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旗鼓的反义词 大张旗鼓的意思和造句

更新:07-23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并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道路。刘邦为了消除项羽的疑虑,在去往汉中的路上,听从张良的计策,烧毁了几百里栈道,表明自己不再回关中。 刘邦积攒实力后,派大将韩信出兵关中。韩信一面派官兵修复栈道,制造从栈道出击的假象以迷惑敌人,一面率领主力攻占入关重镇陈仓。守城将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北部的司马欣和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 ”的关中地区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声东击西、出奇制胜是军事对决中常用的计谋。在时机未成熟时,有时暗中行动比明枪明火的与竞争对手交火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他表面上每天都在玩乐,暗度陈仓地研究方案,最终在商业竞争中取胜。

近义词:

偷梁换柱:原指玩弄手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来面目,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移花接木:原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现比喻暗中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反义词:

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语文知识:含有“土”的成语

1、拼音:[ ān tǔ zhòng qiān ]

2、基本解释:

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重(zhòng):不轻易。

3、详细解释:

(1)【解释】: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2)【出自】:《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3)【示例】:自古道:“~。”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4、例句:

中国农民~,但有生路,谁愿背井离乡。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安家落户 恋恋不舍 安居乐业 安家立业

(2)反义词:东征西讨 戎马倥偬 离乡背井 四海为家

志在四方 东奔西走 背井离乡

1、拼音:[ juǎn tǔ chóng lái ]

2、基本解释:

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卷起了尘土,形容人马奔跑。重:再。

3、详细解释:

(1)【解释】: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2)【出自】: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示例】:他们要挣扎,他们要变天,他们要~。 ◎曲波《林海雪原》一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5、例句:

我校足球队在去年比赛中失利了,未能进入决赛圈。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今年比赛时就要~,力争进入决赛圈。

6、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之时,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他包围了项羽,虽楚霸王后来突围,但只剩下了二名残兵败将,逃到了乌江(即现在安徽省乌江镇)。汉军的数千追兵仍在穷追不舍。此时乌江亭长驾着一条小船来接应项羽说:“江东虽小,但是亦有千里土地,数十万人口,你仍可在江东为王。所以,请你快上船渡江吧!”项羽苦笑着说:“天意要亡我,渡江还有什么意思呢?何况,当年同我一起渡江西进的八千江东子弟,而今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还能拥戴我为王,我已到今日这般天地,自己还有脸面见他们吧?”项羽说完,立即拔剑自刎而死。 杜牧后来游览项羽自杀之地,感慨万千。他写的《题乌江亭》诗中“卷土重来未可知”,即感叹若项羽当年没自杀身亡,而是渡江积蓄力量,再与刘邦较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7、近反义词:

(1)近义词:重振旗鼓 止水重波 大张旗鼓 重起炉灶

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 重整旗鼓 死灰复燃

(2)反义词:销声匿迹 一蹶不振 灰飞烟灭 万劫不复

偃旗息鼓

三、水来土掩:

1、拼音:[ shuǐ lái tǔ yǎn ]

2、基本解释:

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3、详细解释

(1)【解释】: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2)【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岂不闻“水来土掩,将至兵迎”?”

(3)【语法】:紧缩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4、例句:

兵来将挡,~,这是一句俗语。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针锋相对 兵来将挡

四、寸土必争:

1、拼音:[ cùn tǔ bì zhēng ]

2、基本解释:

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3、详细解释:

(1)【解释】: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2)【出自】:元·金好问《鸿沟同钦叔赋》:“雌雄自决已无策,尺寸必争唯上流。”

(3)【示例】:我们是针锋相对,~,绝不让轻轻易易地占我们的地方,杀我们的人。 ◎毛《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放弃任何利益

4、例句:

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咄咄逼人,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寸土不让

(2)反义词:拱手相让

五、安土乐业:

1、拼音:[ ān tǔ lè yè ]

2、基本解释:

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3、详细解释:

(1)【解释】: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2)【出自】:汉扬雄《连珠》:“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3)【示例】:今天下不见兵革之具,而元元~,人致其力,以生天下之财。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安家乐业

(2)反义词:流离失所

六、土生土长:

1、拼音:[ tǔ shēng tǔ zhǎng ]

2、基本解释:

当地生长:他是~的山东人。

3、详细解释:

(1)【解释】:当地生长的。

(2)【示例】:他是当地土生土长干部,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当地生长的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村生泊长

七、风土人情:

1、拼音:[ fēng tǔ rén qíng ]

2、基本解释:

一个地方 特有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

3、详细解释:

(1)【解释】:风土:山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2)【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了几省,说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3)【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地方习俗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风俗人情

八、面如土色:

1、拼音:[ miàn rú tǔ sè ]

2、基本解释: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吓得~。

3、详细解释:

(1)【解释】: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2)【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关联主:“孙婆只道被俞良所告,惊得面如土色。”

(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4、例句:

妹妹十分胆小,会被一只虫子吓得~。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面色如土 大惊失色 面无人色 面如死灰

(2)反义词:面不改色 不露声色

九、水土不服:

1、拼音:[ shuǐ tǔ bù fú ]

2、基本解释: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3、详细解释:

(1)【解释】: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2)【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

(3)【示例】: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

4、例句:

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不服水土 不伏水土

十、挥金如土:

1、拼音:[ huī jīn rú tǔ ]

2、基本解释:

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任意挥霍。形容挥霍浪费到了极点。

3、详细解释

(1)【解释】:挥:散。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2)【出自】: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挥金如土,视官爵如等闲。”

(3)【示例】:无奈彼时心高气傲,~,直把钱财看得不当东西。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4、例句:

国家的财产,怎能由着你们这些败家子的性子~,随意胡来呢!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大手大脚 暴殄天物 挥霍无度 穷奢极侈

一掷千金 一掷百万

(2)反义词:克勤克俭 缩衣节食 断齑画粥 节衣缩食

爱财如命 出纳之吝 一毛不拔 省吃俭用

一钱如命

十一、故土难离:

1、拼音:[ gù tǔ nán lí ]

2、基本解释: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3、详细解释:

(1)【解释】: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落叶归根

十二、入土为安:

1、拼音:[ rù tǔ wéi ān ]

2、基本解释:

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3、详细解释:

(1)【解释】: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2)【出自】:明·冯惟敏《耍孩儿·骷髅诉冤》曲:“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亲戚多道:‘从来说入土为安,为何要拘定三年?’”

(3)【示例】: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二回

4、例句:

我还告诉你,内务府跟他娘家的人,一起在西门外挑了一块地,替她下葬,~,你说是不是?

十三、灰头土脸:

1、拼音:[ huī tóu tǔ liǎn ]

2、基本解释

(1)满头满脸沾上尘土的样子:他扬完了场,闹了个~。

(2)形容神情懊丧或消沉:你高高兴兴地去了,可别弄得~地回来。

3、详细解释

(1)【解释】:指面容污秽。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灰头土面

十四、开疆拓土:

1、拼音:[ kāi jiāng tuò tǔ ]

2、基本解释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3、详细解释:

(1)【解释】: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开疆拓境 开疆拓土 开疆辟土

十五、开疆辟土:

1、拼音:[ kāi jiāng pì tǔ ]

2、基本解释:

开:开拓;疆:边疆;辟:开辟;土:国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3、详细解释:

(1)【解释】:开:开拓;疆:边疆;辟:开辟;土:国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2)【出自】: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十卷:“高宗皇帝开疆辟土,仁育义征,决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开疆拓境 开疆拓土

十六、积土成山:

1、拼音:[ jī tǔ chéng shān ]

2、基本解释: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3、详细解释:

(1)【解释】: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2)【出自】:荀况《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示例】:~,积水成渊

(4)【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积少成多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集腋成裘 积年累月

(2)反义词:狗熊掰棒子

十七、土崩瓦解:

1、拼音:[ tǔ bēng wǎ jiě ]

2、基本解释:

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3、详细解释:

(1)【解释】: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2)【出自】:《鬼谷子·抵山戏》:“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3)【示例】: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死者万数。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分化瓦解 众叛亲离 四分五裂 狼狈不堪

不可收拾 风声鹤唳 瓦解冰消 豆剖瓜分

分崩离析 溃不成军 支离破碎 一触即溃

危如累卵 地崩山摧 冰解冻释 落花流水

冰消瓦解 危于累卵 一蹶不振

(2)反义词:固若金汤 众望所归 安如泰山 坚如磐石

精诚所至 精诚团结

【大张旗鼓的反义词 大张旗鼓的意思和造句】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大开杀戒的意思-大开杀戒的意思丝丝 下一篇:大张旗鼓的近义词,大张旗鼓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