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才明白,所有的家庭关系,都是有因果的
01
人老了,真正的福气,不是有钱,而是有一个像样的家庭。
也许,很多人以为,只要有了钱,养老的问题就解决了。就算家里人都靠不住,也不怕,还能去养老院待着。
想法很美好,但是老人真正失去了家庭,就会变成无依无靠的人。就算手里有钱,轮到自己走不到的那一刻,还得要家人来处理后续的问题,体面的生活,离不开家人的照顾。
好的家庭关系需要经营。作为普通人,可以从一些古训中汲取养分,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人。
要明白,所有的家庭关系,都是有因果的。
02
手足关系:兄弟不共财,姐妹少往来。
很多大家庭,一旦父母过世了,兄弟姐妹就散了,平时要坐在一起吃顿饭,就有难度。不是大家没有时间,而是“喊也不来”,谁都带着“气”。
追根溯源,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在经济上的交集也多了。
家人之间,互相借钱,或者在谁落魄的时候,帮一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有原则,并且要注意“有借有还”。如果有人起了贪念,或者有人觉得被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关系可容易闹僵。
我的外公外婆六十多岁的时候,我的几个舅舅争着供养。因为外公外婆身体健康,还能帮忙种菜、管理果园。
因为四舅舅家的房子很多,外公外婆就搬进去了。因此,四舅舅家多了两位劳动力,果园变宽了,收入增加了。
外公七十岁的时候,四舅舅说:“我照顾父母好多年了,应该轮到其他兄弟姐妹了吧。”大家心知肚明,此时的外公年纪大了,不能下地干活了。
因为赡养外公外婆的事情,舅舅舅妈们闹成一团。主要矛盾集中在“外公的存款如何分配;外公外婆帮助四舅舅干活多年,劳动价值怎么算;老人以后生病了,医药费谁管;老人的饭菜钱,谁给”。
说来说去,就是钱财的问题。最后,几个舅舅决定,轮流照顾外公外婆,大家庭的财产,全部放在小舅舅家保管,并立下字据。
当我们到了中老年的时候,要考虑到上一代的钱财如何分配,避免兄弟姐妹的关系僵化;还要考虑到自己的钱财如何安排,避免儿女们的关系扯不清。
兄弟姐妹要经历减少经济交往,特别是帮助兄弟姐妹的晚辈创业、成家等方面,要保持头脑清醒。自己无法做主的话,多和儿女沟通。
距离产生美。兄弟姐妹,平时吃顿饭,在网络上聊几句,红白喜事到场了,就差不多了。各自有家庭,各自安好。
03
父母和儿女关系: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孟子说过:“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作为儿女,需要孝顺父母。这是最起码的善良。可是,父母做了恶毒的人,儿女还要孝顺吗?如果父母不孝顺爷爷奶奶,儿女会怎么想?
孝顺是有条件的。最根本的条件,就是“道德素质过硬”。
晚清大臣曾国藩,是一个孝顺的人。他在翰林院当差的时候,特意把父亲曾麟书接到京城去享福。父亲在北京住了半年有余。
父亲过生日的时候,曾国藩和朋友郑小珊吵起来了;父亲因此很生气,曾国藩也虚心接受父亲的批评,并深深自责。
追根溯源,曾国藩的成绩,和祖父曾玉屏的家教密不可分。
据《大界墓表》里记载,曾玉屏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顽劣的人,常常骑着马去湘潭一带游玩。
后来,有人笑话曾玉屏“不学无术”,于是把马卖了,走回家,从此立下“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家规。一家人要勤奋,晚辈要读书。
从而,曾麟书有了读书的机会,后来,考上了秀才。
曾玉屏对曾国藩这样说:“人要以懦弱无刚为耻辱,男儿应当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不难发现,兴旺的家庭,是几代人一起努力的结果。父母和儿女的关系,是“上行下效”的。
聪明的老人,会一直注重言传身教。在尊老爱幼方面做出表率。闲来无事,帮忙带一带孙子;如果上有父母,一定会认真伺候。
父母和子女的相处,其实是一种修行。上一代人修行到一定程度,下一代人接着修行,家庭因此变得越来越完美。
那些坐等儿女孝顺的老人,多半会被儿女嫌弃。老人无德,儿女也会缺德,孝顺从何而来?想明白了,就知道因果在哪里了,要如何做了。
04
夫妻关系: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易传》里说:“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夫妻不合,是因为丈夫不能正确对待妻室的缘故。
一个巴掌打不响。作为丈夫,不要认为妻子应该对你好。男人在外头赚钱,不容易,但是女人在家管孩子,照顾老人,也很难。
有的老人,虽然手里有钱,但是生活很孤单。甚至出现了晚景凄凉的节奏,因为他们没有了老伴。
宋代宰相王安石,在官场上,威风凛凛,在家里却有怕老婆的表现。比方说,有一次,老婆从官府搬来一把凉椅。王安石认为,这是占公家的便宜,做法不妥,但是不敢当面说,于是躺在凉椅上,故意把凉椅弄脏。天生爱干净的老婆,果然把椅子放弃了。
更可贵的是,王安石从来不沾花惹草,没有纳妾的想法。
当王安石隐退到江宁之后,妻子成为了他最好的“伴侣”,人生的后半段,因此过得安逸、幸福。
人老了,最好的依靠是老伴。话是这样做,如果你对老伴不客气,凭什么老伴要对你客气?将心比心,才能舒心。
05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个世上,真正不会亏本的投资,就是“投资家庭”。年轻时,就算入不敷出,也值得。等你老了,曾经的投入,都会回到你身上。
你把儿女当成手心的宝,儿女把你当成心中的神。
你把父母当成人生的贵人,儿女给你贵气的晚年。
你和手足关系干净整齐,大家庭里有欢声笑语。
你给老伴一个笑脸,一句赞美,老伴主动牵你的手......
一报还一报,一代传一代,你给家庭一缕春风,家庭给你冬日的暖阳。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处世之道: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人生就会有态度,处世就会有方法。
既有奋斗的伟大,又有平凡的淡定;既有敢于抗争的风骨,也有淡泊宁静的坚韧。
01.处世:要懂得换位思考。
我曾孤独地崛起,也必将孤独地倒下。
学会换位思考,是立身处世的必修课。
∮换位思考,就是站在事物的对立面,思考问题,解答疑问,豁然开朗。
读过一篇新年致辞,作者曾高飞说了一个“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观点,很有感触。
常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梦想小,安于现状,为粒米颗粟,栉风沐雨;为养儿育女,劳碌一生。
鸿鹄,梦想大,扶摇直上九千里,鲲鹏展翅,鹰击长空,让人肃然起敬。
反之“鸿鹄安知燕雀之志哉” ?
鸿鹄,志向高远,搏击九天为尊,往往人在高处不胜寒,独孤求败,寂寥一生。
燕雀,甘于平凡,追求平淡是真,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风生水起,同样值得尊敬。
在命运的大道上,无论你是鸿鹄,还是燕雀,都了不起,都是人生赢家!
干好事业,也须做到换位思考。
不符合市场的技术,不是好技术,就会被市场淘汰;
没有良好客户体验的APP,就是APP,就会被下架。
王安,是华人的骄傲、曾经的电脑大王,创造过从年收入仅1万美元的私人小工作室,变成收入超30亿美元商业帝国的时代奇迹,其工业电脑独步天下、独霸世界。然而,当个人电脑横空出世、引领市场风向之时,王安固执地坚持走工业计算机之路,完全抗拒个人电脑市场,由此被市场残酷地淘汰。于是,地球迎来了,IBM时代。
坚持市场导向、客户体验、用户思维,是企业成功的唯一路径。
02.为人:要学会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是胸怀;将心比心,是境界。
做最好的自己,是大智慧;学最好的别人,是大格局。
∮将心比心,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体谅对方,包容异见,学会理解。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加于己身的(坏的东西)也不强加到别人的身上;自己希望得到的(好的东西)也希望别人能得到。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做一个善良的人,懂得换位思考,心里装着别人,很快你会变成一个乐观而受欢迎的人。
你是一个司机,你希望行人别乱穿马路;你是一个行人,你嫌汽车横冲直撞。
你有一个女儿,你希望婆家多给彩礼;你有一个儿子,你嫌亲家彩礼要太多。
如今的社会,人的戾气越来越盛,暴力越发频繁。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习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考问题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为中心,从自己出发。
老婆教育儿子的时候,总是鸡飞狗跳。骂得最多的话就是“你这个都不懂?你怎么还不懂?”
我总是劝慰老婆:你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儿子什么都应该懂,如果他都懂,那还要你教什么?他还要学什么?你试着站在儿子的角度,思考一下该如何学习、如何学懂,也许你就有了教育儿子的新思路、新方法了。
听到我的发言,老婆蔑视地说:是啊,我学车的时候,在旁边,刹车、刹车、刹车,打方向、打方向、打方向,看反光镜、看反光镜、看反光镜,一路吼叫不停?
学会将心比心,世界才会和谐,人生才会快乐!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却很少有人知其出处
中国文化千年传承,诗词歌赋,文笔长兴。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古人的经典名句激励着后世,这些箴言虽然短小,但充分体现了"浓缩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值得后世细细揣摩,并引以为鉴。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别人的了解就像自己对自己的了解一样,把别人的感受能够当成自己的想法。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别人的问题,可以像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一样对待在别人身上发生的事。
这其实是在教育我们在平时的生活过程当中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关注他人的心情。只有将心比心,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儿才能为他人所接受,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小到人与人的关系是这样,家庭与家庭的关系也是这样,大到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更是这样。
与“百战不殆”之间的区别其实相比于"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好像更多人听说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二者的差别就在于,"百战不殆"就是攻击别人还老是取胜,"将心比心"则是为了和平和友谊做出的。
在我看来,只要心态好,虽说没有太大的追求,没有太大的野心,但我们每天不会因为勾心斗角而很累。人过一辈子就这么几天,何必太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有三五好友,隔三差五一起坐坐,聊天侃地,相互帮扶,一生也就快快乐乐过下来了,还有人怀念。因此,我更赞同"将心比心"的说法。
比如"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意思是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成为知心朋友的却没有几个。人和人之间的相逢应该总是如同初次见面似的,这样即使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只有志同道合、相互理解的两个人,才有可能成为知心朋友。人与人若能总像初相识时那样谦恭礼让,那么不论多久也不会产生怨恨。如此一来,友情才能历久弥香、地久天长。
还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句话意思家境贫寒时即使居住在闹市也无人问津,家境富裕时哪怕是住在深山里也会有远亲上门拜访。同样体现了"赤裸裸的现实人心"同时也是激励人们通过积极进取,获得尊敬。
它讲的是人情的价值,没钱,在哪儿都没人搭理;有钱,身处深山都有人来攀亲。世态就是这么炎凉,人情就是这么世故,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这些充满大智慧,却短小精湛的俗语,正是出自处世奇书——《增广贤文》中。
这本书是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虽然历来被当做启蒙读物,但是其中的观点深邃而洞彻,被人称为"国学宝典"。
有人说它读起来晦涩,但其实都是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而此书流传百年不衰,也说明了它有很强的共通性。从广义上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不需讲解就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这本《增广贤文》是精装正版,经久耐用。全文111篇,包含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和故事,内容十分完整,值得全家老少的阅读和学习。老话虽老,常读常新。经常阅读这些经典,就会对人情世故、人际往来、人生命运等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比寻常的见解。
一本好书,只需46元,也就是两包烟的价钱,但是对于自我提升,人生境界,都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优米精选 增广贤文正版全集 中华经典国学 ¥46 购买【将心比心的意思 将心比心的意思解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