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奔腾不息”的友谊写下寄语
遥隔18000多公里,中国和巴西分别是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多次用“发展中大国关系典范”描述中巴关系。今年是两国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的交往,中巴合作取得累累硕果。近日,国家复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鼓励他们继续为中巴友好事业贡献力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指出:“很高兴看到中巴两国友好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建交50年来,中巴两国携手同行,休戚与共,成为了跨越山海的好朋友。”1974年8月15日,中国和巴西正式建交,两国始终秉承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中巴关系持续稳定向前发展。1993年,巴西成为首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大国;2012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巴西又成为首个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大国;2023年,双方发表了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今年是中国和巴西建交50周年,50年来,两国始终以共同发展为目标,视对方发展为自身机遇,在各领域取得务实合作成果。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历程,中巴关系更加成熟坚韧,两国互利合作规模大、质量高、发展快、领域广,为双方带来巨大福祉。如今,中巴关系已成为中拉乃至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帜。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指出:“中方愿同巴方不断丰富两国友好的时代内涵,使中巴关系成为发展中大国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典范,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欢迎巴西朋友多来中国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希望两国各界人士为推动中巴关系不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使中巴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建交50周年,是中巴关系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年份。当下,“全球南方”国家正逐渐成长为国际中的一支关键力量,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在显著提升。作为“全球南方”成员,中国和巴西没有地缘矛盾和现实利益纠纷,反而在经济上高度互补,在一系列重要国际问题上有着相似的立场主张。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巴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巴西主要外资来源国之一,巴西也是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巴西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助力巴西绿色经济发展;中巴合作从人工智能到数字经济,在诸多前沿领域不断拓展;巴西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开展卫星等高新技术合作的发展中国家……半个世纪的合作已然充分证明,中巴两国关系坚韧、紧密,双方友谊绵长、牢固。今年4月,北京—圣保罗航线的复航,为两国交流交往再搭桥梁。伴随两国的继续深入交往,中巴友谊势必如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巴两国的友谊,正是中巴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近日,巴西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市前副恩里克·特谢拉,来自巴西—中国友好、巴西圣保罗大学及圣保罗州立大学师生、里约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等百余名巴西友好人士分别致信,感谢中国、企业和高校对巴中友好交流和当地改善民生所作贡献。随即复信。这件事,是中巴友谊长河中泛起的一朵美丽浪花,折射出中巴关系的源远流长。(文/学习大军,2024年11月12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军 微信ID:xuexidajun
古韵悠悠,奔流不息(家在运河岸)
赵国良
“大运河正生机勃勃地向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迈进”
我今年80岁,是地地道道的浙江绍兴上虞东关人,从小在浙东运河东关长大,工作后也常与运河打交道,不仅对它非常了解,对运河的感情更是深厚。
运河流淌过大半个东关,在我小时候,“出门就要坐船”是许多东关人的真实写照。记忆中,清晨的运河上船只如梭,运河边的古纤道上也总是人来人往。年复一年,运河在满足灌溉、运输两大功能的同时,更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柯桥、东关两地作为浙东运河绍兴段较大的城镇,也被时人冠以“金柯桥”“银东关”的美名。
悠悠千年古运河,崭新画卷托未来。在上虞这片古韵悠长的天然载体上,运河文脉得以延续。从越王勾践修凿“山阴故水道”开始,历经东汉、西晋、唐、明等一代代人的修凿完善,运河贯穿古今,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代代相传。
这几年,上虞区积极将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酒文化和沿线秀美山水、古村、古建筑融合,建起运河岸边生态景观带,同时全方位推动浙东运河(东关段)景观带、文化带和经济带建设,谋划建设运河青春公园、“山阴故水道”博物馆和“女儿红”水街。
退休后的我也没闲着,不仅要忙着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运河文化课,还要帮助街道开展东关运河故事和“山阴故水道”起源的文化挖掘工作。我搜集整理上虞与古运河有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名人典故20余篇,也准备编辑成册,让更多人了解运河文化。
烟火气搭配文艺范儿,如今,水韵古镇风貌日新月异,大运河正生机勃勃地向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迈进,承载着悠悠千年古韵的运河水,始终奔流不息。
(作者为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文化站原站长,本报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
《 》( 2024年06月09日 05 版)
古韵悠悠,奔流不息(家在运河岸)
赵国良
“大运河正生机勃勃地向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迈进”
我今年80岁,是地地道道的浙江绍兴上虞东关人,从小在浙东运河东关长大,工作后也常与运河打交道,不仅对它非常了解,对运河的感情更是深厚。
运河流淌过大半个东关,在我小时候,“出门就要坐船”是许多东关人的真实写照。记忆中,清晨的运河上船只如梭,运河边的古纤道上也总是人来人往。年复一年,运河在满足灌溉、运输两大功能的同时,更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柯桥、东关两地作为浙东运河绍兴段较大的城镇,也被时人冠以“金柯桥”“银东关”的美名。
悠悠千年古运河,崭新画卷托未来。在上虞这片古韵悠长的天然载体上,运河文脉得以延续。从越王勾践修凿“山阴故水道”开始,历经东汉、西晋、唐、明等一代代人的修凿完善,运河贯穿古今,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代代相传。
这几年,上虞区积极将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酒文化和沿线秀美山水、古村、古建筑融合,建起运河岸边生态景观带,同时全方位推动浙东运河(东关段)景观带、文化带和经济带建设,谋划建设运河青春公园、“山阴故水道”博物馆和“女儿红”水街。
退休后的我也没闲着,不仅要忙着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运河文化课,还要帮助街道开展东关运河故事和“山阴故水道”起源的文化挖掘工作。我搜集整理上虞与古运河有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名人典故20余篇,也准备编辑成册,让更多人了解运河文化。
烟火气搭配文艺范儿,如今,水韵古镇风貌日新月异,大运河正生机勃勃地向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迈进,承载着悠悠千年古韵的运河水,始终奔流不息。
(作者为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文化站原站长,本报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
《 》( 2024年06月09日 05 版)
【奔流不息,奔流不息的息意思解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