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的意思是什么

更新:07-26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联合式。作谓语、宾语、主语、定语。含褒义。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经地义”常被用来描述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例如,在《孝经》中有“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强调孝顺是天经地义的德行。此外,晋代潘岳在《世祖武皇帝诔》中提到“永言孝思,天经地义”,也是在赞扬孝道的重要性。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规定应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猛继位。但周景王生前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结果姬朝杀死姬猛后,姬猛的弟弟姬句在晋国的支持下继位,即周敬王。姬朝兵强马壮,周敬王只好出逃至晋国。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代表商讨平息争斗之策。会上,晋国赵鞅向郑国游吉请教“礼”的含义。游吉引用郑国子产大夫的话:“礼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老百姓行动的依据,是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的。”赵鞅听后深受启发,号召各诸侯国支持周敬王。最终,在诸侯的帮助下,周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王位之争。

照顾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不能因为工作繁忙就忽略了这一点。

近义词:

理所当然:指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合乎情理,不容置疑。

不容置疑:指真实可信,不容许有任何怀疑。

反义词:

岂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形容说话或行为荒谬、不合情理。

大逆不道:原指犯上谋反,后指行为极端违背封建道德准则。

【天天成语】(17)天经地义

【典源】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释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指不可改变的真理,也比喻理所当然,毋庸置疑。

春秋时期,周景王之子王子朝依靠贵族尹氏自立为王,把周敬王赶出了王城。

晋顷公认为王子朝的这种行为大逆不道,便召集宋、卫、郑等诸侯国大夫商议,如何平定王子朝的叛乱,安定周王室,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游吉、宋国的乐大心等。最后决定各诸侯国按照礼仪,为周敬王提供粮草和,帮助周敬王回归王城。

子产,让孔子与赵简子共同佩服的贤人

在诸侯会盟时,晋国卿大夫赵鞅(赵简子)向郑国的执政大夫游吉请教:“请问什么是揖让、周旋的礼仪?”子太叔回答说:“这是仪式,不是礼啊。”赵简子说:“敢问什么叫礼?”子太叔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意思是说:礼,是上天的法规,天道的规范,大地的根本和准则,是百姓行动的依据。有了天地的法则,百姓的行为就有了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他接着说,“百姓有喜爱厌恶,高兴愤怒,悲哀欢乐等六种情绪,有了礼法就能制约六种情绪:哀伤就哭泣,欢乐就歌舞,高兴就施舍,愤怒就争斗;高兴从喜爱中产生,愤怒从厌恶中产生。所以谨慎行动,政令有信,用祸福赏罚以制约死生;生,是人们爱好的事;死,是人们厌恶的事。爱好的事,是欢乐;厌恶的事,是悲哀。悲哀欢乐不违背礼,就能跟天地的本性相和谐,因此能够长久。”

赵简子听了感叹地说:“礼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游吉说:“礼,是上下的纲纪,天地的准则,民众赖以生存,因此先王崇尚它。所以能够自我约束以达到礼的,就叫作成人。它功用很大,是一个高尚人的行为准则;同时,也适宜所有的人。”

赵简子听了游吉的讲述茅塞顿开,表示一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都一致赞同。接着,赵简子提出各诸侯国应全力支持周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打败了王子朝,帮助周敬王恢复了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来源:邯郸

【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的意思是什么】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天眼佛教网址大全 天眼 佛法 下一篇:天经地义什么意思;天经地义天经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