是人非 ↣ 非昔是今 ↣ 今生今世 ↣ 世道人情 ↣ 情天泪海 ↣ 海岱清士 ↣ 士死知己 ↣ 己溺己饥 ↣ 饥驱叩门 ↣ 门户之见 ↣ 见利思义 ↣ 义断恩绝 ↣ 绝薪止火 ↣ 火烛银花 ↣ 花光柳影 ↣ 影形不离 ↣ 离世绝俗 ↣ 俗下文字 ↣ 字字珠玉 ↣ 玉走金飞 ↣ 飞声腾实 ↣ 实与有力 ↣ 力微任重 ↣ 重手累足 ↣ 足音跫然 ↣ 然荻读书 ↣ 书香世家 ↣ 家累千金↣
☞请来挑战“马”字开头的成语接龙吧!
我在评论区等你哟~
【看图猜成语】
根据下列图片提供的信息,分别猜出成语。
1.
2.
3.
4.
5.
6.
先
思
考
再
看
答
案
好吧,机智的小伙伴,
是不是都猜出来啦?
我在评论区等你呀~
本期参考答案:
1.鳞次栉比,2.漏网之鱼, 3.神出鬼没,
4.视死如归,5.弹冠相庆,6.垂涎欲滴。
“声色犬马”为什么声音在最前面
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续黄粱》中写道:“声色狗马、昼夜
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声:声音,歌声,乐声,泛指歌舞;色:美色,
女色,奢侈的生活;犬:富人游手好闲,玩狗,以图乐;马:骑马,玩马为
趣。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糜烂淫乐的生活方式。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文化中,
声色都被当作一种荒淫奢侈的生活方式而被批判。
声是什么?在所谓的声色犬马中,为什么要把声音放在最前面?古人说
地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声音,当是悦耳之听声。无论是大自然固有的悦耳听声,
还是人类发出戒指创造的悦耳声声,都是非常美妙的,江河的滔滔声,溪流
的潺潺声,松竹的摇曳声,小鸟的鸣叫声,婴儿的呱呱声,以及那些余音
绕梁的歌唱和器乐的演奏声,等等。
把色放在身后,也是有道理的。人在诞生之初是先用耳接受声,后
用眼接受色的。按照佛家的经典解释,色是世界的一切有形财物,包括我
们人自身,这种解释是非常广义的;狭义的解释则是美色、女色、颜色。
纵观上下五千年,声色都被狭隘地理解为一种奢侈淫乐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对“声色”一词的最大误解。现代意义上的声色是文化艺术的视觉表现
体验展现,是可以触摸不同消费的文化产品。
【声色狗马 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