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七言对仗句集锦【61】
【六十一】
花匠凝寒应束手,酒龙多病尚垂头。
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缲车。
啼鸾偶坐身藏叶,饷妇归来鬓有花。
芝畹烟霞全覆穗,橘洲风浪半浮花。
斜拂芡盘轻鹜下,细穿菱线小鲵游。
闲开茗焙尝须遍,醉拨书帷卧始休。
庭前有蝶争烟蕊,帘外无人报水筒。
清露晓垂花谢半,远风微动蕙抽新。
清涧无波鹿无魄,白云有根虬有须。
闲临静案修茶品,独旁深溪记药科。
见翻经论多盈箧,亲植杉松大几围。
高处朵稀难避日,动时枝弱易为风。
溪籁自吟朱鹭曲,沙云还作白鸥媒。
鸟在寒枝栖影动,人依古堞坐禅深。
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
窗怜返照缘书小,庭喜新霜为橘红。
闲傍积岚寻瀑眼,便凌残雪探芝芽。
身轻曳羽霞襟狭,髻耸峨烟鹿帻高。
僧穿小桧才分影,鱼掷高荷渐有声。
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
晴痕窈窕湖船出,寒籁吹嘘石像顽。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中酒恹恹人愈病,思君故故日增愁。
悲翠飞来春雨歇,麝香眠处落花多。
绿水映霞红胜锦,远山凝黛淡如烟。
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
雕影远盘青海月,雁声斜送黑山秋。
川上莫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茜裙香湿芙蓉雨,翠袖凉生薜荔秋。
吴娃荡桨潮生浦,楚客月满船。
锦缆忆曾游此地,琼花开不似当年。
瀑声穿竹到深枕,雨气逼花香半湖。
文字一千重马拥,喜欢三十二人同。
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
黄蝶得晴飞菜叶,翠禽隔浦啄桃花。
都门雨歇愁分处,山店灯残梦到时。
葑草烟开遥认鹭,柳条春早未藏莺。
祇园树老梵声小,雪岭花香灯影长。
烟火近通槃瓠俗,水云深入武陵乡。
江城雪落千家梦,汀渚冰生一夕风。
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成。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盘迥鸟道珠幡里,缭绕炉烟画障中。
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
天晴远见月中树,风便细听烟际钟。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河流暗与沟池合,山色遥将睥睨连。
荒檐数蝶悬蛛网,空屋孤萤入燕巢。
初归山犬翻惊主,久别江鸥却避人。
立当人先见,行榜白莲鱼未知。
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新水乱侵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白日欲斜催后乘,青云何处问前程。
飞蝇一一皆先去,度鸟双双亦远鸣。
新鹰饱肉唯闲猎,旧剑生衣懒更磨。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危竿竞捧中街日,戏马争衔上苑花。
夹岸旌旗疏辇道,中流箫鼓振楼船。
云峰四起迎宸幄,水树千重入御筵。
池鱼戏叶仍含冻,宫女裁花已作春。
历乱旌旗转云树,参差台榭入烟霄。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臣心未肯教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
尽眼楚波连梦泽,满衣春雪落江花。
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
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
云中寺远磬难识,竹里巢深鸟易迷。
芳草绿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
霏霏阁上千山雨,嘒嘒云中万树蝉。
当时可爱人如画,今日相逢鬓已凋。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马惊门外山如活,花笑尊前客似泥。
半山残月露华冷,一岸野风莲萼香。
烟外驿楼红隐隐,渚边云树暗苍苍。
辞家柳絮三春半,临路槐花七月初。
江上欲寻渔父醉,日边时得故人书。
海南:“升级版”乡村游成旅游扶贫主角
原题: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乡村游客515.09万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5.31亿元 “升级版”乡村游成旅游扶贫主角
不管是船桨铁锚的渔家风情,还是青砖黛瓦的田园诗意,亦或是大山深处的黎族苗族风情,海南的青山绿水总能吸引大量的岛内外游客前来欣赏游玩,也给乡镇和村庄中的贫困户们带来了改变生活的新希望。
近年来,我省以全面深入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为重要抓手,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加快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培育出了琼海田园城市、琼中奔格内、保亭布隆赛等一批特色鲜明、初显规模、影响较广的乡村旅游产品。数据印证了乡村旅游强劲的发展势头:2017年上半年,全省接待乡村游客515.09万人次,同比增长21.7%,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5.31亿元,同比增长32.4%。
乡村迎来城里客
茂密的槟榔林掩映着质朴的民居,小径蜿蜒曲折,三角梅、朱蕉等花卉点缀其间,风光醉人。这是行走在海南农村随处可见的场景,也是游客寄情于景的乡愁所在。
城乡没有边界,不设“景区”而又处处自成景区,这就是我省全域旅游的魅力。
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村”称号的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是游客们心中最为向往的目的地。在村中的小广场,停放着不少海口甚至内地牌号的车辆。“加脑村,要慢慢走,细细品。”来自海口的游客黄菊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加脑村,这次,她还带了几位好友一同游玩。
陈秀兰苗绣工作室里,手工织绣的挎包、头巾、腰带、等产品充满民族特色,成为姑娘们的最爱;路旁的小卖部,也挂起了“苗家特色产品出售”的招牌,大山五月茶、野生蜂蜜、山兰酒、苗家萝卜干、苗家酸菜前围满了游客。“这萝卜干是自家晒的,烧腩肉最好吃”,“五色饭是蒸熟晒干的,泡过之后就可以煮了”……老板蒋昌军一边回答顾客问题,一边打包收钱,忙得不亦乐乎。
投身旅游激发内生动力
地处五指山腹地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什寒村坐落在红毛镇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是海南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长期以来,受高海拔低热气候、交通闭塞等因素制约,曾是琼中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庄之一。
近年来,通过对什寒村进行“奔格内”乡村旅游示范点功能的全面提升和改造,当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参与农家乐、民宿客栈、旅游商品开发等新业态,大力开发黎族苗族特色饮食文化、黎族苗族歌舞表演、黎族苗族婚庆活动等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生态、健康的旅游产品需求。
这让李雄尝到了甜头。2015年,贫困户李雄瞄准了什寒村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商机和收益,在自家鱼塘边上开办了农家乐和土特产店,年收入从2009年不足5000元提高到2016年近8万元,光荣地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目前,什寒村现有农家乐19家,其中18家均为村里原来的贫困户经营;村里还有各类民宿床位97个,价格从80元至328元不等。学技术、搞养殖、开饭店等悄然成为村民的迫切需求。
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为迎合日益增长的亲子游市场,海口石山镇骑兵营开设“家庭农场”,为城市家庭提供土地租赁、托管代种、产品认养、自行耕种等多种形式的私人定制服务。“通过耕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间苗,让孩子认识、学习自然,体验劳动的快乐。”李可航的妈妈总会在周末带上孩子来到属于自己的小菜园,享受乡间时光。
五指山市红山镇什会村,村民采用林下种植的方式,让国家茶树保护新品种“紫娟”茶苗与山林中的藤、花、蕨、桫椤等300多种植物链共生在热带雨林之间,独特的“茶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采摘。当地村民们借此机会开办农家乐,销售一些农副产品,日子渐渐富裕起来……
记者了解到,我省在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时,打造乡村度假型、农业观光型、文化体验型、科普教育型、休闲运动型、民俗农庄型和特色餐饮型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推出了琼中什寒村的黎族苗族文化、文昌乡园的南洋文化、琼海七星伴月景区的传统风俗文化、三亚小鱼温泉景区的温泉文化等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富有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不仅打造出了琼海等全国乡村旅游先进典型,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收入逐步提高。(记者 赵优 通讯员 谢琛)
【头巾漉酒临黄菊,头巾漉酒临黄菊的意思是什么节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