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无芳草"后面可别接"何必单恋一支花"了,哪有原句有智慧
每当身边朋友情感不顺时,大家最常用来安慰的一句话莫过于:“天涯何处无芳草”吧,劝朋友想开点,这世界上好男人、好女人多的是,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要因失去一棵树伤痛欲绝,未来会有大片的森林。有多少人知道,“天涯何处无芳草”后面接的不是“何必单恋一支花”?
你可知道“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那首诗?作者又?其实,这是北宋顶级词人苏轼的词句,只是当时苏轼要表达的意思与现代人理解的并不相同,完全被现代人滥用了。
唐朝诗人韦应物有一句诗“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却有伪文青硬要在后面接上“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李白有描写静谧的神句“树深时见鹿”,又有好事者狗尾续貂,接上了“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同样的,何必单恋一支花可一点不关苏轼的事。
这句诗是出自苏轼的《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擅长豪放之风,但写起婉约词来也毫不含糊,这首描写春景易逝、感叹多情无人知的词,就是东坡婉约词的代表作。其中有很多韵味悠长的句子,清新之中又蕴涵哀怨,品味起来令人伤情。
比如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一出即见暮春,残红渐褪,而青杏尚小,春色远去,但悲春之下又有一层歌咏青杏日渐长大的怜爱。
再就是“天涯何处无芳草”了,通过前后文来看,发现它其实是对前一句“枝上柳绵吹又少”的递进以及解释:枝上柳絮已被风吹得殆尽,看来春天行将就木了,可是天下之大,哪里没有怡人的景色呢!此处风景相应无去,别处风景依旧绮丽,苏轼之旷达可见一斑。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是存在争议的,一种说法是,是苏轼被贬密州时所作;另一种说法是,写于在岭南为官期间;还有一种说法是,乌台诗案过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写的这首词。
不管是哪种情况,有一点可以确定,是他在仕途不顺的时候完成的,而且创作的季节为暮春,也就是春天快结束的时候。
苏轼写“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时候,并不是用来形容爱情的,但如今已经蜕变成一个固定成语,可引申为两层含义:其一,男女之间没有必要死守一方,爱情可以有很多选择;其二,不必过分注重于某一件事而不知变通。
大家普遍默认第一种用法,因此久而久之的以讹传讹,为其续接了这样一句:“何必单恋一枝花。”但是,这样的蜕变,只剩下赤裸裸的文字,诗情画意全然褪去.
唐诗宋词流传千年,诗情画意流转千年,依旧抚鼓噪着世人的耳膜,震颤着文学的底蕴,依旧流淌在那杯酒薪歌的笙箫里。然而,热爱唐诗宋词是好事,只要我们不随意滥用,随意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唐诗宋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很多句子让我们拍案叫绝,为了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注重古文化的影响力,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
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通过比赛引出很多诗词,让我们能对古诗词进行理解性的记忆,还能学习一些古代的历史风俗、人文地理,拓展知识面。
因此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评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素兰,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儿童阅读专家王林共同推荐给想要帮助孩子读诗词的朋友一套书《飞花令里读诗词》。
这套《飞花令里读诗词》同样采用了古典诗词中常用字春、夏、秋、冬、风、花、雪、月等为索引,选择经典作品和名言警句,详细进行注释解读。
书中大量使用地图、时间坐标、图表、图画清单等,用的文字少,但信息量大,而且更直观、清楚,在不知不觉中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探索,提升思考力、发现力,趣味性强!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可以读读这几本书。孩子不用再愁语文的诗词考试,家长也可以跟着提升提升内在修养。闲来无事,跟自己的孩子玩玩古诗词飞花令游戏,一举两得。
而且这一套4本价格是45元,真的超级便宜的良心书籍了,也就两杯奶茶钱就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气质,成为才子和家人,随书附送精美字帖,还让孩子同步练字,全方位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购买了 【当当】飞花令里读诗词 第二辑 风花雪月 套装共4册 赠古诗词 ¥45 购买另有一套汇集了婉约浪漫派诗人李清照、李煜、仓央嘉措、纳兰容若、诗经、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代的诗歌人物徐志摩,民国才女代表林徽因的中华名人作品集。
总有一些人,绣口一吐,便点缀了中华文化史上灿烂的星河,这套书不仅包装精美,而且根据人物特定背景设定特定封面,阅读起来着实是一种视觉享受,
全十册,仅需98元,便能得到这全套的诗集传记,感悟大家风范,人生哲理,丰富自己的内涵,给孩子做一个优秀的榜样,陪孩子一起学习,丰富精神世界,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中国文学名人作品集唐诗宋词元曲诗词大会全10册 ¥98 购买中国诗词大会:“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何意?导师蒙曼解读“翻车”
为了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近年来相继出现了许多相关的电视节目,例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等。其中最为火爆的当属《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这档节目的高明之处,是邀请了很多在诗词领域上学识非常丰富的学者们,通过这些学识渊博的人,来敲定诗词本身真正的含义以及它表达的感情等。然而,正是因为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因此在许多诗词上都存在着争议。
其中有一期导师蒙曼解读完一首词之后差点“翻车”,到底是什么样的一首词,让《诗词大会》的导师差点翻了车呢?
这首词是《蝶恋花·春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所创作。苏轼借着春天的景色,表达出了他对春光易逝的感叹,以及自己的感情没有任何人知道的烦恼,融情于景,词意婉转,意境朦胧,韵味无穷,手法十分巧妙。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幅暮春美景图,花儿的残红褪去,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色杏子。燕子正是这个季节在天上飞舞着,清澈的流水环绕着住在这里的人家。枝子上的柳絮被吹得都离开了枝丫,天涯茫茫,何处没有芳草呢?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围墙外面的行人能够听见少女的笑声。
随着走远,少女的笑声逐渐听不见了,声音逐渐消散,行人怅然,仿佛是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伤害了。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出现了很多版本,曹树铭曾在他的书中提到,这首词大概就是公元1076年,苏轼在密州所作,那时的苏轼志在待考。
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公元1095年苏轼在被贬谪期间,和自己的侍妾待在惠州的时候,感慨自己遭遇的同时,因为侍妾王朝云的陪伴,心中有所感悟,才写下这首词,用来表达自己和王朝云的感情和遭遇。
苏轼的这首词是一首伤春之作,词人看见春光易逝,心中感悟,便悟出来“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感慨,感慨之余,依旧不能放下自己的抱负,于是就想用这首词自励自勉。词的上阙写了春光易逝的感慨,下篇则是写行人对佳人的相思,虽然“多情总被无情恼”,但是依旧改变了不了行人对墙内佳人的思念。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二、导师蒙曼“翻车
对于这首词,很多人的见解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中国诗词大会》的导师蒙曼教授一样。她在节目中解读说到“这首词是苏轼触景思乡所作,而非是形容爱情的”,这样一番解读之后,受到不少网友的抨击,到底是蒙曼的“翻车”还是网友对诗词不理解呢?
结合全词,这首词在下阙的时候描绘了一个爱情片段,写了一个行人对墙内的少女产生的爱慕之情,以及爱而不得的思念,因此网友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词。但是站在综合的角度出发,蒙曼导师拿出了依据,那就是宋朝有“集词”的习惯。
而苏轼的这首词,则是模仿屈原的《离骚》而作的,“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这句名句在屈原的笔下就是表达的是对家乡思念之情。因此,苏轼模仿屈原为的是表达是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结合创作背景,就能看出,苏轼的一生都在追求做官。
他想做出一番政绩,但是多次遭到贬谪,这首词写于被贬惠州期间,因此苏轼又如何想到了爱情?这首词,上阙展现的是一幅春光即将逝去,写得春天的景,但是残花等景物,表现的是词人落寞的心情。下阙写的是夏天的人,虽然写了一个爱情片段,但是在这个情景中,让人对两人的未知的结果充满了好奇。
苏轼真的是写爱情吗?并不是,苏轼不过是借着爱情的两人,隐晦地表达着自己和君主的关系。自己就如同墙外的行人,听见佳人的声音,心中相思,却没有结果。自己对待君主一心一意,想要成就一番政绩,然而君主就如同佳人,两人之间就是渐行渐远的过客和佳人。
自己的心意君主不能感受得到,苏轼感到心中无奈。再者,苏轼被贬谪之后,家中钱人、财散尽,只有妾室王朝云一直坚贞不渝地跟着他,他又如何会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的话呢?只不过,是远离了自己的家乡,贬谪之后生活大不如从前,陪伴自己的人也少之又少。
孤苦伶仃、心中抑郁,这时苏轼便想起了家乡的好,触景生情,在词中表达出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词,到如今为止一直存在着争议,“天涯何处无芳草”也成为了人们对待爱情的一种看法,很少有人再把它看作思念家乡的诗句。
所以,从深层次来说,蒙曼导师并没有“翻车”,导致网友误解的最直接原因便是没有深入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造成了对于诗词的不理解。
对于中国人而言,诗词就是代表中国灵魂的其中一种文化。从小,学校便开始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中华诗词的魅力,培养孩子们对于诗词的记忆。学习诗词真的很有必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遗忘诗词本身的意义,现在很多诗词被用做各种领域,甚至很多诗词都失去了它原本的含义。
就像苏轼的这首词一样,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所谓的爱情词,不过是是苏轼被贬谪之后对故乡的思念词。追根溯源,理解诗词的本身,不是通过众人皆知我跟风这样的方法,而是因为尊重诗歌自身的灵魂。
再比如,李商隐的这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对于这句诗的第一印象便是用来赞颂老师的。然而实际上,李商隐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歌颂的是爱情,和赞颂为师之道可以说得上没有丝毫关系。
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说到底是人们对于诗词的需求越发低下,人们在网络飞速发展的现在,已经很难再静下心去学习诗词了。很多网友在说蒙曼导师解读错误的时候,带入的便是众人皆知我跟风的态度,他们没有去追求诗词背后的故事,甚至不明白诗词背后所具有的含义,因此,“无知”的认为,他不知道的那一面就是错误的。
越来越多的诗词被人们乱用以及恶意解读之后,出现了意境杂乱的现象。面对这一现象,其实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改变诗词本身的含义,我们能做的是找到最有力的证据,去找寻诗人他本身就要表达情感,我们任何人都不是诗人,所以我们没有权力改变他的诗歌,唯有尊重。
最后,学习诗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诗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有代表的性的文化之一,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学习的。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完成不一样的诗歌传承,发扬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的节日·元宵丨猜灯谜、做花灯……江都这些地方的元宵节好热闹
浦头镇:游园会的歌声惹人醉
猜灯谜、做花灯、趣味投壶......2月14日,浦头镇举办首届元宵游园会,村民们在家门口享受新春的喜悦。
“歌声嘹亮惹人醉,大红灯笼翩翩飞......”在村民自编自演的舞蹈《张灯结彩》中,元宵游园会正式开始。《故乡情》《吉祥中国年》《虎虎生威》……激昂的歌声点燃了村民们的游园热情。
现场,200盏灯谜灯笼高高挂起。“冰雪融化(打地名)”“天涯何处无芳草(打一成语)”村民们在谜语前驻足思考,破解谜题。灯谜不仅有字谜、俗语谜、成语谜,还有文明礼仪、传统风俗、法律知识等内容。村民们积极参与,200条灯谜全被猜出。
“加油,加油!”另一边, 趣味网球、投壶比赛、DIY花灯等游戏,也吸引了众多人气,村民们玩得不亦乐乎,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高桥村:孩子们欢聚一堂做花灯
2月13日,丁伙镇高桥村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活动,村民们欢聚一堂,共庆元宵佳节。
工作人员介绍了元宵节做花灯的由来,将制作花灯材料分发给现场小朋友们。孩子们动手裁剪、拼接、粘贴,一只只形态各异的花灯陆续完成。“太漂亮了,真好玩!”小朋友们亲手DIY花灯,很兴奋。
20多条灯谜吸引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猜对答案的村民欢欢喜喜地领取了小礼品。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是必不可少的节日元素。村民们一起包汤圆,充满欢声笑语。他们表示,大家聚在一起闹元宵很开心,感谢村里为大家创造的好机会。
果园场:暖心汤圆送老人和孩子
2月13日,大桥镇果园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迎元宵,猜灯谜”主题活动。
果园场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40多条灯谜,字谜、成语谜、地名谜、人物谜等谜条,将文化走廊装点得格外引人入胜。居民们有的独自思考,有的合作探讨,猜谜解谜。不到一小时,奖品就被居民们悉数带走。猜完灯谜,大家一起包汤圆。志愿者们将包好的暖心汤圆,送给老党员、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过节吃暖心汤圆,心里很温暖。
丁沟社区:为冬奥抒壮志扬豪情
“我负责和面”“我负责包汤圆”“我们挂灯笼、贴谜条”……2月13日,丁沟镇丁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主题为“燃情东奥 喜迎元宵”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
工作人员将包好的汤圆分装打包,第一时间给孤寡老人、困境家庭送去。与此同时,猜灯谜活动现场,一排排多彩的灯笼也陆续高高挂起,猜灯谜现场人声鼎沸。还开展了防控、冬奥会知识有奖问答活动,既增强了居民防疫意识,又激发了居民心中的冬奥情。
供电公司:猜灯谜,读好书,做宫灯
元宵节之际,区供电公司开展“猜灯谜 读好书”活动,共庆元宵佳节。
区供电公司一楼大厅里,一排长长的桌上,整齐摆放着各种书籍;五彩灯笼下面的彩色谜条随风摆动。同事们相互探讨,不时发出热烈欢呼,为猜中谜底而激动。公司还请来专业老师,教大家制作灯笼。大家相互帮助,一个个精致的虎头灯、宫灯就完成了。
来源:扬州市江都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融媒记者 桑一 金典 顾秋成 吴雍 郜粉定
通讯员:唐成 李伟洁 夏雪 通讯员 任飞
【天涯何处无芳草打一成语—天涯何处无芳草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