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场奇景:奸佞当道,扳倒奸臣的还是奸臣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家庭,他的家人由于贪官污吏和暴政的缘故都凄惨死去,他本人也由于黑暗的世道颠沛流离,当过放牛娃,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终被迫参加军造反。建立明朝以后,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极度痛恨,他设立严刑峻法,严惩渎职官员。
朱元璋以为通过严刑峻法,就可以让官员们惧怕,不再敢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可是朱元璋一定想不到是,明朝官场却是中国古代历朝当中最黑暗、最腐败、最混乱的。尤其是明朝中后期,明朝官场出现荒谬的场景:奸佞当道,权臣横行,而扳倒奸臣的,往往还是奸臣。
以明朝嘉靖皇帝统治时期为例,明朝诞生一大批有名的奸佞之臣,其中以严嵩最为著名。提起严嵩,可谓无人不知,这位嘉靖皇帝的宠臣,担任内阁首辅数十年,他执政期间,排除异己,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蛮横霸道。
严嵩统治时期,明朝的朝廷极度黑暗,没有人敢于违逆严嵩,朝中大臣不是他的亲信,就是他的党羽。然而嘉靖帝对此却不管不问,他沉迷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整日里与道士待在一起,想要练出长生不老丹。至于严嵩,他和儿子把持朝政,为非作歹,扰乱朝纲。
不过,中国古代的奸臣大多都没有好下场,严嵩也不例外,他最终被人打倒,嘉靖帝下令将他抄家贬官。据说严嵩晚年时,没有人接济他,他做乞丐都没有人愿意给他食物,最终只能凄惨的死去。
严嵩是罪有应得,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打倒奸臣严嵩的,也不是什么好人。严嵩倒台中出力最多的几个人,分别是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其实,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曾是严嵩的下属。
做严嵩下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们不论做什么,都要谨小慎微,就连严嵩的儿子都不敢得罪,一旦发生意外,严嵩便会让他们背锅。长此以往,徐阶等人对严嵩意见很大,他们与严嵩展开激烈的斗争,最终将严嵩扳倒。嘉靖帝不管则已,一出手便不再留情,他为了撇清关系,将严嵩儿子斩杀,同时抄没严家,将严嵩贬为庶人。
扳倒严嵩本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可是徐阶等人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却与严嵩没有什么区别。严嵩被扳倒以后,徐阶主政,他虽然没有像严嵩那样肆无忌惮,但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他一件事也没有少干。当徐阶被查办时,这位标榜自己廉洁奉公的首辅却是家财万贯。至于徐阶之后的高拱,更加专横跋扈,行事霸道,引得众人不满。张居正则与曾经的盟友反目成仇,与高拱明争暗斗。
这三位扳倒严嵩的主力,只有张居正称得上是能臣,但他在私德上也常被人诟病,至于其余两人,个人品行更是不堪入目,比严嵩好不到哪里去,而徐阶三人,却也只是大明王朝的缩影。朝堂之上,满是奸臣,这恐怕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
奸臣当道
古时候有个姓何的县官贪赃枉法,百姓对他怨声载道。他为了堵塞万民之口,决定来个杀一儆百,一天有个公差,把一个农夫压到他面前。禀大老爷,这人刚才和几个人在一起嘀咕县官贪赃枉法的话,县官听了,咬一咬牙问,农夫,你们刚才说些什么?县官拿金童木一拍喝道。农夫说,我们不曾诽谤你。县官厉声喝道,胡说,公差听得明明白白的,你还想抵赖,左右与我重打四十大板。农夫说,慢,大老爷听我直说。还不快从实招来。大老爷等刚才凑一起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地上的官吏一样贪,应该统统杀掉。县官听了这话,气得浑身发抖,狠狠的说,骂的好啊,看看你杀掉我,还是我打死你。说完,把签字一掷,农夫说,慢,我们还有下文呢,你还有什么下文?我们又说除了大老爷,清直,两袖清风,县官听了这话,怒气消了一半,喝问到:当真。农夫说,天下都流传着一句话,河水无鱼,何人不贪。县官觉得滋味不对,阴沉着脸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农夫说,大老爷姓何,不正是何官?何官不贪就是大清廉人。县官明知农夫在讽刺自己,但却拿不到把柄,只得接阶下楼说,你既然知道本官清廉,他就回去了,以后说话要小心些。农夫拱了拱手,多谢大老爷不打之恩。不过小民还有一句要讲话风格,什么话,有天下的话,在此,无论你怎么做,谁也说不了。大老爷是个贪官,他这句话的意思一听就明好坏,自有公论。百姓的口是封不了的,和县官气的直翻白眼,但也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农夫扬长而去。
【奸臣当道;佞臣当道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