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一岗!看邹平孙镇村如何破解“村大口多”防控难题
近日,在省道庆淄路孙镇村段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统一佩戴红袖标,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名人员站岗执勤。“我们村比较大,也在镇驻地,沿庆淄路的商住户也比较多,为坚决做好防控工作,村两委就发动党员、积极分子、村民代表及村志愿者沿路一百米一个岗进行站岗值守。”孙镇村村委委员孙孝河说。
设立检查站全面排查
据了解,面对防控,邹平市孙镇村按照该镇党委统一安排部署,村只保留一个路口进行紧急进出,鉴于沿街商住户多,管控难度大的问题,该村组织党员、积极分子、村民代表及村志愿者等260余人轮流值班,沿路拉起了一道防控移动“”,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劝导村民少出门不要聚集、出门要戴口罩等。
值班人员为出入车辆消毒
“在防控上,我们村的村民都很支持工作,社区那边,每户也都出一人排班值守。尤其在社区被隔离观察的住户,即使门口被封锁,也对我们的工作表示很理解,也很配合。我非常感动。”当问及群众对防控措施有没有不配合时,孙镇村杨立全激动地说。
值班人员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
自防控以来,孙镇第一时间成立防控工作指挥部,设农村防控、组织保障、宣传引导、环卫消杀灭菌等10个工作专班,并组织机关干部下沉到防控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投入防控工作。24小时严防死守、全面排查一刻不松懈、温情关爱隔离人员等等,在孙镇党群连心,严防死守抗,演绎了一幕幕感人的瞬间,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孙梦晨记者付玉成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农民工的早餐,或匆忙或错过
来源:工人
●面点工:凌晨3点多起床吃个面包,才有力气做早点
●外卖小哥:送餐到半夜,早餐叫外卖的少,为睡眠不吃早餐
●早餐摊主:趁没顾客一边吸溜着蛋花汤,一边大口吃着油条
12月11日凌晨4点半,天还未亮,李海的店里已迎来6位顾客。图为李海正在煮馄饨。
12月16日凌晨1点多,放下手机,郑丙强仍然没有睡意。此时,距离他起床上班还有不到3个小时。
今年25岁的郑丙强,来自皖北农村,在北京西二旗地铁站附近的一家早餐店打工,主要负责做馒头、包子、发糕等面点主食。他每天的工作时段是4点半到11点,做面点;下午6点半到晚上11点,为第二天备料。
每天半夜下班回到宿舍,睡意却总是迟迟不至。“可能是生物钟太乱了吧。”郑丙强总是自嘲睡眠质量。“我的工作感觉不到正常的白天和黑夜,三餐也就不怎么像样。像凌晨3点多起床,吃东西算早餐还是算宵夜?”
像郑丙强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北京不计其数。每天清晨,天或未亮,他们的一天从早餐开始了……
“多少吃点,干活有力气”
“我早晨一般是冲点蜂蜜水喝,就个面包,有时间就再啃个苹果,没有就不啃。多少吃点,干活有力气。”郑丙强的手掌比同龄男子要细嫩很多,他说这是因为每天揉面揉的。与手掌心的白嫩相反,他胳膊上的肌肉则显得很有线条。“我每天揉面两三个小时,虽然有和面机,但是要想做出来的东西好吃、有筋道,手揉还是不可少的环节。时间长了,就当是健身。早餐不吃的话,揉面时容易低血糖。”
有时睡过头,没有吃早餐的时间,郑丙强就会在出门前往嘴里塞一大把花生或者小饼干,拿起杯子仰头灌下几口水便匆匆出门。
清晨,当郑丙强已经在店里翻揉第一个面团时,距离他大约10公里外的昌平区沙河镇公交站前,也升腾起白乎乎的蒸汽。
年过六旬的刘大爷和老伴来自山东临沂,他们经营的“刘家菜煎饼”在周围很有知名度。每天不到5点,刘大爷和老伴各自推着一辆搭在人力三轮车上的流动摊从位于昌平区定福皇庄的出租屋出发,分别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出发。刘大爷直奔人流量较大的沙河镇,老伴则骑着三轮车去生命科学园地铁站。两辆车上悬挂着的收款二维码牌子,随着车身摇摇晃晃,渐渐消失在尚未亮起来的清晨里。
与普通煎饼果子不一样,“刘家菜煎饼”是将提前摊好的煎饼薄饼放在鏊子上烤热,然后铺上一层韭菜、白菜、胡萝卜丝等蔬菜及佐料,再将薄饼折叠出售。这就要求在出摊前,必须先将薄饼制作完成。
“我和老伴每天上午卖完就回家摊薄饼,等着晚上再出来卖一次,半夜回去接着摊。以前住在这儿的外来人口多,一天卖500多张,现在少了一半,刨去所有花销,一个月也能攒个一两万元。”刘大爷给一位正在等车的小伙子装好菜煎饼后,从薄饼堆里抽出两张残破的,草草一卷就塞进嘴里撕咬起来。“菜留着卖,我嚼干煎饼就行,忙活好几个小时了,还没顾上吃呢。”
为了多睡会儿不吃早餐
“我一般睁眼已经9点多了,一点胃口都没有,还不如再睡一会儿。”来自湖南邵阳的小白,是一名外卖小哥。“人们很少叫早餐外卖,而且电瓶车也需要时间充电,我给自己定的作息时间是从中午开始接单,一直忙到后半夜两点左右,那时候很多年轻人喜欢叫夜宵。”
小白的外号叫“白蛇”,不仅因为属蛇,更因为朋友们觉得他太瘦了。“我天天风雨无阻给别人送饭,可我自己都没吃过几顿像样的饭,尤其是早餐。”
跟小白经常聚在一起的几位外卖小哥,也基本是“早餐从午餐开始”。一份盖饭,或者一碗汤面加根火腿肠,成了他们最常点的“早餐”。“吃起来快,不耽误接单。”
小白和朋友们的电瓶车,基本都配了备用电瓶。到下午的时候,回家换上备用电瓶,把没电了的再插上充电。瘦弱的小白,提起用胶带捆绑起来的5块电瓶,显得相当吃力,爬上5楼住处,坐在床上大喘了两三分钟才缓过来。“辛苦点,最高的时候收入也过万,等过年回家的时候有底气。”
身量相当于两个小白的刘宪宏,来自河南郑州农村,在北京北二环一处地下健身房担任健身教练已两年多。二人体型差异巨大,但不吃早餐似乎达成了共识。
“我这饭既是早餐也是午餐。”每天上午10点上班的刘宪宏把早晨更多时间用来休息,早饭午饭一顿解决。“我们职业特殊,吃的东西也就比较讲究。所以我每天自己带着来上班,主要是鸡蛋白、西蓝花、鸡胸肉或者偶尔牛排,再带一包牛奶。”
练肌肉消耗大量体力,晚上回到位于南四环刘家窑的出租屋后“完全累瘫,每天都是闹钟吵醒的,宁愿不吃早餐也要再睡一会儿。”身为健身教练,刘宪宏深知早餐的重要性。“用早餐换睡眠,也是无奈。”
一家人的早餐在高峰前匆匆解决
李芳萍与老公也来自安徽,开店卖板面已经超过3年。“咸菜又没了,再上一盆吧。”每天清晨,李芳萍的店里总会有人喊她补充咸菜。“我们腌了一些小咸菜免费供应。顾客说,我的咸菜比面还好吃,有的人就是冲这先到先得的咸菜才有了起床动力呢!”
开店这几年,李芳萍见证过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来来去去。“我煮面给的量足,不够还可以加,葱花、香菜、辣椒、醋,样样随便加,他们都爱来我这儿吃。有的人,工程项目结束了,或者活计没有了,吃着吃着就再也不来了;有的人说吃着像是回到了老家,天天来。”
上午9点之后,来这里吃早餐的人越来越少。与李芳萍1公里之隔的李海,正带着父母往电动三轮车上装煤气罐——他们每月花3000多元租金,承包了靠近公交站一个餐馆的早餐时段,每天凌晨3点到上午10点。经营结束后,要把所有的家伙什带走。
后半夜,当这家餐馆打烊关灯后不久,40岁光景的李海携父母骑着三轮车赶来准备早餐。3人按照以往的分工,搭炉灶生火、炸油条、揉面蒸小笼包……
12月11日凌晨4点,趁着还没顾客,匆匆打上3碗蛋花汤,丢几条生面条子进油锅,待油条成型,三人一边吸溜着蛋汤一边大口吃着油条。李海嘴里叼着半根油条,手上已经开始了包小笼包的动作,为的是在顾客高峰期能够供应得上。
这时,店里迎来第一位客人,点了一屉小笼包一碗粥,自己夹了一碟咸菜。李海匆匆把最后一截油条塞进嘴里,熟练地端过一屉包子。“一般是5点左右人开始多起来,四五十岁以上的居多,二三十岁的一般在6点之后才多起来。”经营数年,他总结出一份“顾客大数据”:“中年人多给盛点,他下次还来;年轻人要记住他的样子和习惯,他会觉得老板竟然记着我,感觉受到了重视,这叫‘用户粘性’。”(记者 吴迪 文/图)
(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受访者名字为化名)
简介鱼苗"以少充多"伎俩:方法很简单,都有“与众不同”的现象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多年以来,现在在川渝两地,就是四川自贡富顺(备注:此处只涉及一少部分人,不涉及地域歧视,希谅解!)和重庆潼南(备注:此处只涉及一少部分人,不涉及地域歧视,希谅解!)等地还有一些人在卖鱼苗行骗,其实他们大多自己没有生产场地,也并不是专门的养殖人。据说,这些多有意晚上送鱼来,以便夜色迷蒙便于行骗操作。
一、正规鱼苗计数的一般步骤
“打杯”计数:
一般是把鱼苗拉起后放入鱼苗网或专用网箱(捆箱)中,剔除伤苗、死苗和杂物等。截取一段鱼苗网,把其中的鱼苗集中于网或网箱的一角,慢慢搅动,使鱼苗分布均匀,先用一个较小的杯子(或碗)作为标准杯(或碗),用手抄网捞取鱼苗放入标准杯(或碗)中计数,计算出标准杯(或碗)中的鱼苗数量。然后根据一个塑料袋或盛鱼器具能装多少大杯(或碗)的鱼苗,计算出塑料袋或盛鱼器具中的鱼苗数量。
称重计数:
用秤称取一定小量(比如1两)的苗种尾数,再来套算1斤(或半斤不等)的苗种数量,最后以总重量换算为总尾数,也可以直接以重量计算现金额。
有争议的计数方法:小杯套大杯
为了省事也为了提高效率,用小杯套大杯的方法也是可行的,正常的操作步骤应该把小杯子(或碗)装满鱼苗,倒入大杯子(或碗),再计算出大杯子(或碗)能盛多少小杯子(或碗)的鱼苗,以此计算出大杯子(或碗)的鱼苗数量。
但是有些人则是在小杯子(或碗)中装满水,再倒入大杯子(或碗),以装水杯(或碗)代替装鱼苗杯(或碗)。此处的争议在于:标准杯(或碗)装鱼苗往往溢出杯沿,而水最多只能和杯沿(或碗)持平,即使鱼苗和水的体积相同,倒入大杯子(或碗)后,由于鱼苗的运动等,在大杯子(或碗)中同样的体积,鱼苗所占的空间要大于水所占的空间,造成计数时大杯(或碗)鱼苗数量偏高。往往一个大杯子(或碗)能盛鱼苗10小杯(或碗),如果以水来计算,13、14杯(或碗)也不止。有人对一些装鱼苗后的塑料袋进行检查,在应装鱼苗5000尾的袋中,准确计算的结果只有2000~3000尾。
二、川渝两地卖苗行骗伎俩简介
卖鱼苗行骗方法其实很简单,但细心观察都会有“与众不同”的现象。除了低价、包回收、耍秤的老套路外,大多常见的行骗表现还有以下方式:
四川自贡富顺行骗的人,多以泥鳅苗、廉价的革胡子鲶(热带鱼)冒充大口鲶、金丝鲶(热带鱼)打着旗号称之为“美国的会吃草的鲶鱼",等等不良手段,并有意留点余款不收为诱饵,作为到时回收成品鱼时的"定金"为幌子,想方设法诱人上当。
重庆潼南行骗的人,则以"耍秤"和清点豆子粒数的“障眼”方式记账清数为多见。比如:“耍魔术”方法先是双方商量好,投1粒黄豆或1尾小鱼苗为“卯子”,代替100尾或更多尾数(或重量)记数的形式,在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将事先准备在口袋或手掌里暗藏的黄豆一大把或夹带的小鱼苗扔到记数的水桶或容器里掺数。举例:本来是1万尾鱼苗,以1粒黄豆或1尾小鱼苗代替100尾的话,就是100个“卯子”(黄豆或小鱼苗),如果借机“套近乎”来点障眼法,轮番多次又偷放进200个(或者更多)“卯子”(黄豆或小鱼苗)的话,到后来清点计数,1万尾鱼苗就变成了3万尾鱼苗。
(孔雀石绿)
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卖苗行骗的人多是以人海战术团队行动,少则五六人,多则一二十人出阵,各自分工又配合“围攻”买家,发烟的、吹牛的、指点技术的、实际操作的,一团人不怀好意的让买家感到亲切、感到很和谐,让买家分散注意力。
(高锰酸钾溶液)
为了骗术玩法增加成功率,行骗人有时还会以给“苗种消毒”的名义大行“好心”,借机往鱼和水里投放有很浓颜色的孔雀石绿、高锰酸钾之类的药物,让水和鱼模糊不清,让骗法更加天衣无缝,让人很难识破。
三、卖苗行骗举例
例一:苗种生产场点“打杯”骗招解密
招示一:
在第一步用手抄网捞取鱼苗时,因一个池中的鱼苗不可能规格完全一致,正常的操作应该是把鱼苗大小混匀后再捞取。而不法商贩则不这样做,把部分鱼苗集中于网箱一角后,在网中停几分钟,由于鱼苗具有顶水的特性,网中水平分布表现为越靠近网的外层,鱼苗越大,在中间的鱼苗往往较小。同样的道理,网中垂直分布为下层鱼苗大,上层鱼苗小。不法商贩往往利用这种特性,打标准杯(或碗)时在网的中间靠上层部位捞取,造成标准杯(或碗)鱼苗数量较高。别看这小小的伎俩,有人做过实验,操作水平高的,标准杯(或碗)和正常的相比,往往高出20%~40%。
招示二:
打标准杯(或碗)时动作较慢,往往还看似不经意的轻轻一甩,这样标准杯(或碗)就沥干了水分,叫"泫杯",而到具体售苗时则比较快,就含有一定量的水份,苗种数量当然就少了。因为鱼苗较小,捞取鱼苗用的抄网的网眼较密,往往带有很多的水分,倒入杯(或碗)中后因水的比重大,沉在下面,而鱼苗较轻,漂在上面。这样做的结果上面是鱼,下面是水。标准杯(或碗)的鱼苗密度大了,到具体售苗时数量就少了。
例二:据中国水产杂志报道:事发四川西充
有行骗人冒充是某某鱼场或某某水产站的良种鱼苗,而且以低于市场价诱之,以骗取买主购买;当成交时,他们又以懂得一点养殖技术,鼓动买主多购。计量时,他们首先把鱼苗挑到买主的鱼塘边,从氧气袋中放出鱼苗于买主的容器内,以消毒为由放高锰酸钾或孔雀石绿在容器内,以遮掩鱼苗的数量;同时,用自备的小桶装上有上述药的溶液,以50尾或100尾为基数放塘,以一尾放于小桶内,一尾就代表50尾或100尾进行过数,当买主专心于放塘鱼苗时,他们放于小桶的代表鱼每次不是一尾,而是数尾,过数结束,一个宽40×高60厘米氧气袋装鱼苗1—3寸大不了几百一千尾,但是这些行骗人就会"数"出几千上万尾。当养殖户满怀喜悦饲养一年后捕鱼,收获甚微或全无。
例三:3500条鱼苗数成12500条,重庆的“精明”鱼贩子栽了
重庆籍鱼苗贩子王某、陈某驾驶小型货车运输鱼苗抵达李某公司的渔业养殖基地,兜售鱼苗,双方约定价格为1元1条。交易达成后,陈某、王某开始向李某的鱼塘里投放鱼苗,每达到一个整数,就把一条小鱼放入岸边水桶中。投放完毕后开始计数,陈某、王某清点的鱼苗数目为12500条。长期从事渔业养殖的李某发现,运鱼苗的货车装载量绝对达不到上万条,其中可能有诈,但是鱼苗已放入养殖池塘,他有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就用微信向高滩派出所报警。
赶到后,发现小型货车内鱼柜根本装载不下上万条鱼苗,但陈某、王某坚决说放了12500条鱼苗。当得知该鱼池之前为空池塘时,立即让养殖基地的职工拿来捕鱼网兜,现场打捞重新计数。20多分钟后,陈、王二人认错,承认只往鱼池里投放了3500条鱼苗。
例四:三男子玩起障眼法用鱼苗“耍魔术”行骗被拘
许飞(化名)三人均来自重庆市潼南县,因为无正当职业,想做点既轻松又来钱快的生意。于是,三人一合计,便想到了利用鱼苗行骗。打定主意后,三人沆瀣一气,来到重庆市垫江县,利用骗术以少充多,把8千多条鱼苗当成8万多条鱼苗卖给黄大爷的骗术,骗走黄大爷1万多元现金。
据办案介绍,许飞等人抓住人们数鱼苗数到数目较大时,大脑容易恍惚的特点,在鱼苗数量上做手脚,以少充多,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在数鱼苗之前,让受害人拿来鸡蛋和盐兑放进用来盛装鱼苗的水桶里,说这是为了消毒杀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骗取受害人的信任,降低他们的警惕;数鱼苗的时候,往往2至3人围着受害人,为了计数的方便,双方约定每数50条鱼苗就放1条鱼苗在1号桶,即1号桶的1条鱼代表50条鱼;1号桶里每满20条鱼就放1条鱼进2号桶,即2号桶的1条鱼代表1000条鱼,以此类推。这样,最后只需要用2号桶的鱼苗数乘以1000就知道有多少鱼了。
为了行骗,趁受害人自己数鱼数得有些恍惚,又让同伙和受害人聊天,分散受害人的注意力,然后趁机往2号桶里偷偷的放入鱼苗,每往2号桶偷放1条鱼苗,就可以多得1000条鱼苗的钱。因为有鸡蛋和盐的作用,水桶里的鱼苗就看不大清楚,这样,玩起了障眼法,企图瞒天过海,对受害人实施诈骗。
(刘文俊2021.03.01)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大口多一点【大口多一点打一字念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