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故事-大熊猫的故事有哪些

更新:07-2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揭秘大熊猫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小编又来推荐熊猫图书啦~

今天要推荐的是《熊猫的故事》,作者是大熊猫文化专家、《看熊猫》杂志特邀主编谭楷先生。

本书科普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从科普的角度,以丰富的图文资料,为读者揭开大熊猫生存及成长的秘密,讲述大熊猫与人之间那些鲜为人知的感人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科普知识与世人的熊猫情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大量珍贵图片,得以淋漓尽致的呈现。

同时,本书中还有多重“福利”相送,扫描画册中的二维码读者即可观看大熊猫各种有趣的微视频,仿佛身临其境,附送大熊猫手工剪纸、贴纸和明信片,给读者以全新的阅读体验。科普性与趣味性集于一体,真正的老少皆宜,特别适合全家共赏、亲子阅读。

精彩书摘

大山外,春节的鞭炮礼花早已放过了,而秦岭里的佛坪,大朵大朵的雪花,如白绒花漫天飞舞。一夜间,群山披上更厚实的银装。熊猫妈妈带着它一岁半的娃娃,在雪压得如同弯弓般的竹林中从容觅食。母子俩相距不远,娃娃完全学会了妈妈那一套本事,挑选好竹子,卷着吃竹叶,吃得很香。但娃娃想进一步与妈妈亲昵时,却被妈妈掴了一掌。是想吃妈妈的奶,还是想让妈妈抱一抱?这一掌,也许是妈妈将扔下娃娃的信号。按自然规律,一岁半的娃娃就快要完全自立了,还跟妈妈粘粘糊糊怎能行?

在这一片竹林吃了一餐,又要转转,到另一片竹林去就餐。熊猫妈妈在前,走了几步,回头没看见娃娃。它叫唤了几声,娃娃呼哧呼哧跟着妈妈的脚印,挺吃力地爬过来了。雪太深了,淹过了娃娃半个身子。从出生到不能走路的头几个月,妈妈总是用嘴叼着娃娃四处转移。那是当熊猫妈妈与生俱来的技巧——下口轻了,叼不起来;下口重了,会伤及娃娃的皮肉——咬住娃娃的力量要恰到好处。

娃娃已经长成30至40公斤的“肉墩“,叼不动了;即使叼得起来,雪地跋涉非常吃力,妈妈也不可能走远。

于是,娃娃心领神会,爬到了妈妈身上。妈妈喘着粗气,踩着深深的积雪,穿行在林海。

2011年2月,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河保护站站长熊柏泉拍到了一张熊猫妈妈背着幼崽在雪地上行走的照片。

这张照片,见证了母爱。

……

内页插图

评论丨与世界一起,讲述一段大熊猫的精彩故事

【来源:成都商报】

“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代表了一种创新的保护方式,它将文化、教育以及提高公众意识联系了起来。这项工作凸显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搭建创新与传统之间的桥梁,为我们保护自然世界的共同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熊猫有关的,总是给人惊喜,让人激动。

11月26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成都发布“熊猫文创伙伴计划”,向社会释放“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面向参赛者构筑的行业、、市场、平台、金融等多层级的保障支持体系。这是成都的主动融入,也是对熊猫文创IP的诚意开发。既有勇有谋,也借势造势。

熊猫作为成都最抢眼的名片,早已融入城市的肌底。这里既有各种熊猫文创产品,也有爬墙熊猫等标志性建筑,更有吸粉无数的“花局”……围绕熊猫文创IP做文章,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成都的珍贵礼物,也是成都馈赠世界的美好故事。

从全球萌宠,到“萌宠”世界。

一个多月前,成都启动全球首个以“大熊猫”为创意灵感的文创大赛——“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全球”凸显了大赛的格局和目标,“首个”则直观呈现了赛事的突破与创新。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东亚地区代表夏泽翰在今日的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上所说,“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代表了一种创新的保护方式,它将文化、教育以及提高公众意识联系了起来。这项工作凸显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搭建创新与传统之间的桥梁,为我们保护自然世界的共同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提到成都,文化与开放是两个绕不开的标签。成都以通达全球的72条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构建起“空中丝路”,以畅连境外115个城市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架起“陆上丝路”,不断融入更广更远的世界之中。一场文化创意大赛,让这种融入变得更具象、更深刻。

目前,大赛已吸引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国艺术家及创意机构参与。这意味着,以熊猫为纽带,成都将吸纳世界文化,共享全球文创。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将共建全球大熊猫文创IP高地。

从动物“活化石”,到熊猫家园。

一个多月后的今天,“熊猫文创伙伴计划”发布,再次彰显这座城市不仅是熊猫的家园,也是熊猫文创者的家园。

大熊猫保护,本身就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成就的历程。当栖息地生态保护进入“国家公园”时代,成都积极投身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在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显示,成都片区常年活动着73只野生大熊猫。这是成都对生物多样性守护的结果,也是大自然对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回应。

而举办创意大赛,发布文创伙伴计划,不断发挥大熊猫的文化作用,也正是为大熊猫文创IP落地提供更优环境——这个环境不仅要凝聚更多对大熊猫的保护意识,也直接给文创者以家园的温暖。

这温暖并非空洞——大赛组委会启动“熊猫文创伙伴计划”,只为加速大赛优秀文创成果的落地转化。首期就包含文创伙伴保障、金融伙伴保障、城市伙伴保障三大“伙伴”专项保障。从创意孵化到金融支持,再到创业服务,从到行业,再到平台,多元协同的全周期市场孵化服务保障体系,无不体现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创新创业氛围。

因创意,而伙伴;因熊猫,而家园。就如发布辞中所说,“熊猫文创伙伴计划”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份承诺、一群朋友和一个共赢的未来。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编辑 汪垠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听一听秦岭里大熊猫的故事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抢救、监护了多只大熊猫。现将部分从自然环境走近人类的大熊猫进行记录,希望更多的人也走近自然、走近原生态。

1、弯弯

1975年1月,大熊猫幼仔“弯弯”和母亲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张纪叔研究员相遇于佛坪县岳坝公社三官庙生产大队弯沟内。后来“弯弯”与母亲走散,张纪叔就将“弯弯”寄养在村民家两个月,当时,弯弯的奶粉钱从他的工资里支取。这是第一只走进科学研究者视线的野生秦岭大熊猫活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弯弯”对大熊猫人工种群贡献极大,曾与“丹丹”交配后生育“秦秦”。

2、乖乖

1981年春,一只野生大熊猫从顾家湾走进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视线,因其很配合科研工作而得爱称“乖乖”。1982年5月17日-20日,“乖乖”被连续跟踪观测72小时;冬天时,“乖乖”又被连续跟踪观察48小时。由此掀开了野生大熊猫的一扇窗,将人类对野生大熊猫的认识拔高了一大截。

3、丹丹

1985年3月26日,“丹丹”在悬马沟口被发现,它是棕色大熊猫。抢救成功后,长期在西安动物园寄养,期间生育2胎3仔。“丹丹”于2000年9月7日上午10时30分死于西安动物园,标本现存于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

4、璇璇

“璇璇”是大熊猫抢救和放归史上的佳话。

1986年3月31日,10岁左右的“女汉子”“璇璇”被发现于悬马沟口,经初步诊断患严重的肠胃炎和蛔虫病。经治疗后,“璇璇”的病情好了,野性熊猫的真性情回归了。一天,“璇璇”掰开抢救室的防护措施,不向抢救它的人们打招呼,就率性地回归野外环境。

5、莎莎

“莎莎”1989年2月26日发现于沙沟,雌性。被发现时,体重100公斤,身长1.29米,遍体鳞伤,昏睡不醒,7处外伤严重化脓,后肢骨折穿透皮肤。研究人员从该抢救案例获得颇多珍贵第一手资料。

6、芳芳

1990年4月13日发现于牌坊沟口,取名“芳芳”。被发现时,初步确认为病危猫,经救治痊愈后,于5月10日被放归野外。

7、斌斌

“斌斌”是被佛坪保护区成功抢救大熊猫工作史上最善解人意的大熊猫,也是唯一一只根据抢救者姓名命名的大熊猫。

1990年10月13日,一只伤病大熊猫被发现于西河。在现场处理伤情后,工作人员决定带它前往大古坪保护站继续治疗。漫长的山路担架难行,大熊猫跟着刘小斌等救护人员步行到大古坪保护站,多处涉水,多处陡坡,它在刘小斌的导引下安全通过各处危险路段。因与刘小斌配合默契,这只大熊猫得名“斌斌”,后来前往济南动物园生活。

8、平平

1991年11月15日,大熊猫幼仔“平平”被发现于草坪。

“平平”是1990年前后出生的佛坪保护区职工子女最著名的童年发小,是孩子们特殊的伙伴。“平平”顽皮可爱、童趣浓郁,给佛坪保护区职工及佛坪县带来极大的乐趣。2岁后,“平平”被调配至陕西省珍稀动物繁育中心,子孙繁盛。它多次周游世界,将友谊洒向远方,并将世人关注自然环境的目光聚拢向佛坪。

9、庆庆和瑶瑶

“庆庆”抢救于2000年9月27日,因临近而得名“庆庆”;“瑶瑶”发现于窑沟,比发现“庆庆”晚了24天。

2000年冬天,秦岭深处出奇的寒冷,从凉风垭至三官庙,森林世界与白雪世界重叠在佛坪保护区的茫茫林海中,11月30日,数十家媒体和热心机构齐聚在三官庙保护站,见证放归仪式。放归过程十分暖心,从保护站院内至放归场所数百米内,在场的人轮流抬着“庆庆”。

与“庆庆”反差极大的是,“瑶瑶“在抢救第20天死于心脏病。

10、春风

2003年3月26日和27日,美女“春风”连续两天在三官庙火地坝高结彩楼,仪态万方地主持了两场比武招婿,被佛坪保护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北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用影像记录。当年入冬前后,佛坪保护区工作人员拍摄到春风抚育孩子的影像。

“春风”和它的孩子,对人类走近野生的世界功不可没。

11、梅梅

2009年4月,“梅梅”被发现于岳坝保护站辖区内梅子沟口。被发现时,“梅梅”左前掌受伤,精神状态稍差。救护人员现场对它的伤口进行处理。次日,“梅梅”被送至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饲养研究中心,数月后死亡。

12、七仔

2009年10月27日,“七仔”发现于佛坪保护区三官庙保护站辖区。因是第七只科学史记录的棕色大熊猫,故名“七仔”。“七仔”现生活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如今,它已是一名翩翩绅士,人们对它及它的后代充满期待。

13、米三

2014年2月25日,在三官庙保护站围墙外发现一只老年、病体、骨瘦如柴的雄性大熊猫,即是“米三”。“米三”在人工抢救措施介入的第9天死亡。经解剖,发现其致死原因主要是肠道穿孔。“米三”对大熊猫疾病防治研究积累了案例经验。

14、喜悦

约十年前,一只可爱的大熊猫走近人类,至今与研究者保持似远却近的“人猫”距离,被称“喜悦”。“喜悦”是一只健康、勇敢、聪明、膀大腰圆的“帅哥”猫,经常给慕名而来的人类上演浪漫相遇,这些亲历者,无不被逗得兴奋不已。

今年,“喜悦”继续勇武地参加了交配季节的激战,它果断、霸气,善于利用策略,使我们对区内大熊猫种群的繁衍生息信心满满。 摄影 梁启慧 宁峰 曹庆

【大熊猫的故事-大熊猫的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大灰狼和小红帽的故事 大灰狼和小红帽的故事写的 下一篇:大班上学期工作计划—大班上学期工作计划202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