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拜师的故事50字

更新:07-30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文博日历丨2000多年前,孔子是怎么向老子拜师的?

△上为“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下为其拓片。

今天是教师节

一起回到2000多年前

看看孔子是怎么向老子拜师的!

01

两位大思想家的“史诗级会面”印刻在一块画像石上

“孔子见老子”是著名的历史典故

又称“孔子问礼于老子”或“孔老相会”

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常见题材

这块发现于清末、民国时期的画像石

生动形象地还原了春秋末期

孔子向老子拜师的场景

画像石的画面分为两层

下层描绘的是胡汉

上层就是孔子见老子图像

画面左侧

孔子谦逊地弯着腰拱着手

虚心向老子请教

孔子身后刻有十名随从

其中戴着“雄鸡冠”张臂有力的那位

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路

△左为孔子的弟子子路

拄着鸠杖的老子也礼貌回应

两位大思想家的“史诗级会面”

就这样印刻在了画像石上

其实

这幅画里可不只有老子这位老前辈

还有一位“小前辈”

二人中间

一手指向孔子

一手推独轮车的小孩名为项橐(tuó)

△右为项橐

他是春秋时期有名的神童

“七岁而为孔子师”的典故家喻户晓

可见孔子礼贤下士、虚心向学的儒家修养

02

孔子带礼物见老子请教后还不忘夸夸

孔子风尘仆仆地到东周国都洛邑拜师请教

当然不能空手而来

看他手中拿着的小鸟

就是送给老子的贽(zhì)礼

这也是古代拜师的礼仪

在其他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上

也有多次清晰展现

△嘉祥洪家庙东汉“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 山东博物馆藏

孔子究竟向老子请教了什么学问?

其实二人见过不止一面

“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的老子

一直是孔子钦佩的前辈

据《史记》等记载

孔子曾多次向老子请教

问以丧葬之礼、仁义之道、为人之道

老子教诲孔子

“你要做大智若愚的君子啊……”

“记住,作为大臣也不要自以为是……”

这些做人的道理都深深影响了孔子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

“立人立己、讷言敏行”等观点

都隐约可见老子思想的影子

孔子不仅谨记教诲

回去还不忘和自己的学生夸夸老师

“我见过老子先生啦,

他可真是个像龙一样的人物呢!”

原来像孔子这样博学的大思想家

也有自己的偶像

03

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为何多见于山东?

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发现数量很多

目前总数大约有30余幅

而山东就占了百分之八十

为什么这么多?

△嘉祥武宅山东汉“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 山东博物馆藏

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

汉武帝“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儒学色彩自然浓厚

作为汉画像石的主要发现地之一

山东境内画像石分布广泛

这一重要的汉画像石题材

见证了先秦两汉时期山东儒学的兴盛

一块块生动的画像石

形象再现了儒、道两位始祖

互敬互学、切磋学问的历史画卷

今天

记得祝你的老师“节日快乐”!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隋博宇

视觉丨喻偌洢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左中明

统筹丨刘莹 武贺

资料支持丨向瑶

特别鸣谢丨山东博物馆 总台山东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责任编辑:张景

鲁西南故事《孔子拜师》

春秋时期有个大思想家,姓孔,名丘,字仲尼,人称孔子,是人们公认的圣人,其实孔子的学问全是学来的,他一生中也不知拜了多少位老师,

有一次孔子带领自己的学生颜回、子路等周游列国,走看走着,碰到一群孩子在路上打“瓜园”,挡住了去路,子路上前让他们让路,孩子们说:“这是我们打的城,自古车绕城行,哪有城给车让路的道理呢?”子路无言对答。孔子听了走下车来,看到一群孩子都在玩,只有一个孩子在旁边看,这个孩子就是项橐,孔子问他为什么不去和那些孩子们一起玩,他说:“凡戏无益,衣烂难缝,打城筑寨,必起,所以不愿做打城游戏。”孔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想考考他。孔子问:“何水没有鱼?何马没有驹?何牛没有犊?何火没有烟?”项橐说:“井水没有鱼,木马没有驹,土牛没有犊,萤火没有烟。”孔子听了很惊奇,认为他是个神童。这时项橐反问孔子:“松柏为什么长青?”孔子说:“因为它性坚心实。”项橐又问:“竹子长青,它为什么是空的?”孔子答不上来。项橐又问:“鹅为什么叫得那么响亮?”孔子说:“因为它的脖子长。”项橐说:“青蛙脖子短,为什么叫得那么响亮?”孔子又没答上来。项橐再问:“早晨的太阳为什么光亮弱,中午的太阳光亮强?”孔子说:“那是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中午太阳离我们近。”项橐说:“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为什么反而大?”“这……”孔子无言可对了。

孔子很惭愧,认为自己的学问太少了,项橐比自己懂得多,于是便恭恭敬敬地拜项橐为师,虚心向项橐学习。

还有一次,孔子当了大官后,带着颜回、子路到郊外游玩,他们来到了路旁的一棵大柳树下,只见树上有一个老头,胡子、眉毛、头发都已全白了,但身体矫健得像个猴儿,在树上跳来跳去,有时还抓住枝条打秋千。孔子见了十分担心,便冲着老汉说,“快下来,甭摔着了。”那个老头一听跳得更起劲了,子路的脾气有点粗暴,他挽挽袖子说:“下来吧,我接住你。”白发老汉一停脚站在一个柳枝上,压得柳枝颤颤悠悠的,再看那老头儿面不改色,身不摇晃。白发老汉冲着他说:“你们也别喊,也甭叫,不大一会难事到,要是不问我,你们不知道。”说完又在树上跳开了。

孔子领颜回、子路回到家里,不大一会一个家人来报:“外面有一个进贡的。”孔子急忙整理衣冠带领徒弟出府迎接,到了府上,那人一不作揖,二不下跪,从怀中掏出一块玉石,有两寸见方,透明晶亮,两头透气,内中有许多小孔,弯弯曲曲。来人把玉石递给孔子说:“你能用线从玉这头穿到那头,我就服你是圣人,如果不能,圣人’二字往后就甭提了。”孔子接住看了看,心里寻思穿过去的法子。子路自作聪明,到马棚里逮了一根马尾穿了起来,他费了好大的劲也没穿过去。孔子急得也方寸大乱,没了法子。这时他忽然想起了那个白发老汉,便打发子路去讨教,子路慌忙跑到大柳树下,一看白发老汉还在那里等着哩。子路向老者作了揖,然后说明来意,白发老汉对子路说:“你想讨走法子,须回答我几个问题。”子路觉得跟随孔子学了不少东西,拍拍胸脯说:“问吧。”老汉说:“什么比天高,什么比地低,什么比蜜甜,什么中看不中吃?”子路想了想回答道:“太阳比天高,井里的污泥比地低,白糖甜如蜜,驴粪蛋中看不中吃。”白发老头淡淡一笑说:“你回去让你老师评评你答对了吗,如果您老师认为不对,还是请他答出来,再教给他法子。”子路红着脸回去了,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讲给孔子听,孔子听了觉得子路答的不对,就把自己想的答案教给颜回,并带着颜回再次找到了那个老汉,颜回先回答说:“礼正高于天,礼歪低于地,饿急了吃啥都甜如蜜,吃饱了啥都中看不中吃。”白发老汉哈哈一笑说:“这恐怕不是您想的,一定是孔子教的。罢罢罢,我就教给你个法子。,”

孔子听了顿开茅塞,想了想,自己不如别人,便拜那个老汉为师,老汉自称无名氏,他给孔子说,要想成为真正的圣人,须拜老子为师。孔子回府后照无名氏老人的法子用蚂蚁引线的方法穿过了玉石小孔,又急急收拾行装西去周都拜老子为师去了。

孔子到了周都见了老子,恳求老子为他讲道。老子笑了笑,张开口指着牙齿和舌头说:“牙齿很硬快掉完了,舌头很软还好好地长在口里。”孔子琢磨了好几天,悟出了“弱以制强,柔以克刚,世间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道理,他把自己的理解告诉老子,并向老子辞行。老子说:“我听说有钱的人与朋友分别时总是要赠金馈银,有学问的人与朋友分别时总是要留言赠语;我没有钱,权作有学问吧,赠你几句话:你说的周礼太古远了,但古人知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你知道了柔以克刚的道理,还应该知道:道是本原,道生出阴阳,阴阳合而育万物,万物都具有阴阳两性,而且道存在于万物之中;你很爱游说,但我听说巨商大贾从来不暴露自己的财富,学问渊博的人,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才华。”孔子拜辞老子回到了鲁国,他的学生问他向老子求学的情况,他说:“我见过鸟在天上飞,见过鱼在水里游,可从来没有见过龙怎样腾云驾雾。这次见到老子,我仿佛见到了龙在腾云驾雾,大概老子就是人中龙吧!”孔子自此更加虚心学习,并按照他在老子那里悟出的哲理,修正了自己的学说——礼制和仁政,逐步形成了“仁者爱人”和注重教化的儒家思想,成了流芳千古的大圣人。

(选自《曹州民间故事》李福禄)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拜师的故事5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孑然一身的意思、孑然一身的意思及拼音 下一篇:孔子猜三天(孔子猜三天猜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