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晖
1927年4月26日,鲁迅在广州白云楼为散文集《野草》写下题词: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人——动物——植物。
植物虽然处在食物链的末端,但人和动物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而植物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扎根大地,吮露汲水,轮回枯荣;韧性隐忍,卑以自牧,向死而生。“大地山河一卷经,拈来题目甚分明。山花野草皆谈说,蠢动含灵侧耳听”。
艾草芊芊
艾草“生田野间,处处有之,陈久者良。”端午前夕,正是收割艾草的季节。菜市场门口和小区广场上已经开始有很多老头、老太太摆上成捆的艾草“批发兼零售”。
艾草有驱蚊、散香、净气之效,每家每户都会买上一些挂在大门上,既发挥效能,应时应景,又图个吉利,保佑平安。
大宋御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记载过一位“俗世奇人”:
“绍兴间,刘武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重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润,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信乎?曰无也,唯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闻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力也!死后刑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之物,即艾火之效也耳”。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有云:“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湿寒,转肃杀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安康”。
艾草堪称世间最为神奇的“仙草”:既能打通周身十二经络,荣养五脏六腑,温经驱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健脾益胃;又能取火、寻水、占卜、辟邪、抗疫、食疗等,“一专多能”,复合利用,简直“神一般的存在”。
古代,除“粮草先行”外,最重要的补给是水。如何在没有地表径流的野外寻找水源,便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后来随军巫医就发明了利用艾草去寻找水源的方法:在野地里挖一个坑,把艾草堆成一堆,放在坑中间点燃,观察四周,有雾气升腾的地方,下面即是水源。其原理就是利用艾草非凡的“渗透力”,有水源的地方生热,就会升腾起水汽。
现在各大中医院、保健馆做的隔姜灸、长蛇灸、火龙灸,利用的也是这个原理;手持点燃的艾条对穴位或病灶实施灸疗,根据病性、病情、患者体质和穴位等确定选用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通过艾草的渗透从而激发人体的阳气,调节全身阴阳平衡,调理五脏六腑功能,起到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防病、保健、治疗的效果。
央视六套“电影频道”曾播放过一部故事片《艾草仙姑》,记录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偕妻鲍姑银针普度、红艾施灸、救人千万、德感天地的故事。电影中鲍姑有段台词:“经脉不通则生百病,人体经络血脉是由气推行,这一切完全在于一个气字。艾灼之法,关键并不作用于表皮,而是以灼烧之气代替针法,以艾草纯阳之性推动人体经脉运行,病才能不药而愈。”
“艾之生,遍于野,人尽可撷。灸之道,简且便,人尽可施。灸之效,显而见,人尽可知。苟艾能大倡,则抗生诸素,无生可抗,消炎众药,卿且消矣。”艾草乃纯阳之物,向为医家宠儿,民谚有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足证其养生医疗奇效。
三年,艾草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你看大街小巷遍地“盛开”的养生馆、中医馆、理疗馆等多“馆”齐下,春笋竞发,艾草之功,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尽其通。
我的一个朋友从广告界成功转型到康养界,积极投身大健康产业,在南阳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生产各类艾产品。
去年给我寄来一大纸箱他们的产品供我体验,有艾条、艾柱、艾香、艾叶精油、艾草浴足粉、艾草肩颈贴、艾草止痒抑菌膏、艾绒防臭鞋垫等等,足足十来个品种,不啻为一个“百宝箱”。
偶尔有个腰膝酸痛、颈椎麻木、足癣脚气、寒邪湿气,也不必寻医问药,打开“百宝箱”,熏、灸、贴、擦,“艾”到痛除。真真是“艾草芊芊,植于汤南。疗我唇兮,佑工身健。”
朋友知道我爱熬夜写稿,老是休息不好,就专门又给我快递来一个“古法工艺艾绒养生枕”,让我天天“枕着他的名字入眠”。
荆芥的境界
河南人吃荆芥,据可靠史料,可追溯到北宋。
所以,开封甚至整个豫东都流行一句话:“吃过大盘荆芥”,以此形容见过大场面、交过大人物、开过大眼界、看过大世界的人物。
我到郑州之前,不知道啥是荆芥。
我们老家不种这种植物,从小也没吃过,更别说“大盘荆芥”。因此,我一直都是一个不怎么有“荆芥(境界)”的人。直到来到郑州,才真正看了世界、开了眼界、提了境界,顺便也吃了荆芥。
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荆芥既是一种蔬菜,也是一种中药,又名假苏。《神农本草经》中释其名曰“因有辛香之气,有如紫苏,故而得名”。《本草从新》记载:“(荆芥)能发汗。散风湿。利咽喉。清头目。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身强项直。”
前几天,去雄安新区一家未来健康中心参观,在一面中药名单墙上,“荆芥”赫然在列,介于“京大戟”和“九里香”之间。
但在河南,荆芥的蔬菜属性远远超过了其药用属性。
荆芥主要吃尖和叶,像豌豆尖一样,掐完还能长,越掐长得越快,而且会形成数个主干,长得更旺盛、更粗壮、更密实,“劫劫长存,生生不息,宁极深根秋又春”。
现在超市和菜市场卖的多是整棵成捆的荆芥,回去之后再掐尖、择叶、清洗,或凉拌、或清炒、或做饼,都好吃得不得了。
“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荆芥味辛,性温,主寒热,表虚自汗者、阴虚阳亢者、麻疹已透者、疮疡已溃者不宜多食——“甲之蜜糖,乙之”。
掌握“时度效”,过而犹不及。
酷热夏季,郑州人中午最爱吃捞面条。面条煮熟凉水焯过以后,拌上蒜汁,浇上炸酱或西红柿鸡蛋卤,再撒上些黄瓜丝、萝卜丝,筷子搅均,稍等入味,抄上一口,品咂再三,总觉得哪里不对“味”儿?
“咦~!”一拍大腿,忘放荆芥了!怪不得入口不那么清凉爽口、唇齿留香呢!
不夸张地说,荆芥就是这碗捞面条的“灵魂”,是这个炎炎夏日的“消暑利器”,也是这顿健康午餐的“点睛之笔”。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原来荆芥是河南特产,现在淘宝上,到处都是“河南经典美味菜——带土大叶荆芥苗”的销售链接,现已“顺丰”热卖到全国各地,让全民都“吃过大盘荆芥”,《舌尖上的中国》新一季也有了新选题。
商家更是嗅觉灵敏,继跨界“杂交”出茅台口味咖啡和冰淇淋之后,又迅速研发出别具特色的荆芥口味茶饮,瞬间成为“网红饮品”,攻占了z时代的“朋友圈”和各大视频播放平台,热评居高不下,热搜蝉联霸榜。
有此人间美味,还说什么点背?
上世纪末,郑州越秀学术讲座邀请北京一位大作家来郑讲学。晚宴席间上了一盘“荆芥拌黄瓜”,这位大作家一吃,爱不释嘴,连连称赞,“天下美物”。
越秀酒家老板崔先生给他绘声绘色地普及了一堂“荆芥简史”,说得这位大作家心旌旖荡,说自己走南闯北经年,竟然“败”在河南,还没“吃过大盘荆芥”——“真是白瞎了我这个人儿”。
临回京前,这位大作家闷闷不乐,似有心结。崔先生窥其端倪,明其心思,就差人用“尿素”化肥袋子装了满满一袋子荆芥,“自今流散有归处,千里遥寄故乡人”,让大作家带回京城,放入冰箱,慢慢享用,细细品尝。
化肥肥沃土地,荆芥营养身心。大作家果然笑逐颜开,心结大开,和崔先生“荆”此考验,也成了莫逆之交。
张爱玲在《色·戒》中写道:“通往男人心中的路是胃。”
深以为然。
伤力草传奇
在豫东,每到端午节,家家都会煮上一锅鸡蛋,有的还配上鸭蛋、鹅蛋,大人小孩都得吃——吃了有劲。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刚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家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能吃个鸡蛋就是改善生活——吃肉得等到过年。
小朋友就盼着过端午节。
那时候年少无知,并不知道端午节还是一个“宏大命题”:是为了祭奠一个人,是变革与守旧、力谏与谗言、取义与背叛、求索与屈尊的选择与较量,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与标准的犬儒主义的一次正面交锋;这一天,还要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佩香囊……
端午节这天,母亲早早就起了床,煮了一锅鸡蛋,都是自家产的柴鸡蛋——“自鸡自足”。
一年一次生活改善,当然要把肚子吃圆。吃完了还要挑上两个个大的,揣在兜里到学校参加“撞鸡蛋”大赛,男生看谁比谁“硬”。
“撞鸡蛋”大赛一般采取“淘汰制”,两两相比,谁的先破,谁被淘汰。
有次,邻居的孩子拿了班级冠军。我想,这可能与他的名字有直接关系——他叫石头,他爸叫铁蛋,都是“硬汉”。跟他们爷俩比赛“撞鸡蛋”,不是鸡蛋碰“石头”,就是鸡蛋撞“铁蛋”,败得理所当然,输得天经地义。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向石头“取经”,他神秘兮兮地说:“参加比赛,挑选鸡蛋很有讲究,要挑一头比较尖的,并用那一头去撞;选择角度也很重要,不要对准对方鸡蛋的正中处,而要稍微侧一点,侧面受力相对薄弱;还要武装一下,给鸡蛋皮打上一层蜡,这样对方撞上时就容易打滑(给车打蜡是不是也是这个原理?);偶尔也可以用鸭蛋、鹅蛋冒充一下鸡蛋参加比赛。”他从兜里掏出来,原来是个鹅蛋!虽然和鸡蛋个头差不多,但浑身纯白,是百里挑一的“蛋”王之王——“公鸡里的战斗鸡”。
怪不得能“鹤立鸡群”?鸡蛋碰鹅蛋,自己找难看!
除了吃鸡蛋,我们豫东端午节还要喝“伤力草”茶,就是用伤力草熬制的开水,有的还会打上荷包蛋,放上红糖,中和一下伤力草的苦味。
伤力草是俗称,其中医学名叫佩兰,以全草入药,具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等功效。
《商丘市志·民俗卷》有载:端午当天,正值麦收,民间常食用伤力草炒鸡蛋或伤力草熬水打荷包蛋,能治痨病,并迅速恢复体力,很快消除疲劳。
伤力草其实并不“伤力”,反而“助力”,犹如“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所以它还有几个别名:尚力草、上力草、生力草,这倒生动形象、“名副其实”了。
那时候,父亲是家里的“主力、骨干”,繁重的麦收农活都压在了他的双肩。
有些年的端午节,母亲还会熬上一锅伤力草茶,并打上荷包蛋,父亲每顿都会喝上三四碗,从早喝到晚。
现在想想,多少也有点心理作用使然:好似喝上一碗伤力草茶,马上神清气爽,瞬间力气倍增。
这应该是最早的“功能饮料”。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五劳七伤”之说,即心劳、肝劳、肺劳、脾劳、肾劳,即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古人很早就发现伤力草可以防治“五劳七伤”,甚至还演绎出这样的民间传说:商丘虞城出了一个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流芳千古。她出征的时候就带了伤力草,行军打仗,精力充沛,不知疲惫,战无不胜。
传说虽不可考,但其旨一也。
有资料显示,业内公认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五种食品分别是:安徽霍邱石斛、福建安吉白茶、云南玛卡、西藏雪莲、新疆肉苁蓉,含量最高的是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总和是6.2%。
伤力草样本被有关人员送到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化验,结果震惊了检测专家:伤力草的氨基酸、锌、钾、钙含量之高超乎想象,其中氨基酸含量达到18.52%。检测专家甚至称,伤力草简直就是“原汁”的中成药。
为此,商丘还成立了“商丘市伤力草种植”,还向国家申报了地理标志产品,并大面积的推广种植伤力草,造福一方百姓。伤力草从“民间”一下子走向“高端”,犹如从“街道办”调到了“”,身价倍增。
为让更多的人吃到这种“豫东仙草”,伤力草也在逐步产业化,除了做成茶饮以外,还做成了中草药,为全国的大健康保驾护航,“助力”添彩。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在新密伏羲山脚下开了一家民宿,五一假期邀我小住。
他竟然专门从豫东老家带回秧苗,在小院一角种了一片伤力草。
同学仿照豫东老家传统工艺做法:盛半锅清水猛火烧开,将新鲜伤力草洗净,切成寸段,放入滚水锅中煮10多分钟,打入鸡蛋,鸡蛋成形后加红糖若干,即可食用。
我趁热喝了一碗,还真找到了童年的记忆、儿时的感觉、家乡的味道。
我接着又喝了两碗,意犹未尽,还嫌不过瘾。到了这把年纪,平时吃饭回碗的机会不多,这让家人、朋友、同学都连连称“羡”。
自从初中出门求学,远走他乡,漂泊在外,成家立业,我与伤力草已经分别了30多年,今日“他乡遇故知”,几将“欲语泪先流”。
几棵“仙草”,一锅回忆;几缕乡愁,一碗往事。
草头清欢
有一年去大理,中午吃饭的时候看到一个菜叫“水性杨花”,我十分好奇。就像非把“黄豆炒黄豆芽”叫“母子相会”一样,这年头,商家最爱“故弄玄虚”。我就叫来服务员,问个明白。
服务员肯定不是第一次遇到我这种“小白”,“业务娴熟”且很耐心地给我进行了讲解:“水性杨花”又叫海菜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濒危水生植物,对水质污染很敏感,是优良水质的“检测棒”和“试金石”;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生长于湖泊中,泸沽湖最为常见;既可作食用蔬菜,亦可为湖上景观。
流水易变,杨花轻飘。这个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第九十二回的成语,原句是“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带有为人轻薄、作风轻浮、用情不专之意,多为贬义。
“水性杨花”在此却成为“洁身自好”的代名词,一点也不“水性杨花”,就像“伤力草”不伤力、反助力一样,都能极大地满足食客的口腹之欲 。
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者的生动、感受者的陌生、传播者的错位,于此备矣。
郑州市中原区金水西路有家“江南厨艺私房菜”,门头上方是一行标准大黑加粗字“宴请你心中尊贵的人”,看得人心里特别舒坦。
老板是江苏启东人,菜品也都以“苏菜”和启东菜为主,什么捞汁小海鲜、太湖白虾、响油鳝丝、银鱼炒蛋、无锡排骨、蟹炒年糕、“平凡的土豆片”等等,好多菜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到。
有个菜叫“清炒草头”,前几天第一次吃到,叹为“人间至味”,此世“清欢”。
吃完之后,临走的时候,我专门找到老板娘,“一定要去找下这只鸡蛋的鸡”。
老板娘把我带到一个冰柜前,指着一大盆草头说:刚采摘的,昨天才从江苏老家冷链物流过来。
一个青菜,还冷链物流,够运费不?
这也是南方生意人的可敬可佩之处,赢得一个客户远比那点运费更划算。
我们看的是眼前,人家看的是长远;我们爱占便宜,人家只算大账。一是胸怀、情怀,二是格局、境界。
老板娘又向我介绍了“草头”的前世今生:草头又名苜蓿,俗称金花菜,是我国古老的蔬菜之一,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既健康、又美味。常食能平衡人体体液的酸碱值,因其性凉夏天食用能清凉消暑,去除内火。
中医药典有载,草头味苦、性平,有健脾、益胃、利便、下膀胱结石、舒筋活络之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提到,草头可以“利五脏、轻身健人”。足见其系出名门、“历史悠久”。
草头原来是苏沪一带的时令野菜,鲜嫩清爽,裨益身心。自从人们发现了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之后,开始大面积种植,甚至用上塑料大棚。时令蔬菜,打破边界,只要想吃,随时上来。
南方人细致,做菜讲究“真材实料”,甚至专门在显眼处设置几个玻璃陈列柜,各种菜品一一展示,不仅“价格透明”,食材一样“透明”。
海鲜水产更是直观,鱼虾蟹蚌、鲍鱼扇贝都是现挑现做,背后不做“小动作”,就主打一个“鲜”字。
前两天去巴奴吃火锅,门口也弄了一个食材展示台子,老杜的“产品主义”让你看得见、摸得着,绝对的“行动派”,不是口头的“虚无主义”。
去吃巴奴,多数情况都会“习惯性排队”,这也正好让食客对巴奴的食材多一些了解,口碑传播,一箭几雕。我就看到很多人,以食材为场景拍照体验、沉浸打卡、自动发圈。一番操作,平台加推,自带流量,火爆出圈。
现代人胃口刁钻,喝的是奶,种的是“草”;而鲁迅“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我以我血荐轩辕”。
虽处于食物链的末端,在精神维度上,植物却完美逆袭——植物>动物>人。
采采卷耳,其叶蓁蓁;莼菜茸茸,叶叶菩提。
(正观新闻 李韬)
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成语大汇总,附成语解释!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描写春天的成语:
【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色恼人】恼: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事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宵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形容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九十春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枯木逢春】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觅柳寻花】觅:寻找。欣赏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落花芳草无寻处】比喻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已经过去。
【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腊尽春来】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回来了。
【柳緑花红】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漏泄春光】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如履春冰】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韶光淑气】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
【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桃红柳緑】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
【问花访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问柳寻花】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
【寻花觅柳】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同“寻花问柳”。
【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细雨和风】细雨:小雨;和风:春天的微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向阳花木】向阳的花木光照条件比较好,春天早早发育。比喻因占有方便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或照顾。
【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阳和启蛰】启蛰:过冬的虫豸开始活动。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一阳来复】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燕语莺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春天里大好的景象。也比喻女子说话声音婉转动听。
【莺吟燕儛】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同“莺歌燕舞”。
【莺吟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蓬勃兴旺的景象。
【着手成春】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描写夏季的成语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冬暖夏凊】凊:凉。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扇夏炉】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箑夏炉】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葛屦履霜】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火伞高张】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祁寒酷暑】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祁寒暑雨】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青衫凉笠】衫:单衣;笠:斗笠。比喻夏天的衣服和帽子。
【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盛暑祁寒】祁:大。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
【暑往寒来】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夏虫不可言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炎天暑月】指炎热的夏天。
【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描写秋天的成语:
【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白商素节】白商:按五色分秋属白,按五音分秋属商,故称秋天为白商;素节:节气。指秋天的季节。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草木黄落】秋天以到,因草木的叶子呈枯黄而掉落。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来秋去】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利析秋毫】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蒲柳之质】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秋风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的利益。
【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的利益。
【秋毫之末】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秋月如珪】珪:玉器。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人似秋鸿】鸿: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肃杀之气】酷烈肃索的秋气。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气氛。
【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西风斜阳】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盈盈秋水】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描写冬天的成语:
【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冬暖夏凊】凊:凉。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冬日黑裘】裘:皮袄。冬天穿黑皮袄。比喻仅能御寒,不尚奢华。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之温】冬天城太阳的温暖。封建时代比喻君主的恩惠。
【冬日之阳】冬天里太阳的光和热。比喻所向往的仁政。
【冬山如睡】冬天的山林象睡着了一样。形容冬天山林寂静的景象。
【冬扇夏炉】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月无复衣】冬天没有第二件衣服可穿。形容家境贫寒。
【冬箑夏炉】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负暄之献】暄:温暖。原指冬天晒太阳取暖当成一种好方法献给国君。后用来谦称自己的贡献很微小。也比喻所献出的东西并不贵重难得。
【葛屦履霜】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呵笔寻诗】呵笔:冬天笔凉或冻结,用口吹暖气使之解冻;寻诗:寻觅诗句。用口吹暖气,使笔解冻,然后挥笔作诗。形容冬日苦吟。
【黄绵袄子】比喻冬天的太阳。
【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暑往寒来】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汤风冒雪】汤:顶、当。顶着风,冒着雪。形容冬天旅途的艰辛。
【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温清定省】冬天使被子温暖,夏日让室内清凉,晚间给父母安睡,早晨起来问候安好。形容对父母尽心侍奉。
【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雪兆丰年】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自同寒蝉】寒蝉:冬天的蝉。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不鸣。比喻缄默不语。
成语故事:寸草春晖
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孟郊性情耿介,刚直不阿,将近50岁时才考上了进士。后来他做了溧阳的一个小小县尉,但不久受到排挤,愤而辞职。
几年后,他又到洛阳当一名水陆转运从事,在洛阳度过了他的晚年,结束了他抑郁的一生。孟郊对贫苦劳动怀着深切的同情。他的诗朴素高古,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很是称赞他。
他的《游子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原诗是这样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就是出门远游的儿女。
这首诗通过母亲为即将外出的儿子赶缝衣服和依依不舍心情的描写,表达了慈祥的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
儿子外出,她一面深恐儿子迟迟不回,一面又怕儿子在外衣服破了无人缝,所以将儿子的衣服细针密线的缝得结结实实。
诗的末尾两句,作者用春天三月里的阳光比喻母爱,用春晖下的小草比喻母亲抚育下的儿女。春晖抚育了寸草,寸草怎么能报答得了春晖的恩情呢?形容难以报答母亲的慈爱。
寸草春晖即源于孟郊这首《游子吟》,意思就是寸长的小草报答不了春天阳光给予的恩惠,比喻父母的恩情重厚,难以报答于万一。
寸草春晖
cùn cǎo chūn huī
解释: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寸草春晖什么意思、寸草春晖什么意思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