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的故事简短【小萝卜头的故事简短30字】

更新:08-05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小萝卜头:不到一岁入狱,八岁,收到最珍贵的礼物是半截铅笔

1949年11月1日,中国发动解放大西南的战役。兵分两路,从湖北巴东、贵州天柱的千里战线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西南腹地发起攻势。

第十一、十二、四十七军,共8万余兵力投入战斗。1941年11月中旬,突破乌江防线。宋希濂将剩余的3万兵力集中在白马山,设下五道防线。

1949年11月30日下午,第二野战军共5个营的兵力,分别从东、南、西三个方向,沿着白马山进入重庆市区。

蒋介石眼看大势已去,迅速坐上专机逃之夭夭,西南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重庆,终于迎来解放。

1949年12月初,党派专人来到重庆歌乐山脚下的松林坡,以人力挖掘的方式,寻得大批志士的遗骸。

其中就有中国年龄最小的,宋振中(小萝卜头的原名)。当宋振中遗骸被发现时,他的两只小手死死地握在胸前,手里握着的是一小半截铅笔。这半截铅笔,也是他一生中收到的最为珍贵的礼物。

宋振中时还不满9岁,距离新中国成立仅24天。那宋振中为何会惨死于歌乐山脚下?小小年纪的他,又是如何投身到事业中的?

小萝卜头,本名宋振中,乳名森森,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邳县(现属江苏省邳州市)。宋振中的父亲是杨虎城的副官,亦为地下党员的宋绮云,母亲徐林侠也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员。

若谈到宋振中为何会被逮捕入狱,那还得简单介绍下他的父亲宋绮云。

1926年11月,刚满22岁的宋绮云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1927年,宋绮云光荣地加入中国。

“四二一”大失败后,宋绮云被上级派往南京从事地下工作。1928年春,宋绮云从南京返回江苏邳县,结识伴侣徐林侠。

1929年初,宋绮云刚与徐林侠完婚不久,被组织安排到杨虎城军部。《皖南》主编、《东北文化》社长兼总编,党内任西北特支委员。

这些只是宋绮云明面上的职务,暗地里,他还肩负着策反拉拢,诸如杨虎城这些怀有爱国之心的高级将领。

伴侣 徐林侠、宋绮云

1931年“九一八”后,宋绮云又先后担任西北各界联合会宣传部部长。1936年12月11日,杨虎城秘密召集宋绮云参加一场紧急会议。

翌日,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西安”。迫使蒋介石停止“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从而达成国共合作,枪口一致对外。

1937年初,宋绮云被党派往第四集团军任参议,帮助杨虎城部进行统战工作。

“西安”后,宋绮云利用《西北文化》为窗口媒介,全面介绍经过,积极评价杨虎城张学良这二位将领,大肆宣扬“停止,一致”的精神。

回过神来的蒋介石突然才发现,杨虎城、宋绮云这些身边心腹,居然是共党间谍。老蒋对这些人怀恨在心,他耐心等着机会,想将这些共党密探一网打尽。

1941年9月底,时任第四军少将参议宋绮云,被特务们用一封假电报骗回西安。(当时徐林侠和孩子们暂住西安长安区蒲阳村)

这封假电报大致是这么说的:“我(徐林侠口吻)和刚出生的小儿子(宋振中),遭遇敌人追捕,全家人的性命危在旦夕,希望你(宋绮云)赶紧回来,保护一家老小安危。”

宋绮云接到这封电报后急得团团转,他不清楚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就临时请假,风尘仆仆地从前线回到西安临时住所。

宋绮云一家合照

岂料,刚进家门的宋绮云,就被蹲守特务秘密逮捕,随即关押至贵州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是军统设立的一所秘密监狱,这所监狱专门关押像宋绮云这种“特殊罪犯”。宋绮云被捕后,徐林侠每天步行30多里,从蒲阳村到西安城内四处打听丈夫的下落。

特务们发现,原来徐林侠也是地下党员。于是他们又故伎重施,以宋绮云为诱饵,让徐林侠送来换洗衣服。

1941年11月,徐林侠打听两个月未获得任何消息后,终于下定决心。她明知有诈,却不得不向虎山行。

徐林侠抱着还没断奶的“宋振中”,前去西安找寻丈夫宋绮云。只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家里只剩下其他6个孩子相依为命,饿了就上街乞讨,啃点树皮。

果不其然,宋振中和妈妈徐林侠一到西安就被关押进“白公馆”的女牢。牢房环境闭塞,面积还不足5平方,狭窄、矮小、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

牢房门口放着一个大便桶,味道令人作呕,牢房内还关押着数十名战友,狭小的牢房里,无数苍蝇、毒虫飞来飞去。

除了刺鼻的臭味之外,特务还经常提审犯人。每当夜深人静时,距离牢房不远处的审讯室,总是会传来让人头皮发麻的惨叫声以及特务们毫无人性的狂吠。

息烽集中营

环境差也就算了,牢房里的伙食,更是连狗食都不如。每天,宋振中和母亲只能分到一碗用发霉的米糠,和烂白菜帮煮熟的泔水汤。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宋振中,变成了细胳膊细腿,皮包着骨头,脑袋却憋得特别大的模样。

狱友们一看,宋振中简直像动画片里的滑稽人物,怜爱的为他取了个绰号,唤作“小萝卜头”。

就这样,宋振中顽强地活了下来。等到宋振中会说话时,一个女看守对他说:“你只要叫我一声阿姨,我就给你块糖吃。”

说着,这名女特务从口袋里拿出好几颗包装精美的糖果。

当时宋振中才不过2~3岁,糖果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应该是最有诱惑力的食物了。宋振中看见那块糖,也不由得流下了口水,他非常想知道,这些包装精美的糖果是什么味道

阿姨”这两个字刚到嘴边,就被宋振中咽了回去。只听他奶声奶气,却异常坚定地对那个女特务说道:“妈妈告诉我,你叫看守,你是特务。”

自然,那个女特务气急败坏,给了宋振中两耳光,便颐指气使地走了。回到牢房后,挨了打的 宋振中对妈妈说:“糖是什么?有什么滋味?”

徐林侠没有办法回答,她用手指沾了一点窗台上放的盐,放在宋振中的嘴里说:“孩子,这个就是糖果的味道。”

1946年,宋绮云一家三口,与黄显声、罗世文、谭沈明等72人,一同转押重庆渣滓洞看守所。此时,宋振中年满6岁,到了该上学的年纪。

宋绮云与其他战友商量,他们希望为宋振中争取读书的机会。特务却说:“渣滓洞是秘密监狱,任何人不得私自出入。”

同牢房的狱友们集体绝食,以此来抗议特务霸凌行为。看守特务不得已,想了个折中办法,他们让同监狱的狱友分别教导宋振中念书识字。

《红岩》中,英雄许云峰的原型,就是著名的家罗世文,他负责教导宋振中语文。中国优秀党员车耀先,教他算数。北京大学高材生,亦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黄显声,教导宋振中算数、武术、俄语等科目。

宋绮云又捡回一根树枝,在地上反复磨尖,将其制作成一支笔。母亲撕下棉衣里的棉花,用火烧焦,蘸上清水当作墨汁,这便是宋振中使用的铅笔。

其他狱友们又节省出一些草纸,给宋振中缝补了几本练习册。到了1948年初,宋振中在这几位老师的教导下,能背诵和默写30多首古诗词,与一些红色诗作。

宋振中跟黄显声在学习俄文期间,他还得到了一个特殊奖励。黄精通俄语,当时宋振中能用俄语,与黄先生说几个单词进行交流。黄非常高兴,把珍藏多年的半截红蓝铅笔头,送给了宋振中。

宋振中得到这半截铅笔后,将其当作珍宝收藏,平日里绝不拿来书写,而是贴身收藏。这半截铅笔头,是宋振中一生中收到最珍贵的一份礼物,也后来成为他唯一的陪葬品。

1948年2月,宋振中坚持每天上课,特务看守也开始对他放松警惕。就这样,宋振中成为监狱里的“自由人”,每天早晨和傍晚等固定时间段,他可以在监狱里自由走动,不会有特务对其进行干扰。

黄显声

正因为宋振中有如此便利的条件,不满8岁的他,居然成为了地下党一位特殊的交通员。

黄显声被捕前,身上藏有一份报纸,他将这份报纸刊登的一些文章,摘录在盒子上,然后交给宋振中。宋振中将这些宝贵的信息,传递给另一位狱友陈然。

陈然以这份报纸为初始模板,在监狱里秘密办起了一份《挺进报》的报刊。负责人陈然将每一期的《挺进报》制作完成后,再由宋振中送达各牢房传阅。

黄显声还把一个叠得很小的纸块,塞进宋振中的袖子内,交给狱中的党支部许晓轩。这张小纸块,是韩子栋根据白公馆监狱周边地形岗哨布防,绘制的秘密地图。

狱友们准备以这份地图,当作今后越狱的。时间一直到了1949年,宋振中却突然没有上学了。原来,两位老师罗世文、车耀先先后在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壮烈。

黄显声则是被列为“重点关押对象”,禁止外人探访。加上蒋介石在1949年8月,下达了一份“分批处决的命令”,地下交通员宋振中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1949年9月6日,军统三剑客之一的“书生杀手”周养浩,以释放宋绮云、徐林侠夫妇为由头,将这一家三口以及杨虎城一家三口(杨虎城与他的一双儿女),诱惑骗至重庆松林坡戴笠警卫室。

杨虎城一家首先遇难,宋振中的父母也相继被害。

杨虎城和孩子合照

另两名凶手杨进兴、杨钦典,负责宋振中。杨钦典想用麻袋闷死宋振中,一时未能成功,被杨进兴大骂是“废物”。随后,杨进兴持将宋振中刺死。

宋绮云、杨虎城一家三口被之后,就地被埋在小屋里,特务们还往地面上浇灌了水泥,冲洗血迹,以掩盖罪行。

宋振中时年仅8岁,距离新中国成立仅24天。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宋振中的遗体被挖出来时,他的两只小手死死地握着黄显声送给他的那半支铅笔。

据渣滓洞幸存者回忆,宋振中时常对大人们说:“他迫切希望在学校上学,盼望着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使用这支铅笔。”

可惜,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却再也没有办法实现了。宋振中年纪虽小,他却是一位掌握了真谛与马列主义的战士。

尚在襁褓时,宋振中随父母锒铛入狱,先后辗转被关押至渣滓洞、白公馆,又被特务于松林坡。宋振中的一生,基本都在高墙之中,没见过外面的世界,甚至不清楚糖果是什么味道?

八年半的时间里,宋振中每天吃的是连猪食都不如的泔水汤,24小时还要遭到特务监视,动辄便遭到敌人打骂。人们常说,冲破黑暗,黎明便会随之而来。

宋振中和其他先烈,却还是未能等到全国解放的那一天。但即使身处黑暗,宋振中的内心却没有沾上污秽,他可以清楚地分辨善恶美丑,力所能及地帮助大人们传递情报。

“小萝卜头”宋振中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犹如流星般闪耀夺目。他的壮烈事迹,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横向比较之下,反动派是如此的丧心病狂,连八岁的小孩都不放过,这是何等的残暴?

“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正因为有宋振中这些不畏生死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

宋振中虽然早已壮烈,但后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他为新中国所做出的一切贡献。那半截铅笔,便是宋振中坚守的重要佐证。祖国和也会永远铭记宋振中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

“小萝卜头”是世界上最小的,他的人生被永远定格在了八岁

小萝卜头雕像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6日在重庆被害,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时期的最小的战士。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他是、乃至世界上最小的,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员,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的秘书。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

“小萝卜头”宋振中

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徐林侠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还没有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父亲。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牢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从小就很懂事,他的妈妈为了给他换一点大豆吃,就去做苦工,可每次开饭时,“小萝卜头”总是让妈妈吃。他还常常搜集一些破布条、破袜子留给妈妈做鞋用。从五岁起,他就学着自己缝补破衣服了。

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和母亲徐林侠

小萝卜头每天被关在又潮又湿的牢房里,被看守看管着,他多么渴望到自由的天地里走一走啊!1948年,终于有了一次机会,唯一的一次机会。妈妈由于长期在监狱里受折磨患了重病,两条腿肿得无法从裤腿里伸出来。经过难友们的斗争,监狱被迫同意让妈妈去磁器口小镇看病。妈妈坚持要带孩子一起去,特务无奈就答应了。小萝卜头和妈妈一起被锁在轿子里,妈妈还戴着。轿子被遮盖得严严实实,只有一个小小的通气孔,可以看到外面的天地。一路上,小萝卜头惊奇地从那个小通风孔望着外面的一切。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啊!田野、村庄、马路、商店,一路上,小萝卜头不停地向妈妈问这问那。“妈妈!你看,外面那小房子怎么那么小啊?它是干什么用的?”妈妈凑过去看了看,说:“那是土地庙。”“里面还坐着一个人,他是什么人?”“是土地佬。”“土地佬是干什么的?”妈妈想了想,才告诉儿子:“他是看管穷苦人,不许他们起来对有钱人造反的。”“就像看守一样?”“对!”“等叔叔来了,我们把他打倒!”小萝卜头天真地说。

电影剧照

“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黄显声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特务对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

他还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信息。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的情况,传递东西。小萝卜头做了许多成年者不能做的工作,为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宋振中和母亲徐林侠住过的牢室

在白公馆监狱,地下党制订了一个越狱计划。为了实施这个计划,首先要摸清所有被关押的难友情况。小萝卜头虽然年龄很小,但是,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已经关押了好几年,可以说已经是一个“老”,而且,他能随机应变,巧妙地应付敌人。地下党都是重要的,没有行动的自由,而小萝卜头可以自由地走动,他成了我们地下交通员。

重庆地下党曾创办了《挺进报》,当时起了很大作用,敌人非常痛恨,下令要在3天内破坏我们的《挺进报》。由于叛徒的出卖,《挺进报》负责人陈然被捕了。

黄显声

一天早上,小萝卜头到黄显声那里去上课,发现黄老师隔壁那间牢房里来了一个新犯人。他走到这间牢房门口问:“你叫什么名字?”里面的人没有马上回答。小萝卜头个子太矮,看不见里面的人,只听铁镣敲击着地板哗啦哗啦响。牢里面的人爬到门口,艰难地站起来。他看到外面站着的是一个孩子,就答道:“我叫陈然!”“你是从哪儿来的?”“渣滓洞!”“你说了吗?”陈然摇了摇头,问:“你叫什么名字?”“我是这里的‘老’了,大家都叫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挥了挥手,轻轻地说:“再见了,陈然叔叔!我会再来看你的。”几句简单的话,小萝卜头判断这是一个真正的者。

他很快把这个信息告诉了黄显声,下课以后,又把一张小纸条送到了齐晓轩手里。关系接上了。陈然提出,在监狱里继续办《挺进报》。地下党支部同意了。在敌人的魔窟里,《挺进报》又出版了。当然,在监狱里出版的报纸很简单,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句话。比如:“在辽沈战场打了大胜仗,全歼蒋匪帮47万人……”“一举攻克长春、四平、沈阳……东北全境宣告解放。”“淮海战役辉煌胜利,歼敌60余万人。”“新华社发表元旦献词:将进行到底。”“蒋介石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国共和平谈判,提出释放条件。”这些消息是哪儿来的呢?原来,黄显声有一份报纸,他负责摘录提供,由小萝卜头将消息送到陈然那儿,陈然再编发给大家,再由小萝卜头送到各个牢房。

这张特殊的报纸,在敌人的监狱里起着特殊的作用,难友们不断受到鼓舞。小萝卜头为办好这张报纸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敌人的监狱里还关押着一个特殊的怪人,就是韩子栋,人们称他“疯老头”。其实他并不疯。在一次枪杀时,敌人让他去陪绑,他装着吓傻了,从那开始,他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天天沿着监狱的院墙跑,谁也不搭理。他长得很吓人,头发花白,满脸胡须,又浓又密,像刺猬的箭毛遮住脸庞,只露出一对呆滞的无神的眼睛。小萝卜头一开始很怕他,从不敢靠近他。他也不搭理小萝卜头。这两天,小萝卜头发现疯老头不出来跑步了,每天关在牢房里,不知道在干什么。但凭直觉,“疯老头”一定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果然,一天上完课,黄老师交给小萝卜头一个叠的很小的纸块,黄老师还亲自把它塞进小萝卜头袖子里的暗袋,要他马上送给齐伯伯,并且对他说:“这很重要,千万千万要小心!”小萝卜头顺利完成了任务,但当时他并不知道那纸块是什么东西。原来,那是一张“白公馆”内外地形图,是“疯老头”精心画成的。图画得很细,“白公馆”周围的地形、岗哨,“白公馆”内外特务和宪兵的布防情况,一看就清楚。这是在做集体越狱的准备,但是越狱计划最终没能实现。地下党支部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集体越狱不可能成功,决定让“疯老头”一个人越狱逃跑,让他把监狱的情况、敌人的残暴以及难友们英勇斗争的事迹报告给党,让全国都知道。

韩子栋雕像

“疯老头”韩子栋越狱的计划在紧张地进行着,小萝卜头并不知道。但是,他发现妈妈熬夜缝制衣服。过了几天,“新衣”做好了。妈妈把它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一个白布袋里,让小萝卜头送给“疯老头”。妈妈再三叮嘱小萝卜头,路上要小心,不要让人看见了。小萝卜头拿起口袋,装进书包走出了女牢。

他刚要上楼,看见特务“大黑狗”站在院子中间,吓了一跳。小萝卜头要往回走,已经来不及了。他镇静了一下,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吹着口哨走向楼梯,突然,“大黑狗”大声嚷道:“小萝卜头,你干什么去?”“我上课去!”他头也不回地朝楼上跑去,心里扑通扑通直跳。这时,“大黑狗”又喊道:“叫‘疯子’下来扫地!”小萝卜头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声回答:“知道,我去叫他!”

小萝卜头转身走向“疯老头”韩子栋的牢房,把布口袋交给了“疯老头”。后来,“疯老头”顺利逃出了监狱,小萝卜头又做了一件重要的工作。

1949年8月,蒋介石飞往重庆,布置屠杀重要分子的任务。9月6日夜晚,爱国将领杨虎城和他的儿子杨拯中、小女儿杨拯贵,以及小萝卜头和他的爸爸妈妈,被特务从贵州骗到重庆。杨虎城和他的儿子杨拯中首先被暗害。小萝卜头和和妈妈徐林侠、爸爸宋绮云及杨的小女儿杨拯贵被特务带到了戴公祠。

小萝卜头和爸爸、妈妈先是被带到松林坡下的一间小屋休息。两个大人已是极度疲劳,一进屋就坐下来休息。两个孩子还没有睡意,一块玩起来。突然间,两个特务拿着刀冲了进来。这时候,爸爸、妈妈很镇静,毫无畏惧。面对敌人的屠刀,妈妈义正词严地说:“我们既然落到你们手里,就没想活着出去。不过,不许你们伤害这两个孩子!”

特务狞笑着持刀逼向爸爸和妈妈。不等妈妈把话说完,劈胸就是几刀。两个孩子吓得“哇”地一声哭起来,紧紧地搂在一起。没有半点人性的刽子手,一边用刀不断地刺杀爸爸和妈妈,一边厉声向两个孩子叫道:“不许哭!”小拯贵还是哭个不停,小萝卜头把她紧紧搂在怀里。两个刽子手了宋绮云,却故意给徐林侠留了一口气,让她亲眼看到两个孩子怎样被。小萝卜头拉起小拯贵,扑到爸爸妈妈身边想寻求他们的保护。灭绝人性的特务,从爸爸、妈妈身上拔出血淋淋的,先向小姑娘刺了一刀,再把她活活掐死。小萝卜头满腔怒火,想跑过去拉起躺在血泊中的小伙伴,另一个特务举起刀向他刺来。小萝卜头高声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一个特务猛扑上去,双手掐住小萝卜头的脖子,小萝卜头双脚乱踢,使劲用手掰那两只罪恶的大手,继续用嘶哑的声音喊着:“我要出去!我要……”比豺狼还狠毒的特务,更加凶残地将刀刺向小萝卜头。倒在血泊中的妈妈,此时还没有停止呼吸。小萝卜头那撕裂肺腑的叫声,比豺狼的更痛地刺入她的心房。她拼命挣扎着,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刽子手们狞笑着,又在两个孩子身上刺了几刀……

小萝卜头和爸爸、妈妈一起被敌人后,就地被埋在小屋里,并残忍地在地面浇灌了水泥。直到重庆解放后,他们的遗体才被移往西安郊区的杨虎城墓。

【小萝卜头的故事简短【小萝卜头的故事简短3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