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偷师此人留下千古名句
问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化用自曹植的《赠白马王彪 》:丈夫志四海, 万里犹比邻。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好友到四川去做官, 劝慰好友,咱们不需要像普通人那样洒泪而别。因为大家虽然远隔天涯,但是心若相知便如近邻一般。
杜甫曾经有诗云: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古人没有今天的通讯和交通如此方便,一别之后再次见面或者对话就很难了。
在当时的条件下,王勃说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 想必好友受了激励以后,路上一定心情畅快。
不过结尾二句,虽然说不要”沾巾“,但是放于尾句,未免有强言欢笑之意。
整体来说,这首诗一改离别时的悲伤愁苦,洒脱而豪迈。点睛之笔,就在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句。
王勃的这两句诗,不是自己的首创,而是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的诗句: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这是《赠白马王彪》中节选的一段。看过这一段可知,王勃整首诗的立意基于曹植诗而来。
白马王曹彪是曹植的弟弟,在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与陈思王曹植一起前往京城朝拜。在洛阳,任城王不幸身死。
七月离开京城的时候,只剩了曹植和弟弟白马王曹彪。但是他们的哥哥魏文帝曹丕,不允许兄弟二人同行。曹植与曹彪在回封地的途中被迫分离时,写下了这首诗。
曹植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被王勃化用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般的赠别诗,中间二联会有景物的描写,而王勃的这首五律,仅在首联提到城阙风烟,后面都是议论。类似的王勃还有一首《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这类送别诗,通篇以议论为主,是比较难的写法,很难出佳作。可见王勃的功力非同一般。
明朝诗评家胡应麟曾经说:
唐初五言律唯王勃《送薛华》及此诗,终篇不着景物而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唐诗广选》
其实王勃也并非都是这种风格,例如他的另外一首送别诗《饯韦兵曹》: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这首诗在中间二联都是很具体的写景: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诗词创作离不开情景的相互搭配,只写情不写景相对来说更难一些。只写景则不然,前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优秀的写景或者咏物常常会有诗人的感情寄托于中。而更多的,则是情景相互交融的作品。
曹植的这两句诗,除了王勃化用外,张九龄也有化用,《送韦城李少府》: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离别不作悲酸语,而作豪迈洒脱之语,诗中便有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和亲朋好友分别的时候,往往以祝福鼓励为主。悲酸愁苦的话,还是文人的诗句中多一些吧。
@老街味道
诗词鉴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原文】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大地拱卫着长安城,风烟弥漫着远方的五津。与你道别时情意缠绵难舍难分,咱们是宦海浮沉的友人。四海之内存在着知己朋友,远隔天涯也如近邻。没有必要在这岔口道别时,像多情的儿女一样眼泪洒湿衣巾。
【赏析】
此诗是王勃送朋友杜少府到蜀州上任分别事而作。首联紧扣题中送”字,点明送别之地及朋友赴任之地,用“望”将两地连接起来,离别之意已有流露。颔联直抒胸臆,使离情更深一层。颈联叙写诗人洒脱开阔的胸襟和情怀,洗尽送别绵绵之态,成为千古传诵名句。尾联劝慰友人不要哭泣,伤感之中夹杂着超脱。全诗意境开朗,风格爽峻洒脱,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想表达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时代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在大唐长安时所写。这位杜少府将要到四川上任,诗人在长安送别,临别是赠送给他这首诗。这首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其中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这首诗的名句,意思是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涯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楚又算得了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境界从狭小变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朋友之间,所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作者简介
王勃
王勃(649年~676年)初唐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出生于贞观23年永徽元年,即为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即位,为唐高宗。(注:公元627年秦王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夺得皇帝的宝座,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开启了自大唐开国以来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唐高宗上元3年8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其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天涯若比邻的若是什么意思【天涯若比邻的若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