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抱柱;尾生抱柱 至死方休

更新:08-06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抱柱而死的那个叫尾生的年轻人,真的存在过吗?

文/老徐

中国的至圣先师们,常常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说明某种道理或者宣传某项主张。有些故事一望可知是编造而成,如掩耳盗铃、叶公好龙、杞人忧天什么的,有些故事听上去会有一些真实性,但认真一想就知道仍然是造出来的,如日攘邻鸡、乞丐二妻等等。还有一些故事,大师们讲来如话家常,后人辩不了真假,便渐渐附会出一些故事,于是口耳相传,越来越像真的了,如尾生抱柱。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说是一个姓尾的年轻人,与恋人在桥下约会,恋人一直不来,尾生一直等待,最后河水大涨,将他淹死了。我上初中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就觉得此人太傻,与恋人相约于桥下,又何必非守着一根柱子?河水上涨的时候,便往岸上走一走,甚至跑到桥上,又怎么能影响到两人的约会呢?这显然是个一根筋的人,我为那位失约的姑娘感到庆幸,如果她真的嫁了这样一个人,一生之中不知要为这根筋付出多大的代价。

后来渐渐觉得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不过是借此表达一种爱情的信念。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尾生抱柱的故事逐渐丰满起来。《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苏秦向燕王曾讲述过尾生的故事,指出一个词叫“信如尾生”,尾生成为一个讲诚信的典范。后来李白就在其诗作《长干行》里写道:“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到了汉代的时候,尾生的故事进一步丰富,《汉书·古今人表》载,尾生是大圣人孔子的老乡,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有一次,有人向他借醋,正好他家里醋也用完了,尾生便悄悄另借了一坛醋,再借给向他借醋的人。后来他移居陕西韩城,与当地一位姑娘相恋,于是有了桥下约会,姑娘不至,抱柱而死的故事。那座桥的名字也出来了,叫做“蓝桥”,所以这个故事另有一个叫法“魂断蓝桥”。美国电影《滑铁卢桥》译成中文,名字就叫《魂断蓝桥》,这个中文译名对于这部电影就像画龙点睛,充满了中国文化气息。

经过历代这么一传,尾生成了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那么我最初的疑问又来了,我们的先人之中,真的有这样迂腐透顶的“诚信”么?如果果真如此,尾生毫无疑问是一个智障青年。如果尾生是在河边不慎失足而被淹死,后人附会成抱柱而死,为说明其对爱情之诚、对恋人之信,尚有一定可信度。

这其实又回到了开头我提到的那种形式,大师们讲述道理和宣传主张的形式。尾生是否为真实人物,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载体。那么,这个符号和载体所要传达的东西,真是爱情之诚、对人之信么?其实查一查庄子的原文就知道了。庄子是不相信爱情的,他认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并且认为丈夫死后妻子就会盼望改嫁,而他讲述尾生这个故事,本来也是在驳斥离名轻死的行为。他认为尾生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译成现代文就是:与碎尸的狗、淹死的猪、下贱的乞丐一样,都是为了虚名送的命,是不知珍惜根本,不会保护自己性命的人。

尾生抱的是桥柱么?不,他抱的是他想得到的东西,他可以为这种东西付出生命。这种东西,可以是信念,也可以是名利。真实的尾生未必存在过,但是,生活里的尾生,几乎到处都是。

繁星丨尾生抱柱

文/ 颜煦之

近日写汉字故事,写到“柱”字。这是个形声字。左边“木”为形符,表示与木头有关。右为“主”,为声符兼表意。表示以此为主,如:顶梁柱,桥柱子。

有个词叫“抱柱”。从字面看,指双手抱住柱子。但细究起来,并不这么简单。说起这一词的出典,有段凄美感人又引起争论的故事。

这段故事,出自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庄子·盗跖》一书,短短二十二字:“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这故事说的是远古时代,有位名叫尾生的青年,和邻村一位美貌的姑娘相恋。一天,他俩相约,在两村相连的一座大桥下相会,说定了,风雨无阻,不见不散。

天公不作美,尾生从家里出发时,就下起了小雨,等他到了桥下,雨越下越大。尾生衣服被淋湿了,但他依然在等待心上人的到来。过了好一会,雨水哗哗地泼下来,河水渐渐上涨,但仍不见姑娘的身影。尾生满怀希望,耐心等待。河水已漫到尾生脚下,他依然原地站着。当河水漫过他的膝盖,他仍然不动。当河水漫过他的腰眼时,他站立不稳,就紧紧地抱住桥柱子,仰头望着,等待着姑娘的到来。河水漫到了他的脖子,又漫过了他的头顶,他死死地抱着柱子,宁死也不松手。就这样,尾生为信守诺言,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是个美丽而又令人哀伤的爱情故事。尾生成了位忠贞于爱情的男子汉的象征。后来人们用“抱柱”一词,来比喻坚守信约。这也是成语“尾生抱柱”或“尾生之信”的来历。

“抱柱”一词,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玉台新咏·古诗八首之八》:“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李白长诗《长干行》中有一句:“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这两句诗十分深沉,写出了男女间炽热的爱恋之情。夫妻间但愿同生共死,常日怀着尾生抱柱的信念,哪里曾想到有上望夫台的事呢?

“抱柱”一词,有比喻坚守誓言,决不失约的一面,也有比喻死守陈规,而不知变通的一面。

庄子对这件事持批判态度。他认为,尾生见洪水涌来而不离去,竟抱柱而淹死,这跟肢解了的狗,沉入河中的猪以及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相比没有什么两样,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身体和生命的人。

以今日的眼光看,两千多年前庄子说这番话时,咬牙切齿,十分激愤,有破口大骂之势。但细细品味,十分尖锐,非常深刻,足见古人对名节的看法,对生命的认识,他们的思想观念,毫不比今人逊色。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张晨晔

【尾生抱柱;尾生抱柱 至死方休】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尾大不掉-尾大不掉是不是成语 下一篇:局促不安的意思【局促不安的意思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