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来源:)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被授予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以表彰他发现了放射性。贝克勒尔的发现虽具有开拓性,但放射性的深远意义却是由奖金另一半的获得者——居里夫妇延续下去的。射线究竟为何物?它是怎么产生的?居里夫妇的研究揭晓了答案。
1896年,居里夫人刚获得博士学位,这时,贝克勒尔的一篇报告吸引了她的注意。报告中写道,和钠的化合物十分神奇,它们能够释放出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射线。居里夫人为这个事情而欣喜,由此开始了细致的研究。
除了和钠的化合物,居里夫人对其他化合物也进行了测试。在一次试验中,她意外地发现,元素和钍的混合物竟具有极高的放射性,远远高于这个含量的和钍本应有的放射强度。这是怎么回事呢?居里夫人不禁有了猜测:混合物中肯定参杂了一些别的物质,既然我们不知道,那一定是还没被发现的物质,而且它也是具有放射性的。同为科学家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对妻子的研究表示赞同,于是,他们一起投入到了这项艰巨的工作当中。
居里夫妇把目光放到了分离沥青的技术上。通过这项技术,他们在矿石发现了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ō],这个名字在拉丁语中代表了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当时,波兰还没有被承认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处于分裂状态,居里夫人希望以祖国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元素能引起人们对波兰困境的关注。
第二年年底,另一个未知元素也被确认了,它被命名为镭[léi],镭在拉丁文中是“放射”的意思,这也代表了镭的极强放射性。
在获得成功前的三年零九个月里,居里夫妇都在一个破旧的棚子里搅拌沥青,浓浓的烟呛得他们呼吸困难,但他们仍然夜以继日地奋斗着。而且,由于镭的含量极为低,他们使用了几吨的沥青矿,才在矿渣中得到了0.1克的镭。
虽然很少,但这0.1克的镭却足以震惊科学界。放射性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促进了科学理论的发展与实际应用。他们因此与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后,居里夫人仍然从事着镭的研究。1911年,她又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化学奖的青睐,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现在,镭射线已经用于医学,它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繁殖,是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之一。但是,居里夫人却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患上了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逝世。
这位“镭的母亲”一生是淡泊名利的,在丈夫皮埃尔不幸因车祸去世后,有人提议她卖掉他们分离出的0.1克镭,这在当时价值100万法郎。可居里夫人没有这样做,她将镭继续投入到科学界做了更多的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和女儿艾琳曾去到前线,在战场上,她用移动X光机来诊断伤兵的伤势,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她曾教导女儿,“镭必须属于科学,而不属于个人。”她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只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https://en..org/wiki/Marie_Curie
http://www.bbc.co.uk/history/historic_figures/curie_marie.shtml
https://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entry/Marie_Curie
作者:董依明
审稿:魏潇,中科院心理所博士后研究员、中山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
居里夫人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经历?
居里夫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她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是迄今为止唯一两度获此项殊荣的女性。大多数人都知道,居里夫人的主要贡献是对放射性领域的研究,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然而作为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杰出女性,居里夫人在当时所经历的艰辛却鲜有人知。
居里夫人本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后来她嫁给了时任巴黎物理化工学院物理实验室的皮埃尔·居里,因此随夫姓更名为玛丽·居里,后世也因此称她为居里夫人。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宣布在沥青矿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该新元素被命名为钋(Polonium)。同年12月,居里夫妇又发现了放射性比强百万倍的新元素88号,该新元素被命名为镭(Radium)。可能当时没几个人会意识到,这项发现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改变。
为了证实自己的发现,居里夫妇在长达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从十几吨沥青矿废渣中进行多达数万次的提炼,终于成功分离出微量(10克)氯化镭。
1903年,居里夫妇凭着在放射性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这份荣誉背后却还另有隐情。原来,这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角并不是居里夫妇,而是一位叫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的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获奖原因是“发现天然放射性”,而居里夫妇的获奖原因是“他们对亨利·贝克勒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共同研究”。
在外界眼里,贝克勒尔才是笼罩在诺奖光环下的真正主角,皮埃尔·居里只相当于是贝克勒尔的助手,而玛丽·居里又只是皮埃尔·居里的助手。可事实情况却正好相反,玛丽·居里才是这次重大发现的主角,皮埃尔·居里是在后来才加入到妻子的研究工作中,帮助妻子改进了实验仪器。至于贝克勒尔,他确实是第一个发现了天然放射性,但后来钋和镭的发现其实与他没多少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居里夫人能跻身于诺贝尔奖的殿堂之中,这也算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获得诺贝尔奖三年后,皮埃尔·居里在一场意外车祸中遇难了。中年丧偶对居里夫人来说显然是极为痛苦的一件事情。就在她最痛苦、最孤独的时候,一位比她小5岁的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闯入了她的世界,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然而不幸的是,居里夫人是一个寡妇,而朗之万则是一个有妇之夫,两人都有各自家庭的麻烦,这就注定了这段感情很难修成正果。
朗之万的妻子在发现丈夫有了外遇后开始大吵大闹,不过她没有向自己的丈夫发难,却揪住居里夫人不放。她将居里夫人写给朗之万的信件公之于众。一时间,两位科学家的桃色成为巴黎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几乎所有人的舆论“枪口”都对准了居里夫人,斥责她是恬不知耻的荡妇,而朗之万在婚内出轨却被众人选择性忽视了。事实上,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女性的态度就是如此。同样是外遇,发生在男人身上就是风流,而发生在女人身上却成了天理难容的事情。一些法国科学家甚至写联名信要求居里夫人离开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居里夫人带着一台X射线仪开车上前线,通过X射线亲自为战场上的士兵检查残留在身体里的弹片,前线的战士们都亲昵地称呼她为“小个子居里”。然而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这位帮他们检查身体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拿过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由于长期处于放射性环境下,居里夫人在晚年患上了恶性贫血症。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与世长辞,终年67岁。
居里夫人去世后,人们逐渐淡忘了她当年的那些情感风波,转而缅怀她献身科学的高尚人格和对全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世界终于开始对她温柔以待。
居里夫人的故事|纪念玛丽·居里
11月7日,是居里夫人诞辰,在《科学家故事100个》这本书中,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叶永烈爷爷,用浓重的笔墨为小读者书写了玛丽·居里的一生。玛丽·居里当年的求学之路坎坷,没有自己的坚持世界上恐怕会少了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本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当时,波兰在沙皇俄国统治之下,妇女是很难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的。玛丽生长在一个中学物理教师的家庭,从小热爱科学,但是没有机会得到深造。
《居里夫人的故事》插图
由于生活困难,玛丽从17岁起便给人当家庭教师。她把得来的工资寄给姐姐,帮助姐姐到巴黎入医学院读书;而等姐姐毕业之后,再回过头来帮助玛丽,使她也能到巴黎深造。玛丽在给姐姐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6年之后,玛丽用自己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加上姐姐的帮助,终于来到巴黎求学。
《居里夫人的故事》插图
这时,她的生活极为清苦。她租了六楼的一间小阁楼,夏天又闷又热,严冬时冷得连脸盆里的水都冰冻起来。为了节省灯油,玛丽在晚上到附近的一个图书馆看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了,才到小房间里,点起油灯,一直攻读到凌晨两三点钟。冬天,她把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身上,仍不足以御寒。
由于生活异常艰苦,加上睡眠很少,玛丽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有一次,她晕倒了。同学们一了解,才知道玛丽那天的晚饭,只吃了一小把萝卜和半磅樱桃,夜里只睡了4个小时!
玛丽的学业优秀,特别是在物理和化学方面,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1893年,她毕业于巴黎大学物理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第二年,她又在数学系毕业,名列全班第二,获得了数学硕士学位。
《科学家故事100个》插图
毕业之后,玛丽本想回到波兰工作,然而由于她结识了法国青年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结婚后便留在法国了。
当时,巴黎索本大学教授贝克勒尔第一次发现了具有放射性的元素——。这件事引起居里夫妇很大的兴趣。他们决定沿着贝克勒尔的足迹,继续探幽索微。
摘自《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居里夫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在丈夫死后坚持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为科学奉献了一生,临死还在实验室里。她对科学的热爱,研究上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科研工作者们。
关于居里夫人,关于那些科学家的好书,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家故事100个》
叶永烈 著
内容简介
《科学家故事100个》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讲述了一百多个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一生是漫长的。《科学家故事100个》只选取了科学家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个故事,仿佛用照相机拍下科学家一生中最精彩的镜头。
《科学家故事100个》已被列入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阅读研究所推荐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三十种之一。
《居里夫人的故事》
[英]埃列娜·杜尔利 著
内容简介
《居里夫人的故事》是英国作家埃列娜·杜尔利的代表作。本书以客观、生动的笔调讲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在逆境中成长、执着于科学研究、自强不息的一生。居里夫人的精神激励着青少年朋友们——诺贝尔奖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居里夫人自传》
[法]玛丽·居里 著
内容简介
这是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留下的唯一的人生自述,其中也包括她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她用直白、坦诚的语言,记录了一个出生在华沙的普通家庭的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前往巴黎求学,与皮埃尔·居里相识、相知,为了科学研究而甘于寂寞,最终取得卓越成就的传奇一生。本书还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居里夫人与镭》
[英]伊恩·格拉汉姆 著
内容简介
本书将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与她发现放射性元素的科学探索过程完美融合在一起,小读者们犹如在居里夫人的陪伴下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活泼幽默的语言、精美生动的图片,让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丰富的科学知识。
《叶永烈讲元素的故事》
世界万物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人类对化学元素的认识,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程。本书叶永烈以富有趣味的笔调,讲述了各种化学元素有趣的故事。愿这本书能激发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和探索的勇气,步入化学神奇的殿堂。
《极简趣味化学史》
也许你会感到奇怪,作为纪实文学作家的叶永烈,怎么会写起关于化学的书来呢?那是因为叶永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化学倒是他的本行。化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在这本书里,从古老的炼金术到元素符号的统一,再到化学元素周期率的发现;从波义尔到柏济力阿斯,再到门捷列夫,一个个历史瞬间,一段段传奇故事,作者娓娓道来,向你讲述化学有趣、曲折的发展历史。
作者:{作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长江文艺出版社
【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的故事儿童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