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4大美女的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原来是形容她们的美
从古至今,围绕美女展开的话题,一直都是当下热闻。对于美丽事物的评价都是极高的,而那些才华横溢的君子对美女的赞美,也是十分优美的。例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句话的出现就是被用来比喻这四位女性的容颜,你若知晓她们后,定会大受震撼。
沉鱼的西施
西施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而她也是四大美女之首。西施身处乱世,而她异于常人的美貌也注定了她坎坷的命运。西施是春秋末期的人,西施的本名为施夷光,她出生于现如今的浙江,而她的家坐落在西边,所以她的外号则为“西施”。
西施从小就与其他孩子不同,在其他孩子还在调皮捣蛋的时候,西施已经学会为母亲分担家务了。西施从小跟随在母亲身后,母亲在河边洗衣物时,西施便学着母亲的模样清洗衣物。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注定比其他孩子要早熟。
随着年龄的增加,西施的身材与五官逐渐展开。她的美貌让她成为同村女孩模仿的对象,其中最嫉妒西施的便是住在东边的东施。东施与西施截然相反,西施容貌姣好,而东施则是相貌丑陋,东施每日在他人异样的眼光中生活。
东施为了像西施那般受欢迎,东施便想出效仿西施的行为举止,以此来改变他人的想法。而事实则证明,一味地放低自己,只能引来他人厌恶。而东施的故事,便是东施效颦的前身。言归正传,西施的美貌曾让水中的鱼儿停下了游走的脚步。
某天,西施如往常一样跟随母亲前往河边清洗纱布时,河中的鱼儿看见西施后纷纷选择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西施的脸庞,鱼儿则是一动不动。而这一幕恰好让路过的游人撞见,路人看见后后纷纷感叹。不久后,人们就用沉鱼来形容美女西施。
只可惜,美女自古以来都是红颜薄命。西施的美貌引起了越王勾践的注意,越王勾践一生都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复国。越王为了讨好吴王,便找来了美女西施。越王让她献给吴王,西施帮助勾践复国后,便从人间蒸发般消失了。而西施最后的下场,于世人而言着实可惜。
落雁的王昭君
落雁起初是用来形容古代美人王昭君的,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人物。王昭君出身贫寒,由于相貌美艳,便被父母精心计划,送进皇宫中谋生。只可惜,王昭君入宫后的生活并不如意。由于王昭君不愿贿赂当时的宫廷画师毛延寿,小肚鸡肠的毛延寿便想方设法报复王昭君。
而毛延寿报复王昭君的法子也过于拙劣,毛延寿将王昭君画得过于丑陋,但就是这拙劣的法子耽误了王昭君的前半生。王昭君入宫多年后,依旧岌岌无名。直至匈奴的统治者韩邪来到汉朝,他向皇帝赐婚。王昭君知晓后,便前往和亲。
汉元帝初见王昭君,便被她的美貌吸引。只可惜身为天子的他,必须为了大汉子民着想。毫无作为的他,只能目送昭君出塞。王昭君此举本就是一步险棋,而她注定是这场游戏的输家。而在和亲的路上,经常会响起王昭君弹奏的《琵琶怨》。
琴声婉转悲凉,路过的大雁听后,纷纷停下翅膀,痴痴地听着她的琴声,不自觉地忘记飞行。忘记挥动翅膀的大雁,从空中坠落景象十分凄凉,这份盛景实属罕见。不久后,人们便用落雁一词来形容为国献身的美女王昭君。
闭月的貂蝉
貂蝉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貂蝉能在一群男子的故事中脱颖而出,无疑给三国演义这本书增加很多色彩。貂蝉本名为任红昌,由于相貌出众便被东汉大臣王允收为义女。后来,汉朝陷入危难之际。貂蝉为了报答王允,便主动献身只为除掉董卓。
貂蝉凭借美貌,游走于董卓和吕布之间。二人关系破裂后,貂蝉便隐居山林独自生活。貂蝉某日夜晚,在月下祈祷时,曾引发闭月的现象。貂蝉在院落中地祈祷时,风轻拂过她的脸颊,月亮看清她的美貌后,也害羞地遮起脸庞。后来,人们便用闭月一词来比喻貂蝉的美貌。
羞花的杨玉环
杨玉环生于唐朝,是唐太宗的爱妃。杨玉环生于大户人家,只可惜她出生后不久便家道中落,杨玉环之后便被送到亲戚家寄养。长大后的她,容貌越发美丽,这份美貌让她在偌大的京城中占据一席之地。后来,唐太宗的妻子过世后。杨玉环便被大臣引荐,入宫陪伴唐太宗。
唐太宗对杨玉环一见钟情,之后杨玉环便开始了唐太宗十几年的独宠。杨玉环在花园散步时,时常被花朵吸引。每当这时,杨玉环便会停下脚步蹲下身来,轻抚身旁的花朵。花朵见识到杨玉环的美貌后,会不自觉地卷起花瓣。羞花的典故,便由此而来。
结语:纵观她们的故事,你会发现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们的身边总会围绕某些奇异现象,而他们入世后注定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的故事真假难辨,而这些词汇也只是古人对美女美好的祝愿,只可惜天公不作美,拥有美貌的女性并不见得会有个好的下场。
那些形容女子美丽的成语,原型都是哪几位女子呢
形容女子美丽的成语有很多,大家最熟悉的两个成语“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就是特指貂蝉、杨贵妃、西施、王昭君四人各自不同的美,当然啦,貂蝉不是历史人物而“闭月”这词是出自元曲。这些成语里有些是特指历史上某个女子;有些出自文人的想象;有些则刚开始不是用来形容女子。我们今天来八一八这些成语的原型都是哪几位女子。
1,花容月貌
出自《西游记》第六十二回: “ 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这集讲的是西海龙王的女婿九头蛇,偷了金光寺的舍利子,这句中的公主就是西海龙王的女儿,小白龙的前妻。
2,倾国倾城
很多人都以为“倾国倾城“这个成语的原型就是指杨贵妃或者陈圆圆的,其实不是!这个成语有两个出处,
第一个是诗经《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意思是男子多计谋能成就国事,妇女多计谋会毁坏国事。
第二个是李延年的《佳人歌》也被收录在《汉书·外戚传》里,它是这样说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位佳人是汉武帝的李夫人,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能歌善舞,倾国倾城,汉武帝喜欢的不得了,但是后来李夫人病了,汉武帝想来探望她,李夫人始终不见汉武帝直到去世,这样就把自己最美丽的形象永远留在汉武帝心中。
3,小家碧玉
这个词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出自《乐府诗集·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义气重,遂得结金兰。”
这首碧玉歌是晋汝南王司马义为他的妾所做,碧玉是妾的名。同样这首诗写得很富有小女人味的文艺范。
4,秀色可餐
这个词出自陆机的《日出东南隅行》,是一首模拟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的作品,“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这首诗没有特指哪个女子,可以理解为作者美好想象中的一位女子YY诗。
陆机就是陆逊的孙子,陆抗的儿子。
5,嫣然一笑
这个词出自于《登徒子好色赋》宋玉曰:“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就是有古代美男之称的那个宋玉,登徒子是楚国的大夫,宋玉说的这个姑娘是他的邻家小妹。
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就辩解到,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就是我的邻家小妹,她有多漂亮呢?“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美得恰到好处。这个妹子趴在我窗前偷窥我三年,我都没动心。而登徒子的老婆又丑又老还是个瘸子,可登徒子却喜欢的不得了还跟她生了五个孩子,你说谁好色?
6,冰清玉洁
这个词刚开始并不是形容女子的,而是比喻一个人品德高尚纯洁,行为光明磊落。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晋书·贺循传》:“循冰清玉洁,行为俗表, 位处上卿,而居身服物盖周形而已。”
曹植也在《光禄大夫荀侯诔》写道:“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亵。”都不是指女子。
7,秀外慧中
这个词你肯定原以为是历史上某个贤惠的女子吧,其实不是!
它最早出自唐朝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
这首诗是韩愈写给好友李愿的,韩愈当时不得志,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诗中这句话是好友李愿安慰他的,李愿说他看惯了朝中皇帝整天无所事事坐着,底下人拍着马屁,后宫女子讨好争宠的景象,所以隐居了。秀外慧中没特指谁,整个这句就是指皇帝养的歌姬的美丽多姿,反而后宫的妃子被形容是相互争宠的。
到了清朝,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香玉》中刻画了一个牡丹花精用了这个词。原文:生握腕曰:‘卿秀外惠中,令人爱而忘死。顾一日之去, 如千里之别。卿乘间当来,勿待夜也。’
8,出水芙蓉
同样这个词一开始也不是形容女子,而是形容诗。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谢:指谢灵运。颜: 指颜延之。谢灵运与颜延之都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诗人,两人齐名世称“颜谢”。作者的意思是:谢灵运的诗如同刚刚出水的芙蓉,清新自然; 颜延之的诗如同精心雕绘的工艺品,浓艳绚丽。
到宋朝的时候,有人写了小说《李师师外传》把这个词用来形容李师师的美。
9,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是形容女子气质优雅,体态柔美。这个词出自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那回观看的,何止挨山塞海,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丰神绰约,宛然若并蒂芙蓉。”这里描写的也是两个女鬼。我就纳闷了,同样描写女鬼,古代人用词文雅脱俗,现代人就粗暴露骨。
跟这个词长得很像的还有个叫风韵犹存
风韵犹存是一个叫徐娘的中年妇女,全名徐昭佩,出生大士族,嫁给湘东王萧绎,他俩的故事真的有滋有味看点颇多,是现代版的宫廷剧真实写照。
萧绎是残疾只有一只眼睛,所以徐娘很看不起他,嘲笑他戏弄他还给萧绎带绿帽勾引多个男人连和尚都不放过。萧绎也拿她没办法谁让她是大士族家女儿呢,只能忍!。后来萧绎做了皇帝,徐昭佩妒忌成性残杀怀孕的妃子,萧绎一等徐昭佩儿子死了,就立马赐死徐昭佩。
徐娘尚老,风韵犹存就是徐昭佩的情夫,萧绎的随从暨季江说的。
10,肤若凝脂,面若桃花
肤若凝脂,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位美人齐庄公的女儿庄姜,她嫁给了卫庄公,又称卫庄姜,卫庄姜是《诗经》第一位登场的美女。
卫庄姜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只可惜并不受卫庄公喜爱。
面若桃花出自《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应该是一个场景的描写,并不特指某个少女。
古人18种称呼美女的词语,我已经学到,不过现代社会不敢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人看到美女,打招呼的方式千篇一律,有时候还有点唐突。
比如大街上搭讪:嗨,美女,留个联系方式吧。天啊,这在古代会被人打的,除非你是高衙内。
古人如何搭讪美女呢?
我最服司马相如,不出声,不废话,七弦琴一张,一曲《凤求凰》,哇塞,追到白富美。
《诗经》第一篇《关雎》上来就告诉我们怎么搭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现代人通用称呼:女神,美女,靓女,漂亮姑娘
年轻人之间称呼:小仙女,小姐姐
社团里称呼:校花,班花,系花,厂花
二次元:卡哇伊
(一)美人
这是古人最古老的称呼,朴素,简单,而且源远流长。
最早出现在诗经,比如《简兮》:“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后面历朝历代都有使用,我们现在用的“美女”一词都出自“美人”。
唐朝李贺《染丝上春机》:“美人懒态燕脂愁,春梭抛掷鸣高楼。”
宋朝苏轼也有词句(续丽人行):“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莺啼空断肠。”
即使到了现在,美人这个词还在使用,存在了2500多年的词语,足见其生命力。
不过现在各位不要随便用美人这个词,因为词性变了,大街对陌生人喊美人儿,估计一巴掌扇过来是轻的。老老实实叫。
(二)伊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中的伊人,显得那么恬静,相比窈窕淑女,我更喜欢在水一方的伊人。
宋朝柳永口中的伊人应该是个国色天香的美女,不然为啥会相思消瘦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后来,伊人不再是美女的专属名词,也经常用在男人身上,成了中性词。
比如宋朝戴复古:“生绢六幅淡墨图,伊人笔端有造化。”这里的伊人指的是画师儒衣陈其姓。
这个词好像已经很少用了,不管是文章中,还是生活上,伊人基本上不再使用了。不过你要对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女拽两句,估计对方也不会反对。
(三)玉人
“二十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这是我记住的最出名的一首关于玉人的诗句。
诗经《野有死麕》“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这也许是玉人的出处。也有可能是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的别称,弄玉嫁给了会的萧史,引出了一段“弄玉”的佳话。
不管出处在哪里,玉人这个词用的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很多都是优美的诗句。
唐朝元稹《白衣裳》:“雨湿轻尘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穿白衣的美女站在雨后院落中,一幅唯美的图画。
唐朝唐彦谦《梅》诗中:“玉人下瑶台,香风动轻素。画角弄江城,鸣珰月中堕。”
宋朝黄庭坚《定风波》一词:“冠帽斜欹辞醉去,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
大街上喊陌生美女:嗨,玉人。我可没这个勇气。文章里金童玉女还在用,但是你确定玉人能写到文章里?
(四)佳人
汉朝李延年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汉武帝刘彻《秋风辞》里面有:“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唐朝诗仙李白《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佳人成了美女的别称,而那个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可谓是终极美女的形容词。绝代佳人现代去称呼,估计对方也会接受的,这个词划重点吧!
(五)丽人
(一)闺秀
这个词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主要形容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
闺秀现在已经不流行了,通俗说法叫富家女,流行说法叫白富美,媒体写法叫名媛,你要说闺秀,小心被丢到醋缸里。
(二)碧玉
主要是指小户人家腼腆善良的美丽女子。出自晋朝孙绰《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宋朝陆游《无题》:“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
这个词已经与美女无关了,更多的回归词本意,嗯,就是那个绿色,含硅的矿物质。
(三)婵娟
婵娟多形容女人姿态美好,代指美女了,当然也可以称呼月亮,谁叫月亮上有个嫦娥仙子呢?
最早出自汉朝张衡《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
李白《飞龙吟》这样写:“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婵娟貌似更多的被称呼月亮,不过你要说婵娟,估计大家也能听懂你在说什么,所以这个词还在,可以放心使用。效果咋样,不敢保证,应该不会被打。
(一)粉黛
粉黛是古代女人化妆品,白粉来涂面,黛粉来描眉,再点一个绛唇,齐活。后来发现代指美女也是那么贴切,毫无违和感。渐渐的文人墨客争相相仿了。
最早开始用的不好说了,但是唐代这个词已经流行起来,特别是白居易《长恨歌》直接把粉黛放到了热搜里。
唐朝白居易《长恨歌》也说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来,晚唐诗人郑谷在《海棠》中也说道: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宋朝直接把白乐天的原句各种改编,简直成了皇宫里美女的专名词。
比如王安石说《虞美人》:“同辇随君侍君侧,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个词已经不用了,你说粉黛,大家联想到的绝对不是美女,估计都以为你要买雅诗兰黛这类化妆品呢。
(二)红粉
红粉最早是女人妆容,早在汉代就有了,《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里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后来呢,红粉也被用来称呼美女。
唐朝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诗中:“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红粉知己目前还在用,红粉佳人也在用,单独红粉没人用了,你确定说的红粉不是用来刷墙的?
(三)红妆
红妆本来是古代女子在重大仪式中的盛装,也被用来称呼女子了。
这不宋朝晁补之就有诗句《好事近》:“坐中谁唱解愁辞,红妆劝金盏。”
这个有人用吗?我感觉应该用不上了,可以有烟熏妆,淡妆,就是没有红妆,更没人用红妆来称呼美女。
(一)红颜
红颜一般指女人美丽的容颜。比如三国曹植《闺情诗》:“红颜韡烨。云髻嵯峨。”
后来用在美女身上更显得形象,比如现在也在用红颜知己一词。
清朝吴伟业《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里的红颜就是陈圆圆了。
红颜和红粉一样,提到红颜也就剩下红颜知己了,反正你说红颜,大家也都明白你想说啥,估计也没人打你,愿意用就用吧。
(二)娥眉
最早娥眉称为蛾眉,出自《诗经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形容女人的眉毛弯弯的,非常好看。
正因为娥眉只有女人才有,而且非常好看,直接用来代指美女没什么问题,总不能男人也长着一对娥眉吧。
宋朝辛弃疾《添字浣溪沙》:“赤脚未安芳斛稳,娥眉早把橘枝来。”
娥眉不出名了,峨眉山太出名了,你确定你说的不会被人以为是峨眉山吗?
(一)红袖
红袖最初指古代女子襦裙长袖,由于长袖善舞的女人,美到醉人。用红袖形容长袖翩翩的美女恰如其分,赏心悦目。
杜牧《南陵道中 / 寄远》: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元稹《遭风》:唤上驿亭还酩酊,两行红袖拂尊罍。
现在的流行色已经不是大红色了,不要说水云袖这种长袖了,你就是穿一件红色短袖的衣服,都会被人笑话。
你说红袖,喜欢古龙的以为你再说李红袖,喜欢网络文学的以为你再说小说网站,反正没人知道你在夸美女。
(二)金钗
金钗本来是古代女人头上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插于发髻的。这个饰品又是只有女人才有,所以也可以用来指美女。
最出名当属红楼梦的十二金钗了,一颦一笑十二美,大观园里处处春。
诗句里的金钗美人又是如何呢?
唐朝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宋朝曾几道《河满子》:“可羡邻姬十五,金钗早嫁王昌。”
由于红楼梦的出名程度,金钗生命力源远流长,哪怕现在已经没有金钗这种饰品了,大家也知道你在说美女,不过是特定的那十二个美女而已。
(一)飞琼
许飞琼原本是传说中的仙女,西王母的侍女,后泛指仙女或美丽的女子。
清朝纳兰性德《南楼令》:“将息报飞琼,蛮笺署小名。”
这个太生僻了,要不是我查资料,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个词,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词是说啥吧?
(二)萧娘
南朝以来,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与之对应,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
唐朝徐凝《忆扬州》:“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萧娘肯定不用了,因为我打字的时候连联想词都没有出来。再说娘这个词形容美女,你想让她老几岁?
(三)谢娘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 所以后世称有才有貌的女子为谢娘。
宋朝晏殊《望汉月》一词中说:“谢娘春晚先多愁,更撩乱、絮飞如雪。”
同萧娘一样,基本没人用,而且显得对方岁数大,这词比萧娘还生僻,至少我很少听过。
其实古代还有很多称呼美女的词,只不过即使在古代也是小众文化,比如似花人,解花语等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的词在现在的语境下已经很少使用了。要想这些词有用武之地,只能穿越回古代,你们准备好了吗?我已经准备好了,谁给我一个月光宝盒?
图片来自于网络,有纠立删。
【形容美女的成语(形容美女的成语句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