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红”“高级黑”,原来是这么回事……
近期,“低级红”“高级黑”成为网上网下普遍热议的话题。
2月27日,印发《关于加强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
其实,“低级红”“高级黑”已经火了较长时间,并不算是近期出现的新词。不过,这类网络热词写的重磅文件却是第一次,直接回应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锐度”。
尽管不少人都听过“低级红”“高级黑”,但对其词义内涵以及具体表现,难言十分清楚。
先说“高级黑”,意思是用文明、幽默的语言来讽刺或揶揄某个对象,简单说就是表面夸奖、实际讽刺,夸奖的东西和讽刺的对象并不是同一事物,而是借助被夸奖的东西来讽刺要批评的对象。
网上有一个例子,一张图片中一株草长在沥青地里面,破土而出,明面意思是这株草生命力很顽强,具有向上的精神。但实际上,这是讽刺沥青路面的偷工减料,导致质量不过关。再如,网上有图片表示,用开水浇小树苗,名义上是浇水,实质上是在伤害小树。
在近几年的网络空间里,“高级黑”较为普遍,“黑”的对象更多的是特定的群体、行业。
与“高级黑”相比,“低级红”网上出现要少一些,但二者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搜索发现,早在2016年,“侠客岛”微信公众号就有一篇文章《文艺中的“低级红”》,直接在题目中用了这个词。当时,某文艺团体托名子虚乌有的“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办公室”通过批准,登上的舞台。该文认为,需要警惕的是借“红歌”的保护色,行经济投机,甚至投机之实。
该词更大范围的传播,则是某地一马拉松赛事中的“递国旗”。当时“长安剑”微信公众号评论表示,没有扰乱公平的礼遇,更没有无视规则的爱国。这是典型的“低级红”“高级黑”,更是对爱国主义的亵渎。值得注意的是,该文把“低级红”“高级黑”放一起连用,此后这种连用的用法就越来越常见了。
那么,加强建设中应当防止和警惕的“低级红”“高级黑”,该怎么理解?
有媒体评论认为,这就是在低层次的形式上的“正确”举动(低级红)的包装下,进行容易使人产生错觉的、只会产生负面效果的宣传活动(高级黑)。这一解释,也是把两个词放一起进行连贯性的理解。
还有专家给出了更具体的定义:所谓“低级红”,就是把信念和主张简单化、庸俗化,这其中有些行为是违反常理的,在不少情况下,暗含的也是一种“黑”。而“高级黑”,在语言上可能更讲究技巧,更华丽幽默,甚至有时披着学术的外衣,伪装性更强。典型表现是极端化地解读理想信念、宗旨、方针政策等。
“低级红”“高级黑”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相关言论一旦广泛传播就危害极大,不能成为建设中的模糊地带、监管盲区。重要文件使用网络热词,更显示出我们党对加强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面对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淡化、不讲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严肃认真对待,决不能让不当言论在谈笑戏谑中传播扩散。
"子虚乌有″的由来
"子虚乌有"是一个成语,也可写成"乌有子虚″。意思是指虚构而不真实或幻想而不存在的事情。也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精心设计,胡编乱造出无中生有的事情。
虽然人们都知道"子虚乌有″是啥意思和怎样使用,但你晓得"子虚乌有″出自那里,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吗?
原来"子虚乌有″是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虚构的两个人物,一个叫"子虚”,一个叫"乌有″。
在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一一公元前118年)写了一篇《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了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其为赋圣和"辞宗″。他在《子虚赋》中写道:"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此典指司马相如借空虚没有而假托之事,写成《子虚赋》,意在讽谏。司马相如,以"子虚″为空言虚语,是为称说楚国之美;"乌有先生",为哪些事,是为齐国诘难楚国,"亡是公",为没有此人,是为阐明作天子之道理。因而,凭空假借这三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想天子、诸侯在苑囿(养禽兽种树木的地方)游玩打猎之情景。这篇文章结束,归结到"节俭"二字,想以此劝谏天子。进献给天子后,天子颇为高兴,并重用了司马相如。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西汉时,司马相如写了一篇《子虚赋》的文章,此文写得精彩绝伦,神彩飞扬,读过的人无不赞美,直到现在仍很有名气。内容主要讲的是,楚王派子虚去访问齐国,子虚见到齐王后说道:"你看我们楚国的地盘有多大啊!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物产丰富,风景秀丽。而你们齐国相对而言就小的多了。″一旁的齐国大臣乌有听到后颇为不服气。此时,齐王要率全国的游猎高手陪同子虚外出打猎,子虚看到齐国有这么多的打猎能手也很不服气,然后,子虚竭力向陪同的乌有先生吹嘘,楚国云梦地方的广大和楚王时的盛况,无与能比,并故意贬低乌有。乌有很不服气的也夸耀了齐国,说各方面都胜过楚国。两个人争论不休,把牛吹得很大,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实,"子虚″和"乌有″发生的故事,全是司马相如,凭空想象臆造出来的。现在我们常讲的"子虚乌有″这个成语就是由此典故演变而来。
日月穿梭,光阴似箭。2000多年过去了,"子虚乌有″这一深受人们享用的成语,依然原汁原味的传承至今。
两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成语
我们平时说话时常用到的两个成语“胡说八道”“子虚乌有”,几乎没人不知道它的意思,一个是是形容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另一个是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但这两个成语从字面上来看,并没有这层意思,那么它代表的含义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从这两个成语的出处说起了:
一:胡说八道 “胡说”一词始于东晋之后,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由于匈奴、鲜卑等民族被统称为“胡人“,他们的语言跟当时中原不同,因而中原人把他们的话叫胡说.八道,即八正道,为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它主要论述通向涅槃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而听不懂佛法,又看不懂佛文的人,把胡人讲解佛经说成是“胡说八道”.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
二、子虚乌有 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是司马相如《子虚赋》里虚构的三个人物,他们名字的字面都包含有不真实、没有、假设的意思,作家通过为这些现实中不存在的人物形象设计对白,互相辩驳说理,达到讽谏的目的。后世就用子虚乌有来指代想像、假设的、不存在或不真实的事情。
根据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一派胡言等成语里的“胡”是胡人的意思,并不是胡乱的意思。而“子虚”和“乌有”是两个虚构的人名。
学习了这两个成语的出处以后,我感觉自己以为很了解的知识其实也不是真的懂得呢,这就叫做“不知甚解”吧。
【子虚乌有的意思,子虚乌有的意思解释和造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