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的意思,尊师重道的意思是什么生肖

更新:08-0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尚书》起名,满腹经纶、温润如玉的男孩名,个个有气质

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出自《尚书·大禹谟》。

帝德应当使美好,在于养民。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德在于把美好化,而如何处理好就在于如何治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核心还是。这一段话中所谈到的“善政”,与儒家主张的“德政”、“仁政”是同一意思,就是造福于民的。大禹时期,如何团结众多的部落,使其能够“宾服于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出自《尚书·周书·旅獒》。

明白道理是不困难的,而付之行动是很困难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出自《尚书·仲虺之诰》。

善于请教别人收获就多,自以为很聪明对人不谦虚,所得就少。遇事多问的人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会使自己知识贫乏。喜好向别人提出问题,虚心求圾暗,自己的知识就会的彼岸丰富。如果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知识就会变得贫瘠。古人也有不耻下问的训诫,就是说不好以向别人请教问题为耻辱,哪怕是职位比自己低的人。

古代乃至近代,人们对于取名都是很看重的。在以前,人们取名时非常喜欢引经据典。如唐朝丞相杜如晦名字出自《诗经》的《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北宋词人周邦彦名字出自《诗经》的《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近代诗人戴望舒名字出自《楚词・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取名时引经据典的例子不胜枚举。让我们看看从《尚书》中取名有哪些好名字。

今如

出自《尚书•西伯戡黎》: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

「今如」顾名思义,就是「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表达对美好的祝愿和期盼。「今如」在本文中是反问句,是说:现在该怎么办?引申男宝宝善于思考,热衷提问。寓意男宝宝稳操胜券、稳扎稳打、胸有成竹。

俊明

出自《尚书》: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尚书》中的「克明峻德」和《大学》重点 「格物致知」,结合起来,就是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探求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一言以蔽之,可曰:「明」。大学之道。引申贤明,明智,睿智之义。「俊」也同「峻」有高大之义。用作名字,寓意男宝宝才貌超群,俊俏杰出。

出自《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允恭克让」指诚实、恭敬又能够谦让。「安安」在文中是温和恭敬的意思。取名「允安」寓意孩子谦让有礼,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加上「允」字都有古典美,富有音律美。引申孩子甜美俊俏。

岳初

出自《尚书•舜典》: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

「岳」本义是指高大的山、妻的父母或叔伯。在文中只是指西岳泰山,用作名字,可理解为顶天立地、坚定、成就非凡等内涵。而「初」有初心之义,本义就是开始,开端。取名「岳初」寓意孩子走得更远。引申无怨无悔,坚定无疑。

敬宽

出自《尚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这句话是舜帝对契说:「你作司徒吧,谨慎地施行五常教育,要注意宽厚。」可见,这里的「敬」是谨慎,也是尊敬,敬爱之心。「宽」是宽厚,宽容之义。取名「敬宽」寓意孩子礼貌细心,尊师重道。最重要的是孩子未来始终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走得会更远。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意思是尊敬授业的人,重视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论及到尊师重道的问题。如佛陀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谈到净业三福时说:为佛弟子当“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在《善生经》中佛陀也谈到弟子敬奉师长应做到五事:“善生,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善生,夫为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在古代有很多高僧都秉承佛教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他们都是尊师重道的典范。

  道安大师(312―385)是东晋着名高僧,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师18岁出家,因其形貌黑丑,未被重视,令作农务,但因他博闻强记,数年后,其师改变态度,令其受具足戒,并准许出外参学。24岁时,在后赵的邺都(今河北临潼),得到佛图澄嫡传,因而经常代澄讲经,为信徒解答许多理论上的疑难问题,故有“漆道人,惊四邻”之誉。佛图澄死后,后赵内乱,道安法师赴山西(今山西临汾)译经,不久又去飞龙山(今河北汲鹿境)宣扬佛图澄的学说。东晋永和五年(349)应后赵主石遵之请返邺都。不久石遵被杀,道安法师又去山西和河南。此后道安大师又云游河北、襄阳、长安等地,从事译经、讲经、制定僧制等工作,他对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道安法师初出家时,虽然聪慧过人,却因形貌丑陋,不被师父看重,师父命令他从事田间劳役的苦差事。道安法师在田间辛勤劳作,没有一点抱怨的言语和神色,如此劳作三年。在田中劳动期间,法师向师父乞求《辨意经》一卷,本经五千余言,道安法师带着经典到田间劳动,在中途休息时就读经不倦,晚上归来后又向师父求其它的经典阅读。师父严厉地说:“昨天给你的经还没读,怎么还求其它的经典?”道安法师回答说:“我已经能背诵了。”师父大为惊异,但并不相信,就又给他一本《金光明经》读诵。此经有一千万言之多,法师又像以前一样带着经典到田间干活,晚上回来就将经典还给师父。师父就让他背诵这部经,竟然一字不差,师父从此对道安法师刮目相看。

  道安法师聪慧绝伦,被师父派去从事耕田锄地的苦差而服勤不怨,这种对师父的恭敬古来少有。看现代的僧人,稍微有点专长,如果师父对自己稍微严苛一点就满腹怨气,离师而去,更何况从事田间劳动呢?

  道安法师的弟子法遇法师,在师事道安法师时,对师父极为尊重,后来法遇住锡江陵长沙寺讲经说法,接引徒众,跟从学道的弟子有四百余人。

  当时,寺中有一僧人因饮酒违犯戒规,法遇只是处罚了这位僧人,并没有迁单。这件事情被师父道安大师知道后,就在一个竹筒中放置一根荆条,封好后寄给弟子法遇。法遇收到后打开竹筒见到一根荆条,法遇法师对大众说:“这是因为饮酒僧犯戒,我训领不勤,师父忧虑,才从远方赠给我一支荆条。”法遇法师于是鸣椎集众,将竹筒放置在面前,烧香表示恭敬。然后自己伏在地上,命令维那以荆条使劲抽打他三下,并垂泪自责。境内道俗之人无不为之叹息,因为此事受到鼓励的有很多人。

  法遇法师虽然远离师父,但对师父的言教恭敬听从,并且能够从自责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过错,然后痛加悔改。像法遇法师这样的贤能弟子的事迹,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仍然能够令听闻者为之感动。

  禅宗二祖慧可禅师是禅宗史上尊师重道的典范。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修道之时,慧可禅师前往亲近。慧可去后,达摩禅师并不与语。一天晚上,天降大雪,慧可站立雪中等待,到天亮时,大雪已经没过其膝,但慧可禅师依然站立不动。达摩禅师便回头问慧可说:“你久立雪中,欲求何事?”慧可眼含热泪说:“惟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晶。”达摩禅师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能至,汝今以轻心、浅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慧可禅师听了达摩禅师的教诲,便以刃斩断右臂,放置于达摩禅师跟前。达摩禅师被其诚心所感动,说:“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今断臂,可以求法了。”

  慧可禅师对达摩禅师说:“我心未安,乞师安心。”

  达摩禅师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禅师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禅师说:“与汝安心竟。”达摩禅师于是传法给慧可,为禅宗第二代祖师。像慧可禅师这样,为了求法,对达摩禅师至诚恭敬,乃至不惜为法砍下自己的右臂,这样尊师重道的高僧古来少有。

  唐代高僧古灵神赞禅师在悟道之后,开启自己的师父,使自己的师父反而对他恭敬礼拜。古灵神赞禅师在本州大中寺受业,后来行脚遇到百丈禅师而悟道,悟道之后回到原来的寺院。神赞的师父问他:“你离开我到外面去,得到了何种事业?”神赞回答说:“并无事业。”师父于是派他服劳役。

  一天,神赞禅师的师父洗澡命神赞为他搓背,神赞拍着师父的背部说:“好所佛堂而佛不圣。”师父回头看着神赞,神赞接着说:“佛虽不圣,且能放光。”师父不解其意。一天,神赞的师父在窗户下看经,有蜜蜂钻进窗纸中想出来。神赞看到这种情景便说:“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神赞于是作偈语说:“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的师父听到徒弟竟然如此说,马上将经书放下说:“你在行脚时遇到了什么人?我看你前后出言异常。”神赞说:“我蒙百丈禅师指个休歇处,现在想报答师父你的恩德罢了。”

  师父于是告诉大众设斋请神赞禅师说法。神赞禅师于是登上法座,举唱百丈门风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神赞的师父听过之后,便于言下悟道。神赞禅师的师父感叹说:“为何到老了才听闻到极则事。”神赞禅师后来常住古灵,聚徒说法数载。神赞禅师临圆寂前,剃发沐浴之后,以钟声招集众人说:“你等诸人,还识得无声三昧吗?”众人说:“不识。”神赞禅师说:“你们静听,不要作别种思惟。”众人都侧耳聆听。神赞禅师神情安然地圆寂,建塔安葬于本山。

  古灵神赞禅师悟道后,想启发师父悟道,师父竟然恭敬地返拜弟子,并为其设法座请自己说法指点迷津,师父在神赞的指导下得以悟道。神赞禅师的师父对得道的徒弟尚且如此恭敬,甘愿为弟子之徒,我们为人之徒的人,更应当对授业恩师倍加尊敬。

  近代高僧印光法师不仅自己尊师重道,而且还经常在为弟子开示时劝告弟子尊敬师长。法师常对弟子说,对师长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法师在《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中教育尤居士,对师长一定要尊敬谦卑。法师指出,有的学佛者,处处都妄自尊大,唯我独尊,从不知道谦虚对人。有的人写信署名时,本来应当以顶礼之类的词结尾,以示对对方的尊重,而现代人却常常用合掌、合十、谨启等词作结尾,而不肯有一点屈就自己,这种现象很不好。法师认为,学佛之人,本想了脱生死,却又轻师慢教,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师长是我们学佛者的法身父母,有了师长的指点和教诲,我们在道业上才能不断进步。我们应当像古代高僧一样尊师重道,如此才能学修并进,德艺双馨。

图文 | 千佛山兴国寺

【尊师重道的意思,尊师重道的意思是什么生肖】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尊师的故事,孔子尊师的故事 下一篇:尊敬老师的故事—尊敬老师的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