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出虎子,他的长子是隋唐年间的“万人敌”,遗腹子是初唐名将
熟悉隋末唐初那一段历史的朋友,一看标题,就知道本文要写的人是裴仁基了。
裴仁基在演义小说《说唐全传》中,绝对是一个龙套角色。不过,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三子一女还是有相当戏份的。
三个儿子分别是裴元绍、裴元福、裴元庆。
其中的裴元庆在书中被设定为隋唐第三猛将,力大无穷,手持一对银锤,五升斗大,重三百斤,坐一匹“抓地虎”,来去如风,打遍天下,只有排名第一的李元霸、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能接他三锤以上。
其中的宇文成都因为与李元霸比武有伤,又接战了排名第四、第五、第六的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的车轮战术,当裴元庆杀来,他只挡了裴元庆一锤,就感到体力不支,落荒而走,回到隋炀帝的龙舟之上,一阵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双腿一软,跌倒在地,晕死了过去。
李元霸扬威四明山,无人敢冒犯其虎威,正自好生没趣,裴元庆来了,两人啪啪啪对砸了三锤,彼此钦佩,惺惺相惜。
李元霸眉开眼笑说:“好兄弟,天下没谁能挡得我半锤,你竟连接了三锤,真是英雄了得!”
这之后,李元霸手撕力劈了宇文成都,他本人则被雷公电母击死,裴元庆就成了天下无敌的第一高手了。
但是,他却在瓦岗军伐五关之役中误入庆坠山,死于火雷阵,可惜!
实际上,正史记载里的裴仁基只有两个儿子:长子裴行俨、次子裴行俭。
裴行俨非常生猛,《隋书》里面说:“行俨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
由此可见,裴元庆的原型人物就是裴行俨。
另外,所谓将门虎子,裴行俨如此生猛了得,是因为裴仁基本身也不同凡响。
《隋书》里面说裴仁基“少骁武,便弓马”。
裴仁基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为东汉尚书裴茂的后裔。
裴茂的后代裴奣,仕东晋为太尉咨议参军、并州别驾,子孙号为中眷裴氏。
裴奣的次子裴双虎,在北魏官至河东郡太守。裴双虎的曾孙裴伯凤,在北周任骠骑大、汾州刺史,封琅琊郡公。
裴仁基即裴伯凤之孙、北周上仪同裴定之子。
杨坚篡周代隋时,裴仁基充当杨坚的亲卫,极得杨坚信任。
在平定南朝陈国的战斗中,裴仁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表现抢眼,授仪同,赐缣彩一千段。
裴仁基在隋炀帝朝也很得隋炀帝喜欢。
因为裴仁基曾仪同的身份兼任汉王杨谅王府的侍卫。
隋炀帝继位后,杨谅举兵造反,裴仁基苦劝杨谅,被杨谅丢入了大牢。
隋炀帝平定了杨谅的叛乱后,知道了裴仁基的事迹,对他的忠心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越级提拔他当护军。
这之后,裴仁基在平定蛮贼向思多、大败吐谷浑、痛击靺鞨、一征高句丽等中屡建战功,官职不断升迁,一直升迁到光禄大夫。
隋朝末年,天下骚动,群雄并起,其中李密的瓦岗军据洛口而视东都。
隋炀帝任命裴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占据武牢以抵抗李密。
荥阳通守张须陀轻举妄动,被李密所杀,他的部下包括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等奔至虎牢关,成为了裴仁基的部下。
裴仁基对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这些人施恩示义,极力结交。
后来裴仁基与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等人也一同投靠了李密——其中原因,与《说唐全传》中写的大致相同:监军御史萧怀静对裴仁基心存顾虑,多方掣肘,并不断向朝廷弹劾。裴仁基一怒之下,杀了萧怀静,率部以虎牢城向李密投降。
李密大喜过望,封裴仁基为上柱国、河东郡公,封裴行俨为上柱国、绛郡公,对他们父子既重用,又亲近。
在演义小说《说唐全传》中,裴仁基的女儿裴翠云嫁给了混世魔王程咬金。
尽管在真实的历史中,裴仁基并没有这样一个女儿嫁给程咬金,但他们父子与程咬金的关系非常好。
《旧唐书》记载:瓦岗军与王世充对砍期间,有一次,裴行俨先行冲阵,冲到中间被流矢射中,滚鞍落马。程咬金挺身而出,冒死杀散了四周的士兵,然后把受重伤的裴行俨抱上马,二人同骑。王世充的大军又汹涌攻到,老程前胸竟被一条马槊捅穿。老程奋起神威,将马槊拧断,杀死刺他的士兵,拼死救下了裴行俨。
在为瓦岗军效力的日子里,有勇有谋的裴仁基曾给过李密不少好的建议,可惜李密过于自负,没能听得进去。
王世充因东都粮尽,难以支撑,就孤注一掷,甩出全部底牌,率领全部人马到偃师,要与李密决战。
裴仁基给李密支招,说:“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此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
不用说,如果李密能接受裴仁基这个建议,王世充会死得相当难看。
但过于自负的李密拒绝了裴仁基的建议,还给裴仁基上课,说:“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断,三也。我按甲蓄力,以观其敝,彼求断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
当然,如果李密能够严格执行他自己的策略,那效果也不会太差。
但是,由于单雄信等将瞧不起王世充,纷纷踊跃请战,李密又改变初衷了,提前与王世充展开决战。
决战前夕,裴仁基苦争而不能阻止,只有捶胸顿足,仰天长叹。
次日决战,李密大败。
裴仁基父子双双被王世充俘虏。
王世充“以其父子并骁锐,深礼之”,并把兄长的女儿嫁给裴行俨。
王世充称帝后,任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
不过,王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
裴仁基心不自安,暗中与王世充所任命的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数十人密谋造反。
不料,王世充手下大将张童仁得知他们的秘密,向王世充告发。
王世充勃然大怒,骤然发难,将裴仁基等人捉起来,不但把他们全部杀死,并灭他们的三族。
李世民平定洛阳之后,罗士信感念裴仁基当日的知遇之恩,着力寻访裴仁基亲友,觅得了裴仁基的一个小妾。
这个小妾已怀有裴仁基的骨肉,后来生下了裴仁基的遗腹子——裴行俭。
少年裴行俭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长大后来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论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身兼文武两职,可谓出将入相。后来又大破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厥残部,被誉为千古名将。
唐代诗人杜牧曾把裴行俭与名将李靖、李勣等人相提并论,说:“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明朝人黄道周在《广名将传》中给裴行俭的百字赞语开首两句是:“行俭也贤,兵术尽传。”
将门虎子,大是大非面前何惧"血溅三尺"?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咱就说说这位许世友,打起仗来虎虎生威,教育起儿子来更是虎声虎气。人家娃从小就得五点起床跑操,上学不准坐车,连个作业本都得自个儿排队买。这哪是府上,简直跟苦行僧修炼似的。现在的熊孩子们听了怕是要集体喊"妈妈我爱你"。
许建军,这位将门虎子可不是混日子的主。在里,别人家的公子哥可能还在想着怎么舒服,人家已经在和贪腐较上劲了。干得漂亮吧?不,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几个被他搅了局的"大人物"不干了,这还得了?咱得想办法治治这个"多管闲事"的愣头青。
好嘛,这不就开始上演"无间道"了么?匿名举报信、假账本、莫须有的罪名,这些"杀手锏"一股脑儿地砸向了许建军。这些招数,说白了就跟小孩打架告状似的,就是把个"欺负人"整得高大上了点。
后来查明了,许建军不仅是清白的,反而是条汉子。为了的钱袋子,得罪了不少人。这让人想起古人说的"不怕君子报仇,就怕小人记恨"。那些被他"砍"掉预算的人,可不就等着机会往他身上捅刀子么?
有意思的是,等大白后,许世友也没立马给儿子。依然是按部就班地走程序,该查的查,该审的审。这老爷子是真拿铁则当饭吃,一点都不带含糊的。放在现在,这种"不为亲人开后门"的操作,那得上个热搜。
专案组后来挖出个大料:构陷许建军的主谋,竟是许世友的老部下!这剧情,比电视剧还狗血。那位老部下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玩的这出"报复记",非但没整倒许家父子,反而把自己给整进去了。
最绝的是,事后许建军重返岗位,干得风生水起。有人提议要给他记功,许世友又来了句:"把分内的事情做好,是应尽的职责,不需要特别表彰。"得,这爷俩一个比一个硬气,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虎父无犬子?
这事儿后来被编进了军校教材,成了经典案例。这让我想起街边卖糖葫芦的,有苦有甜才够味儿。许家父子这出戏,苦是真苦,可这个味儿,是越品越有劲儿。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在现在这个人情社会,你觉得我们还需要许世友这样的"铁面无私"吗?为官者该如何平衡亲情与原则?对此你怎么看?
那些的将门虎子,如今还有人记得吗?
褪尽的硝烟,昔日被削平的山头、被炸翻的树木,在经过沧桑的岁月后,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仿佛治愈了曾经受过的创伤,如果不是巍然挺立在那里的英雄纪念碑,谁还记得还有着这场呢?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修复能力,可在那场中永远失去亲人、爱人的这些人心灵上的创伤,能随着流逝的时光修复吗?
雄伟巍峨的友谊关是历史的见证者
友谊关前游人如织,享受和平的群众乐此不疲地往来打卡,喜笑颜开之际,有没有想到手捧鲜花到纪念碑前鞠一躬并缅怀一下先烈呢?有朋友强烈建议友谊关要恢复以前“镇南关”的名称,毕竟在历史上就有过“镇南关大捷”的战斗故事。
傅平山在这场中的并不是很高的军官,但却是我军侦察兵中最高的一位。时任38军114师侦察科副营职参谋长的傅平山,年龄定格在1987年1月1日,在12月27日执行侦察捕俘任务中,潜伏地点被越南一位农妇发现,随即遭到越军重点包围。
右一为傅平山
为掩护战友撤离,傅平山携带一支67式微声和7发与敌人展开了周旋,只身一人与大批敌人缠斗六天五夜,随身只携带了两块压缩饼干,以侦察兵特有的战斗技巧和野外生存能力与敌人斗智斗勇,由于腿部负伤的拖累,傅平山在1987年1月1日上午,被越军包围后宁死不降,壮烈,时年29岁。
电视剧《我是特种兵》有一段经典片段:剧中参谋长方峻遭遇敌人埋伏后,被敌人割了头颅,方峻生前的战友雷克鸣拜祭完,在当天晚上单人独骑杀入敌方阵营,打死打伤敌军30多人后,将的头颅抢了回来。
干啃压缩饼干的老山战斗英雄王高银
这个片段就是根据傅平山生前的战斗事迹所改编,目的就是纪念这位侦察英雄。
傅平山和上将傅全有并没有亲属关系,大家都是重姓而已。傅平山后,时任38军副师长于承海的女儿于燕萍至今未曾改嫁。的女儿当时年仅三岁,于燕萍多次婉拒上级对她的照顾。在2006年,曾入选"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的候选人名单。现在是武警某医院著名的面瘫治疗专家。
江鲁平为了给炮兵提供精准的坐标,率领一个连队穿插深入敌后,在与敌人遭遇战中被打中腹部,重伤中的江鲁平虽然肚破肠穿,但依然指挥战斗直至、时年26岁。江鲁平是原广州军区副江燮元的三子,四子江南平任某师侦察连班长,在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立功,可谓是将门虎子、一门忠烈。
即将出征的战士
毛晓东,是当时第41军副军长毛余的独子,在参战前曾获得过全军比武的第二名,军事素质极其过硬。毛晓东没有任何“官二代”的不良习气,训练刻苦。在对越反击战中,毛晓东奉命率部攻取越军809高地,在不断向前突击的过程中,不幸中弹壮烈。
原黑豹突击队成员
入伍仅一年,19岁的曲宁江,为了杀敌报国,特意找到当时时任41军的参谋长曲奎,请求自己的父亲把他调往前线参与作战。曲奎不但同意了儿子的请求,还要求儿子严于律己像普通战士一起作战。1979年2月24日,曲宁江部遭遇越军偷袭,不幸的是曲宁江被越军隐藏的手击中,壮烈。
残疾金元到麻栗坡陵园祭奠战友
在对越反击作战中张力担任的是某部侦察班的副班长。张力奉命前往越军的控制区域侦察敌人动向,被越军发现后为了保护战友而被击中一枪,由于是在敌人腹地,张力的负伤只能是简单地包扎而没有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结果导致流血过多伤重不治而壮烈。
时任侦察副班长的张力(右一)
在自己弥留之际张力请求战友向时任160师师长张志信,自己的父亲,捎上一句话,大意就是没有给自己的父亲丢脸。张力的墓地只是一个简易的土坑,墓碑是用一块木头做的,上写“张力之墓”。
罗粤宁的父亲叫罗荣,是一名老,1955年曾被授予大校军衔,是从的风雨中一路走过来的老、老战士,1968年11月升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
罗粤宁永垂不朽!
面对儿子的遗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罗荣伤心落泪,他哽咽着对在场的干部战士说:”我的儿子是为国家的,战死在沙场,他死得值”。罗粤宁平常非常低调,从来没向任何人说过自己是罗荣的儿子,在连队的日常生活中也没有表现出与任何人的不同,全军将士们对父子俩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敬佩和震撼。
手拎钢盔向着胜利走来的女战士
【将门虎子、将门虎子是成语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