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含“如”字的成语大世界
导语。“如”为一个暗喻中的介词,虽然它在十大词类里排名在后,然而其权重却引人注目!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爱用比喻,指天说地,不管用明喻也好,还是用暗喻也好,众多“字”与它结盟的四字成语特别丰富多彩!它们在中华民族语言宝库里,光彩夺目,流芳万世,与时俱进!
在《新华字典》里,“如”字有7个字“义”:①依照②像,同③及④到⑤连词(如果,假使)⑥后缀⑦举例
含“如”的成语里,用②义的最多!其后为①义(如法炮制)⑥义(空空如也)
㈠A→“如”为首字的成语,按成语第二字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如下:如□□□
RB→如臂使指→如不胜衣
RC→如出一辙→如出一轨→如出一口
→如操左券→如持左券
→如潮涌至
RD→如堕烟海→如堕深渊
→如登春台
RF→如法炮制→如风过耳
RG→如隔三秋→如鲠在喉
RH→→如虎添翼→如虎生翼→如虎得翼
→如虎傅翼
→如获至珍→如获至宝
RJ→如箭在弦→如解倒悬
→如见肺肝→如见其人→如见青山
RL→如履薄冰→如履平川→如履平地
→如临大敌→如临深渊→如临其境
→如雷贯耳→如雷灌耳
RM→如芒刺背→如芒在背
→如梦初醒→如梦方醒
→如沐春风
RQ→如丘而止
RR→如入冰窖→如入迷宫→如入迷津
→如日中天→如日方中→如日方升
RS→如丧考妣→如释重负→如是我闻
→如数家珍→如山压卵
→如水投石→如石投水
RT→如汤沃雪→如汤泼雪→如汤灌雪
→如汤浇雪→如汤化雪
→如天之福
RW→如无其事→如无意外
→如闻其声
RX→
RY→如鱼得水→如鱼饮水→如鱼似水
→如原以偿→如愿以偿
→如蚁慕膻→如蚁附膻
→如有所失→如有神助
→如意算盘→如意吉祥→如意郎君
→如影随形→如蝇逐臭→如烟往事
RZ→如坠情网→如坠深渊
→如坐春风→如坐针毡
→如此而已→如此这般
→如醉方醒→如醉初醒
→如左右手→如锥画沙
●●●●●
㈠B→“如”为首字和“如”为第三字的成语,“如”为首字和“似”为第三字的成语,它们按成语第二字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如下:如□如□,如□似□
RB→
RC→如痴如醉→如椽大笔
RD→如荼如火实
→如蹈汤火→如蹈水
RH→如花似玉→如花似月→如花似锦
→如花似朵
→如虎添翼→如虎生翼→如虎得翼
→如虎傅翼
→如火如荼
RJ→如饥似渴
→如胶如漆→如胶似漆
RK→如渴似饥
RL→如狼似虎
→如履如临→如临如履
RQ→如泣如诉→如切如磋
RS→如诉如泣→如诗如画→如手如足
→如山似海
RX→如兄如弟→如埙(xun)如篪
RY→如意如愿
RZ→如醉如痴→如醉如梦→如醉如狂
●●●●●
㈡→“如”为第二字的成语,按成语首字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如下:□如□□
AR→爱如己出→爱如珍宝
→安如磐石→安如泰山
BR→炳如日星→不如归去
DR→多如牛毛→动如脱兔
FR→肤如凝脂→福如东海
GR→果如其言→诟如不闻
HR→恍如隔世→恍如梦寐→恍如梦境
→恍如昨日→恍如初见
→浩如烟海→和如琴瑟→恨如头醋
JR→疾如雷电→疾如旋踵
→坚如磐石→敬如上宾→急如星火
→皎如日星→尽如人意
KR→快如闪电
LR→泪如泉涌→泪如雨下
→脸如桃花→了如指掌→燎如观火
MR→面如冠玉→马如游龙→邈如旷世
→穆如清风
NR→难如上天→难如登天
PR→飘如游云
QR→恰如其分→轻如鸿毛→弃如敝屣
→亲如手足→亲如骨肉
SR→势如破竹→势如劈竹→势如水火!
→视如珍宝→视如己出→视如粪土
→视如草芥→视如敝屣→视如陌路
→视如寇仇
→声如洪钟→思如泉涌→适如其分
→色如朝露→色如死灰
TR→突如其来→退如山移
WR→文如其人→稳如泰山→危如累卵
→无如奈何→无如之奈→无如之何
→屋如七星
→味如嚼蜡→味如鸡肋
XR→心如刀绞→心如刀割→心如刀锉
→心如刀锯
→心如明镜→心如古井→心如槁木
→心如铁石→心如金石→心如木石
→心如坚石
→心如止水→心如死灰→心如寒灰
→心如火焚→心如悬旌
→学如登山→学如穿井→学如不及
→兴如嚼蜡
YR→一如既往→一如往昔→易如反掌
→杳如黄鹤→艳如桃李
ZR→重如泰山→作如是观→昭如日星
→诸如此例→诸如此比→诸如此类
●●●●●●
㈢→“如”为第三字的成语,按成语首字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如下:□□如□
A→安堵如故→安然如故→安逸如常
→爱才如命→爱民如子
→哀思如潮
B→碧空如洗→表里如一奔走如市
→宾至如归→白头如新→变化如神
→暴跳如雷→笔大如椽(chuan)
→不绝如缕→不绝如发→不绝如线
C→从善如流→从谏如流
→春山如笑→春雨如油
→从恶如崩→从善如登→从令如流
→称心如意→赤贫如洗→触目如故
→澄江如练
D→胆大如斗→胆小如鼠
→大雨如注→度日如年→对答如流
→堆积如山→倒背如流→丹心如故
→得婿如龙→鼎镬(huo)如饴
→断决如流(典故)
E→恩重如山→恩深如山→恩德如山
F→风雨如晦→风雨如磐
→父爱如山→防意如城→纷乱如麻
→复旧如初
G→归心如箭→归心似箭
→甘之如饴→甘心如荠→甘死如饴
→观者如堵→冠盖如云→骨瘦如柴
→官法如炉→光阴如电→果然如此
H→挥汗如雨→挥金如土
→鼾声如雷→欢声如雷→号令如山
→侯门如海→好醉如痴
J→江山如画→江山如故
→疾恶如仇→疾走如风
→吉祥如意→金印如斗→健壮如牛
→机变如神→家贫如洗→谏争如流
K→空空如也→可心如意
L→料事如神→临难如归→泪下如雨
M→目光如镜→目光如豆
→母爱如山→眉目如画→门庭如市
→妙语如珠
N→纳谏如流→囊匣如洗
Q→巧舌如簧→泉白如玉
R→人心如秤→人生如梦→日月如梭
S→始终如一→逝者如斯→胜友如云
→视死如归→谁知如此→似有如无
T→铁证如山→庭门如市
W→纬莫如深→万事如意→五内如焚
X→心乱如麻→心急如焚
→栩栩如生→相敬如宾→笑靥(ye)如花
Y→一见如故→一面如旧→一钱如命
→一清如水
→忧心如焚→忧心如捣
→有眼如盲→游人如织→原来如此
→亦复如是→用兵如神
Z→执法如山
●●●●●
㈣→“如”打底的成语,按成语首字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如下:□□□如
C→操纵自如→从容自如→措置裕如
F→粪土不如,
H→挥洒自如
K→开合自如
Z→自感弗如
《弟子规》余力学文(7)—【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上一节我们分享了“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读书时如果心里对书中的内容存有疑惑,要随手把这些疑惑记录下来,找合适的人问清楚,求得这些疑惑的确切含义或结论。这四句话告诉我们两个重要道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信并运用好这两个道理能充分而快速地帮助我们提高读书的效率。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书房要保持整洁和干净,墙壁也要保持干净,书桌要及时清洁,保持没有污垢,笔墨纸砚要摆放整齐。
上一节我们学习到读书读的是圣贤书,读这些圣贤书的原理原则,“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都是学习圣贤学问的要点,很重要,我们要在学习经典过程当中努力落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现在的孩子学语文、数学、英文也能用上这些原理原则。因为高一个层次的原理原则一定适用在低一个层次。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对读书的环境的要求,以及学习经典当中遇到的一些状况如何处理。
我们上一节谈到,要想学生学好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具足条件:第一要有好老师,所谓明师指点,老师要经历过懂得教。第二学生要愿意学,有向学之心,他要信,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他不相信,古人言“强扭的瓜不甜”,怎么教也不行。第三要有很好的环境。
大家看看名山大川在中华大地风景最好的地方,古人所说的风水很好的地方,今人讲的气场、磁场都很好的地方都建着哪些建筑物?佛庙、还有道观,即使是文庙也是建在这个社区最适合的地方。这都是古人很明白的道理。学习要有一个很好的环境,特别我们刚刚学习。比如说,我们现在在这所学校里面学习,真的是环境很好,没有什么干扰,山清水秀,衣食住行非常方便,外面古木苍天,教室里面是地板、墙壁,各方面的环境在后勤老师的努力下都还可以。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教室现在搬在秦皇岛市大街旁边,一会儿一辆汽车过来,外面人声嘈杂,一会儿摇滚乐响起来,声声入耳,我们就不能用心在这里学习啦!
这句“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告诉我们学习圣贤的教诲对环境的要求很重要。我们每个父母、长者、老师都要努力营造最好的受教育环境,让我们的孩子在里面熏陶。比如说德育工作,国家就有要求德育十二配套,要有名人的挂像、教育方针、国旗这些,这个都很重要。像我们的餐厅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用国画画出来挂在墙壁上,每天孩子看到这些都会受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房室清”,这个“清”是清洁的意思,房和室都是指房间,房间里面一定要很清洁,不能墙壁很脏,地板也很脏,这都不利于学习,我们所谓的“诚于中,形于外”。“墙壁净”,墙壁要很干净,不可以乱涂乱画,墙壁上面可以挂圣贤的画像,可以挂经典的句子,可以画优美的国画,这样的布置都很好。我们以后要把我们的教室布置得美美的,把我们的家庭布置得美美的。
大家想一想现在很多挂历都是香车美女的图画,把这种挂历都挂满墙,贴得满墙;再换一个环境,都是祖国传统的山水国画、荷花、虫鸟,非常优美。在这两种环境里面读《弟子规》效果不一样啊!孩子们读《弟子规》:“弟子规”转头一看,这个阿姨真漂亮,“圣人训”那个也不错,心就乱了。“弟子规,圣人训。”一看山清水秀,这样的环境对我们的影响都不一样。
所以,孟母之所以要三迁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我们的心还没有定,工夫还不是很深,还不能转境界的时候,就容易被境界转。外面的环境对我们就很有影响,所以内外要配合。因此,就要求我们把环境做得美美的,很符合经典的要求就很好。
“几案洁,笔砚正”,几和案,“几”是矮一点的桌子,“案”是高一点的桌子,桌子要整洁。“笔砚正”,笔和砚要摆得很工整,不能摆歪了。这一点学《弟子规》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体会到,看到房子里很脏,看到桌面很乱,心里很难过,一定要把它整理好。像昨天星期天大家都整理内务,末学前几天很忙,生活几天以后,房间里衣服很乱,内务都不好。赶紧就重新把房间整理一遍,衣服要叠工整,床铺也整理好,一个星期有半天整理内务很重要,这就是《弟子规》力行加学文。办公室桌面的要求是“几案洁”,对宿舍要求有一个《宿舍守则》,床铺、被子叠成豆腐块,很工整。桌面上顶多放一两样东西,最好什么都不放,我们要把这些东西放抽屉里,拉开抽屉也摆得井井有条,高的、矮的井然有序,说明这个人心很定,心里很有序,这是“几案洁”。
我们学了《弟子规》以后看人怎么看呢?先看他外面的环境。走进这户人家,盆景都照顾得这么好,好像植物都在笑,这户人家有德行。假使一进到他家,花草树木都奄奄一息,我看这对夫妇估计常常吵架。“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就是我们依靠生活的外围环境,“正报”就是我们的心境、内心,生活外围的环境随着我们的内心来改变。我们学了《弟子规》以后,把地板擦得越来越干净,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干净,说明我们心境提升了,一定是越学越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有经验的老总去看一个员工,先看他的办公室桌面是不是堆满东西,杂乱无章,如果是,那这个人一定心很乱。可以看他的抽屉、柜子,如果是井井有条,这个员工估计以后再考察一段时间要提拔他。所以《弟子规》越学人生越常会遇见贵人,不知不觉当中人生就往好的方面发展,好的条件、缘分就接上了。
“几案洁,笔砚正”,笔和砚要摆得很正。这一句是告诉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要观照好,爱护好,整理好,这才是做人的形象。学《弟子规》从叠衣服,叠袜子,整理房间开始,就是房室、墙壁、几案还有这些物品、笔砚做得很好。只要用心这些都能做得很好,小处可以见大。《弟子规》当中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就这十二个字,但是内容很广,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今天穿衣服出来,人家一眼看过去也能看出几分来。
所以,学了《弟子规》以后能够知人,看人。怎么看呢?利用这个机会也跟大家介绍一下。《论语•学而第一》的最后一章讲:“不患人知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要训练我们的仁爱之心,学会知人、看人。《为政第二》里面有一句教我们怎么看人,叫“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怎么看人呢?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步“视”先看表面。这个人走过来,现在的状况怎么样,精神面貌,衣着打扮,房室、墙壁、几案、笔砚正不正,能看出今天这个人的状况,现在做事的情况怎么样。这是第一个方面,一眼能够看得几分。我们看学生也是,今天一看这个孩子面色发青,肯定早上没吃早餐,早餐时间又到电子游戏厅去了,估计是这样的。先把他叫过来,说:“今天妈妈又没给你煮早餐吗?煮什么了?”“两块钱。”“钱呢?”“买东西了,早餐又没吃是不是?”“老师你怎么知道?”“写在脸上了。过来(拉开抽屉)这两块饼干拿去吃,以后不能这样啊。”这样孩子心里很温暖,老师还很会看相,一看就知道我没吃早餐,还给饼干吃。你看这个老师很有智慧,这个一眼就能看出来,用心就能看出来。
第二步“观”,“观”比“视”深入一层。“观其所由”,这个“由”就是根据。就是他现在的这个状况是因为以前成长的经历才导致现在这个状况。所以我们要看他的简历,查他以前做事的状况,什么时候被表彰过,什么时候被批评过,成长的过程怎么样。前面是前因,现在是后果,看以前做事,以前的经历。这个人《弟子规》学了五年,而且很用心学,所以现在才这么有德行。我们去查以前的,“由”是根据、理由、依据,这是往深里面去了,程度又深了。一直从以前到现在,父母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跟着一个好老师学习,这样能够了解全面这个人的状况。假使说父母状况了解了,也没跟一个老师学过,现在是重新学,我们就知道他是初学,就懂得怎么教他了。如果他从小家学渊博,父母亲饱读诗书,而且他跟过某某国学老师学过,这个人有基础了,我们教他的时候就要提升一点,这是看人。看同学也是这样的,父母亲是经商的,跟父母亲是老师以及工作人员都不一样,成长的经历不一样,这是又深一步了。
第三步最重要是“察”。这个“察”就是细致入微了,这个是要点。“察”就是很深入地去了解。“察”什么?“察其所安”。“安”是什么意思?就是他心意、目标在哪里,也就是平常讲的安什么心,也就是存心,他是什么存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女孩子踩了另外一个女孩子的脚,被踩的女孩子来告状,“老师我不小心踩到她的脚,她特地踩回去。老师,我不是故意的,老师说了,‘无心非,名为错’,她‘有心非,名为恶’。”老师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这个人叫过来?“人家无心,你怎么有心,你是恶,批评,道歉。”这样太简单了不行。要“视、观、察”,我们一定要了解全面再处理。先问这个告状的孩子,先让她“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先别问那个被踩到的同学。“你为什么不小心踩到她?”“我走路太快了。”你走的时候想什么?”“我就想走过去。”“是啊!老师讲过,要安住当下,走路是走路,要看地下,你看不小心踩到人家脚都不好。以后走路要怎么走?”“步从容,立端正。”“对了,走猫步,再走一遍给我看。”她就开始学,先让她“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然后再问另一个孩子:“你为什么踩回她的脚?”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私自利、很小气、有憎恨心。“她踩到你的脚痛不痛啊?”“很痛的。”“很痛为什么你还踩她的脚?”“因为我不甘心,我要踩回来。”这个状况我们就会了解,她安的存心是什么?不甘、怨恨心。这个时候,我们就懂得怎么教她了,给她摆事实,讲道理,互相道歉就处理好了。
另一种情况,有一个女孩子,老师就问她,“你怎么踩到回她的脚?”她年纪也不大,七八岁的样子。她说:“老师,我妈妈说过,做人有因必有果。今天她踩到我的脚很痛,有这个因,以后的结果是我一定会不小心踩到她一次更痛。我为了让她以后不要被我踩一次,我轻轻地踩回来就两清了。”你看,她这个是什么存心?孝心,妈妈讲的她奉行,还知道因果。仁爱之心,为了让她不要像我这么痛,我轻轻地踩回来。那老师就问另一个同学:“你是不是不痛?”“是,她踩的我不痛。”“不痛你还告状?”人家的存心是很好的,这个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不同的状况要不同的处理,不要简单地就骂,一个圣贤人可能就这么被骂没了。
所以,通过“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能看出一个人的现在的状况,“人焉瘦哉,人焉瘦哉”的意思就是人怎么能够隐藏起来呢?隐藏不起来,叫“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典故【封轨的故事】
北朝有个人名叫封轨,学识渊博,通晓各种经、史典籍。他性格坦诚率直,品德高尚,自己的书房、卧室都收拾得非常洁整。有人对封轨说:"有知识的人即使不打扮和修饰,才学自然也得到世人的赞赏和认可。您是个有学识的贤士,为什么偏偏要这样做呢?"封轨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高尚的人让自己的衣服帽子干净洁整,行为庄重,是礼节所需要的。为什么非要把那些蓬头垢面的人称作是高尚的君子呢?"质问他的那个人听了之后,顿时无话可说了。
【如见肺肝—如见肺肝比喻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