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土木的意思(大兴土木的意思和造句)

更新:07-22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语文知识:含有“木”的成语

1、拼音:[ rù mù sān fēn ]

2、基本解释:

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3、详细解释:

(1)【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2)【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3)【示例】: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 ◎秦牧《手莫伸》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4、例句:

鲁迅的一些杂文~地揭示了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5、成语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6、近反义词:

(1)近义词:力透纸背 鞭辟入里 刻画入微 铁画银钩

一语道破 一语破的

(2)反义词:不着边际 走马观花 略见一斑 一知半解

老牛破车

二、依草附木:

1、拼音:[ yī cǎo fù mù ]

2、基本解释: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3、详细解释:

(1)【解释】: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2)【出自】:五代·王周《巫庙》诗:“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3)【示例】:想必有那~、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攀龙附凤 依丱附木

(2)反义词: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

三、一木难支:

1、拼音:[ yī mù nán zhī ]

2、基本解释:

比喻艰巨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胜任的:众擎易举,~。

3、详细解释

(1)【解释】: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2)【出自】: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3)【示例】: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大厦之将倾”。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4)【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孤木难支

(2)反义词:众擎易举 众志成城

四、草木皆兵:

1、拼音:[ cǎo mù jiē bīng ]

2、基本解释: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3、详细解释:

(1)【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2)【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3)【示例】: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神经过敏

4、例句:

敌人吓得惊恐万状,~。

5、成语故事: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6、近反义词:

(1)近义词:风声鹤唳 八公草木 风兵草甲 杯弓蛇影

疑神疑鬼 满腹疑团 弓杯蛇影

(1)反义词:若无其事 措置裕如 岿然不动 镇定自若

坚如磐石 稳如泰山

五、水木清华:

1、拼音:[ shuǐ mù qīng huá ]

2、基本解释: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3、详细解释:

(1)【解释】: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2)【出自】: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3)【示例】: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4、例句:

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山明水秀

(2)反义词:乌烟瘴气

六、缘木求鱼:

1、拼音:[ yuán mù qiú yú ]

2、基本解释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3、详细解释:

(1)【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3)【示例】: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4)【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4、例句:

想不用功而取得好成绩,就像~,那是不可能的。

5、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措施。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齐宣王觉得孟子的话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

6、近反义词:

(1)近义词:刻舟求剑 以冰治蝇 竹篮打水 海底捞针

煎水作冰 水中捞月 井中求火 鼠穴寻羊

却行求前 守株待兔 钻火得冰 问道于盲

(2)反义词:瓮中捉鳖 顺藤摸瓜 探囊取物

七、大兴土木:

1、拼音:[ dà xīng tǔ mù ]

2、基本解释:

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多指盖房子。

3、详细解释

(1)【解释】: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2)【出自】: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

(3)【示例】:灵王既归,耻其无功,乃~,欲以物力制度,夸示诸侯。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七回

(4)【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大量盖房

4、例句:

这几年,城里~,建起许多高层建筑。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鸠工庀材 劳民伤财

八、移花接木:

1、拼音:[ yí huā jiē mù ]

2、基本解释:

原指把花木的芽或枝条嫁接在别的植物上。后用以比喻暗中使用巧计在事情进行过程中更换人或事物。

3、详细解释:

(1)【解释】: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2)【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偷梁换柱 移天换日 暗度陈仓 批红判白

张公吃酒李公醉 暗渡陈仓 移宫换羽

偷天换日 狡兔三窟

九、人非草木:

1、拼音:[ rén fēi cǎo mù ]

2、基本解释: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3、详细解释:

(1)【解释】: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2)【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3)【示例】:庞涓复问曰:‘然则兄长亦还忆故乡坟墓否?’膑曰:‘~,能忘本原?’先生于吾临行,亦言:‘功名终在故土。  ◎《东周列国志》第八回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身非木石 人非木石

1、拼音:[ xíng jiāng jiù mù ]

2、基本解释: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3、详细解释:

(1)【解释】: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2)【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3)【示例】:但老夫~,只求晚年残喘。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气息奄奄 钟鸣漏尽 枯木朽株 病入膏肓

风烛残年

(2)反义词:春秋鼎盛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1、拼音:[ dú mù nán zhī ]

2、基本解释:

一根木头支持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支撑全局。

3、详细解释

(1)【解释】: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2)【出自】: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3)【示例】:屡欲思报此恨,为~,不能向前;今此来特假之兵,上为朝廷立功,下以报天伦私怨。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个人的力量单薄

4、例句:

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集体的 智慧和力量,因为~,众人捧柴火焰高。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孤掌难鸣 无可奈何 绠短汲深 独力难支

回天乏术 力不从心

(2)反义词:孤掌难鸣 中流砥柱 独力难支 回天之力

砥柱中流 众擎易举 众星捧月 力挽狂澜

十二、木已成舟:

1、拼音:[ mù yǐ chéng zhōu ]

2、基本解释: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能改变。

3、详细解释:

(1)【解释】: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2)【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中性词

4、例句:

事到如今,~,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覆水难收 已成定局 米已成炊

(2)反义词:变幻莫测

十三、木头木脑:

1、拼音:[ mù tóu mù nǎo ]

2、基本解释:

形容呆板、迟钝。

3、详细解释:

(1)【解释】:形容呆板、迟钝。

(2)【出自】:沈虎根《小师弟》:“而且变得木头木脑,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

(3)【示例】:他有点~的。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呆头呆脑

(2)反义词:聪明伶俐

十四、枯木逢春:

1、拼音:[ kū mù féng chūn ]

2、基本解释:

比喻重获生机。

3、详细解释:

(1)【解释】: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2)【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3)【示例】:~,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 ◎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

(4)【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4、例句:

的方针政策使我的家乡~,经济有了大发展。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绝处逢生 咸鱼翻身 枯木枯荣 枯树生花

花明柳暗 枯树逢春 枯树开花 苦尽甘来

否极泰来 枯木朽株 时来运转 枯树新芽

(2)反义词:暗无天日 生不逢时 枯木朽株 古井无波

一命呜呼

滕王阁序 解读(三)

如果不考虑收入,我最想做的工作就是解读中华古文,借助科学的语言学和语法知识,把我们优美的古文科学精准地解读出来,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前言:唐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前往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内)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今天解读的是《滕王阁序》的第四段,之前解读的是前三段(点击我的头像,可以查看前三段的解读),后续还会继续更新。这种古文解读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进度可能不会太快。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喜欢,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后续更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

  遥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1、遥吟甫畅,逸兴遄飞:长久地吟咏使心情大为舒畅,闲适的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

遥:长久地、长时间地,副词。

吟:吟唱、吟咏、诵读,动词。

甫:很大地、非常地,副词。

畅:舒畅的、畅快的,形容词。

遥吟甫畅:长久地吟咏使心情大为舒畅。这句原本有两个版本:遥襟甫畅,遥吟俯畅。但是,遥襟和俯畅在语义上都完全解释不通,所以,我把两个版本整合为了一个能讲得通的版本。

逸:闲适的、安乐的,形容词。

兴:兴致、情趣,名词。

遄(chuán):疾速地、快速地,副词。

飞:飞起、飞翔,动词。

逸兴遄飞:闲适的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

2、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清脆的排箫声响起来了,阵阵清风拂来,令人倍感舒爽,清细的歌声停了下来,余音袅袅,天上的白云也因为留恋这歌声而停下了脚步。

爽:清脆的、清爽的,形容词。

籁(lài):籁,排箫,一种由多根竹管编排而成的管乐器,乐声清脆,是为天籁之音。

发:发出、发生,动词。

而:并列连词,此处用来表示前后两句的顺承关系。

清风:令人舒爽的清凉的小风。

生:发生、出现,动词。

纤(xiān):纤细的,形容词。

纤歌:清细的歌声。

凝:停止、中断,形容词。

遏(è):阻止、遏制,动词。

纤歌凝而白云遏:这里的“白云遏”是一个被动句,其实是“白云(被遏)遏”。

3、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今日的宴会,好比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文人雅士,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当年的陶渊明。

睢(suī)园: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大梁,是为梁孝王,梁孝王在汴梁东南古吹台一带大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园,又名兔园、修竹园,故址在今商丘市梁园区。又因为位于睢水之滨,所以,后世也称之为睢园。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人谋士,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家枚乘等都经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诗作赋,吹弹歌舞。刘武曾在园中设宴,司马相如、枚乘等都应召而至,成为竹荫蔽日的梁园宾客,并为之吟咏。后代的很多辞赋均提及了这一盛况。

绿竹:睢园内的标志性景物,当时的司马相如、枚乘都曾为竹荫蔽日的睢园宾客,并为之吟咏。枚乘《梁王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自睢阳东南流,历于竹圃(即睢园),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实望。”

气:气派、气概,名词。

凌:超越、凌驾、压倒,动词。

彭泽:县名,汉代始设,今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最北部,赣皖两省交界处。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就是担任彭泽县令,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归隐田园,所以,后世经常以"彭泽"借指陶渊明。

樽(zūn):酒樽,名词。

4、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今天在场的诸位,才华堪比曹植,下笔行文有如谢灵运。

邺(yè):今河北临漳,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上一句以“彭泽”这一地名指代陶渊明,此处是以“邺水”这一地名指代曹植。《公宴诗》全文:“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朱:朱色的、大红色的,形容词。

华:通“花”,花朵,名词。

朱华:此处特指红色的荷花,因为曹植的“朱华冒绿池”,很明显说的是荷花。

照:映照、照耀,动词。

临川: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今属江西)内史,此处又是以地名来指代文化名人。

5、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了,好客的贤主和才华横溢的嘉宾却难得。

四美:对于四美的解读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个版本是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二难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贤主、嘉宾,另一个版本是明哲、坦诚。两相比较,还是第一个版本靠谱,尤其是与下一句“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相对应,更应该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具:具备、具有,动词。

二:指的应该是像梁孝王和曹植这样喜欢招揽文人学士共同游玩的贤主,以及像陶渊明和谢灵运一样有才华的嘉宾。

并:并行、并列、并存,动词。

6、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在半空中饱览周边美景,在悠闲的日子里尽情游玩。

穷:穷尽、极其,副词。

睇(dì):斜视,动词。

眄(miǎn):斜视、斜着看,动词。

睇眄:动词近义词连用。

于:在、位于,介词。

中天:即,天中,天空中,指的是高空中、当空,意思是站在滕王阁中,如同在半空中一样。

极:最、很、非常,副词。

娱:娱乐、欢乐,动词。

游:游玩、游乐,动词。

娱游:动词近义词连用。

暇:悠闲的,形容词。

暇日:空闲的日子 。

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看到上天的高远和大地的辽阔,意识到宇宙的没有尽头。

迥:辽阔的、遥远的,形容词。

觉:感觉到、意识到,动词。

宇宙:上下四分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穷:终端、终极,名词。

8、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兴致退去,伤悲涌上心头,意识到事物的兴衰发展都是有定数的。

兴:兴致、兴趣,名词。

尽:竭尽、没有了,动词。

悲:伤心、伤悲,名词。

来:发生、产生,动词。

识:知道、懂得,动词。

盈:增长、增加,动词用作名词。

虚:变少、亏虚,动词用作名词。

盈虚:动词反义词连用,此处都是用作名词,本义是指盈满或虚空,用来表示事物的发展按照规律的变化,喻指盛衰成败。

数:定数、天数、天命,名词。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在太阳下远望长安,在白云间遥看吴会。

望:远望,动词。

长安,唐朝的国都。

目:看、观看,动词。

吴:东吴,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

会(kuài):会稽郡,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地。

吴会:对吴地的古称。

10、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西北的地势极高,东南的大海深邃;昆仑山高高地耸立在西北,北极星远远地悬挂在天上。

地势:大地的走势,名词。

极:最高的、最远的,形容词。

而:并列连词。

溟(míng):海、海洋,名词。

南溟: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因为“冥”是大海的意思,所以也将“冥”写作“溟”,指南边的大海。

天柱:《神异经》记载,昆仑山上铜柱,高入天穹,叫做“天柱”。

北辰:特指北极星。传统观点认为这里的北极星暗指国君,其实未必。

1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一路的关口和山岭都非常难以穿越,但是,又有谁会去怜悯找不到前路的人呢。

关:关口、关隘,名词。

关山:关口和山岭。

越:经过、越过,动词。

关山难越:这个句子其实是宾语前置,关山难越,其实是难越关山。

悲:哀怜、怜悯,动词。

失:失去、失掉、丢失,动词。

12、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大家像浮萍随水漂浮一般在此相逢,都是外地而来的异乡之客。

萍:浮萍,特点是随水漂浮,漂迫不定,所以有萍踪不定的说法。下图荷叶周边漂浮的就是浮萍。

萍水:如同浮萍漂水一般地,副词。

相:相互、互相,副词。

逢:遭逢、遇见,动词。

尽:全部、都,副词。

他乡:异乡、外乡。

13、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怀念皇宫的大门而不得相见,不知何年才得以在宣室侍奉皇帝。

怀:思念、怀念、想念,动词。

阍(hūn):宫门,名词。

帝阍(hūn):皇帝的宫门。

奉:为…效劳、侍候,动词。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此处用来指代皇帝居住的正室。

篇章总结

《滕王阁序》是我们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因为这是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实,不只是我们,之前的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应该都非常熟悉这篇文章。但是,这次解读应该是王勃把它写出来之后,第一次被精准地解读出来,这可能是最符合王勃当时所思所想的一份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对于我来说,一切也全部都是全新的,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是全新思考出来的,很多字的意思和词性都使我大吃一惊,经常一边解读一边在心里感慨,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是这个意思!在完成这种解读之后,再去读这段文字,一切也就都豁然开朗了。

现在的这次解读,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使用科学的语言学和语法学知识,对汉语言古文进行科学精准的解读,这是前无古人的一次学术活动,但是,结果还是非常理想的。现在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我们终于有了打开汉语言国学大门的一把科学的钥匙,一切都有了一个客观的解释标准,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无比清晰的学习和做学问的门径。

之前我们所有人读这种文章的时候,都只是去读和理解其中的“字”,对于这些字组成的句子的意思其实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只是大概地通过把这些字的意思结合到一起,来推测和得出一个大致的意思,也就是一种一知半解的感觉。对于句子中的每一个“字”的准确意思,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或者说是并没有把握。但是,根据语法规则,把每一个字的词性和使用方式确定下来之后,每一个字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是唯一且确定的,这样每一句话的意思也都是唯一且确定的。这样我们可以把每一句话都能透彻地理解到位,看着这篇文章理解一遍,就如同你是当年的王勃,就如同是你写出来的这篇文章,这就是理解文章时的第一视角,也就是作者的视角,找到这种理解文章的作者视角了,对于文章的理解才能算是最终的成功。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去理解古文,就会有一种“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感觉,因为我们终于对原文的语言文本有了一种完全的掌控感。

之前发布了前三段的解读之后,很多读者也是这种反应。有读者反应,分析透彻,讲解清楚,学生可学,闲人可悟;有读者反应,未曾见过哪位老师和哪本书籍讲解的如此明了;还有读者反应,这篇文章能熟练地背诵下来,也看过别人的讲解,但还是一知半解,觉得文辞生硬,这次解读让大家真正感觉此文很美。而且,很多人因此更加喜欢我们的文言古文和传统文化。看到大家的这些反馈,非常开心,这也正是我本次解读的目的所在。

作者简介

王勃(公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得罪唐高宗而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职。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反对绮靡文风,提倡表现浓郁的情感与壮大的气势,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大兴土木的意思(大兴土木的意思和造句)】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大兴土木(大兴土木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下一篇:大冬天小故事 大冬天小故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