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晚唐最惊艳的诗,上一句更经典,却鲜少人知!
晚唐时期,风雨飘摇,满目疮痍。无数人身处其间,早已有了日薄西山之感。
某日深秋,诗人许浑登高望远,只见一轮夕阳缓缓西沉,片刻后,云升日落,疾风呼啸,似有大雨将倾之势。如此情状,令许浑触动万分,遂将山河所见提笔成诗,留下绝唱。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关于许浑,曾有赞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许浑虽非盛名,但能与杜甫相提并论,想必亦是才学出众之辈。
许浑出生书香世家,祖上曾出宰相之才,尽管后来家道中落,但文化底蕴仍有余留。故而许浑自小聪慧,读书勤勉,可惜生不逢时,在大厦将倾的晚唐难有太多建树,屡试不第,多愁多病。
所幸,非凡的诗词造诣令许浑焕发光彩,他的笔下多有水、雨描摹,故而有了“千手湿”之称,而在众多的创作中,这首《咸阳城东楼》最为经典,更诞生不朽名句。
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写登楼怀乡之感。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就连眼前的芦苇杨柳,都好似江南汀洲。
高楼,即咸阳城西楼,乃秦汉京都,唐时与长安隔水相望,此时诗人名落孙山,四处飘零,功名无望,又距家万里,自然生发无尽的愁绪。
汀州,代指诗人江南的故乡,伫立于高原之中的这抹绿意,竟令诗人恍惚之中好似置身水乡,而蒹葭杨柳皆有怀人伤别之意,其中苍凉,触动人心。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点明登楼时间与周身环境。傍晚时分,诗人登上城楼,本欲欣赏夕阳晚霞之景时,却骤然发现乌云渐起,凄风呼啸,一场来势汹汹的山雨眼看就要落下。
此处着笔,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对晚唐气象的勾勒。时局之下,一位胸怀天下的志士自然会从个人命运联想到家国兴衰。
正因“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蕴含了极致而逼真的危机之感,方成了千古吟咏的佳句。时至今日,此联仍常被提及,用来比喻重大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提及秦汉旧都的现状。两朝古都,一片荒凉,唯有鸟儿落于乱草之中,秋蝉鸣于枯叶之间。
历史更迭,昔日宫殿已然衰颓,此时的诗人望着每况愈下的大唐时局,不禁悲从中来,顿生忧思。
在山雨欲来的情势中,他似乎早已窥到了王朝更迭的永恒结局,帷幕终会落下,从“万里愁”到千古叹,此般无奈,悲壮而怅然。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抒发心绪,融情于景。来往的旅人不要再问从前的兴亡之事,我此行前来,未曾寻到故都遗迹,唯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而是一种绝望与妥协。纵观历史,总有王朝兴衰,这是必然的发展轨迹,人力难以更改,其中无可奈何的衰颓之意,令人痛惜。
或许身处何种境遇,并非自由选择,但心态的不同,却能解锁别样的风景。
拥有怎样的生活,就去赞颂怎样的烟火。风雨之中尚有彩虹,更何况是变幻莫测的人生命运。
以积极的面貌迎接每一天的来临,在稀松平常的岁月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惊喜。
来源:微信公众号“品读诗词歌赋”
作者:向小园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山雨欲来风满楼:探秘中华成语背后的历史文化与智慧
中华成语故事"山雨欲来风满楼"。
探秘中华成语背后的历史文化与智慧。
1.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成语作为语言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流传至今。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成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世界,探寻它背后的历史文化与智慧。
2. 成语出处与字面解读:"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诗句描绘了山雨即将来临,狂风呼啸满楼皆是的壮观景象。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它形象地刻画了自然界在大雨前夕的紧张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即将到来的风雨交加。
3. 历史文化背景:然而成语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相传在南朝宋末年间,刘裕和刘义隆正欲起兵攻打南朝齐的朱序。当时刘义隆在山上与军师刘道祖商议军事策略,刘道祖指着山下的云彩说:"山雨欲来风满楼,兵马欲发声满野"。这句话预示着的即将爆发,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领悟,深层寓意与人生智慧。
4. "山雨欲来风满楼"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人生诗篇。它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还是人生中的顺境逆境,都是生活的规律与节奏在推动着我们前行。在面对风云变幻时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正如山雨欲来之际,自然界在默默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故,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这种心态的调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还能够让我们在逆境中寻找机遇实现人生的价值。
5. 此外"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提醒我们,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只有勇敢面对挑战我们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前行,这种勇于挑战的精神正是人生智慧的重要体现。
6. 结语:冥冥冥冥岸芷汀兰。"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古老而深刻的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风雨的壮丽景象,更比喻了社会变化与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变化是常态,我们需要学会坦然面对;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只有勇敢面对并努力前行,我们才能够领略到生活的美好与壮丽。
让我们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启示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抓住每一个机遇不断追求与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便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给予我们最宝贵的智慧与启示。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么有气势,但你知道上一句有多凄美吗?惊艳
大诗人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在他眼里写诗是一件“苦差事”。按他这话来理解,要靠写诗成名应该是件很难的事,但颇有意思的是,千年诗坛从来不缺一诗成名的文人。
一生仅存两首诗的张若虚,靠《春江花月夜》一诗成名;名不见经传的林升,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成名;宋代和尚志南,也仅凭着一首“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就被后世记住了。与这些一诗成名的大文人相比,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位大诗人,有点儿“惨”。
此人名叫许浑,是晚唐有名的大诗人。晚唐诗坛名家凋零,诗人们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李商隐和杜牧是公认晚唐“扛把子”,而同时代的许浑却被骂了几百年。许浑写诗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反复念叨自己的个人经历,而写景诗也很是啰嗦,喜欢把各种复杂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明代大文人杨慎就曾说他:“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至今不废”。说实话,杨慎给扣的这个帽子确实挺大,说许浑自己写诗浅陋也就罢了,还影响了很多人。
不过诗写得好不好,当真是件见仁见智的事。许浑的其它诗咱们先不说,光说这首他的成名作《咸阳城东楼》,则显然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七律,因为诗中的7个字他声名大噪,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这7个字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诗写得如此有气势,但你知道它的上一句有多凄美吗?让我们来品一品全诗: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七律写于公元849年,当时的唐朝已是风雨飘摇。诗人登上咸阳城东楼,由眼前大雨之前之景,想到朝中的局势,写下了这首妙诗。
诗的首句一个“愁”字已经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登上高城,看着万里河山,满眼都是愁。水岸边芦苇杨柳丛生,让诗人想起了老家的沙洲。“一上”体现的是时间极短,“万里”体现了空间的辽阔,时间和空间的对比让前两句就充满了张力。
次联是全诗最妙的部分。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天下暗潮涌动,一向为世人所称道。但这7个字在此诗中能有这么强的感染力,原因就在于它与前一句鲜明的对比。“溪云初起日沉阁”中的“溪云”指的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乌云,乌云起太阳沉入楼阁后,一起一落的对比很是惊艳,令人眼前一亮。
第三联用秦苑、汉宫的典故,来抒写对世迁的无奈。这两联的对仗是极工整的,但却犯了许浑经常犯的毛病:景物堆砌地太多了!最后一联诗人笔锋一转,通过行人的问和自己的答,呼应开篇的“愁”字,落笔十分完美。
对于这首诗,后世的评价一直很高,特别是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更是形神兼具,备受推崇。虽然许浑的不少诗作,都或多或少有些瑕疵,但诗坛就是这样,能写出一句惊艳的诗来就有可能名垂史册,这也是古诗的魅力之一。大家觉得这首诗中除次联外,其它几联水平如何?欢迎讨论。
【山雨欲来风满楼什么意思-山雨欲来风满楼,春江水暖鸭先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