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志愿故事(96)养成尊老爱老的好习惯
系好初中生活的第一粒扣子——我的志愿故事
市实验中学2018级39班宋舒清
巴斯凯利亚曾说过:“你们在开始一天生活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去爱他人,应该努力去发现世间美好的事物,那么,从外界的反映中,你将发现一个可爱的自我。假如在你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紧紧握住你的手,这说明你在一生中未曾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人。”现在的我,学着去用自己现有的力量帮助他人,系好我初中生活的第一粒扣子,做好每一次志愿者活动。
在实验中学这个爱心大集体里,不知不觉中自己亲身参加多次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感觉走遍了大半个东营。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志愿者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在奉献中收获快乐,如何系好我初中生活的第一粒扣子。
现在仍然清晰的记得初中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那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因为我非常有幸,成为了实验中学志愿者中的一员,参加“尊老敬老”的活动。我们在班老师的带领下抵达老年乐园,尽管我们是分小组活动,但是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很快就了解了老人们的生活情况,并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我们组一个男生还给他们讲了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知不觉间,一上午的时间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 ,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爷爷奶奶,走在回去的路上心里无比得充实、快乐。
尊老爱老是最基本的行为。说到尊老爱老,它可以说是一件简单而又有趣的事,简单到给家里的爷爷奶奶端杯茶,或者陪他们聊聊天,你不经意做出的一个小的动作,就可以给爷爷奶奶带来无限的快乐。每天,当我们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时候,可以跟家里的爷爷奶奶说声“再见”,走在洁净的大街上跟路边的爷爷奶奶打声招呼,更可以是经常去敬老院陪陪他们 。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
每一次的志愿者活动,我都会收获很多,包括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希望孝敬老人不仅停留在老年乐园里,更要被放在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尊老爱老的好习惯,共建美好校园,共创美好社会,做一名尊老爱老的中学生,系好初中生活的第一粒扣子!
马传岗:尊老爱幼家庭和睦——我的家庭故事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我1968年2月应征入伍,告别了父母双亲离开了有牡丹之乡之称的山东菏泽,来到武汉市空军高炮。从此,武汉三镇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提干结婚成家,因为我老伴就是武汉人,因此我从转业也留在了武汉市工作直到退休,说起来我在武汉生活了55年了。
这期间曾经随参加作战行动几次离开武汉。一次是1968年初,我刚刚入伍便随奔赴广西凭祥友谊关,一方面准备入越参加抗美援越作战,一方面执行国土防空作战任务,一年半后返回武汉。第二次是1970年底至1972年底,随到老挝参加了抗美援老出国作战任务。第三次是1978年12月至1979年5月,我随奉命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任务。
半生戎马生涯,多次亲临战火纷飞的战场,我更加知道和平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和平生活。的职责是保家卫国,我也曾经面临出生入死的考验,50年前,与我一同入伍的老乡战友就有长眠在老挝的土地上。我时常怀念那些战友,我也时常反思,的战友他们短暂的人生价值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祖国有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吗?
我的老家山东是孔孟之乡,仁义礼智信和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对我影响深刻,我也十分注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经营我的小家庭。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小家庭都和睦了,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我的家庭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也不是名门之后。但我家祖祖辈辈都有很朴素的家风,很简单的家庭规矩。如敬老爱幼、明事知礼、诚实友善、助人为乐、勤俭持家等。
从我记事起,长辈就教育我要好好读书、不怕吃苦,正直善良,不说假话等。从小时候起我养成了做错事宁愿挨打也不说假话骗大人的秉性。
1960年,咱们国家遭遇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再加上苏联逼着我们偿还的军事援助的债务,全国普遍遇到食物短缺。长辈们宁肯吃树皮、草根,也要把仅有的粗粮留给我们晚辈吃。此事我没齿难忘,尽管我从军离家几十年,老父亲老母亲都已辞世,我和家乡亲人们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2015年8月中旬,我女儿邀请我们全家人去宜昌三峡人家等景点去观光旅游。一家人一路上其乐融融,玩的心花怒放,我们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美啊!
可伴随着车船劳顿、爬山涉水,全家都累得疲倦不堪。我的腿更是在下山途中抽了筋,一度疼痛难忍。一直回到武汉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
“老街”在武汉小吃中小有名气,离地铁站也不太远,我们决定下车后去品尝一下。就这样我们一家人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该小吃店门口,说明来意。哪知迎宾员告诉我们:座位已满,要排队入座。我和老伴只好在路边找个板凳坐下耐心等待。
经过一路的旅途劳顿,我们一家人真是又渴又累。就在这时,我的外孙女榕榕,那年只10岁,端着一杯酸梅汤来到我们跟前,甜甜的说:“姥爷,嫁嫁快喝,解解渴。”(注:姥爷是我们山东人外孙对外公的称呼。)
此时我的感受,不说你们也体会出来了吧!一下子让我们老两口忘记了一路的疲劳, 我的小外孙女也是从小在长辈的教导下,懂得了尊重老人,爱护老人的道理。
此情此景,小外孙女的身上就体现了我家的尊老爱幼家风。
我结婚以后,岳母和我们一起住了20年,一直到1998年在我家去世。其间我老伴的哥哥、姐姐接她去住,不论住在谁家都不会超过一星期,要么他们把她送回来,要么打电话让去接回来,老人家在我们家住的时间长,一是大家生活彼此习惯了,二是家庭和睦,长幼互尊互爱,岳母舍不得我们这一家人。
几十年来,我们这一家人,从汉口搬到武昌,从军营搬到工厂。从来都没有红过脸,更别提吵嘴的事。家庭和睦了,我无论是在,还是转业到地方单位工作,有一个和谐的家庭让我也安心,工作起来干劲也足了,在立功受奖,在地方单位也是年年当先进,还被武汉市商委、江岸区委、区评为先进工作者。
我女儿成家后,我和亲家商量,双方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约定对待儿子、女婿一个样,对待姑娘、媳妇一个样。有事多商量,没事多走动。
我女儿从小受到良好的尊敬长辈吃苦耐劳的家风熏陶,她在家孝顺自己的父母,在婆家跟娘家一个样,孝敬公婆明事理肯干事。家务事抢着做,对老人长辈称呼礼貌温柔。爹爹婆婆把她当闺女待,她把公婆当爹妈看待。结婚二十多年从来没有争过一次嘴,每天笑呵呵。
我的女婿也是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他来我这里,主动找我拉家常,把在外边了解到的好人好事、奇闻趣事统统说给我听,也主动干这干那,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
也正是尊老爱幼良好的家风的影响,我们与街坊邻居,与老战友老同事关系处理和谐融洽。我的女儿女婿在自己的工作单位也是尊重,尊重同事,和大家的工作关系处理的很好,受到的表扬。
如今,他们唯一的女儿今年就要高考了,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尊老爱幼的家庭,从小就知道孝顺我们长辈,我相信,这样一个知书达礼明事理懂礼貌的好孩子,一定会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这就是我的“最美家庭”故事,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写于2023年5月11日
作者简介:马传岗,山东菏泽人,1951年1月出生,1970年1月,大专文化,现居住武昌区徐家棚街油料所社区。1968年入伍,曾任空军高炮独立第一团、空军高炮第十九师排长、副指导员、团处干事、师干部科干事、空军武汉东湖干休所干事等职。1985年转业,曾任武汉市食品公司禽蛋二厂任劳动人事科长等。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分享一些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
是的,尊老爱幼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强调对年长者的尊敬和对年幼者的关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尊敬和爱护自己的长辈和晚辈,也应该尊敬和爱护他人的长辈和晚辈。这种美德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行为准则,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新时代,这一传统美德仍然被弘扬,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成为推动家庭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里有一些关于尊老爱幼的经典故事:
1. 汉文帝亲奉汤药:汉文帝刘恒是一位宽厚的君主,他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为社会带来了繁荣。他也是一位孝顺的儿子,母亲薄太后多病,刘恒经常亲自尝过汤药后才给母亲服用。
2. 孔融让梨: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在他七岁时,家中举办祖父的寿宴。当时有一盘酥梨,孔融按长幼次序分配,自己拿的却是最小的一个。他的父亲好奇问他为什么,孔融回答说:“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这个故事体现了孔融的谦逊和尊敬长辈的美德。
3. 子路借米: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以政事和勇敢闻名。小时候家境贫寒,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家里却没有米。子路翻山越岭到亲戚家借米,满足了父母的愿望,邻居们都称赞他是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4. 黄香尊老爱幼: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被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他九岁时母亲去世,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寒冷时,他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温暖床铺,夏夜炎热时,他则扇风给父亲降温。黄香的孝心感动了许多人。
这些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美德,也是我们今天仍然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价值观。
【尊老爱幼的故事【尊老爱幼的故事简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