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东说文解字“宵”,宵字的前世今生,元宵节的由来
一、“宵”字的前世今生
二、“宵”字的本义
三、“宵”字的现代含义
四、带有“宵”字的成语
宵衣旰食、通宵达旦、夕寐宵兴、春宵一刻、昼吟宵哭、宵小之徒、旰食宵衣、宵旰图治、宵旰忧劳、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昼慨宵悲、良宵好景、连宵彻曙、宵旰忧勤、昃食宵衣、穿宵连夜、衣宵食旰、连宵达旦、宵分废寝、宵鱼垂化、良宵美景、宵狐之腋、弃甲宵遁、通宵彻旦、通宵守夜、通宵彻夜、宵旰焦劳、分宵达曙、通宵彻昼。
方去疾
韩天衡
汉印
五、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六、元宵节古诗众多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宋代〕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宋代〕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关于元宵节古诗众多,有人说至少千首以上
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宵簋
赵叔孺
英文描述“乱世奸雄”的抱负和人生理想
曹操少年时,曾去拜见汝南许劭,请教自己未来命运如何。善于相面的许劭只说了一句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果然,日后曹操统兵百万,位极人臣,进而成为一代帝王。
后世对于曹操的评价,也没有偏离许劭的这句话。正史认为他是雄才大略的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戏曲小说把他描绘成狡诈阴险的奸臣,“白脸曹操”更是成了中国传统戏剧中标志性的奸臣形象。
其实,历史对于曹操是相当不公平的,由于社会正统思想的影响,文学作品如小说《三国演义》、京剧《击鼓骂曹》,出发点都是“尊刘贬曹”,于是很多“不白之冤”就落在了曹操头上。最为典型的就是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回中曹操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金句”,正史(如《三国志》等)所记载的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且不说曹操鼓励农桑、唯才是举、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仅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他也是一位足以傲视中国文坛的大诗人。锤炼凝重的风格,刚健雄浑的气势,开辟了魏晋一代诗风。他的《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苦寒行》,都是传世名篇,其中很多警句,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早已成为汉语中的精粹。
【配图:彭星鑫】
我们来看一段《三国演义》第四回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论罗贯中如何“尊刘贬曹”,他总不至于替刘备写几首诗吧?即便写了,也是文人之作,写不出来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阔与豪迈。所以,曹操仅凭横槊赋诗这一节,已经把刘备和孙权甩出十万八千里了。
罗慕士教授的译文是这样的:
Here before us, wine and song!
For man does not live long.
Like daybreak dew,
His days are swiftly gone.
Sanguine-souled we have to be!
Though painful memory haunts us yet.
Thoughts and sorrows naught allays,
Save the cup Du Kang first set.
"Deep the hue of the scholar"s robe;
Deeper, the longing of my heart."
For all of you, my dearest lords,
I voice again this ancient part.
Nibbling on the duck,
"Loo! Loo!" the lowing deer.
At our feast sit honored guests
For string and reed to cheer.
The moon on high beckons bright,
But no man"s ever stayed it.
Heart"s care rises from within,
And nothing can deny it.
Take our thanks for all your pains;
Your presence does us honor.
Reunited on this feasting day,
We well old loves remember.
The moon is bright, the stars are few,
The magpie black as raven.
It southbound circles thrice a tree
That offers him no haven.
The mountaintop no height eschews;
The sea eschews no deep.
And the Duke of Zhou spat out his meal
An empire"s trust to keep.
根据《三国演义》小说的情节,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宴宾客于长江之上,在船头“横槊赋诗”,写下了这首《短歌行》,其中历史的真实究竟有多少,我没有资格评论,在这里只想讨论曹操的这首诗和罗慕士的翻译。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原来是有固定的曲调的,但究竟怎么个唱法,已经没有人知道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汉乐府里收集的同名诗有二十几首,最早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这首《短歌行》是曹操抱负和人生理想的诗意体现。第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其实,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对”与“当”同义,都是面对的意思。面对美酒与歌舞,感慨人生短暂,应该有所作为,这才是曹公本意,而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端起美酒,让我们唱起来吧。罗慕士比较准确地理解了曹诗的原意,将前四句译为:
Here before us, wine and song!
For man does not live long.
Like daybreak dew,
His days are swiftly gone.
译文句式紧凑,与四言诗的节奏接近,句尾的song、long、gone三个单词押韵非常整齐,最难得的是译出了原文的深刻含义。
接下来的四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有大家的胸怀,他的感慨,不是浅薄激烈,而是沉郁苍凉。那么高的追求,那么大的担当,那么多的烦恼,如何排解,惟有杜康!杜康是中国的酒祖,在本诗中用来指代酒。但若直译为酒,则少了原文的深意,如果解释杜康,又无法翻译成诗,所以,罗慕士换了一个角度,将“惟有杜康”译为“save the cup Du Kang first set”,惟有杜康摆下的酒杯才能让诗人忘却心中的烦恼。在英译本的最后,罗慕士加了注解,将杜康解释为“the legendary first vintner”。
后面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均引自《诗经》,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望和尊重。难得的是,曹操信手拈来,放在自己的诗中,却能自然而然,天衣无缝。“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中”,罗慕士在翻译这句话时,将衣领替换成了衣服,又把“子”(你)翻译成“scholar”(学子),“Deep the hue of the scholar"s robe; deeper, the longing of my heart.” 深深的是学子衣服的颜色,比那更深的是我心中的渴望,直接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更加易于外国读者理解。诗中的子衿、鹿鸣、嘉宾、明月、乌鹊都可以理解为人才的象征。
最后四句是这首诗的“诗眼”,最清晰地表达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抱负。“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有多高都不够高,水有多深都不够深,人才有多少都不够用,我要学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使天下归心。“周公吐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告诫自己的儿子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接待宾客,深怕慢待天下贤士,后遂用“周公吐哺”来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The mountaintop no height eschews; the sea eschews no deep),直译即可。但最后一句,罗慕士无奈之下,也采用了直译的方式,“And the Duke of Zhou spat out his meal, an empire"s trust to keep.”不知道“周公吐哺”典故的外国读者很难理解这句话,为什么周公把饭吐出来,他就赢得了天下的信任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另一位《三国演义》的英文版本译者邓罗(C. H. Brewitt-Taylor)的译法:
Duke Zhou no leisure found by day or night
Stern toil is his who would the empire gain.
周公宵旰忧勤,终使天下归心。邓罗把“吐哺”换成no leisure found by day or night(日夜操劳无闲暇),译文采用的是诗的写法,正常的次序应该是Duke Zhou who his toil is stern, found no leisure by day or night, would gain the empire。
英雄也好,奸雄也罢,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同为家、军事家和诗人的毛,认为“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但对曹操却青眼有加,评价甚高。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起曹操的文学成就:“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1954年,毛面对浩瀚的大海,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浪淘沙·》:“......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宵旰忧劳什么意思【宵旰忧劳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