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望云—大旱望云的意思

更新:07-23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大旱何须望云至 自有黄河上塬来

总干渠是东雷抽黄和二期抽黄输水大动脉。

1975年8月30日,东雷抽黄开工动员大会,总指挥冯光辉作动员报告。(李双乾 摄)

大旱何须望云至 自有黄河上塬来

1975年8月,一个被称为水利典范的工程——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动工;1979年11月起,各系统陆续灌溉;1988年9月,竣工验收,塬上系统交付使用。该工程是陕西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电力提灌工程,取水点位于黄河小北干流西岸的合阳县东雷村塬下,故称“东雷抽黄”。设计灌溉面积10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3.7万亩,惠泽合阳、大荔、澄城、蒲城4县12个镇161个行政村41.7万人。工程采取无坝引水,分区分级抽水方式,由东雷一级站把黄河水提入总干渠,沿总干渠依地形自北向南构成东雷、新民、乌牛、加西4个塬上灌溉系统与新民、朝邑两滩排灌系统。最多9级提水,累计扬程331米。东雷二级站流量扬程至今仍是亚洲之最。

1979.11.17东雷一级站上水典礼。(李双乾 摄)

自此,祖祖辈辈饱受旱魅之苦的渭北群众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昔日贫瘠的渭北旱腰带摇身变成陕西重要的粮、果、蔬、渔生产基地。

砸锅卖铁干抽黄

万里黄河起壮图

81岁的吉鹏飞干了一辈子水利工程,他是“东雷抽黄”这场伟大工程的亲历者。

1959年,吉鹏飞从原陕西省水利学校水工建筑专业毕业,分配到洛惠渠管理局工作。1975年,东雷抽黄工程动工,作为技术员,他被调到当时的陕西省关中东部抽黄灌溉工程建设指挥部,参与隧洞、总干渠和东雷、南乌牛两个二级站的建设。

1976年10月总干渠建设大会战。(李双乾 摄)

“那时候,物资匮乏,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吉鹏飞说,到指挥部报道后,所有人先去附近的生产队扛麦草垛,用床单一裹,铺到窑洞地上,算是安了窝。没有办公室,坐在草铺上,把枕头放在膝盖上就是办公桌。“工程部给几个县分配施工任务,地铺中间放床被子,图纸朝上一铺,大家蹲着围了一圈,不讲困难、不谈条件、争挑重担,偌大的抽黄工程半个多小时就分解完任务。很快,1.5万多名民工集结到工地,摆开了‘战场’。”

总干渠是抽黄工程输水“大动脉”,素有“人工天河”之称,施工耗时一年半,最多时上劳13万人。1976年“三夏”结束,总干渠建设“大会战”掀起,一天24小时轮番施工。人太多,窑洞分不过来,很多民工搭起简易帐篷,铺些麦草或塑料布就是床铺,累了倒头睡,醒了接着干。各村生产队拉架子车送粮食,河床上随便挖个坑当锅灶,开火做饭。民工们吃蒸馍就水煮白菜和萝卜,吃完撂下碗筷继续干。

路井管理总站站长雷宁阳(右一)和工人检修机组。

一时间,总干渠沿线搭建的帐篷成片相连,野炊锅灶随处可见,夫妻、父子、兄妹,一家几口大干抽黄,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场景比比皆是。“勒紧裤带、砸锅卖铁干抽黄”“天当被、地做床,风梳头、雨洗脸,水不上塬不回家”的口号震天响。13万建设大军与120台履带拖拉机、60副自制混凝土碾压滚,组成一幅壮美的劳动场景。

“黄河水上塬了!”1979年11月,加西二级站首次试机提水,大荔两宜、高明塬上群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东雷抽黄工程各系统开始陆续灌溉受益。

群众给东雷抽黄工程还取了个昵称——“高大新”。“高”,即扬程高,灌区4个塬上灌溉系统和2个滩地排灌系统,最多9级提水,累计扬程311米,加权平均扬程214米全国罕见;“大”,即流量大,枢纽一级站最大抽水能力60立方米/秒,4个二级站最大抽水上塬能力30立方米/秒;“新”,即泵站设备新,东雷、新民、南乌牛3座二级站8台黄河牌系列水泵,唯“东雷抽黄”独有。

东雷抽黄工程采取无坝引水,由东雷一级站把黄河水提入总干渠。

“这是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十万多群众用钢铁的意志、必胜的信心、不惧的壮烈换来的。”吉鹏飞红着眼眶说,抽黄工程前后施工十多年,因石头掉落、跌入河里、工地塌方等,有上百人献出生命。“流血流汗不流泪、英勇无畏,这就是中国的伟大,只要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巨龙引来满眼绿

旱塬岁岁是丰收

“黄河入海不复还,幸有人工巧扬鞭。巨龙引来满眼绿,旱塬岁岁是丰收。”在灌区广为传颂的这首打油诗是群众对东雷抽黄驭龙治水、滋润民心的由衷礼赞。

大荔东雷抽黄灌区服务中心高北二支段段长刘新阳,系大荔县两宜镇葫芦庄村人,他也是东雷抽黄工程建设者、受益者。1979年,高中毕业的他成了大荔抽黄指挥部的“上调民工”。记得刚参加工作,塬上群众听说要抽黄,多是不以为然,“旱塬上人吃水都保证不了,还能给地‘吃上水’?这么高的塬,黄河水是说抽就能抽上来的?”但群众们的疑虑很快随着灌区投运烟消云散,变成了欢欣鼓舞。

东雷一级站:黄河水从这里抽引进入整个灌溉枢纽。

“抽黄前,我家有八、九亩地,常年旱,一亩地只打一、二百斤粮食。上初中时,家里人饿得没啥吃,晒红薯干,跑几十里地和人家换苞谷。”刘新阳讲,抽黄工程投运后,黄河水给旱塬扎扎实实“解了渴”,一亩地单产增加到五、六百斤。这两年,收成好的小麦亩产过了千斤。

“有了水,农民才敢在地里折腾花样。”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路井管理总站站长雷宁阳讲,以两宜镇为例,抽黄前,全镇作物以粮棉为主。1988年后,群众大面积发展林果业,以桃、苹果等主导,另有杏、李子、葡萄等,传统粮食种植占比越来越少。近两年,冬枣、高石脆瓜、樱桃等设施农业又长足发展,一亩地收益好的能有近十万元。

“黄河水含多种微肥,灌溉既能改善土壤又能增加肥力。工程投运以来,用水量逐年上升,群众从只浇‘救命水’到现在争浇‘丰产水’,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雷宁阳打趣道:“现在,夏灌开启一年比一年早,群众用水心情急迫得很,有时(安)排得靠后了,还不高兴呢。”

“设施樱桃比露天樱桃更要精心打理,明年棚里得雇人了,靠咱自己根本忙不过来。”最近,两宜镇西白池村村民岳海林和妻子在家念叨着樱桃棚雇人的事。在同村人眼里,他家大棚里的樱桃树结的不是樱桃,却是“金果果”。

东雷二级站泵站被誉“亚洲第一泵站”,这组泵机流量扬程综合参数为亚洲之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岳海林家已经历了“西瓜-桃-核桃-樱桃”四次产业更替。腰包越来越鼓,他还是不满足。几年前,他刷快手小视频,看到设施樱桃,又投资10万元建了个设施大棚(1.4亩)。2020年3月,第一个挂果期就赚了11.5万元,客商地头收购价最高80元/斤。而其它露天种植的7亩樱桃全部收入加起来才8万多元。“棚里的樱桃还没到盛果期,到盛果期,一个棚能赚近20万元。我打算把露天樱桃都移栽进棚。到时,一年收入就快百万了。”

“水是农民胆,有了水,咱就敢放手大胆地干。”岳海林看着棚里的樱桃树笑道。

截至2020年8月31日,东雷抽黄工程累计斗口引水22.3亿立方米,灌溉农田3035万亩次,为群众创造各类经济效益200亿元。仓廪实则百业兴,水利兴则天下定。今天,灌区的群众还在不断解放思想,在土地上求变求效益,奔跑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东雷二级站流量扬程综合参数至今仍是亚洲之最,图为上塬管道。

水利明珠展新颜

砥砺奋进再出发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东雷抽黄工程投运已四十余载。10月29日,记者来到东雷二级站,顺着提堤管道,拾阶而上,登上1024个台阶,站在管道扬程最高点的合阳县坊镇东雷村塬上,提堤管网、地面泵站和总干渠尽收眼底,与滔滔黄河交相辉映,甚是壮观,不禁心潮澎湃。

黄河见证了抽黄人初心不渝的坚守,也见证着东雷抽黄每一次嬗变。

黄河水通过管道上了塬。

“单机流量扬程亚洲之最。”东雷二级站泵房入口的这句话是“抽黄人”过去的辉煌。与之相映的是墙体上熠熠生辉的另一句话——“建设‘四个灌区’落实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在东雷抽黄引水第一站东雷一级站,机器轰鸣,一派忙碌。“系统运行40多年,一直抽的泥沙水,工程设备已严重磨蚀老化,制约了效益,也无法满足节能的要求。现在,我们正对站点升级改造。”东雷一、二级站站长李晖介绍,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在做好群众灌期用水保障基础上,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先后启动东雷二级站、一级站改造,实行错峰施工,对进水水工建筑物、地面以上设施及所有机组、电气化设备升级更新。目前,东雷二级站改造基本完成,一级站加紧推进,年底前完成全部设备更换。陈旧的泵机设备光荣“下岗”,取而代之的是更节能、更环保的新设备。

如果说治理黄河泥沙是世界级难题,那减少黄河高含沙水质对工程设施设备的磨蚀破坏就是抽黄人面临的长期课题。

东雷一级站承担着全灌区的供水任务。

这几年,“抽黄人”坚信实践出真知,向科技要效益成为灌区的主旋律:与科研院所、厂家联合攻关,采取拦、排、沉、抗等措施,在进水闸前安装叠梁坎,阻挡黄河粗颗粒泥沙进站;在总干渠群英洞出口修建排沙闸,灌溉前用大水冲排,减少泥沙淤积,提高输水能力;在东雷二级站附近,对报废沉沙池及盐碱滩清淤改造,建成容积20多万立方米的清水上塬工程,把每立方米水平均含沙量由3.6公斤降低到0.3公斤,该系统一年还可实现灌溉节水110万立方米。引清工程沉积的粗沙还可作为建筑用沙,变废为宝;利用非金属抗磨材料喷涂泵体、叶轮,延长水泵寿命,该成果不但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更在三峡工程推广应用……

2019年起,“抽黄人”又提出了建设节水、生态、智慧、人文“四个灌区”新理念,着力把多年来单一为农业灌溉服务,逐步转变为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城市生态用水、工业用水的多元化服务。他们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作物分类水价与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通过评选奖励农民节水标兵,推广小畦节水灌溉技术,引导群众大畦改小畦、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从源头上杜绝大水漫灌和浪费。灌区灌溉亩次用水平均下降10立方米左右,年节约黄河水量1600万立方米,群众每年节省水费支出约600万元。

东雷一级站改造施工

一条渠道一道风景,一座泵站一个景点,一处设施一个景观,一路向北,从大荔到澄城、合阳,渭北旱塬上出现了一条百里风景长廊。遵循水利工程既服务民生,也要促进和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理念,“抽黄人”高标推进“生态灌区”建设,以干渠工程绿化美化为重点,使纵横有致的条条渠道、星罗棋布的各级泵站焕发新彩。

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富,“东雷抽黄”让母亲河真正成了渭北的“幸福河”。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吕聪

【记者手记】

他们干成了想也不敢想事

若不是亲眼看到东雷抽黄工程,谁要说想把黄河水抽上塬,会被当成疯子。但就是这千百年来大家想也不敢想事,他们干成了!

十多万民工风餐露宿、不惧艰险,在机械设备极其匮乏情况下,人拉肩扛,硬是创造了三秦大地水利工程新奇迹。此乃是“黄河情怀、大禹风范”。

吉鹏飞曾参与东雷抽黄工程建设。

然而,抽黄决不是一味索取、抽黄河水,应是“保护利用”。我们欣慰地看到,近几年,抽黄人始终把“节水”与“生态”摆在突出位置,实施清水上塬工程,减少渠道淤积,提高渠系输水能力,实现了节水。源头上,又大力推广小畦节水灌溉技术,引导群众惜水、节水……

时代在发展,总会给人新的目标和向往。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灌区群众生产生活观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岳海林刷小视频,可以发现新商机并大胆付诸行动,恰是东雷抽黄工程受益群众不再保业守成,敢于逐梦、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

在抽黄人和灌区群众身上,我们看到了百折不挠、一往无前、求实创新、艰苦奋斗的品质。这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也是黄河精神的所在。黄河带给四十万群众的不光是丰收的保障、小康的希望,还有永恒不竭的、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总干渠是东雷抽黄和二期抽黄输水大动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黄河精神历久弥新。它让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知道“母亲”能给我们什么,我们能给“母亲”什么。奋斗路上,抽黄人和渭北人步子更快了。(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吕聪)

本次活动由安利公益基金会协助

——探访陕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系列报道(七)

兰台珍藏 解读档案 || 大旱何须望云至 自有长虹带雨来——洛惠渠档案解读

在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东部, 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水利明珠——洛惠渠,在洛惠渠曲里渡槽拱架两侧 ,镶刻着巨幅对联曰:“大旱何须望云至,自有长虹带雨来”,见证着洛惠渠70载的流淌,犹如长虹带雨,滋润灌溉大荔、蒲城、澄城三县77.69万亩沃土。

洛惠渠历史悠久,其前身是2100多年前的西汉龙首渠,开创了井渠之先河。十九年 (1930),关中大旱,三年不雨,六料不收。大荔、朝邑、平民一带饥民载道,饿殍遍野。时值杨虎城主持陕政,体恤民愿,特邀蒲城同乡李仪祉回省任省水利局局长,实施关中“八惠”( 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 梅惠渠、沣惠渠、黑惠渠、泔惠渠、涝惠渠 ) 计划,洛惠渠为关中“八惠” 之一。

民国二十二年 (1933),杨虎城视察洛河后,设引洛工程处于大荔。洛惠渠工程在原汉龙首渠基础上兴建,自澄城境内洛河老状瀑跌处筑坝引水,总干渠沿洛河东岸,穿塬越沟,架桥凿洞,从大荔义井村出铁镰山,其规模之宏伟、工程之艰险、耗资之巨大,为当时全国农田水利工程所仅有。民国二十三年 (1934)3月 25 日,洛惠渠正式开工,由拨款兴建,历时三年,引水枢纽、总干渠及干渠工程相继建成,唯总干渠五号隧洞至铁镰山深处流沙潜泉,掘进受挫。洛惠员工在陆士基、李奎顺等带领下,锲而不舍,致个人安危于不顾,克服万重困难,与潜泉流沙搏斗,历经十三年艰辛,终以“工作井工作法”于1946年11月26日贯通全洞,1947年8月完成洞身砌石工程和整修工程。施工过程先后有48人殉难。至民国三十六年 (1947), 在 5 号隧洞开通但工程尚未全部竣工的情况下,于 9 月 9 日起试水三天。1947年12月22日,举行了隆重的放水典礼和殉难职工追悼会。水利部长薛笃弼主持举行放水典礼,蒋介石、孙科、张群、于右任、陈立夫等发来贺电或题词。至今在大荔县档案馆还珍藏着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二月二十二日洛惠渠放水典礼请柬。

洛惠渠总干渠长 21.73 千米,建筑物 35 座,沿线凿引水隧洞 5 条, 其中铁镰山隧洞长 3.07 千米。李仪祉对总干渠上的主要建筑物亲自命名。渠首在澄城状头洛水北岸,筑石拱滚水坝——龙首坝,国民林森题字,建亭树碑于坝头东岸。夺村渡槽名 “水经桥”,曲里渡槽名“利济桥”,李仪祉题写“大旱何须望云至,自有长虹带雨来”巨幅对联,刻于曲里渡槽拱架两侧。 1-5 号隧洞命名为“澄源洞”、“蒲田洞”、“大有洞”、“朝川洞”、“平之洞”,分别表示先后受益的澄城、蒲城、大荔、 朝邑、平民五县,平之洞兼有纪念工程师张平之因公殉职之意。

1949年5月,中国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贺龙颁布命令,正式接管泾洛工程局。10月1日成立洛惠渠工程处。年内拨发小麦750万公斤,省拨款8亿元(旧币),全力支持洛惠渠复工。地方动员5000多民工,掀起了以五号隧洞修复和干、支、斗渠配套为重点的工程建设高潮。1949 年 11 月 6 日,洛惠渠动工续建,仅用150多天时间,完成修复任务。1950年5月22日,正式开闸放水,灌区开始受益,万民欢腾。1952年底新修支渠4条,斗渠71条,预定灌溉40万亩的工程基本完成,当年灌溉20.3万亩。

1953年,洛惠渠管理局成立。1953年夏,大朝两县动员民工2万人,奋战17昼夜,完成东干渠改善土方任务137万立方米,当年实现冬灌,1959年灌溉面积增加到52万亩。1963年加固五号隧洞。1974年扩建总干渠,新增受水面积24万亩,到1980年,灌溉面积达77.69万亩,截至1990年,灌溉工程设施计有栏河坝一座,支渠18条,长235.7公里,建筑物1255座。斗渠249条,长932.1公里,建筑物6590座,抽水站68座,总装机9464千瓦。80年代平均引水17175万立方米,比50年代提高一倍。渠道引水量59亿立方米,每亩平均用水268立方米,年受水2.5次,引入泥沙1.52亿吨,粮棉大作物由开灌初的79公斤、15公斤,提高到582.9公斤和75.6公斤,相当于开灌量的7.38倍和5.4倍,累计增产粮食16.7亿公斤,棉花1.23亿公斤,净效益4.36亿元。洛惠渠以“计划用水”、“小畦灌”和“高含沙淤灌”科研成果而闻名国内外。

为保障农业生产丰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历史贡献。90年代以来,洛惠人审时度势,克难攻坚,完成了五号隧洞扩大加固,新建了夺村、曲里渡槽,扩建改造了洛西倒虹、总干渠、干支渠及洛西排水沟,完成14个中低产田的改造工程,截至目前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77.69万亩,洛惠渠经历70多年的运行,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洛惠人继承和发扬洛惠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力推进龙首坝水库项目,谱写灌区新篇章,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洛惠渠---这颗水利明珠会更加璀璨夺目。

作者:杨真 袁福琴

编辑| 赵雯琼 审核| 杨守印

合利宝携手广州市慈善会邀您参加腾讯99公益日

腾讯公益捐赠数据报告显示,每1个一起捐,平均影响近6个人一起参与公益。无数个“6个爱心网友”的小小善举,给无数困境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显而易见,互联网的发展,公益逐渐摆脱空间的束缚。国内知名第三方支付公司合利宝不忘公益初心,在今年99公益日期间携手广州市慈善会为“爱蕾行动”发起一起捐活动,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人关注困境儿童,也呼吁周围有能力的人参与公益,一起点亮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之路。

每个儿童都是祖国的花蕾,是家庭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我们总期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可生活似乎很爱把磨难当作成长的考验。两岁半的小圣燃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愈机率高达八成,但治疗费用需要30万元。一边是可以治愈的希望,另一边却是残酷的现实。小圣燃的父母下定决心要为女儿治病,但30万的治疗费用却令他们发愁,看着年幼的女儿乐观坚强地面对病魔只能无数次偷偷抹泪。这笔昂贵的治疗费用对于他们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家庭开始负债累累。无意间,小圣燃的父母在得知爱蕾行动这个困境儿童救助项目后,马上申请,并先后获得2万元资助。现在的小圣燃情况大为好转,乐观的笑脸,顽皮的小性格和普通孩子一样。

小圣燃一家的故事是众多大旱望云的“小花蕾”故事中的缩影,这些孩子在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被病魔折磨,每天闻到的是医院消毒水的味道,有五颜六色的需要吞下,偶尔还需要做抽血等各种体检。小圣燃是不幸的,却也足够幸运,还有更多的家庭因为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而正在经历生离死别。

合利宝在了解爱蕾行动项目之后,高度重视并迅速行动落实。除了企业直接捐款和发动企业员工进行爱心捐赠之外,合利宝在本次腾讯99公益日期间携手广州市慈善会发起爱蕾行动一起捐活动,筹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困境儿童救助。合利宝积极地进行宣传推广工作,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能够带动更多的“6个爱心网友”参与困境儿童救助,点燃更多儿童拥有健康童年的希望,为困境儿童搭起美丽的小世界。

合利宝在高速发展企业经营的同时,始终牢记自身的公益责任,不忘公益初心。从广西瑶寨贫困山区到河南留守村落,从线下公益募捐徒步到线上发起“爱蕾行动”一起捐活动,合利宝在公益的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在这个过程当中,合利宝也不断赢得了社会和公益慈善组织的认可,先后获得深圳慈善总会“爱心企业”、第八届中国公益节“公益创新奖”等荣誉。

未来合利宝将持续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全力以赴发挥第三方支付的优势为公益生态赋能,并整合所属集团仁东控股(股票代码:002647)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优势,为公益事业注入更多能量。

【大旱望云—大旱望云的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大旱云霓,大旱云霓打一数字 下一篇:大旱望云霓-大旱望云霓什么意思猜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