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高远深邃,地之道厚重承载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追寻着智慧与力量。让我们从“天、地、水、人”的哲学思考中,找到内心的平衡与自我提升的道路!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都在追逐名利与成就,然而,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不禁会想起那句古话:“天之道,高远深邃;地之道,厚重承载。”这不仅是对自然法则的描绘,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启示。
首先,天之道代表着那些遥不可及的理想与目标。它教会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成功者都是凭借着这种追求,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我们要明白,虽然梦想可能看似高不可攀,但正是这种追求,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意义。
所以,我们需要将目光放长远,去探索那个更高的自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眼前的小成就上。不妨问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回答这些问题,或许能帮助我们在生活的岔路口做出更清晰的选择。
接下来,地之道的厚重承载则提醒我们,要脚踏实地,稳健前行。虽说天之道让我们想到高远的理想,但地之道则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的挑战、承担责任,并学会珍惜当下的每一步。
生活中,有时我们容易被眼前的困难打败,但其实这些挑战恰恰是成长的催化剂。厚重的土地承载着生命的希望,它不仅给予我们滋养,更教会我们耐心与坚持。每一个成功的背后,往往都有无数个默默奉献的日日夜夜。
而水之道则进一步阐释了包容与柔顺。水是最柔软的元素,却能穿石。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阻碍与不顺,但如果我们能像水一样灵活变通,适应环境,就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挑战。水的柔韧性告诉我们,面对冲突与矛盾,包容与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果我们能够以“水”的姿态来看待他人,那将会创造更多的和谐与美好。当别人对我们不友好时,不妨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回应。这不仅能化解矛盾,也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
最后,人道智慧自强则是强调了自我提升与内心的坚韧。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信自己的价值与能力。智慧来自于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而自强则是面对困难时的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遭遇挫折而感到沮丧,但正是在这些时刻,我们需要提醒自己,跌倒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及时爬起来,继续前行。我们要相信,每一次失败都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综合这四个方面,天、地、水、人,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哲学与智慧。追求理想的同时,务实地脚踏实地,保持包容的心态,培养自强的精神,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游刃有余。
记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唯有坚守初心,坚持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和归属。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不忘注重自身的修炼与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未来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智慧,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无论前方的路有多曲折,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终将迎来光明的未来!
天辽地宁续根脉,“三阳开泰”谱新篇
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名。辽宁有诸多身份标识,这里地处经济发展黄金纬度带,是起始地、解放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出征地、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
2024年前10个月,辽宁省博物馆共接待观众252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67.6%。国内外游客不远千里万里来到辽宁,起大早、排长队,只为一睹馆藏文物真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辽宁令人赞叹的,不光有红色“六地”,还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其中,沈阳、辽阳、朝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座城市,它们像三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宝库里熠熠生辉。
沈阳:整治融合,宜居宜业相得益彰
每天清晨,家住帅府社区的李萍阿姨和她的老姐妹们,都会准时集合在原点广场上翩翩起舞。广场上,李萍阿姨的街坊邻居们打太极拳、打羽毛球、踢毽子、晨跑、拉小提琴……共同享受着运动带来的愉悦,这样的场景像一部欢快的交响乐,彰显着沈阳城的魅力与活力。
在原点广场南边300米远的地方,一座红墙黄瓦、气势恢宏古代宫殿建筑群巍然屹立。这里是中国仅存的两家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世界级文化遗产——沈阳故宫。以沈阳故宫为中心,向外拓展至沈河区东、西、南、北顺城4条街(路)的范围,被称为沈阳方城。
“沈阳城中有座城,它的名字叫方城。象天法地、天圆地方,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方城里藏着沈阳的前世今生。”在沈阳市城市宣传片中,这段文字和画面令人神往。
“沈阳方城是沈阳建城之始、城市文明之源。”沈阳市文旅局玲副局长王爱玲说:“沈阳方城,作为沈阳2300年城建史的瑰宝,是明清古城的历史延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逐渐发展成为了沈阳面积最大、建设最早、文化资源最为密集的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沈阳的悠久历史。”
高空俯瞰,方城内名胜古迹与绿茵草坪相映成趣,时尚街区人来人往,市民们怡然自得。夜幕降临,方城内更是灯光璀璨,流光溢彩。
“我被沈阳方城深深打动了。我充分地感受到了沈阳方城这几年综合改造的效果,非常显著。”今年9月30日,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单霁翔在沈阳参加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时说,“在沈阳方城里,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的社区相融。我们的文化遗产没有被束之高阁,方城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与沈阳当代社会发展充分融合。”
“沈阳拥有故宫、清福陵、清昭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和150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它们不仅见证了沈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更是我们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王爱玲介绍:“近年来,沈阳市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工作。通过加强规划设计、提升基础设施、增强文化底蕴、升级街区景观等有效措施,我们成功将沈阳方城打造成为了一个集历史文化、现代商业和市民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深受市民和游客的青睐。”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数据显示,2024年假期,沈阳上榜全国增速最快的十大目的地,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220.94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2%。实现国内旅游消费109.59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3.07%。沈阳故宫博物院、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等为沈阳最受游客青睐的景区。
辽阳:重建修缮,千年古城再焕生机
初冬时节,太子河畔的冮官屯小村庄寒风潇潇,炊烟袅袅,静谧而萧索。时光回溯到1000年前,这里的景象是:窑火弥漫、火光冲天,窑匠们挥汗如雨地劳作,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码头上,数以千计的商船就此停靠,各式各样的瓷器、陶器装箱上船,从太子河驶向大海。
这里就是被誉为辽金时代东北“景德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冮官窑旧址。
窑业兴盛,意味着该地区经济繁荣、物阜民丰。从冮官屯沿太子河向西南约30公里,即到达辽阳繁华市区。资料显示,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7世纪,辽阳长期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而载入史册,被誉为“东北之雄藩,国家之重镇”,建置史长达2300年。
“辽阳拥有汉魏壁画墓群、辽代白塔、后金东京城遗址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辽阳鼓乐、古典戏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40项。”辽阳市文旅局副局长郭丽介绍:“这些年,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历史文化资源叠加得越充分,城市越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保留的越多,这座城市也就越富有魅力。”
2022年,基于平胡楼的保护性建设,以明代辽阳古城为辽东长城防御体系指挥中心为切入点,经过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改进,辽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项目最终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并予以实施,辽阳由此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的重要一员。
关键一招激活“一池春水”。从2022年9月到2024年6月,在辽阳、市大力推动下,辽阳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项目顺利完成。这一项目包括平胡楼保护性建设、青年湖水系贯通工程、古城记忆文化景观标识工程、护城河西段水毁改造工程、西顺城路拓宽工程。
如今,平胡楼及周边环境已经成为古城文化新地标和城市客厅,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直观、迅速地了解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平胡楼广场的裸眼3D大型投影秀在古城墙震撼上演,歌舞、戏曲、魔术、合唱、曲艺、民乐等文艺节目精彩纷呈。
青年湖公园全面改善水质,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水域资源,已打造为集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与复建后的平胡楼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近年来,辽阳还先后实施燕州城山城、冮官屯窑址、东京城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工程,对明城墙遗址、李兆麟故居、满铁附属地图书馆等省市级文保单位进行修缮利用,完成白塔、东京陵、台子沟、唐户屯等4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站前、青年大街等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修缮利用和环境整治工程。
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千年古城辽阳,正重新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朝阳:保护开发,古老文明重放光芒
今年9月,“龙城之金”:辽宁三燕文物选粹展览在美国纽约开幕。百余件来自辽宁朝阳的历史文物远渡重洋、亮相美国,让海外观众大为惊叹。辽宁朝阳不光有三燕文化,化石文化、红山文化、红色文化同样名扬天下、享誉世界。
今年8月3日,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经过近半年的修缮,重新向游客开放,朝阳城市历史名片更加靓丽。
“5000多年前,这里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红山先民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渔猎耕牧、祈福求安,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的视频短片,让前来参观的观众们驻足凝视。
据介绍,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综合馆以“历史长河·璞玉”为设计理念,展览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基本展陈由文明曙光、红山古国、人文始祖、祈福圣坛、古国王陵、玉礼开端、魅力红山等部分组成。巍峨壮观的古祭坛、巧夺天工的积石冢、栩栩如生的女神像,每一处遗迹都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承载着五千年悠长的历史,讲述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牛河梁遗址发现的坛、庙、冢群,代表了中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从这里看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2021年,牛河梁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3年底,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确证牛河梁遗址为距今5800至5200年前后的古国时代第一阶段典型代表,进一步明确了牛河梁遗址的历史价值。
2017年至2020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朝阳市考古机构完成了大凌河上游、老哈河、青龙河流域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红山文化遗址400余处,获取了一批非常重要的建筑遗存材料。朝阳市开展实施了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览提升工程、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和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遗址保护利用水平。
今年7月16日,朝阳单义主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推进会,对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加强学术研究阐释和展馆规划建设、发挥文化遗产育人功能作出详细部署。
今年10月,在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上,主办方开展了模拟考古发掘、“红山彩陶”器物拼插、“玉猪龙”“勾云形玉佩”粘贴体验等课程,数以千计的中小学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他们在互动体验和手工活动收获历史知识、探寻历史奥秘。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电子屏上的这段文字格外醒目。
【天什么地什么 四字词语;天什么地什么四字词语四年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