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暖分界线让南方人更抗冻?专家称南方供暖或导致其身体不适
冬天来了,你所在地方被计划供暖服务吗?每年11月15日集中供暖工厂烧起锅炉,分界线以北的城市居民开始享受温暖。而分界线以南甚至咫尺之遥的居民将经受没有暖气的冬季。寒冷的冬天令人直哆嗦,不少人疑问,为什么南方不被供暖?难道南方就不会很寒冷吗?生长在南方的你们,到底是冷还是不冷?
文章配图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民众生活水平改善,南北分界线正日益被视为“时代错误”或“不合时宜”。有些城市甚至曾因大量市民同时使用电热器而遭遇大面积停电。有学者认为应以室外温度作为判断当地是否提供集中供热的决定因素。网友吐糟:在南京这种分界线以下一点点的城市,夏天热死,冬天冷死,还没有暖气,冷得我从小一直冻疮, 觉得不要按分界线应该按气温来装,每年冬天真的超冷。
文章配图
南方也需要暖气呀!南方冬天刺骨的冷,白天醒来,被窝里只有身体所占之地是暖的,身体不到之处被窝都是冷的,所以在窝里基本都不乱翻身。怎么可能不冷呢?、
专家称南方供暖或导致其身体不适
正当为南方是否集中供暖仍争论不休时,一些南方城市已悄然开始了供暖动作,武汉市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早在2005年开始,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其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扬州、南通等南方城市都已实现部分小区的集中供暖。
“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的不适应。 ”沈和荣说。
除了每家每户的经济账,南方集中供暖的最大争议是能耗问题。
专家称南方供暖或致居民不适应36,2210转发至: 我国暖通界权威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则认为,目前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尝试并没有进行过严格论证。长江以南有采暖需求的城市,居民采暖以电暖器、热泵空调等为主,目前其采暖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6到8度电,按照发电能耗折合为两到三公斤标准煤,而北方集中供热地区的采暖能耗达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标准煤,做得好的也在15公斤标准煤左右。
按近年来有采暖呼声的武汉、长沙、重庆、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城市住宅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每平方米多五公斤标准煤,总额就将增加2000万吨,而我国目前城市建筑运行能耗为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增加了城市建筑总能耗的4%。
长久以来,南方地区居民采取的是采暖设备屋里有人则开,无人则关,而且即使采暖设备运行,屋子里的温度一般也不会像北方集中供暖住宅那样动辄达到20 。正因此,南方实现了只是北方地区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的采暖能耗。
补充阅读:
北方不懂南方的冷
一张在网络上流传的对比图形象地表达了北方人和南方人是怎样过冬的。只见南方人躲在厚厚的被窝里,戴着大帽子,捂着热水袋,冻得瑟瑟发抖。相比之下,北方人就显得悠哉多了:穿着单衣单裤,坐在暖气房间里,还一边吃着雪糕。网友配图说明———又到了"北方同学得瑟,南方同学哆嗦"的季节。
关于南北方冬天冷的差异,网络上还流传着这样的解释:北方冷皮,南方冻骨。打个比喻,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衣服穿厚点就可以了;而南方冷却是魔法攻击,穿再多衣服都没用,得有抗性!而让北方网友郁闷的是,南方的朋友们还总是爱问:"你不是北方人嘛,怎么会怕冷?""我们只是从北方来的,不是从北极来的!"北方的孩子"泪流满面"。也有网友一语中的,指出南北方差异:"北方抗冻装置高,南方抗冻属性高"。更有网友感叹,"其实,北方不懂南方的冷"。
南方人过冬练就"抗冻属性"
网友"晓蕾sir"在南方和北方都生活过,深有感触,"南方的冬天下雨是一种常态,同样季节的南北方,南方整个城市的植物倒还是显得生机勃勃,不过雨一下,阴冷不少。北方的景物虽大抵处于灰白相间中,但干爽利索。"网友"新桀信什么"吐槽:"南方的冬天,寒意袭遍了全身。干冷不算冷,湿冷才真冷啊!"
不过说起抗冻能力,北方网友可能远没有南方的网友厉害。曾经有一个段子,说北方某城市某路段暖气管破裂,造成居民室内温度降到17℃,他们纷纷称受不了,太冷了。对此,南方网友"雪梨橙Shirley"感叹,"原来南方的孩子才是最抗冻的!"对于南方的寒冷,有网友还借天气创作了一个冷笑话:今天专程烧了壶开水沏了杯热红茶,太烫了,就放一边刷微博,没刷几条,再拿起茶杯———妈呀,已经是冰红茶了!
南方网友总结取暖方式"基本靠抖"最雷
天气冷怎么取暖?有微博网友总结出"南方过冬取暖方式":没暖气的日子,我们可以烧火取暖;实在不行,用煤炉取暖;再不行,咱用电的,电热毯也能凑合一下;还有更牛的,比如用太阳能自然发热;当然最牛的,就要属抱团取暖了。
这些还是毛毛雨,网友们还有更有才的御寒方式。网友"张饱饱JJ"是在南方的东北人,床上一堆零食、各种数码产品、电热毯,就是他的过冬方法;"-茉莉-Petals"还是学生,虽然学校有空调但是0℃以下才开,所以秋裤、毛裤必须得穿,此外,每天都要抢热水,否则别想安然过冬。"微笑De向日葵"为了抗击冬天武装到了牙齿———泡脚盆+暖手宝+大棉裤+棉拖鞋,屁股底下垫着电热毯,身上还盖着毯子;不过,也有人对于寒冷表示无可奈何,"小东拉西扯_"咆哮:风刮过来时,取暖基本只有靠抖了有没有?太冷了不想复习有没有?
除了调侃,也有网友分享一些较为靠谱的御寒宝典,比如多吃热性食物,羊肉、牛肉,冬天也可以适当加重口味,吃些偏辣的食物,还要保持足部的温暖,坚持每天热水泡脚,这样会带动全身的热气。
PK:究竟是南方人怕冷,还是北方人怕冷?
网友“贫穷富翁4243070”: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也去过北方,感觉是:北方是干冷,南方是湿冷,是一种钻心的冷。在北方零下十几度我也不觉得冷,可在我们家乡十几度都让人受不了。
献给自己3X岁生日:努力是必须的,但是选择比努力重要
刚过了自己的3X岁生日(具体X等于几就不说了),谨以此文,纪念那个曾经我最喜欢得游戏解说,以及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
十几年前我还在读大学,那个时候视频网站还是什么视频都可以随便看的,基本上优酷和土豆两家独大的地步。那个时候优酷和土豆还没有合并,爱奇艺还没有收购PPS,网络直播还只能用YY这样的语音没法露脸。那个时候因为学校校园网的限制,所有的视频我都只能看6分钟,一旦看到6分01秒的时候必然会卡住然后掉线。
在那个年代,优酷游戏区还是“群魔乱舞”,连分区都没有。不过那个时代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主播——或者更准确的说,视频剪辑制作者可能更合适一点。上传了很多非常精彩又有趣的视频。这里面就有当年我最喜欢的游戏解说——小东。
小东,真名李东辉,和我一样是一个80后,现在可能都已经没有几个人还认识他了。
上传视频的ID,用现在的视角来看简直土到掉渣——小东是个好青年,视频内容是DOTA视频集锦。
可能这样说有点平平无奇,但是在10年前的优酷里,头三年一共更新了不到20个视频,每个都是100W+浏览量的精品爆款。当年,小东作为DOTA圈子里唯一的娱乐主播,在圈内的有着“极其恐怖”的影响力,他编的段子在DOTA的大学生玩家里广为流传。或者这么说吧,说他是电竞圈的“岳云鹏”来形容,可能并不为过。
为什么说他的影响力可以用“极其恐怖”来形容呢?我就举一个例子吧。不管玩没玩过,大家都知道英雄联盟吧?大家也都知道英雄联盟LOL这个游戏的昵称叫“撸啊撸”吧?但是英雄联盟为什么叫“撸啊撸”呢?我估计没几个人知道。
到这里估计有人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没错,给英雄联盟这个游戏定上“撸啊撸”这个昵称的人就是——小东。
2011年3月的时候,英雄联盟还处在不开放(或者说半开放)内测的阶段,那个时候英雄联盟好玩还是DOTA好玩大家争论不休。
这个时候,小东在他的节目“小东拉西扯”第一季特别篇里谈到了英雄联盟的昵称问题。原话我不记得了,我也不想再回头看那个视频,但是我现在依然能够想起来他原话的意思(下面简要总结了一下)。
一个游戏的昵称决定了它能不能广泛地流传。DOTA用国人的发音是“捣塔”,两个音节比较好发音,甚至有的时候只需要说一句“捣?”,然后同伴回一句“捣!”,几个人就能一起开黑了。那么英雄联盟,如果没有一个昵称,那么大家相互之间总不能说“玩一盘英雄联盟吧”,这样这个游戏根本就推广不起来。
那么什么昵称适合英雄联盟呢?英雄联盟的英文League of Legends,中文音译“里歌奥夫来贞斯”,比中文名英雄联盟还长显然不合适。缩写LOL,中文音译“诶喽欧诶喽”,也比中文名还长也不合适。总不能使用魔兽里“LOL”表示哈哈大笑来作为昵称吧,那岂不是搞笑。
所以英雄联盟最合适的昵称可能是“撸啊撸”(后来小东口头说过,此说法原创是他的好友小卡),这样三个音节简单又好发音。朋友间说起来,可以像DOTA一样,DOTA用一个字“捣?”,LOL也可以用一个字“撸?”这样英雄联盟至少推广起来会跟DOTA一样容易。
就这么简单浅显的语言,把很复杂的商业推广逻辑说了出来。所以这个视频广为流传之后,英雄联盟从此的称呼就改成了“撸啊撸”。
就这么犀利的一个解说,如果正常发展,应该现在和当年一起解说DOTA、LOL的同解说发展的差不多了吧。比如现在的苍姐、JY、小智、伍声2009,哪个不是粉丝成群、年入千万,再不济只做视频集锦混到起小点、天天卡牌、小七的水平也是能保底的。
然而,现在根本就没几个人认识小东。理由也很简单,小东在过去10年里,走错了路,所以从一个电竞圈顶流没落到一个不知名三线主播。
2010年之前,小东和其他电竞主播一样,都还是一边上传视频,一边积攒着人气,大家都差不多。到2011年,大部分知名甚至不知名的主播纷纷有了自己的网店,卖点零食(比如肉松饼)、电竞鼠标、电竞键盘以及游戏周边。而这个时候——小东在老家的不知名公司当销售。就这么错失了顶流的机会。
2012年,大部分知名主播已经在网店年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时候。小东才“下定决心”加入电竞行业,在当时一个还算大的平台PLU做英雄联盟的主播。不过那个时候大部分人还是对“小东”这个名字有点影响的,当时PLU专门为小东打造的专属节目“坑爹宝典”“每周东报”还是很火的。
如果说小东就这么继续做下去,可能现在也是一个大主播了。但是从2013年开始小东就一直走下坡路了。首先是跟着大师(另一个大主播、星际争霸的元老级解说)离开PLU去SCNTV创业,我相信当时来看兴许是很有前途的,但是结果确令人唏嘘。
先是大师作为SCNTV的绝对,将业务重心放在了过气的星际争霸一代上面,对于英雄联盟等前景游戏不够重视。这导致小东在很多时候都在客串各种莫名其妙的游戏解说,从星际一到英雄三国(看名字就知道是LOL换皮游戏),因为不了解游戏又是冷门游戏,一次次冷场尬场。之后又爆出大师运作公司不利,资金亏空、公司运营困难等情况。
2013-2017年,是中国电竞和直播发展非常快的几年。可以说,这五年绝大数视频制作者从幕后的制作者,到声音直播,再到露脸,再到真人直播,再到真人直播为主,视频录播为主的转变。打赏和网店已经足够支撑直播成为高收入的群体,甚至很多电竞选手都希望能复制伍声2009、PDD等前辈的路——夺得冠军、转行直播、成为人生赢家。
而这五年,小东在干嘛呢?我无从知晓,我只知道这五年里小东处于基本没有产出、没有宣传的情况。这五年里,哪怕是之前退圈的Edmund.zhang(阿鹅)、Sinbasara都赶在末班车之前转行回来当主播了@甚至Edmund.zhang(阿鹅)已经在B站霸占游戏区常年榜首了,Sinbasara也还有17万的粉丝,从大红到过气主播南家小唯也还在苟延残喘呢。
但是小东依旧没有出现,直到2017年底,小东在一个中小直播平台——龙珠,又开始做王者荣耀的解说。甚至节目的形式都和2012年在PLU一样,5年了都没有变过。
再到2020年,好像小东连节目都不上了,偶尔在B站发一些短视频,播放量大约也就几百到几千,和之前动辄百万的点播量有着云泥之别。
如果当年小东早一点开淘宝店呢?如果小东当年没有离开PLU呢?如果小东当年在SCNTV多露脸几次呢?如果小东在2015年也开始直播呢?哪怕是坚持做视频集锦,现在起小点《主播真会玩》、天天卡牌《逗鱼时刻》《煮鸡时刻》也很火,再不济如同小七的《DOTA集锦》混的也还行啊。
前几天在朋友圈说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就是感慨了一下小东的境遇,从一个传奇顶流主播到一个默默无闻的电竞人,小东把自己的一手好牌给打烂了。那些无数自嘲在PLU和SCNTV熬夜通宵想节目的奋斗,在错误地选择面前,又有何意义呢?
前段时间偶然打开小东的节目,感叹他居然还在做电竞,虽然他还是当年那样犀利,然而观众却寥寥无几。
从小东这十几年的历程来看,
努力是必须的
但选择,比努力,重要多了!
【小东拉西扯、东拉西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