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难行的意思 无理寸步难行的意思

更新:08-0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精编歇后语,开心送给你(三十四)——“难”字篇

01

剖宫生孩子——难产

麦秸秆搭桥——难过

无二赖找事——难缠

东家的饭碗——难端

顶着磨盘避雨——难撑

针鼻儿穿麻绳——难进

八卦阵里捉迷藏——难找

葫芦瓶里放西瓜——难装

嘴巴上贴膏药——难开口

脚后跟朝北——难(南)走

三亚的蛤蟆——难缠(南蟾)

百年的歪脖树——难治(直)

十步九回首——难舍难分

哥俩进班房——难兄难弟

大海里捞针——难如登天

大姑娘做流产——难以启齿

店里苟生——难见天日

阿凡提种金子——难能可贵

木刻的苦罗汉——难得一笑

老太太吃皮条——难嚼难咽

趴到缸底找余粮——难以为继

宴席上痔疮犯病——难言之隐

千年铁树开了花——难得一见

顺了小姑违嫂意——难得两全

郑板桥的处世观——难得糊涂

鼻窟窿儿做邮筒——难以置信

葫芦蔓缠上葡萄藤——难解难分

跛脚鸭碰到瞎眼蛙——难兄难弟

百岁老人过生日——难得有一回

小河沟里撑大船——难开交(篙)

百万雄狮过大江——难(南)下

邓小平去深圳视察——难寻(南巡)

邓小平在深圳

邓小平坐飞机去深圳视察——千里难寻(南巡)

鹰钩鼻子颧骨脸,熊眵麻糊一脸癣——难堪(看)之极

02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迷宫里打工——出路难找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

哑巴上公堂——有口难辩

哑巴吃黄连——有苦也难言

鼻子上吊尿罐——有口难开

赶鸭子上树——很难往上爬

鱼网里的野鸭——有翅难飞

劫匪进了布袋阵——插翅难飞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好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难移

老太太过溜冰场——寸步难行

两个美猴王打架——真假难辨

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在劫难逃

上也不是,下也不是——骑虎难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非难辩

才过戈壁滩,又闯火焰山——困难重重

瘸腿下山,步履维艰——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03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脚踏两只船——进退两难

老母猪钻栅栏——进退两难

老太太住高楼——上下两难

冲着瞎子问路——有意为难

抬尼姑上花轿——有意为难

偏袒媳妇得罪娘——两头为难

两副重担一肩挑——难上加难

胖子下山——这步容易下步难

瘸腿驴掉进窟窿桥——上下两难

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上下为难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左右为难

前也不是进也不是——进退两难

半路上拔气门芯儿——故意刁难

华山顶上去游玩——上山容易下山难

游乐场里套圈圈——看着容易做着难

从河南到湖南——难(南)上加难(南)

两手伸进染缸里——左也难(蓝)右也难(蓝)

羊头插进篱笆内——伸手(首)容易伸手(首)难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收藏[玫瑰][玫瑰][玫瑰][作揖][作揖][作揖]

50组易混淆的成语,你真的用对了吗?

大公无私和铁面无私有什么区别?

莫衷一是和各执一词是一样的意思吗?

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可以混用吗?

……

50组易混淆的成语,

你真的能分清吗?

1.【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前者指喜欢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后者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2.【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之意。

前者形容人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

后者指各方面都有考虑、安排得很周到,没有遗漏。

3.【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都有规矩之意。

前者侧重于安于本分,规矩老实;

后者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

4.【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都有按一定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后者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5.【包办代替·越俎代庖】

都有包办之意。

前者指办事大包大揽,不让与相关的人参与其事;

后者指超过权限办事。

6.【抱残守缺·敝帚自珍】

都有“守着旧东西”的意思。

前者贬义,形容固执保守、不知改进。

后者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

7.【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前者重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作为根据;

后者指本无其事,凭空捏造。

8.【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前者指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

后者除了比喻东西忽然不见了,还可比喻传播迅速。

9.【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前者指不可发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后者重在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10.【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前者指事情发展下去后果十分严重;

后者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

11.【步履维艰·寸步难行】

都可指行走困难。

前者指行走十分困难;

后者还可比喻陷入困难境地,无法进行活动。

12.【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前者形容不一致,有差别;

后者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13.【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前者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后者形容极端凶狠残酷。

14.【陈词滥调·老生常谈】

都指讲惯听厌的话。

前者指陈旧而不切实际的言论。

后者泛指平常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15.【浑水摸鱼·顺手牵羊】

都有“乘机拿走东西”的意思。

前者比喻乘乱捞取好处。

后者指借机做事,不费力气。

16.【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都表示经常变卦。

前者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后者形容变化不定。

17.【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都有“费尽心思”的意思。

前者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多含贬义;

后者指用尽了心思。

18.【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都表示没有私心。

前者指秉公持正,不徇私情;

后者形容不讲情面,不畏权势,公正严明。

19.【大张旗鼓·雷厉风行】

都有“公开做事,声势浩大”的意思。

前者指大规模地摆开阵势。

后者指办事声势大,行动迅速。

20.【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都有“重新开始”的意思。

前者指隐退后复出任职或失势后重新兴起。

后者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或已经消失的事物又重新活跃起来,多含贬义。

21.【了如指掌·明察秋毫】

都有“对事物非常清楚”的意思。

前者形容清楚得就像指着自己手掌上的东西给人看。

后者形容人目光敏锐,可以洞察一切。

22.【耳闻目睹·耳熟能详】

都有“耳朵听到”的意思。

前者指亲耳听到,亲眼见到;

后者指听得多了,就能细述出来。

23.【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

前者指经常听到看到而受到影响;

后者指人的思想、习性等受到外来影响而不知不觉发生变化。

24.【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都表示事前做准备。

前者指在祸患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进行防备。

后者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25.【锋芒毕露·崭露头角】

都有“才能显露出来”的意思。

前者有争强逞能,好表现自己之意;

后者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

26.【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前者形容事物一闪而过,使人印象不深;

后者比喻观察事物或了解情况不深入细致。

27.【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都有“没有成功”的意思。

前者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完成,含惋惜意;

后者表示以前的功劳完全废弃,努力完全落空。

28.【狗尾续貂·画蛇添足】

都有将东西放在后边而不好之意。

前者多用于指文艺作品的续作不如原来的好;

后者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29.【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之意。

前者比喻用尽全力冒险一搏,以求侥幸成功。

后者比喻不留退路,下定决心一拼到底。

30.【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都有“使人吃惊”的意思。

前者多指怪诞、的言行;

后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31.【含糊其词·闪烁其词】

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之意。

前者重在有意说得不清楚、不明确。

后者重在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不肯明说或回避要害。

32.【涣然冰释·烟消云散】

前者形容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后者比喻某些思想、情绪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

33.【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都有“生动逼真、很像”的意思。

前者形容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

后者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34.【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都有“技艺高超、精巧”的意思。

前者指创造性地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

后者形容技艺精妙高超。

35.【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都指不招惹是非。

前者指保持自身的清白,自爱自尊,不与他人同流合污;

后者指善于趋安避危,保全自身。

36.【居心叵测·高深莫测】

前者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后者指无法揣测高深到了什么程度,常用于讽刺人故弄玄虚,故作高深。

37.【空前绝后·凤毛麟角】

都有“稀少、少有”的意思。

前者形容非常难得,独一无二;

后者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38.【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前者形容没有朝气;

后者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

39.【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都表示清楚地记得往事。

前者指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偏重于过去情景的再现;

后者指事情依然记得很清楚,就像新发生的一样。

40.【两全其美·一举两得】

都有“做一件事情在两方面有好处”的意思。

前者指做一件事情顾及两个方面,使双方都能得到;

后者指做一件事情可以有两方面的收获或达到两个目的。

41.【莫衷一是·各执一词】

都有“意见有分歧、不统一”的意思。

前者指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

后者指意见不一,各自坚持一种说法。

42.【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前者形容吸引人的事物很多或景象变换很快,看不过来;

后者除了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还形容人事繁杂,来不及应付。

43.【迫不及待·刻不容缓】

都形容紧迫。

前者指急迫得无法再等待。

后者指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情势紧迫。

44.【起死回生·死里逃生】

前者指把已死或快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

后者指从极其危险的境遇中逃脱,幸免于死。

45.【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都有“没有办法”的意思。

前者形容遇到问题拿不出解决的办法;

后者指没有能力或力量去做好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

46.【望洋兴叹·望尘莫及】

都有“望到”的意思。

前者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也指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后者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47.【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都有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考虑到的意思。

前者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后者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48.【形影相吊·形影不离】

前者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后者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49.【一笔勾销·一笔抹杀】

都含有全部消去之意。

前者泛指把以前的事情全部了断,不再计较;

后者比喻对成绩、优点等轻率地全部否定。

50.【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前者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怎么样?你记住了吗?

快收藏或分享给朋友们吧!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日积月累一(第12页)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作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第4课 古诗三首(第12页)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晩,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

斜:为倾斜的意思。

生:产生,生出。另有版本作“深”。(“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作者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日积月累二(第26页)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解释

1.秋高气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iū gāo qì shuǎng,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出自《崔氏东山草堂》。

2.天高云淡,汉语词语,拼音是tiān gāo yún dàn ,意思是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3.秋风习习: 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的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4.一叶知秋,汉语成语,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出自 《淮南子·说山训》。

5.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见于毛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句子。

6.五谷丰登,汉语成语,拼音是wǔ gǔ fēng dēng,意思是指年成好,粮食丰收。出自《六韬·龙韬·立将》。

7.果实累累,词语。此处读léi。累累:连续成串。用于积累、连累、连篇累牍、罪行累累等读lěi。

8.春华秋实,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n huā qiū shí,也作 chūn huá qiū shí。意思是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出自《三国志·魏志·刑颙传》。

日积月累三(第42页)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译文

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灯不经过木棒拨一下(灯油),是不会明亮的;道理不经过辩论,是不会被人所明悟的。指如果没有后天作用的加持,先天的东西很难长久。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思就是说只要做事情有道理,无论走到哪bai里或做些什么,都会比较顺畅。而如果做事蛮不讲理,那在社会上就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

3.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意思是短时间的强弱在于力气大小,长时间的胜负在于道理。靠力气只能取得一时的胜利,凭正理才能取得长久的胜利,意在强调理是不能违背的。

日积月累四(第42页)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译文

1.人心齐,泰山移,读音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是汉语复句式成语。意思是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泛指团结合作。语本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思是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还有另一种说法:“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谚语,意思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能力是很单薄的,但是如果有大家的帮忙就能办得更好。所以,我们要团结一致。

第17课 古诗三首(第74页)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日积月累六(第86页)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日积月累七(第100页)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截,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第24课 司马光(第102页)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庭:庭院。

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皆:全,都。

弃去:逃走。

光:指司马光。

破:打开,打破。

迸:涌出。

日积月累八(第113页)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译文

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篇的一句话,即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2.爱人若爱其身的意思是:爱别人就要像爱自己一样。 典故出处:春秋战国-墨子《兼爱》 。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仁者是充满仁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意思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寸步难行的意思 无理寸步难行的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寸步不让的意思【寸步不让的意思是怎么解释】 下一篇:寸步难行造句—寸步难行造句造句造句造句造句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