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目开公众号原创)幼儿浸入式原版英语学习方法
一直以来,一叶都建议大家不要中文英语两条腿走路。但是很多人会误解,认为一叶认为英语不重要。
我的天呀,不知道怎么会被大家误解成这样。我从来没有说过英语不重要好不?
英语在中考中有150分,在高考中依旧有150分,不重要的话,大家都乱来不学好,那中考和高考不就凉了?
所以,今天一叶先生纠正一下:
我并非说英语学习不重要。而是建议所以家长在着重鸡英语的同时,别忘了语文培养。尤其是在思维方面,尤其是在学语阶段,如果忽视了其中一部分,未来一定会跌跟头的。
至于双语学校,一叶则认为环境的影响,会让孩子不自觉的偏向于英语教学。毕竟每个学校都有所长,也有所短。
前几天有人问我,语文和英语有没有可能在学龄前让孩子并存?
从理论上看,孩子是脑力和持续力让这种可能不存在。但是如果运用得好,其实还是有可能的。
而这个可能的关键取决于,对英语和语文的认知熏陶教育。
也就是说,如果您家里有一位英语文化天赋很高的家长,也同时有一位语文文化天赋能力很高的家长,或一位家长同时中西方文化兼修的天才。
在孩子培养过程中,任何一个知识点都通过两种文化模式去讲解,那这孩子是有可能也中西兼修的。但这种可能很低,因为谁敢说家长自己是中西文化都通达的人物呢?如果有,也是这个社会的翘楚,不可能沦落到鸡娃的地步。
但是一叶从来没有说过原版英语不应该学。如今高中和中考中的阅读理解,都涉及到原刊阅读。而一叶只是建议大家不要在低年级思维还没成型的情况下去看原版,因为会引起语文思维的沦陷。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就是简单和复杂的辩证关系。老外不喜欢绕弯子,老外也没那么多花花肠子。而 中文的内容,隐喻之深,在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中已经展示。大家想必都知道了。
对于老外那种的思维简单,你孩子一旦习惯了这种思维,那阅读理解怎么深入考虑?所以一叶所说的思维问题才是两条腿走路的大问题。
但如果家长希望孩子以后走外路,又或者家长认为孩子应该走西方文化路线,那这种浸入式的英语原版阅读还是需要的。如今特殊情况,留学很难。但未来国门也一定会开,因此,虽然老外没给咱们什么好专业。但对于国内读不好书的,或喜欢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孩子,留学也不是不可以。
又或者孩子本身语文基础也不错,家长希望在语文稳定的基础上,给孩子来点英语浸入式原版教学,那作为幼儿,应该如何开始原版英语启蒙呢?今天的内容一叶从来没说过,希望大家都可以来看看。哈哈。
幼儿学习英语的方法一:利用英文儿歌、绘本等学习资料进行家庭式早教;方法二:根据家庭周边的英语辅导班接受系统性的学习;方法三:通过线上动画视频课进行学习;方法四:借助在线英语学习平台做全面性的辅导。
如今原版英语已经成为早教培训的主战场。但是说实话,一叶先生不建议大家送机构。因为长期蹦跳开放式教学,会让孩子不自觉的变得倾向于西方自由思维模式。你们说上课可以离开位置的英语和必须规规矩矩坐下来的上课的校内,孩子会喜欢什么?
犬子也玩过英语原版蹦跳机构,结果十多万花了,连二十六个字母都不会写。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原版英语最好的学习方式,是父母亲自带着读原版,用电脑纠正发音,然后引导孩子自主阅读英语。利用孩子对中文也不是很看得懂的前提下,中英文一起阅读。(切记千万不要孩子擅长某一门,如果孩子喜欢看中文不喜欢看英语那英语永远学不好。反之也是,如果英语单词量大于中文字,那中文也就完蛋了。
这就是两条腿走路的玄机,其实只适合刚开始认字的孩子,无论是中文和英文,只能同步进行,不能有任何一个超前,哪怕一点都不行。
对于1岁到2岁的孩子来说,他并不懂得我们在和他说的是什么语言。如果他生活在纯英文的环境中或者每天家长用英文和他交流,那么孩子以后的英文自然会很好。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找一些原版英文短片或故事儿歌之类的内容读或播放给孩子听,反复多听重复的内容,之后,和孩子用英文说他听过的内容或简单的指令,对孩子帮助也很大。但这个受制于家长的英语能力,事实上英语再好,还是有中文口音的。
原版沉浸式教育虽然不错,但不能一直听,到了2岁半和3岁,需要引入到阅读模式。那时候需要通过原版英语图册,慢慢引导入文字阅读。对于四五岁的孩子,原版英语和汉字同内容双向并进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这一切,贵在坚持,轻装上阵.多让孩子读原版书,也多读同内容的中文书,会让孩子真有可能双腿并进。其实虽然是一个所有家长都懂的道理,nothing but the whole truth,但却是很难坚持实践下去的。
因为原版书的词汇量、叙述方式、思维架构、和内涵远不是普通教科书上浅显易懂或者略有深度的文章可相提并论的.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数量级较量,a world of difference!Understandably, 对于已经踏足语文和中文对话先入为主的孩子,其实也是很困难的。
如果实在无法进展,还请及早放弃。英语到初二再来抓原版阅读,也还是来得及的。
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看看全球著名的六种教学法对你管不管用
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父母会遇到各种“孩子成长的烦恼”,也在不断接受挑战。
关于教育方法,身边每个有经验的父母、老师甚至朋友长辈都会给你提供各种不同的建议,甚至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也会持有相互矛盾的观点。
身为父母,其实不必坚持只采用一种教育方法,找到适合自己孩子性格特征发展的,融会贯通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享誉全球的六种教育方法,看看是否能启发到你。
已有百年历史的蒙特梭利教学法,由意大利首位女医师和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所创立,她曾连续三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她强调在没有外部指导的情况下,让孩子发展自己的潜能,即儿童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美的潜能。
蒙特梭利教学法广受全球各国广泛认可,也极大地影响了主流教育,诸多众所周知的教学法以及教育理念都借鉴了蒙特梭利教学法。
·一个孩子值得被尊重,因此礼貌地要求比强制的命令效果要更好。
·不要用一个“高高在上”的角度看待孩子,学会蹲下来,跟他眼神相对。
·为孩子定做一套适合其身高的桌椅,还有衣服挂钩和书架摆放等,在这种环境中他们会感到更舒适。
·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你为每一个错误去惩罚孩子,那么他们会对一切抱有愧疚感。
·学会支持孩子,并鼓励他们表达内心感受,他们会更自信地成长。
·让孩子学会帮你做一些家务。
·尽量不要购买塑料玩具,天然材质(比如木质)的更佳。
瑞吉欧教育法取名于意大利一个美丽的小城市瑞吉欧・艾蜜莉亚 (Reggio Emilia),由路易斯·马拉古齐(Loris Malaguzzi)所创。
其最大特色是深信每一个孩子都充满潜能、才华和能力担任自我成长过程的主角,关键在于成人有没有给予机会他们发挥,令他们得到最佳发展。
它认为每个孩子都会一百种语言,但被剥夺了99种语言。
该教学法历史已超过50多年,于1991 年获美国《Newsweek》杂志评为“全球十大最佳学前教育之一”。
·没有错误的答案,只有不同的观点。不要告诉孩子们他们错在哪里,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想,以及告诉他们不同的思考方式。
·在解释答案之前,先确认孩子理解到哪一步,如果你告诉他们已经知道的事实,他们就会失去听下去的兴趣,就像成年人一样。
·提出更多需要详细解答的问题,以便让孩子们学会不断思考和表达想法。
·更多地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比如他们想要穿什么以及想要的背包颜色。
华德福学校的想法是培养一个热爱工作的自信人,并且能够发现自己的创造力。这些学校没有成绩和考试,但他们通过考试和普通学校的学生一样。
这是起源于德国、在世界各地已有80多年实践历史的一种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由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所创立,其理论源自于德国的人智学理论。
它主张按照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针对意识成长阶段来设定教学内容,着重“慢活”和“慢学”,比如华德福的学校没有考试和成绩排名,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自己的教材,配上插画、图表和标本等。
·没有一本书可以完美指导父母如何去和孩子交流,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你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一个有趣的故事比一本书中乏味的情节更加有效果。
·孩子应该多去户外度过,学会观察自然的美好,并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简单的玩具比如一个木制立方体,就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日常生活流程能帮助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条理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强调“节奏”(Rhythm),即规律与重复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于1921年由教育家亚历山大·尼尔(Alexander Neil)创办。
它的教学理念是,“宁愿学校教出一个快乐的清道夫,也不愿意培养出一个不快乐的学者”,因此主张学生自治、自由选择上课和考试,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学校采取混龄教学,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生活规则,除了常规学习,还有PS、种植植物、学玩魔术等额外课程。
学校主张给学生绝对的自由,抛弃一切管制、约束、知道,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都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表决。它提倡让学生通过自由探索而让快乐成长,这也是饱受争议的一点,至今它仍是外学校的标竿。
·当我们对孩子说“不”时,孩子也会开始对生活说“不”。
·一个问题小孩往往是不快乐的,他无法与这个世界或者自己和平共处。
·被视为“问题孩子”的父母应该好好思考这些问题,“我能给予他支持吗?以及“我足够相信他吗”。
·孩子应该去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父母或老师为他们规划好的人生。
·学生不应该去适应学校,而是学校应该去适应学生。
·人需要自由,实现自由和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是不同的概念。
·父母经常试图吓唬孩子他们的错误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相反,你应该教会他们不惧怕任何事情。
由美国著名学者约翰‧杜威 (John Dewey) 提出,旨在强调思想的工具性,即经验是工具性的。
在他的思想中,工具是人们成长的利器,它必须在经验中实际检验。
他认为学校的目的是通过适应环境来引导孩子摆脱学习困境,这就是为什么应该教孩子们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是只从书本上教给他们一些抽象的知识。
·相比被灌输知识,孩子们更应该去做点什么,因为采取行动才能带来结果。
·不要让孩子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失败能让我们变得更好。
·所有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有源于有人不怕运用他们的想象力。
这是由法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塞雷斯·弗雷内(Célestin Freinet)提出来的创新教学法,也被称为“现代学校”。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发展植根与社会现实的教学法,从而达到学生的解放。
弗雷内在他24岁的时候开办了自己的学校,学校里没有作业和教材书,但他教出了不少优异的学生,成为法国二十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教育学家之一,影响着法国与世界各地的教育学思想与实践。
·如果你是被迫的,最愉快的活动也会瞬间成为一种折磨。
·对于惩罚者和受罚者来说,惩罚都是一种羞辱行为。
·越早让孩子学习定期性做家务,他们对于未来的信心也就越强。
·比起禁止和惩罚,你应该学会和孩子谈判,孩子应该了解到付诸表决的重要性。
你是否认同这些观点呢?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独特教育法吧。
【幼儿英语教学—幼儿英语教学视频公开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