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的意思,对牛弹琴的意思解释简单

更新:08-0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对牛弹琴图

对某些人谈某些事,我们常说对牛弹琴,意思是对方不懂,说也白说,因此自讨没趣了。 (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7月18日《南方周末》)

对牛弹琴听起来像个笑话,和安徒生童话里的国王光屁股在闹市昂首阔步差不多。试想一位褒衣广袖的士人,面对席地而卧悠闲嚼着干草的牛,一板一眼地弹着《广陵散》或《独弦操》,是什么样的喜剧场面。对某些人谈某些事,我们常说对牛弹琴,意思是对方不懂,说也白说,因此自讨没趣了。大多数时候,倒不是说对方蛮横,不讲道理。秀才遇强盗,强盗当然不讲理,而且说理直气壮地不讲理,可是我们从来不说和强盗讲道理是对牛弹琴。如果非要类比,那是对虎弹琴。

爱画山水和蔬果的大画家石涛,画了一幅《对牛弹琴图》,画面正是我想象中的情形:弹琴的高士容貌端正,仪态高尚,双目平视,口中如在吟哦,很是怡然自得。一牛全黑,长角弯弯,头微昂起,做默然听琴状。画上除了朋友的题诗,还有石涛自己的两首七古,分和两位友人,其中第二首写道:

“非此非彼到池头,数尽知音何独牛。此琴不对彼牛弹,地哑天聋无所由。此琴一弹轰入世,笑绝千群百群里。朝牛暮犊不知音,一弹弹入墨牛耳。牛便倾心寐破云,琴无声兮犹有闻。世上琴声尽说假,不如此牛听得真。听真听假聚复散,琴声如暮牛如旦。牛叫知音切莫弹,此弹一出琴先烂。”

是愤世嫉俗的意思。阳春白雪世人不识,只好弹给老水牛听了。两首诗的第一首是唱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内有这样的句子:“有声欲说心中事,到底不爨此焦桐。牛声一呼真妙解,牛角岂无书卷在。”古人勤奋学习,书挂在牛角上,边牧牛边读书,石涛说,陪伴了名人读书的牛,自然不是凡牛,算个知识人了,因此能听出乐中的妙意,一声长鸣,胜过千言万语。他说,我固然默默无闻,牛也不屑为了讨好人就学说人话啊。

石涛后来的出入进退,与此图关系不大。曹寅感叹他“一笑云山杜德机,闭门自觅钟期子”,不过一时的激愤之行罢了。石涛后来其实是很风光的。

对牛弹琴典出东汉牟融的《理惑论》,故事说,过去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牛不顾,照常低头吃草。牟子解释,不是牛听不见曲子,是曲子不合它的胃口。改为蚊子的嗡嗡声,或者小牛犊的叫声,它就立刻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很专注地听了。

石涛画牛是说反话,钟子期死了,伯牙按传说是把琴摔了,并没有去找一头“听得真”的牛,“一弹弹入墨牛耳”。王勃《滕王阁序》有句:“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令人想起孔子关于“失人”和“失言”的话。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不失人,不失言,这是做人的很高智慧,一般人做不到。做不到,除了学养,心理素质,还有患得患失的功利之心。失人,不过错失了机会,问题不大。失言,对不恰当的人说了不恰当的话,小则尴尬,大则可能招致灾祸。所以,如果难免疏忽,宁可失人,不要失言。

有些人的失,不是因为患得患失,而是因为胆小或单纯,知道不该说,还是忍不住说了,或不好意思不说。这种人,倒霉起来是很冤枉的。

要说对牛弹琴也等于一种失言,当然是比较无害的一种,没有什么损失,徒费言辞而已,顶多丢失一点脸面。古人相信祸从口出,如崔瑗《座右铭》就反复强调:“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阮籍就靠在一些关键事情上装糊涂不表态躲过了杀身之祸。言多必失,沉默自然最高。有时候,知道言说不济事,干脆不说,以不攻为攻,不守为守,反而让攻击者无所措其利齿了。知堂最喜欢倪云林的故事,倪云林为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所辱,绝口不言,有人问起此事,倪云林说,“一说便俗。”倪云林有洁癖,据说整他的人,就故意把他拴在马桶上。张士信如何羞辱他,我们不知道。这种事,事后追叙,情何以堪。

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是《水浒》第七回,林冲刺配沧州,解差董超和薛霸被收买,要在野猪林结果林冲的性命。林冲被绑在树上,董薛拿起水火棍,说道,明年今日就是你周年。林冲哀求饶命,董超道:“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金圣叹批道:临死求救,谓之闲话,为之绝倒。

这岂是对牛弹琴能比拟的。

张宗子

什么是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对一头不懂得欣赏音乐的牛弹奏音乐,比喻做徒劳无益的事情。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做什么,都需要考虑到我们的听众,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兴趣。

最近,我遇到了很多事情,感觉就像是正在对牛弹琴。我尝试着与他人交流,但是对方似乎并不理解我的意思,也没有在同一个频道上思考。这让我感到非常疲惫和烦躁。我尝试着与一位同事一起完成一个项目,但是我们的想法和方法总是大相径庭。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更加高效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而她则认为我们应该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操作。这让我感到非常烦恼和不安,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很难达成共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向别人解释一些复杂的概念或想法,而他们可能并不理解或没有兴趣。这时,我们需要停下来思考,如何用更简单、更易懂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想法。

总之,“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做什么,都需要考虑到我们的听众。我们需要用更简单、更易懂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想法,以避免做徒劳无益的事情。

涨知识!对牛弹琴尽然是褒义词?我们一直用错了?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想必是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对一个人苦口婆心的劝解后,那人仍然固执己见时我们往往就会说:“简直就是在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如今常用的意思是:“对一个不明事理的人讲道理,到头来白费口舌。同时也讽刺人说话不考虑对象。”

对牛弹琴这个典故最早的描述则要追溯到汉朝时期,汉朝的牟融在他的作品《理惑论》曾有提到: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据说古时候有位弹琴大师名叫公明仪,他的琴艺高超,他弹出的曲子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不绝如缕,听过他弹琴的人都赞不绝口、广为称颂。

这一天公明仪带着琴去访友,路过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公明仪见此地花草遍野,令人心旷神怡,而不远处有一头牛正在吃草,于是便想为这头牛弹奏一曲。

想罢公明仪便寻了一佳处,坐下后便开始对着吃草的牛抚弦弄琴,为其弹奏了一首《清角》。曲声则是泉水叮咚、高山流水,与周边的景色可谓是相得益彰。

一曲作罢之后,那牛没有任何反应仍然在那里自顾自的吃着草。公明仪见此之后便十分的失望,真谓是对牛弹琴!

这便是普遍知道的对牛弹琴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故事的后半部分则是: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公明仪转念一想牛之所以没有反应的原因可能在我而非在牛,自己以人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牛,故此牛不能听懂自己的琴音。

于是公明仪便重新开始拨弄琴弦,琴发出"嗡嗡"、"哞哞"的声音,似蚊虫,又似牛虻叫。果然牛便不吃草了,抬起头、摇动尾巴、竖起耳朵,然后来回不安地走动着听公明仪弹奏。

这便是对牛弹琴的全部内容,因此对牛弹琴的原本寓意是告诉人们要懂得及时的变化,找准目标行事,同时对人处事要学会圆滑,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而后来随着人们的传颂,人们大多只记得故事的前半部分,而忽略了故事最主要的部分。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同样的道理从古至今人们常常使用对牛弹琴来讥讽这个人说话浪费口舌,而不顾对象,也因此而渐渐淡忘了原本的寓意,对牛弹琴也就成了贬义词。

所以说对牛弹琴严格来讲可以说是褒义词,亦可是贬义词,但是如果读者你是学生的话,在考试时最好还是把对牛弹琴当做贬义词来使用。当然如果你将这个故事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谈之资,倒也不失为一个展现你的文学底蕴见识的好话题。

【对牛弹琴的意思,对牛弹琴的意思解释简单】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对头冤家(对头冤家女主角) 下一篇:对牛弹琴造句 对牛弹琴造句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