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老和尚,您怎么坐那么久?广钦老和尚的回答神了
禅师为使弟子开悟,可谓费尽心机,挖坑设套儿,使得弟子出现大疑问,以达到截断众流,顿除习气,从而达到豁然开悟的目的。
你记得哪些祖师的“坏招数”?你经历过哪些圣贤大德的“机关重重”?请看广钦老和尚的二三事,这种当头棒喝,叫人顿时醒悟!在这个时代,更加的难能可贵!
01
越是会修行的人
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某师心有烦恼解不开,正值客堂有事,要到和尚寮一趟,一进去,老和尚便对某师说:“《金刚经》里头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解释看看?”
某师无言以对。
老和尚嘱在旁的传某师为之解说,传某师说:“若人在好言、恶言上起分别,在形色相上分别善人、恶人、好事、恶事,而起执着憎爱,以此分别执着的业识习气,是无法进入如来清净解脱的境界。”
老和尚在客堂对出家众开示:
“出家就是要在恶劣的环境中修,那些好的、快乐的顺境,已经不必学了。修就是要修这些坏的、恶的,这些逆因缘,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我们出家的意义就是要了断恩怨,要怨亲平等,对恶人、有冤仇的人,我们要平等发愿,度他们一起成佛,这样我们才会起平等慈悲心。”
02
你不要说,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
记得我(慧律法师)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组团去参访广钦老和尚。在进去之前,有一位同学一心想要和广钦老和尚“辩”。一进门,尚未开口,广钦老和尚就对他说:“你不要说,先听我说,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辩论不好!”
这位同学一听,吓得不敢出声,他心想:“我在想什么,广钦老和尚怎么会知道呢?”
老和尚接着说:“辩论是不能解决事情的,要实实在在的修行。”
这位同学马上跪下去,向老和尚顶礼,请求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说:“你的我慢、自大、贡高,是你所有烦恼的开始。”
这位同学就问老和尚:“要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
老和尚慈悲地说:“这个很简单。你要发愿,把自己当作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就像地下的泥土,任偌人在它身上大、小便、吐痰,它都没关系,因为它是在最底层,都没有优点。别人毁谤我,就当作消业障,只要这么想,就没有什么烦恼了。”
03
是你久!
法会期间,有位法师来寺帮忙领众诵经、拜忏,他看见老和尚一天到晚都只坐在那里,就说:老和尚,您坐那么久!
老和尚说:是你久!
来源 |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广钦大师文汇》
图片来源 | 十愿网
广钦老和尚:山洞修行13年,一次入定4个月,差点被当成圆寂了
广钦老和尚,自幼家境贫寒,在他四岁时,父母为了给哥哥娶媳妇,就将他卖到了邻县的一户人家。老和尚从小身体就不太好,经常生病,但是颇具慧根。养母是一位的佛教徒,他就经常跟着养母一起诵经念佛。九岁时,养母去世,十一岁时,养父去世,在小小的年纪里,老和尚经历了人情冷暖和生离死别,顿感世事无常,于是萌发出家之念。
几年后,他独自来到承天寺,请求转尘法师为他剃度。出家后,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砍柴挑水、出坡劳作,从小体弱多病的他,哪吃得了这苦,经常累趴在地里。一天中午,饭点到了,众僧都去打饭,老和尚也早已饿得头晕眼花,他回到寺里,将锄头随便一放,就径直往斋堂走去了。
这时,转尘法师在背后将他喊住,让他将工具整体地放回原处,不放回原处,不准吃饭。这一句话,让饥肠辘辘的老和尚顿时产生了嗔恨心:每天干这么重的苦力活,还不让人好好吃饭,这出家岂不是自讨苦吃!一气之下,他头也没回,气势汹汹地跑了出去。他刚跑出大门,一个念头灵光一闪:出家是为了什么?出家难道是为了吃饱饭吗?如果这样,出家有什么意义呢?对,出家是为了解脱生死轮回,是为了普度众生,如今我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还谈什么自度度人?
于是,他又低着头慢慢回到了寺院,一进门,发现转尘法师还站在原地,他走过去和法师认错,法师告诉他说:吃得别人不能吃的苦,才能成就别人不能成的果,出家修行哪有不苦的,苦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以后你就懂了。听法师父的话,老和尚颇为惭愧,他自己也在想:自己既不识字,又不会讲经说法,尽自己之力做点苦力活有啥不可?从古至今,哪位大德不是从苦中修炼出来的!从此往后,他重活脏活苦力活都抢着干,踏踏实实,毫无怨言。
42岁那年,受完具足戒的老和尚决定找个清静的地方,闭关修行。他征得师父同意后,拿了几件衣服,背了十斤米,来到了泉州的清源山,找到一个山洞,从此在这里参禅打坐。十斤米太少了,没过多久就吃完了,往后他只能靠野果充饥,靠山泉解渴。一天,他正在洞里打坐,忽然一声咆哮声从洞口传来,原来是一只猛虎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龇牙咧嘴,十分恐怖。但是老和尚并不惧怕,依然跏趺而坐,气定神闲地说:莫嗔怒,莫嗔怒,我只是在此地修行而已,你若能护我法,他日我成就了,必定先来度你,阿弥陀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说来也奇怪,真的是万物有灵,那只猛虎居然乖乖地走开了,不一会儿,它带来好几只同伴,并一起蹲在洞口,为老和尚护法。所以,后人也称老和尚为“伏虎和尚”。
一天,老和尚禅定后,出来找吃的,他走到一颗树下,看到一群猴子正在树上吃树子,看着猴子们吃的津津有味,自己看着也垂涎三尺,他心想大家都是生命,哪有高低贵贱之分,猴子能吃的,自己有何不能吃,于是他就在树下捡树子吃。猴子们看到他手里的吃完了,就使劲摇动树枝,不一会儿地上便落了一层树子,让老和尚饱餐一顿。从此之后,猴子们经常将树子、野果拿到洞口给老和尚吃,老和尚饱餐无忧,也就是从这时开始,长达13年的洞中修行,让老和尚喜欢上了吃水果,包括后来回到寺里,他都不吃斋饭,终日以水果为食,善信们称他为“水果师”。
老和尚在山中修行几年如一日,禅定功夫相当深厚,经常一定数月。山中有一位樵夫,经常来山砍柴,每次砍柴他都会去看看老和尚,和他攀谈几句。有一次,樵夫来到山洞,发现老和尚盘腿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凑近发现,没有呼吸,也没有心跳,这可把樵夫吓坏了,以为老和尚死去了。他赶紧跑到寺庙告诉转尘法师,法师说没事,那是打坐入定了,过几天就出来了。听完法师的话,樵夫半信半疑地离开了。
又过了几天,樵夫不放心,再次进山看望老和尚,发现老和尚依然没有动静,洞里的食物都腐烂了,樵夫这次铁了心认为,老和尚一定是死了,他连忙回去向寺里报丧,这次连转尘法师也不相信了,这都多长时间了,不会真是圆寂了吧。于是,转尘法师相约弘一法师一起前去,当他们来到洞口发现,老和尚确实一动不动坐在那里,没有心跳、没有呼吸、没有脉搏,但是弘一法师一看就知道,这依然是在定中,于是他在老和尚耳旁轻轻打了三个响指,这时,只见老和尚微微睁开眼睛,这才出了定,没想到,这一定竟是长达4个月之久。弘一法师赞叹道:如此甚深的禅定,古往今来少之又少,真是一代大德呀。
广钦老和尚圆寂前珍贵的念佛声,95岁高龄声音依然铿锵有力
这是广钦老和尚圆寂前珍贵的念佛声,在圆寂前一个星期,广钦老和尚每天都不舍昼夜的猛力念佛,即使已经95岁高龄,广钦老和尚念起佛来仍然铿锵有力,每一口气都充满了与力量,这种方式让在场的年轻弟子都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支撑那种强烈的念佛方式,就算他们轮班和老和尚一起念佛,仍觉得声嘶力竭,气喘吁吁。但是,九十五岁高龄的老和尚,依然坚持自己念佛,而且越是临近圆寂的那一刻,他念佛的力量和专注力就越强。
有弟子提议让大家替他念,他只淡然的回应:“各人念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他的意思很简单,修行是个人的事,生死也得自己面对。即便是临终,他依然不依赖别人,而是用自己最真诚的心去呼唤阿弥陀佛。在往生前的第六天,广老做了一件出乎弟子们意料的事:他突然要求大家为他诵“大藏经”。大家看着这些庞大的经书,不知道从何开始诵读。有人问广老:“师父,要诵哪一部?”他简单地回答:“总诵!”
于是,弟子们只得开始翻开大藏经,一部部经典被抬出来。可即便如此,大家也发现自己连《心经》这样简短的经书都几乎念不顺口,口诵心焦。这时,广老却没有被这些混乱的诵经声所干扰,依旧安然自若,径自念南无阿弥陀佛,语气坚定、清晰,仿佛周围的一切与他无关。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总诵”,并不是一味诵读浩瀚的经书,而是在于一颗专注的心,无论其他的经典如何繁杂,唯有阿弥陀佛,才是他内心的主轴。
广老在往生前的两天,他亲自打木鱼,教弟子们念佛。他在念佛时,会在每个佛菩萨的名字前加上“南无西方极乐世界”,这些看似普通的字眼,却有着不平凡的含义。其实,广老一直强调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的社会中,很多人都在迷失方向,我们需要提前为自己准备“资粮”,以免临终时后悔。正如他曾说的:“我已经买好车票,是对号的!”这句话提醒我们:生命的“车票”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是否能顺利抵达理想的净土,取决于我们现在的修行与积累。在圆寂当天,也就是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三日,广老在念佛声中安详示寂。
【广钦老和尚 广钦老和尚莲花相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