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30年徒步探险著游记,记录大地之沧桑,双足俱废死不恨矣
徐霞客画像
徐霞客,原名徐宏祖,祖上在弘治年间被科考舞弊案牵连,故从此以后,不允许家中人考科举。于是才有了不走科举路,偏行山川径的徐霞客。他在家人的支持下从22岁开始一直走到59岁,直到死才停下脚步,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梦想,他了一生,最后双足俱废,却说"死不恨矣"。
如果说了解弘治年间的那场奇怪的舞弊案,就会明白当时的案子扑朔迷离,皇帝也没有一个判决,只能将主考官罢官问罪,将涉嫌的两个考生免除科考资格。一个叫唐伯虎,一个叫徐经。
唐伯虎画像
于是那一年科举舞弊案,明朝少了两个官员,多了一个放荡不羁的唐伯虎和对科举厌恶的徐经。
唐伯虎从此放浪形骸,狂浪不羁,埋头于诗画之间,不拘一格,自成一派。
而徐经只是江阴普通的富庶人家的子弟,他回到家后,痛斥科举,并要求家人不要参加科举。这个举动影响了他的后代们,于是九十年后,一个叫徐霞客的后人,不热衷科举,希望看遍名山大川,用脚步去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也曾参加过一次童子试,但是没有考取,他的父亲便不再勉强他博取功名,但是要求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徐霞客的父亲也不热衷科举,喜欢游山玩水,这种思想对徐霞客有很深的影响,也因为父亲开了先例,这使得他后来想要到处游玩,家中亲友并没有反对,而父亲要求的大量阅读书籍,让他得以写出《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雕塑
徐霞客祖祖辈辈都是经商之人,就算是不参加科举,只要能继承家业也能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如同他的父亲一样,但是他心中一直有一个走出去的愿望。
他二十二岁那年,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因为母亲年迈,所以很犹豫到底要不要走,但是他的母亲说,我的儿子应当是走遍天下,不是圈在家中的小鸡、小马。故后世有说"弘祖之奇,孺人成之"。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游记,不仅仅是一个普通记录名山大川的科普书,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性。
在徐霞客记录长江的源头在江之前,人们一般认为,长江的源头在岷山导江;最早发现了钟乳石的形成原因,还在很多的乡村和山中去发现之前未到过的山涧和山洞记录了水文、地貌、地址等。
《徐霞客游记》
除此之外,游记的语言优美,描写风景和叙述的徐霞客是一个有诗意的人,他走过的每一座大山,到的每一个地方,看到的风景,感悟,无论当他有多累,都用笔将他们一一记下。"云散日朗,人意山光 俱有喜态",让我们感受到来自明朝的那种云散天光,山川之美。在太和山看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在麻叶洞进有"精怪"的山洞。总之能够到达的地方,他都去了,至于路上种种艰辛和心酸,只有他自己明白。
徐霞客纪念馆
在徐霞客书中,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是一种真性情,如魏晋之时的名士风雅,可又多了些现实主义的题材,同张岱的描述手法一样,有些许的凄清和个人色彩,但又多了些疏朗潇洒,《徐霞客游记》与其他的书籍都不同,徐霞客也和古往今来的许多人不同。
徐霞客
徐霞客的脚步走遍了中国的大地,在没有交通工具的年代,他用脚步一步步丈量,去感触每一片土地的悲喜冷热。明末战火遍地,徐霞客忘却尘世,一心追逐着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当众多的士子还在寒窗苦读,困于一方天地,背诵佶屈聱牙的三坟五典,徐霞客早在黄山的顶峰上听了一夜雪化的声音"初四日 兀坐听雪溜竟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若不亲身感受,又如何知道山川之美,美在何处。
徐霞客纪念邮票
我们喜欢徐霞客,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坚韧;他书中精诚至极的文字;他的眼睛看过世间所有的美好,而是因为,他跳出了世俗。在科举至上,读书为先的明朝,士农工商的地位不可撼动,可是他没有去追逐在朝堂上一展抱负,也并不沉耽与富庶家庭的温暖安逸的庇护中,他跳出舒适圈;跳出世人趋之若鹜的"八股文";走向了大自然的怀抱。
徐霞客油画
从今看古,我们不在局中,自然是看的清清楚楚,不为所动。如今我们是否身在局中呢,我们能看的清楚吗?不知道,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时代潮流中一员,被大浪携裹着前进,看不到尽头。
徐霞客跳出了时代的圈禁,却没有逃得了生命的流逝。他56岁那年离开了人世,在去世之前,他从家乡江阴,杖藜徒步,风餐露宿,走到了云南鸡足寺,写出了《鸡足山志》。
云南鸡足山
他前往鸡足山,不是一个人,而是和好友静闻和尚一起,静闻半路受伤去世,此时离鸡足寺还有很远,很多人劝他回去吧,反正静闻和尚已经去世了,但是徐霞客答应了静闻前往鸡足寺,他就一定要去,就算没有盘缠和吃食,就算一路走一路当身上的东西。
到达云南时,徐霞客已经是"两足俱废",云南的官员不得不带着他走,一路向北将他送回了江阴。江阴的官员前来探问,看到他的双足,不禁感慨"何苦来哉",徐霞客回答,张骞、玄奘等人都是受命前往,而我是一介布衣,能够游览各种名山大川,死不恨矣。
徐霞客旅游路线图
好一句"死不恨矣"!如今旅游,只是为了打卡,为了寻找美丽的地方拍好看的照片,比起徐霞客,我们旅游的目的是否过于庸俗和肤浅。是否在前往风景区的时候,能够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欣赏、多一些体验,少一些浮于表面的形式。
徐霞客,文人之身,22岁就出门游历,51岁还坚持前往云南。他三遇盗匪,甚至跳下湘江脱险,四次绝粮,当遍身上的衣物、鞋履、袜子。他没有因为这些的危险,放弃游历,只是因为当初那个立志游遍名山大川的愿望。59岁,坚强的意志终究没有打败时间,徐霞客病逝于江阴老家。
徐霞客雕像
他三十年的旅程,在他年老时化作一身疾病和一本呕心沥血的《徐霞客游记》,但是由于战乱,竟丢失了一部分,后经过他的好友季会明整理补充,才有了如今流传的《徐霞客游记》。
我是海上余晖的彩霞,是光明离开大地最后的绚丽,我是山川的过客,倾听他们的呼吸,记录了他们的沧桑,我是徐霞客。
徐霞客的探险之路
当明王朝闹得污浊不堪的时候,在江阴一带有个励志青年,看透了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去谋求仕途,却励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原名叫徐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从小喜爱读历史、地理一类的书籍、图册。十几岁那年,他决心到名山大川去游历考察。此时他的父亲刚刚去世,一想到母亲年纪老了,家里没人照顾,便不敢提这件事。但是,他的心事还是被母亲觉察到了。当母亲了解到他有这样的想法,就跟他说:“男儿志在四方,哪能为了我留在家里,做篱笆下的小鸡、马圈里的小马呢!”
母亲为他准备好了行装。有了母亲的支持,徐霞客在他22 岁那年,开始离家外出游历。他先后游历了太湖、洞庭湖、天台山、雁荡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每次游历回家,他就跟亲友谈起各地的奇风异俗和游历中的惊险情景,他母亲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徐霞客 50 岁那年,开始了第一次路程漫长的旅行。他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游历了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的四省,一直到我国边境腾冲。
有一次,他在湖南茶陵听说当地有个麻叶洞,当地人说洞里有神龙或者精怪,人们都不敢进洞。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高价雇当地人当向导,进洞考察。正要进洞的时候,向导问他是什么人,徐霞客告诉他自己是个普通的读书人。向导听后吓得直往后退,说:“我以为你是什么道士,才敢跟你一起进洞,原来你是个读书人,我才不冒这个险呢。”徐霞客也不勉强他,带着自己的仆人举起火把进了山洞。村里的百姓听到有人进洞,都拥到洞口来看热闹。徐霞客在洞里考察了很久,直到火把快燃尽才出来。围在洞口的百姓看他们安全出洞,都十分惊奇,说:“我们等了这么久,以为你们被妖精吃了呢。”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后,无论多疲惫,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当天见到的听到的都详细记录下来。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记录。经过他的实地考察,纠正了一些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后来,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有二百六十多万字,把科学和文学融合在一起的奇书,不但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的宝贵文献,还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徐霞客的探险故事;徐霞客 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