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兔的成语;带兔的成语200个

更新:08-08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18个关于“兔”的成语,若能认识五个,算你厉害!

癸卯兔年,许多人在用兔的成语送祝福,

比如“大展宏兔”、“前兔无量”、“兔飞猛进”……真是很提气。

其实,关于“兔”的成语还真不少。诗词君分享12个带兔的成语,愿你在兔年才华横溢。

01

守株待兔

【释义】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故事】一只兔子,撞在木桩上死了,一个农人偶然捡到,很高兴。为了再次捡到兔子,他活也不干了,天天守着木桩,却再也没捡到兔子了。

【出处】《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02

一雕双兔

【释义】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出处】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03

兔走乌飞

【释义】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处】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04

兔丝燕麦

【释义】 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出处】《北齐·魏收·魏书·列传第五十四·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05

兔头麞【suō】脑

【释义】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出处】《上海小刀会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麞脑之人。”

06

兔死狐悲

【释义】原意为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

【出处】元·脱脱《宋史·李全传》:宝庆三年二月,杨氏使人行成于夏全曰:“非山东归附耶?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愿垂盼。”全诺。

07

兔走鹘落

【释义】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08

兔角牛翼

【释义】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之比喻不合情理之事。

【出处】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09

动如脱兔

【释义】比喻行动敏捷。“动如脱兔”常与“静若处子”连用。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10

东门逐兔

【释义】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同“东门黄犬”。

【故事】秦朝末年,丞相李斯被诬以谋反的罪名入狱,秦二世派宦官赵高去审理他的案子。赵高本来与李斯有仇,便乘机把他的家族和宾客全部抓了起来,屈打成招被判死刑,李斯十分后悔从政,在被行刑前对次子说多想与他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外去猎兔子。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11

兔死狗烹

【释义】把抓住兔子的猎狗烹煮吃掉,比喻成就事业后就把有功之臣杀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共欢乐,多指独裁专权。

【出处】“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2

东兔西乌

【释义】月亮,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出处】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13

惊猿脱兔

【释义】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14

狡兔三窟

【释义】狡兔三窟指的是狡猾的兔子会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用来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具有贬义色彩,通常在表示某人工于心计为人狡猾的时候使用。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15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释义】狮子捕杀兔子仍然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解决。

【出处】明末清初·黄宗羲《<称心寺志>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16

见兔放鹰

【释义】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17

得兔忘蹄

【释义】蹄,一种捕兔的工具。意思是捕到了兔子,就忘记了捕兔的工具。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出处】《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18

见兔顾犬

【释义】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给孩子收藏:“兔”子成语全跳来过年!

“兔”年要来啦!

“兔”子成语全来了——

“兔”字所带的自然特性

象形独体文,象兔踞的样子。

后尾形其字象兔之蹲,后露其尾之形。

兔头与㲋头同。

兔-小篆

兔-甲骨文

兔-甲骨文

兔-金文

俗作

chuò)

一种像兔而比兔大的青色的兽。

-小篆

象形独体文,

“㲋,兽也,似兔,青色而大。

头与兔同,足与鹿同。”

兔的特性:

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

善于跳跃,跑得很快。

形状如蹲伏之兔,因名伏兔,简称兔。

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因此“兔”又可用作月亮的代称。

兔子的动作迅捷,“兔”字常带有迅捷的意思。

“脱兔”比喻非常迅捷。

“兔起凫举”,意谓像兔子那样奔腾,像野鸭那样飞起,行动非常迅速。

神话中的嫦娥住在月中,身边有玉兔,

因此兔成为了月亮的代名词,成为月之精灵。

成语“乌飞兔走”,实际是说太阳和月亮的起落运行。

“兔月”“兔魄”都指月亮。

“兔”子捷,动如“脱兔”——

动如脱兔,惊猿脱兔

动如脱兔

比喻行动敏捷。

出自《孙子·九地》: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势若脱兔

势:攻势。脱:脱逃。

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出自唐·陆龟蒙《杂讽》:

“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惊猿脱兔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

形容迅速奔逃行动迅速。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狼奔兔脱

如狼奔逃,如兔子脱逃。

形容仓皇逃窜。

出自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四回:

“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处女:未嫁的女子;

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

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例子:

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出其不备”的妙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处女:未嫁的女子;

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

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指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形容行动有章法

出自孙武《孙子·九地》: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例如:

在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5章中,有

“古人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也是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么快。”

“兔”起,“兔”走,是说其月兔,指月亮

乌飞兔走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

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过得很快。

出自元·不忽木《点绛唇·辞朝》套曲:

“你看这汛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例子:

乌飞兔走,瞬息光阴,暑往寒来,不觉七载。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二回)

近义词:日月如梭

兔走乌飞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

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自唐·韩琮《春愁》诗: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唐·韦庄《秋日早行》诗: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东兔西乌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

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月亮,太阳西落。

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出自宋·吴潜《瑞鹤仙》:

“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兔缺乌沉

犹兔走乌飞。

出自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诗:

“卻思紫陌觥籌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兔起乌沉

谓月出日落。指月出日落。

 出自唐·韩琮《春愁》:

“金乌飞,玉兔走,青鬓常青古无有。”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

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出自元·柳贯《题<瀛洲仙会图>》诗:

“茅龙飞去杳无迹,乌踆兔走双跳丸。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

多借指时间。

出自唐·白居易《劝酒》诗: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坠兔收光

兔:月亮。

落月将光收回去了。

指月亮落下。

出自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

“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见“兔”目“兔”,得放鹰,得顾犬

见兔放鹰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

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例子:

当今世情,何人不趋炎附势,见兔放鹰,谁肯结交穷秀才。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见兔顾犬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

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近义词:亡羊补牢

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

比喻及时补救。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兔”狡,欲免其死,得有三窟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

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例子: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

近义词:移花接木、掩人耳目

反义词:瓮中之鳖、坐以待毙

含贬义

狡兔三穴

见“狡兔三窟”。

待“兔”欲逮,能守着株?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韩非子·五蠹》记载: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例子: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待兔守株

dài tù shǒu zhū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兔”死啦,犬狗也该“烹”啦

兔死狗烹

烹: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子:

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祸。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

近义词:卸磨杀驴、鸟尽弓藏

反义词: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讽刺用语

狡兔死,良犬烹

同“狡兔死,良狗烹”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自《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

“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狡兔死,良狗烹

烹: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左下》: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获兔烹狗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有功之臣。

出自清·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

“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近义词:过河拆桥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出自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

“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犬兔俱毙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兔”起,“兔”走,是说其很敏捷

兔起鹘落

tù qǐ hú luò)

也作“兔走鹘落”。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

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

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

“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例子:此事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近义词:兔起凫举

反义词:拖泥带水、蜗行牛步

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兔起凫举tǔ qǐ fú jǔ

凫:野鸭。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

比喻行动迅速。

出自《吕氏春秋·论威》:

“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惛之地矣。”

近义词:兔起鹘落

兔死凫举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

比喻行动迅速。

出自《吕氏春秋·论威》:

“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之地矣。”

“兔”悲,泣,死,与狐一起,

物也伤其类

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自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

“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例如,在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中,有句:

同作亡民,相逢作楚囚之泣,或将兴狐兔之悲矣。

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自《宋史·叛臣传下·李全传下》:

“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垂盼。”

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自元·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

“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例子: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近义词:物伤其类

反义词:幸灾乐祸

含贬义

“兔”名“兔丝”“兔葵”,那是草

兔丝燕麦tù sī yàn mài

兔丝:菟丝子。

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

比喻有名无实。

出自《魏书·李崇传》:

“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近义词:有名无实

含贬义

丝子: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常缠绕在豆科植物上,对农作物有害。

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出自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序:

“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有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例如,宋·周邦彦《夜飞鹊》词中有: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近义词:燕麦兔葵

兔葵

植物名。也作“菟葵”。

似葵,古以为蔬。

【本草】菟葵,苗如石龙芮而叶光泽,花白似梅。

“兔”名“兔角”,没有的事,有名无实

龟毛兔角

比喻有名无实的东西

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

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六卷:

“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例子:

龟毛兔角,岂是有邪?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

兔角龟毛

兔生角,龟长毛。

都是没有的事。

比喻有名无实。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

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搏“兔”,不容易,狮象都得用全力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亦作: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出自清·黄宗羲《<称心寺志>序》:

“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意思是通过陈述狮子捕杀兔子仍然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解决。

得“兔”,可不要太得意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筌。

蹄:兔罝(jū 捕捉兔子的网)。

出自《庄子·外物》: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战国·庄周《庄子·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后世据此总结出成语

“得鱼忘筌”,“得兔忘蹄”。

“兔”的头,“獐”的脑,那会啥样子——

兔头麞脑

tù tóu zhāng nǎo

麞,同“獐”。

兔子的头,獐的脑袋。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出自《上海小刀会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

“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麞脑之人。”

“兔”双,有“雕”在——

一雕双兔

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出自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

逐“兔”,难道可得?

东门逐兔

同“东门黄犬”。

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出自《史记·李斯列传》载: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例如,在清·钱谦益《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二中,有句:

“南海骑麟真漫浪,东门逐兔枉悲酸。”

我是,欢迎关注!

兔年说带“兔”的吉祥成语

1、兔气扬眉:意思是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2、兔出贡献:对在气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3、兔围而出:冲出包围,突破出去。

4、谈兔不凡:形容一个人说话的声音温文尔雅

5、兔谋大业:取得很大事业。

6、兔飞猛进:意思是形容发展进步很快,变化巨大。

7、兔步青云:指人一下子轻易登上很高的位置。

8、前兔无量:一个人的前途没有限量。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9、扬眉兔气:扬起眉头,吐出心中怨气。

10、大展宏兔: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计划,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

11、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12、兔起鹘落:(1)形容动作敏捷,(2)比喻书法雄健。

13、兔起凫举:比喻行动急速。

14、兔缺乌沉:比喻时光飞逝。

15、兔迹狐踪:比喻罕无人迹。

16、兔角龟毛: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

17、动如脱兔:比喻动作十分敏捷。

18、狡兔三窟: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

19、狮子搏兔:比喻做小事情也拿出全部精力认真对待。

20、玉兔: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21、白兔赤马: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22、见兔放鹰:比喻看准时机,及时采取行动,以获取利益。

23、见兔顾犬:比喻及时补救,为时未晚。

24、兔起乌沉:指月出日落。

25、势若脱兔: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带兔的成语;带兔的成语200个】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