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
解释加点的字
高歌一曲( 唱 ) 一碧千里( 绿色 ) 翠色欲流( 快要 ) 低吟( 唱 )
群马疾驰( 快速 ) 襟飘带舞( 衣角 ) 天涯碧草( 边际 ) 好客( 喜欢 )
尘土纷嚣(多而杂乱 ) (吵闹喧哗) 直透毫端( 笔 )(顶端) 映入眼帘( 眼皮)
烟渚( 江中小洲 ) 开轩( 窗户) 尽开颜( 都 )(脸色 ) 窥着行人( )
大举进犯(兴起 ) 满腔怒火( 身体内空的部分 ) 全神贯注(集中 ) 缀满( 挂,连接 )
面场圃( 面向 ) 悬崖绝壁(没有出路的 ) 斩钉截铁( 砍)( 切断) 茅店( 茅草 )
居高临下( 站在 )( 朝向)坠落山涧( 两山间的水沟 )粉身碎骨(使破碎 )社林(社庙)
用尽气力( 完毕 ) 昂首挺胸(抬起)( 头 ) 惊天动地(惊动 )
气壮山河( 壮丽 ) 坚强不屈(屈服 ) 开国大典(建立 )(典礼 )
排山倒海( 排开)( 翻倒 ) 完全一致( 样子 ) 迎风招展( 张开 )
鞠躬尽瘁( 全部用出)( 过度劳累) 死而后已( 停止 ) 视死如归(看待)( 回家 )
捐躯赴国难( 舍弃 )(身体) 位卑未敢忘忧国( 低微 ) 别枝(横斜的)
风靡全班( 倒下 ) 前功尽弃( 功夫 )( 丢掉 ) 威风凛凛( 严肃的样子 )
念念有词(诵读的样子) 叱咤风云( 怒喝声) 别出心裁( 另外 )( 设计 )
弄巧成拙( 笨拙 ) 中看不中用( 适于 ) 一哄而散( 吵闹,喧嚷 ) 奉命(接受)
作鸟兽散(做某事 ) 虎视眈眈( 注视的样子 ) 暴露无遗(留下) 擎着(举 )
赫赫伟绩(显耀、盛大的样子) 鏖战犹酣(如同)(痛快) 津津有味(兴趣浓厚的样子)
化为乌有( 没有) 伸手一拂( 甩动 ) 忘乎所以( 适当的举动 ) 汇集( 聚合 )
相视一笑(看 ) 蟠桃盛会(热烈,大规模的 ) 嫦娥奔月( 直往 ) 纳鞋底(缝补 )
沧海一粟(谷子 ) 四季更替( 改变 ) 着了水滴(接触,挨上 ) 净挨揍(总是)
势不可当( 阻挡) 汹涌澎湃(波浪互相撞击) 心惊肉跳(紧张不安) 尚未(没有)
自言自语(说 ) 忐忑不安( 心神不定 ) 自作自受( 做某事 ) 昼夜( 白天)
天摧地塌( 破坏,折断)( 倒,下陷 ) 岳撼山崩(山)( 摇动 ) 喊声大举( 兴起 )
某去便来( 我 ) 正欲探听(想要 ) 其酒尚温( 还 ) 泗水滨(河边 )
乡音无改(没有 ) 技高一筹( ) 得意扬扬( 得意的样子) 祭奠( 祭奠 )
一无所获( 得到 ) 顾惜( 爱惜 ) 熟睡(程度深 ) 熬过去(忍受,耐苦支撑 )
酒且斟下( 暂时 ) 鼓声大振( 增强 ) 众皆失惊(都 ) 鬓毛衰(减少 )
抵御( 抵挡 ) 酾酒( 斟酒 ) 就菊花(赴,欣赏 ) 话桑麻( 说 )
具鸡黍( 准备)(黄米饭 )场圃(农家小院) 举杯( 举起 )逶迤( 弯弯曲曲,绵延不断 )
磅礴(山势雄伟、高大 ) 泥丸(小球 ) 腾细浪(翻腾 )
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复习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àn)染,不用墨线钩勒(l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jiāo),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dǎo)。
C.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zhuō)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cēn cī)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D.我饮着朝霞酿(niàng)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zhuàn)、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B.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约束。
C.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D.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野旷(空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B.黑云翻墨(比喻像打翻的墨水一样)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C.明月别枝(另外的、别的)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同“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B.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C.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
D.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了,谁也不肯走。
B.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D.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纪伯伦,黎巴嫩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泪与笑》《沙与沫》《先知》等。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D.《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西江月”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草原(节选)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7.文中出现的一对反义词是( )
A.迂回——洒脱 B.疾驰——欢迎 C.静寂——热闹 D.欢呼——飞驰
8.“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 )
A.牧民们的马匹是骏马。 B.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
C.草原上的风大。 D.草原很辽阔。
9.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排比
10.对文中画直线的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重复了三次,表现了草原的辽阔。
B.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重复了三次,表现了我们旅途的疲惫。
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是虚数,表现了草原的辽阔。
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是虚数,表现了我们旅途的疲惫。
11.选文让我们感受到( )
A.美丽的草原风光,草原细腻优雅、含蓄内敛的性格。
B.美丽的草原风光,草原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C.险峻的草原风光,草原细腻优雅、含蓄内敛的性格。
D.险峻的草原风光,草原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26题。
丁香结(节选)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12.第①段划直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拟人 比喻 B.拟人 排比 C.比喻 排比 D.比喻 夸张
13.第①②段描写丁香的角度是( )
A.形状 香味 B.形状 声音 C.色彩 香味 D.色彩 形状
14.第④段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是( )
A.欣赏古诗,赞美古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B.为了说明丁香不适合在雨中欣赏。
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芭蕉的形象,用丁香反衬芭蕉在雨中更加美丽,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D.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15.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丁香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B.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
C.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D.作者以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映衬出丁香的雪白、甜香。
16.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花之歌(节选)
纪伯伦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17.题目“花之歌”中的“花”指的是( )
A.大自然的话语
B.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
C.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D.以上三项都是
18.对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偶 排比 拟人 B.比喻 对偶 拟人
C.比喻 排比 拟人 D.比喻 排比 对偶
19.对“花”的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B.花儿是一个沉思者,它把话语藏在心间,不说出来。
C.花儿是一个舞蹈家,它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D.花儿是一个劳动者,它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20.对本文的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想象奇特。
B.描写客观真实,准确地说明了花的相关科学知识。
C.描画了一个和谐美妙的世界。
D.在对花的描写中融入作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21.补写出下列语句的空缺部分。(4分)
(1)
(2)余霞散成绮,
(3)
(4)浮香绕曲岸,
(5)
(6)秋风生渭水,
(7)
(8)有情芍药含春泪,
22.你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到了,可是,妈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也到了妈妈看你实在喜欢看这个节目,便把遥控器让给了你,这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3分)
答:
23.中国传统文化的起名学是一门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备的学问,这学问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分)
(1)你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名字的字面现象有哪些?
答:
(2)揣摩名字所含意义的类型。
答:
(3)请从以下名字中,任选一个探究其由来及意义。
冰心 思惠 弘毅 招娣 金火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雏燕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①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②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③弟遽④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注释:①竟日:整天。②盖:原来是。③趣:催促。④遽:jù,马上。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日思得一雏 日:
(2)遂出笼释之 释:
(3)是乃益鸟 是:
(4)尔安得久饲之 尔: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
答:
(2)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答:
26.仿照样子,概括本文故事情节。(4分)
思雏→( )雏→( )雏→( )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0题。
访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27.“空谷幽兰”和“盆景家兰”各有什么特点?请各自用一个词概括。(4分)
答:
28.“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指什么?深层含义是什么?(4分)
答:
29.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
30.题目“访兰”改为“赏兰”好不好?为什么?(4分)
答:
31.(40分)
你现在正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大自然王国,那里有美丽的花草树木相依相随,可爱的飞鸟鱼虫深情交谈,欢快的泉水山石友好对话,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互帮互助,和谐相处……你,在那里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请你放飞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550字左右。
六年级第2课《丁香结》笔记,思考作者感悟到了怎样的人生真谛?
丁香作为我国最常见的园林树木,尤其是在北方,几乎随处可见。左左老师上大学的城市,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就把丁香花定位市花,还记得大学校园里就随处可见丁香树,那些小小的花蕾,从初夏到立秋,香气弥漫整个校园。平凡的丁香花,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诗人写她,歌者唱她,小小的丁香花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丁香结》中,作者是如何为我们展现丁香的美。
一、生字词导学
【缀】zhuì (缀满)(点缀)(连缀)
字义:①装饰 ②缝 ③连接
【幽】yōu (幽默)(幽静)(幽暗)
字义:①使人感觉陈静、安闲的。②形容地方很僻静、光线暗。
【雅】yǎ (优雅)(雅观)(温文尔雅)
字义:①高尚不俗,美好大方 ②敬辞,用于称对方的情意、行动等。
【案】àn (伏案)(教案)(案件)
字义:①长形的桌子 ②提出计划、办法的文件 ③
【拙】zhuō (笨拙)(拙劣)(拙见)
字义:①笨,不灵巧。 ②谦辞
【薄】bó (单薄)(淡薄)(鄙薄)
字义:①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 ②轻微,少。③看不起,轻视,慢待。
【糊】hú (模糊)(裱糊)(米糊)
字义:①不分明,不清楚 ②黏合,粘贴 ③粥类
【蕾】lěi (花蕾)(味蕾)(蓓蕾)
字义:花骨朵,含苞未放的花。
【襟】jīn (衣襟)(连襟)(襟怀坦荡)
字义:①衣服胸前或背后的部分。 ②胸怀
【恍】huǎng (恍惚)(恍若)(恍然大悟)
字义:①忽地,忽然 ②仿佛 ③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怨】yuàn (怨恨)(埋怨)(抱怨)
字义:①仇恨 ②不满意,责备
多音字
薄:①báo (薄厚)②bó(单薄)③bò(薄荷)
参:①cēn (参差)②cān (参加)③shēn (人参)
糊:①hú (糊涂)②hū(糊上)③hù (糊弄)
解:①jiě (解放)②jiè (押解)③xiè(浑身解数)
词语解释:
【幽雅】幽静而雅致
【轻灵】动作轻巧灵活,心情轻松。
【斗室】指极小的房子。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平淡无味】质性平和无味,后来指平平常常。
【盘花扣】中式服装上使用的一种纽扣,起固定衣襟或装饰作用。
二、课文导读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从丁香生长的地点、颜色、姿态、形状、气味等方面描写丁香花。
重点词语解析:
⑴“忽然”写出了作者在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看到了丁香花时的惊喜之情。
⑵“雪白”“眼前一亮”写出了白色丁香花耀眼、引人注目的特点。“眼前一亮”还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⑶“白色潇洒”指白色的丁香花在月光下可以让人很清楚地看到它的形态是潇洒大方的。“紫色的朦胧”指紫色的丁香花在月光下隐约可见,人们只能看到它大致的轮廓,给人的感觉是朦朦胧胧的。这两个词不仅从视觉角度写出了丁香花的颜色,而且写出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⑷“非桂非兰”说明丁香花香味独特,容易分辨。
⑸“积雪”“莹白”在文中都是指丁香花,鲜明直观地突出了丁香花的特点:“积雪”不仅写出颜色白,而且多而纯净、轻柔;“洁白”还有光洁的意思,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⑹“照耀”的意思是(强烈的光线)照射,文中指丁香花对“我”的影响。该词既写出了丁香花的雪白,又衬托出“我”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重点句子解析:
第1自然段:“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装,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拟人、比喻】“探出”“窥着”将丁香花人格化,生动地刻画出伸出宅院外墙的半树丁香花娇俏灵动、惹人怜爱的情态。把枝头的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眼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作者由生活中的丁香花引发了对丁香结的思考和感悟。
1、“渗”字写出了丁香在着了水滴后,色彩仿佛流动起来,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的情境。
重点句子解析:
1、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引用、铺垫】引用古诗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印证了古诗文中丁香结的形象与“愁”分不开,同时也为后文作者以开阔的胸襟开拓“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2、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透过来。【比喻】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出雨中的丁香形态模糊,色彩朦胧的美。
【尘土纷嚣的意思【尘土纷嚣的意思和拼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