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意思 大相径庭的意思

更新:07-2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从甲骨文开始说汉字——大

“大”字的字形演变

“大”字的甲骨文,一个人形,双手双脚向左右伸开,以此来表示大,很形象。从甲骨文到今天,“大”字几乎没什么大的变化。

现在的“大”字,基本用作形容词。其实在甲骨卜辞里,“大”字也用作形容词。如卜辞“今日辛王其田,不遘大凤。”,翻译成现在话就是:今天辛王打猎,没遇到大风。甲骨文的“田”,本义也是田地,如果用作动词,就表示田猎,也就是现在说的打猎。遘字,就是后来的遇见、遇到的遇字。凤和风在甲骨文里是通用的。没大风是好事。因为那时打猎,先要用火烧荒,把野兽赶出来。有大风,就危险了,容易把自己也烧成烤白薯。

后来的《论衡·说日》:“见日出入时大,日中时小也。”看见太阳在日出与日落时大,中午时小。形容词是修饰名词的。风、球、雨、人等都是名词,前面都可以加形容词“大”,就变成偏正词组:大风、大球、大雨、大人。

“大”是一个多音字,大夫、大王里的“大”读dài。

很早的古文里,“太”字写作“大”。如《左传·昭公十九年》:“大子奔晋。”太子逃到晋国去了。“泰”字也写作“大”。如《荀子·富国》:“天下大而富。”天下太平就会富起来。

后来“大”字也用作副词。什么是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形容词、动词的。譬如,《史记·孙膑传》:“大破梁军。”春秋时期,魏国又称梁国。破,动词,意思是打败。这里的“大”就是副词,意思是很大地,修饰后面的动词“破”。大破梁军,就是彻底打垮了魏国。这种用法,现在还能在许多成语里看到,常见的就有:大打出手、大吹大擂、大吃大喝、大摆酒席、大放异彩、小题大做、大显身手、大吃一惊、大有裨益、大煞风景、皆大欢喜、大张旗鼓、大是大非、大起大落、大同小异、天下大乱、溜之大吉、酩酊大醉、大红大紫等等共有上百个。举例的后七个是修饰形容词,前面的都是修饰动词。

甲骨文里也有用作副词的。如甲骨卜辞(前7.30.2):“王大令众人”。王严厉命令大家。这个“大”是副词,修饰后面的动词“令”,“大令”相当于后来的“严令”。又,(遗760)“丁卯卜:王大隻鱼”。这个隻,是獲的初文(所谓初文,就是早期的字形),也就是简化字的获,是动词。甲骨文的“隻”,就是一只手抓住了一只鸟。王大隻鱼,就是王捕到了许多鱼。这个“大”也是副词,修饰后面的动词“隻”。现在我们说的“大获全胜”里的“大”字也是这个意思。

农业论道:如何理解大市场的“大”?

柯炳生

在我国,当讨论现代农业发展时,人们经常谈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号文件中也提到这一问题。如何理解小生产的“小”?如何理解大市场的“大”?这里,先讨论一下大市场的“大”。

大市场,指的是什么呢?在讨论中,如果在听到有人说起这个词时,问发言者,“大市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发言者可能会愣住,会觉得这是常识,是不言自明的事。可如果坚持追问,可能也难以立刻得到十分清晰的回答。三农问题讨论中,确有一些词语,属于这种情况:没有明确定义,也没人去深究,大家都在你知我知的假定中,频繁地使用。

大市场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通过对使用这个词的上下文进行仔细地分析,可以推断出:这里的大市场,指的不是大型交易场所,不是大型商场,大型超市,或大型批发交易市场。这里说的市场,实际上指的是需求;这里说的大市场,指的是大量的需求。

更进一步说,这个需求,指的也不是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而是来自中间商的需求,是生产者所直接面对的需求。大市场,就是中间商对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同样质量的产品的收购数量需求大,远远超过单个农民生产者的提供能力,需要成千上万的农民生产者来满足。这些中间商包括收购商、储藏商、加工商等。例如,河南某一大型面粉加工厂,每年对同一品种强筋小麦的收购数量要求,达数十万吨;湖南某一稻米加工企业,每年对同样品种的优质稻谷的需求,也达数十万吨。这就是小麦和稻谷生产者所面对的大市场。

以前的农产品收购渠道,特点是小、多、短。各种小商小贩、小面粉厂、小磨米厂、小榨油厂等等,规模小,数量多,增值链短(储藏时间短,运输距离短,加工程度简单等)。买卖双方关注的最重要因素,是价格;而对质量和规格的要求,通常不高。即便对质量和规格有所要求,也很粗略,只要达到门槛标准即可。每一笔买卖的数量,也都很小。

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产品收购渠道变化很大,日益呈现出大、少、长的特点。即,中间商的单体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少,增值链越来越长,增值的幅度越来越大。农民所面临的“大市场”,越来越大。

这样的市场结构变化,反映的是最终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前,消费者自己购买原料,自己烹饪为主;现在,更多的是购买加工品,购买制成品,直接食用。统计数据表明,这个变化趋势很快。食品加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2000年,我国食品加工业产值,仅仅相当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到了2012年,食品加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估算去年已达12万亿元以上。这导致了对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的普遍要求。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不能很好地满足这种规格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也许,最早的一个实例,是北京烤鸭。北京烤鸭要求的原料鸭子,品种是专用的,不是随便什么鸭子都行;大小品质是均一的,不能轻重肥瘦不一样;需要的数量也很多,等等。这就是大批量的规格化、标准化的需求。传统的农户,每户养几只几十只鸭子,是不能满足这样的“大市场”需求的。当年,是依靠国营养鸭场或集体养鸭场,来提供大量的填鸭。

随着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业的发展,对于肉鸡的需求,也同烤鸭类似,要求严格的规格化和标准化,只是,需求数量更大。农民在院子里、村子里散养的鸡,是不能满足这样的“大市场”需求的。类似地,用于制作薯条的马铃薯的需求,也表现出大市场的特征,即,需要特殊的品种,需要大批量的持续性的供应。

然后,就轮到大田作物了。尤其是小麦。传统社会中,人们做各种面食,并不区分小麦品种,只要是小麦粉就行。那时的面粉质量的区别,只是加工精度的区别。普通加工精度的,叫标准粉(85%的出粉率);加工精度最高的,叫富强粉,是小麦籽粒最核心的部分磨出的面粉。

而随着现代餐饮业的发展,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对面粉品质的要求,出现了很大变化。做面包、做面条、做糕点等,用途不同,对小麦品质的要求,很不相同。并且,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需求,更是大批量的。现代化的面粉加工厂,要满足大型面条生产商、面包商、速冻饺子商、各种连锁超市的面粉需求,每年更是需要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吨同样品质的小麦。这样的需求,对于只有几亩几十亩地的农民来说,是很大的“大市场”。

在蔬菜、水果方面,也逐渐地出现类似的情况。

总而言之,当我们说到“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时,主要是指农民生产者所面对的中间商,尤其是加工商,所需要的农产品,不仅数量大,而且在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有着高度的均一性要求。对于小农户来说,这是个大挑战。

加工商之所以表现出“大市场”的特点,有诸多原因。第一,设施设备投资大,成本较高,必须有足够的数量,才能摊薄成本;第二,竞争压力大,要靠品牌取胜,而品牌的创立,也需要有足够的规模;第三,是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增值的需要。例如,在小作坊碾米厂里,稻谷加工之后,只能产生大米、米糠和稻壳。而现代化大型稻米加工厂,除了可以生产出各种规格的大米之外,还可以生产出各种高附加值的副产品,如米糠油、米糠油衍生物、米糠饲料、稻壳制糠醛、活性炭,等等。

我国食品加工商的最大苦恼,可能就是如何从千家万户农民那里,能够可靠地收购到大批量的优质的均一性产品。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与此同时,小农户们最大的苦恼,就是如何在小规模经营条件下,也能够满足加工商的大市场要求,生产出好产品,把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

为此,他们需要进行各种方式的组织创新,克服“小生产”的不利影响。

【大的意思 大相径庭的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大班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恰恰恰》 下一篇:大相径庭的意思 径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