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千斤担且忘心事稠 读忆汪曾祺
“幂”与“冖”
《沙岭子》,汪曾祺写的是1958年到1961年“我”在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果园里干活的事。当时主要工作是喷波尔多液,也就是硫酸铜加石灰兑水,果树防病所需。
果园有一本工作日记,每天由果园填写。这个组长写“葡萄”,把里边的“甫”和“缶”给省了,剩下的两个“字”一个样子,但读出的却是两个字音。汪曾祺说,不知道什么道理。
这道理,似乎他在《新校舍》中自己解答了。读西南联大时,每月一号,都要举行一次“国民月会”,全称是“国民精神总动员月会”,但没有人用全称,“实在太麻烦了”。
一个事。“葡萄”,又不是“芍”,按一点就完事。里边的空间本来就逼仄,还要塞上“甫”和“缶”,太占地儿了。
日常生活中也能遇到的。那天,大街上,饭馆前,六岁的儿子指着“歺厅”,问:“爸爸,‘夕厅’是什么意思?”
不知是个什么原因,在老家,上一辈取名字,喜欢用“滚”字:星滚、春滚、夏滚、秋滚、冬滚、牛滚、华滚、元滚,而且“滚”字身手比较灵活,可以两边自由“滚动”,就拿“金木水火土”来说,有金滚、滚金,有水滚、滚水。不过,木滚、火滚、土滚都有的,但不见滚木、滚火、滚土,搞不清是个什么规律。
我哥在乡里的供电所上班,按月收电费。我看他的用户登记表,“滚”字只写右边“衮”字的上半部,三分之二都省了。
还有节省得更彻底的。高中数学老师姓陈,名述道,上课时,渐入佳境,板书的间隙,左手大开,右手紧握成一个结实的拳头。大开的左手用力摩挲这个拳头,拳头随之扭动,就像两个镶嵌着的零件在友好地合作,确保机器有效运行。讲着讲着,劲头上来了,语速加快,声调抬高,手与手摩挲的频次与力度也欢了。这么大的动静,惹得我们这些学生听课难免走神。更令人诧异的是,他板书“幂函数”,把下边的都省了,只写一个“冖”,按笔画算,省了六分之五。
当时觉得这也太懒了吧,有损汉语书写的完整性与纯洁性。现在回想,蛮有趣味。同学聚会,也是一则谈资。
老家是个出故事的地方。话说有个屠夫,不识字,平日都是搭伙的记账。一天人家有事,他一个人撑起肉铺子。写数字没问题,卖了多少肉,直接写就是了。“2”就是两斤,“1”和“5”中间按一点,就是一斤半。卖了肠,又卖了肝,问题来了,容易乱。
怎么办?他就画个河流状,中间打个结,这就是“肠”。画个树叶状,中间画几道虚线,有点儿“肝”的意思。
这已经不是省事了,他在创作了,要是如今挂到金碧辉煌的展厅,那就真的是“艺术”了。
卸下千斤担,且忘心事稠
汪曾祺在名篇《受戒》中写道:“这里的习惯,牛卸了轭,饮了水,就牵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滚扑腾,弄得全身都是泥浆,这样蚊子就咬不透了。”
这事,曾经每到夏季傍晚,是我的一项规定动作。
牛也知道的,撒欢的时刻终于来了。前往“汪”的路上,起初还有些矜持,悠悠然,低头款款迈步,闲散的姿态,偶尔抬头,望一望落日余晖洒下的金针银线,余光瞄一瞄我这个小主人,“昂——”,尽管劳作一天,身子也乏了,底气略显不足,但还是很有“牛教”。
眼看“汪”就在眼前,顿时就零乱了,脖子是直的,步子迈得急促、密实,打打打打打打打,惹得我手头的牛鼻绳一紧,牧童放牛的传统意境遭遇断崖式破坏,只能跟着跑了起来。
冲入“汪”的那一瞬,一声闷响,天摇地动。浊水混着泥浆,朝“汪”外四溅,蹦得几尺高。“汪”的近处,是备有大石块的。我速速把牛鼻绳系在大石块上,以防它中途逃窜。(要说,这是对牛们多么的不信任!又是多么的不懂“水牛心理学”!)再退至三五米开外,将它的“打滚扑腾”细细地看。
真是享受呵!左边身子来一下……起立。右边身子再来一下……起立。前腿跪着,闷头冲,撞墙般果敢、刚烈……闭上眼睛,晃晃脑袋,狠狠甩个几下子。
“吃——”一声长吁。
卸下千斤担,且忘心事稠。
夫复何求!
星星点点,咬碎黑幕,眨巴眼睛。
雨伞与母亲
《花园》,载于1945年6月第二卷第三期《文艺》杂志,汪曾祺写道:“荷叶上花拉花响了,母亲便把雨伞寻出来,小莲子会给我送去。”
这么一句,让我遁入回忆。
南方出太阳,跟北方下雨,是对等的惊喜。南方的雨,说来就来,不打招呼的。小时在老家上学,出门天气好好的,上课中途,往往雨就开始下了,铺天盖地,不由分说。这个时候,“母亲便把雨伞寻出来”,小莲子换成了我两个姐姐中的一个,“会给我送去”。
姐姐们说,天一落雨,母亲神色就慌乱了,不管她们俩手头有什么事,责令赶紧放下,稍有迟缓,还要骂上几句。在她的心目中,给儿子送伞是第一位的。于是,下雨了,于我而言,意味着很快就有人推开教室的门,喊一声“细佬”,把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节奏打乱。这是屡试不爽的,而且送伞的队伍,她们多是最先抵达的。
当时觉得这太烦人了,让同学看笑话。有时伞夹在腋下,淋着雨回家,让路人看笑话。
这个春节,母亲离开九年了。三千二百多天,我这个没有娘的孩子,一对肩膀,扛着一个脑袋,在人世慌乱前行——恐怕比母亲的神色还要慌乱吧?
《北京的秋花》,汪曾祺说,他的母亲去世前患上了肺病,怕传染给别人,就在一座偏房耗着日子。房子外边的两三棵秋海棠,令他印象深刻,“花色苍白,样子很可怜。不论在哪里,我每看到秋海棠,总要想起我的母亲”。
“母亲便把雨伞寻出来”,这一句,让我想起我的母亲。
《泰山片石》,汪曾祺感慨:“人的一生,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之中,艰难辛苦,受尽委屈,特别需要得到母亲的抚慰。”
如今,我时不时感觉焦虑,惶恐,没有着落,没有依凭。
被天狗咬过一口的月亮再清朗也是一轮残月。
失去了母爱亲抚的人生再荣华也是浮萍飘荡。
闲翻《天津诗人2016夏之卷》,曾经写过《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诗人梁小斌,在诗评中引用了一位他忘了名字的黑人诗人的句子:
清晨,微香的风轻轻吹过
地上,人们在那里种下稻谷
地下,我的妈妈已经睡熟
那些失去了母亲的孩子,请时刻铭记:不要惊扰大地的安宁。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马家)
宿州归德府,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东部,有一户叫做姓马的人家。
马家是富商,不仅是富商,简直可以说是富豪那个的。
马家的男主人,我们叫他马公。
由于家里有钱,马公心地更好,所以其人乐善好施,时常周济乡里。
马公的妻子,叫做郑媪,育有一女,我们叫她马姑娘。
马姑娘生在富贵之家,受过较好的文化教育,自小聪慧,能读经史,更能诗会画,是个才女。
这原本是十分标准的一家三口,幸福之家,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彻底地改变了这一切。
如蝙蝠侠的父母死于哥谭市剧院后那一条阴暗的小巷一般,马姑娘的父亲因为战乱而逃亡异乡,最终客死,而母亲郑媪也因病故去,刹那光阴之间,这个原本温馨快乐的家庭,就此分崩离析。
这不是马姑娘一家的遭遇,而是元末明初时节,百姓们的普遍情况。
(郭子兴 形象)
马姑娘的父母临死之前,唯恐小女无人照料,所以将其托付给了他们的至交好友,郭子兴。
富豪的朋友,那当然也是富豪,所以郭子兴的家庭情况,那也是很不错的。
《明史》: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己女。
和后来组织红巾时的刻薄狠辣不同,年轻时的郭子兴,他的性格中有着一股极强的悲天悯人的意味。
他深感马姑娘的不幸遭遇和孤苦,不仅承担起了养育马姑娘的责任,还把马姑娘收为了养女。
在马姑娘的记忆中,亲生父母的音容笑貌渐渐模糊,她真正能记得清楚的,其实是养父郭子兴,和郭子兴的妻子,养母张氏。
马姑娘被郭子兴收养的时候,不过十岁出头,但这个身世坎坷的女孩似乎有着生来就要比别人成熟的心智。
她手脚勤快,做事利索,跟着养母张氏学习针织刺绣,总是一学就会,一点就通,长到二十岁,容貌俏丽,气质脱俗,举止更加从容,这使得郭子兴夫妇对她极为喜爱,他们一直在四处留意,想要给马姑娘寻一个好夫婿,也算不辜负当年马公所托。
马姑娘一直很懂事,也一直让人很满意,她的脸上总是浮现出淡淡的笑意和无时不刻散发出来的温柔,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十分稳重,得体的女子。
然而没有人注意到,每当长夜将至,明月高悬之际,马姑娘总是会轻轻开房间里的小窗,望向天际,眼中满是凄迷。
姑娘啊,你的眼神好凄迷,像是江南的烟雨,是否命运也一样?
(水灾)
时间来到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
这一年,江淮大旱,赤地千里。
大旱刚过,黄河又决堤,两岸流民遍地。
我们常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这的确不假。
黄河流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还都处于蒙昧的状态时,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但同时,黄河也是一条害河。
频繁的决堤,泛滥,时刻威胁着那时节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在遥远的元末,因水灾泛滥,人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六年后,即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刘福通,韩山童,揭开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
韩山童刘福通后不久,我们的郭子兴也振臂一呼,组织,并且一举攻占了濠州,自称元帅。
对于郭子兴的,作者时常津津乐道。
我们知道,元末明初时的那一批者,大都是苦命人。
江淮的韩山童是修黄河的河工,江南的张士诚是私盐贩子,浙东的方国珍是卖苦力的,巴蜀的明玉珍是佃户,两湖的陈友谅是打渔摆渡的,而他的老徐寿辉则是卖布的小商贩。
(红巾军)
但郭子兴是富户,是地主阶级,他吃得饱,穿得暖,日子过得好极了,他会站出来造大元朝廷的反,还真是有点让人想不太明白。
但是不管怎么说,郭哥拉杆子扯大旗,组织起了自己的军势力。
郭子兴后不久,招募到了一个叫做朱元璋的年轻人。
朱元璋,我们都很熟悉了,他是自带主角光环的乱世BUG,以后是要成为大明开国皇帝的男人。
不过此时,他还什么都没有,和马姑娘一样,是一个没爹没妈,没有前途,没有未来的年轻人。
当然,朱元璋还有一点和马姑娘十分相同,那就是,他们都很聪明,有着超乎超人的聪明才智。
投入郭子兴账下的朱元璋很快展示出了他聪明能干的一面,老朱这位仁兄不仅打仗贼猛,还很有文化,统筹策划,后勤保障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郭子兴很快就被朱元璋所吸引,就如王菲在歌词中所唱的那样: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看了朱元璋一眼,从此后就再也没能忘掉他的容颜。
很快,郭子兴开始极力提拔朱元璋,并且很快把朱元璋收为了养子,顺便,还把自己的养女马姑娘嫁给了朱元璋。
什么搞暧昧,谈恋爱,相识相知相恋的步骤统统省略,同为苦命人,他们别无选择,指腹为婚,听从安排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对马姑娘来说,要和一个没有一点感情基础的人一下子变成夫妻,这是个极为艰难的过程,谁知道朱元璋是好是坏?干净还是肮脏?心好还是心歹,他会不会常年不洗脚,经常发脾气,甚至打老婆?
(成婚)
但当马姑娘看到朱元璋那一张憨笑的脸和见到自己时害羞的无处安放的手时,马姑娘就放心了。
看来,这是个老实人,是个值得自己托付终生的人。
而此时的朱元璋,心情也是感慨万千。
他死过爹妈挨过饿,当过和尚撞过钟,做过乞丐要过饭。
他在家徒四壁的茅屋里吃过没煮熟的土豆,在皇觉寺的的暮鼓晨钟下挨过监寺的毒打,他在四处游方行乞的路上和野狗抢过食物。
如果说身体上的疾苦和摧残并不能让朱元璋屈服,那么最难捱的,就是无尽的孤单和寂寥。
天也大,地也大,但却没有这个年轻人的容身之地,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他成婚了,他有了妻子,他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朱元璋很珍惜现在的生活,所以他对马姑娘很好,而认定了朱元璋的马姑娘对他更好,因为他们彼此都很明白,从他们喜结连理,结为夫妻的这一刻开始,就代表了他们终于在世俗意义上重新拥有了至爱的亲人,那就是彼此。
(朱元璋 形象)
他们相爱了,在乱世的洪流之中,在茫茫的天地之间,在草木萧瑟,万物无声的祝福之下。
转回头,我们再说郭子兴。
我们知道,郭子兴这个人,在他人生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所扮演的,一直是一个老好人的角色。
然而,郭子兴虽然本性不坏,但却是一个性格狐疑,喜怒无常,并且难以容人的人。
朱元璋被他提拔为了义军将领,声势越来越大,俨然已经有了要超越自己的势头。
面对这样的情况,郭子兴,有点不乐意了。
他很快派人把朱元璋逮捕,投到了地窖之中。
这个如今的老岳父也许是不够残忍,也许是过于残忍,他没有秘密处死朱元璋,而是派人严加看管,不给朱元璋送饭,也不让朱元璋喝水,想要活生生的饿死朱元璋。
而在这紧要关头,所有人都选择了缄默,选择了袖手旁观时,只有马姑娘站了出来。
每每在朱元璋挨饿受冻的之时,马姑娘总是会将刚刚烙好的炊饼藏在自己的胸口,偷偷潜入地窖给朱元璋送饭。
温度极高的炊饼贴在马姑娘白皙的皮肤上,每次都会烫坏马姑娘的胸口,进而给她留下永久性的伤痕,但她却毫无怨言。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马姑娘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救过他的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帮助朱元璋。
朱元璋后来单干的时候钱不够,马姑娘变卖首饰,充作军资。
朱元璋后勤补给跟不上的时候,马姑娘亲手为将士缝制衣裳,赶制被褥。
鄱阳湖的滔天巨浪,烟雨江南的激烈巷战,巴蜀之地的厉兵秣马,可以说,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这个精心辅佐他的贤内助。
(登基)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最终建立大明,获得了这场游戏,最终的胜利。
他穿着绘制有日月山河,神奇瑞兽的衮服,头戴平天冠,登上了皇位。
俯瞰河山万里,静听山呼万岁。
在他的身边,是他挚爱一生的妻子马姑娘,不,此时,我们该叫她马皇后。
朱元璋缓缓的闭上眼睛,往事一幕幕的涌上心头,他又想起自己被活活饿死的父母,想起自己颠沛流离的日子...
他那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面有菜色的脸庞和那金碧辉煌的龙袍和冠冕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也只有在这一刻,他才能突然地意识到,自己是从何等卑微的地位上爬上来的。
或许,他会在心中默默地说:爸,妈,别说你们不会相信今天的这一切,就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然而,此刻的他还不知道,身旁的妻子只会在他成为皇帝之后,短暂的陪伴他十四年就会悄然薨逝,离他而去。
(马皇后 形象)
而妻子薨逝之后,更有他最为挚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朱标的离去,给予他人生中最大的打击。
童年丧父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自此,天子剑,再无剑鞘。
男人到中年,真心喜欢这样的女人
人都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变化的,每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喜好。
这是一个定律,男人女人都是一样的,而这之中人到中年,就是个很重要的年龄段了。
中年的女人会变的安静下来,不在追求年轻的刺激,最明显的就是女人在疯狂够了之后,都想找个老实人嫁了。那么男人呢?
中年的男人会喜欢什么样子的女人呢?我想很多人都会说,男人不管年龄多大,都喜欢年轻的,漂亮的女人,但是事实上并不是。
中年的男人并不一定都喜欢年轻的女人,或者那些年轻的女人反而没戏。
-01-温婉的女人
中年的男人,多数都已经经历了年轻时候的,那些热血与疯狂,现在的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家庭的安定。
我们都知道,家庭说白了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庭就是那些平常日子里的家长里短。
稳定的家庭,是没有那么多的亲亲我我,也没有那么多的风花雪月,因为这些都是年轻时候的追求了。
而一个温婉的女人,是能够明白这些道理的,她们能够理解男人,能够在男人烦恼的时候给予安慰,累的时候给予关心。所以男人如果有这样女人,夫复何求呢?
-02-柔情似水的女人
这一点和男人达成互补,试想一下,自己的女人言行举止大方得体,一颦一笑之间的充分展现出,女性的柔美与魅力,这样的女人谁会不爱呢?
没有了年轻女人的矫揉造作,反而变得更加的真实,这样的女人才是男人的最爱。
-03-优雅的女人
这一点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了,女人无时无刻都要保持者优雅,因为这既能体现出女人受过的教育,又能散发出女性真正的魅力。
男人都会尊重女人,但是对于优雅的女人老说,男人都是偏爱的,她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得到男人尊重。
因为优雅的女人,对于生活和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在深刻剖析自我潜能的同时,敏锐捕捉的事业良机啊,不再是傻丫头般的人云亦云啊,头脑里的智慧逐渐形成。
-04-成熟的女人
女人和男人一样,都会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慢慢的懂得分寸,学会保护自己,明白有舍才有得。成熟不是指的年龄大了即使成熟。
真正的成熟指的是岁月的历练,这世界上没有那个男人会喜欢那种永远长不大的女人。
中年男人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那种争强好胜的心思,也没有那种追求刺激的欲望。
因为他们在岁月中,慢慢的沉淀了下来,懂得了安稳,才是最长久的生活。
所以那些年轻的,喜欢刺激和闹腾的女人,在中年男人眼中真的不在吸引人了。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夫复何求什么意思 此生夫复何求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