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8课《灯光》知识点+图文解读
知识点
01
多音字
会huì(开会) kuài(会计)
禁jīn(弱不禁风)jìn(禁止)
华huá(华丽) huà(华山)
02
近义词
宏伟──雄伟 赞叹──称赞 沉思──深思
沉寂──沉静 暴露──显露 憧憬──向往
浓密──茂密 倚──靠
03
反义词
挺进──撤退 漆黑──雪白 沉寂──喧闹
短暂──漫长 暴露──隐蔽 浓密──稀疏
04
理解词语
高悬:高挂。
豫皖苏: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
倚:靠着。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憧憬:向往。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世纪:100年为一个世纪。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06
句子解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是作者每次看到天安门广场夜空中的千万盏灯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热爱。
2.听说一按电钮那玩艺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这句话是郝副营长的想象。他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有看到过电灯,现在看到书上画的电灯,产生了这种想象,说明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这句话是郝副营长“注视”那本书上的插图并“默默地沉思”后说的。让孩子们能在电灯底下学习是他看图后的联想,这联想是他的愿望,也是他对未来的憧憬,更是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自己的强大动力,表现了郝副营长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4.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农村遍地灯光,天安门广场更是华灯璀璨,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像郝副营长那样的千千万万先烈为了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高尚精神。
5.“多好啊!”这一声平常的赞叹,使我心里微微一震。
“平常的赞叹”,指“多好啊”这句话平白朴实。“使我心里微微一震”,指“我”对这赞叹的反应。“震”,震动,说明这种反应还比较强烈,将引起对激动人心的往事的回忆。
6.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去了。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的前景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完全能理解他英勇战斗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动力,完全能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为造福于中国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7.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的郝副营长的痛惜。接着的话的意思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他的献身的精神多么伟大,他的无私的品德多么高尚!
07
问题归纳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怎么会想起这件往事的?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这件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的对往事的回忆。
天安门广场的夜晚,华灯齐放,衬托出祖国首都的雄伟壮丽。看到这种情景,作者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种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勾起他对往日艰苦环境的回忆。由天安门的灯光想起了一个有关灯光的真实事情。
2.“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些什么?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是在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看到千万盏灯引起的。作者看到灯光,勾起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出现,是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中的插图──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读书,发出的自言自语。他当时可能会想在灯下读书多好哇,多明亮啊!第三次出现,是在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所说的充满深情的话语中。郝副营长看着书上的插图,可能会想到:等胜利了,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有明亮的教室,孩子们可以专心地认真地去学习。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这是描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神态和语言的一段话。“倚”,靠。“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短墙。“注视”,精神集中地看。这里指郝副营长在精神集中地看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沉思”,深思,指郝副营长从那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想到了未来。“多好啊!”是郝副营长此时此景发自内心的呼唤。他倚靠着交通沟的围墙坐着,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入神地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这说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心情非常平静,对胜利充满了信心,表现了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先烈的宽广胸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郝副营长在和作者谈话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又”,说明不是第一次。“划、点、望、说、靠、望”等一系列的动作,表明了郝副营长由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所想起的一切,说明他向往未来,憧憬希望。“深情”,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使他不由得说出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句话。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当时条件的极端艰苦,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电灯,另一方面说明郝副营长精神境界的崇高,他想到的是祖国的下一代能在电灯光下学习。为了这个,他心甘情愿地为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憧憬”,向往。“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这时他也许在想胜利后,劳动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4.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照亮了前进的路。
这是描写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引路的一句话。由于突击连冲进守敌的围墙后,后续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孤军深入的突击队这时如果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后续”,指接着上来的。“千钧一发”,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极其危险。“划着、点燃、举”,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郝副营长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舍身为后续引路的壮举。这一壮举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而郝副营长自己却因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了。他不惜用自己的性命“为后续照亮了前进的路”。这是多么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不惜自己的性命”,指为了……宁愿自己。这里指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而宁愿自己。整句话充分表现了先烈不惜自己为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5.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这是作者由具体的事物产生联想的一个典型句子。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又”,说明不止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表明作者“漫步”的时间。清明是24个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的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几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让人想起先烈。“广场”,指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的夜晚,华灯齐放,不但衬托出祖国首都的雄伟壮丽,而且让“我”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这句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多好啊!”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为谋幸福而英勇的郝副营长也曾说过这三个字。“噢”,表示醒悟,说明“我”想起了过去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表明作者由眼前的灯光及他人所说的“多好啊!”这三个字而产生的联想。文章从而转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08
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3—11):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段(12):讲“我”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09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写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歌颂了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自己的崇高精神,表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图文解读
汉语词语:奉献
奉献
拼音:fèng xiàn
释义:"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和起来,奉献,就是"恭敬的交付,呈献"。
目录
1基本信息
2基本解释
3出处与详解
4基本含义
5相关诗句
6相关名言
基本信息
奉献
拼音:fèng xiàn
英译:[offer as a tribute; present with all respect]
近义词:贡献
反义词:索取
基本解释
恭敬地交付、献出。
主要是为别人默默付出,心甘情愿,不图回报。如:雷锋。
如今,医护人员成为战役的逆行者,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尊敬和学习。
出处与详解
1. 进献。
①《史记·刺客列传》:"诚得樊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②唐 薛用弱《集异记·王四郎》:"叔今赴选,费用固多,少物奉献,以助其费。"
③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笑道:"小户人家,备不出甚么好东西,只当一茶奉献。""
④《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荆轲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无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夫樊得罪于秦,秦王购其首,黄金千斤,封邑万家。而督亢膏腴之地,秦人所欲。诚得樊之首,与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彼必喜而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⑤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玄德权且安营。土人知是玄德,奉献羊酒。
⑥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多尔衮接茶一盏奉献于洪承畴,置于炕几之右侧。"
2. 指进献的物品。
《南史·刘悛传》:"郁林新立,悛奉献减少。"
3. 进贡。
①《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乌头劳死,子代立,遣使奉献。"
②《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二十五年﹞ 夫馀王 遣使奉献。"
基本含义
奉献,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奉献:"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和起来,奉献,就是"恭敬的交付,呈献"。
赋予的光荣职责。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事业的美丽蓝图。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奉献与索取是矛盾的,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再者,没有别人的奉献,自己又能索取什么呢?
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种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因为有人奉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才会不断前进。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长。简单的说,"奉献"指满怀感情地为他人服务,做出贡献,是不计回报的无偿服务。
回顾历史上所有奉献人生价值的人,他们为人类积累的财富有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如果说汉字是"一字千金"的话,这也是需要通过至理名言来表现的。而用有限的语言表达出永恒的真理和智慧,这种奉献对于人类来讲就是永久的精神财富。
神对于他造成的人有着自己的安排,不仅向全人类奉献出《圣经》预言这样的经典,还曾献出自己的儿子基督来替人受罪而遇难。显而易见,神的作为也是为了未来而准备的。在此之前的神还曾开创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等,以及更早时期的《易经》与命名事物、表达思想的初级语言体系。
相关诗句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惟应人间求饱暖,一声呼啸化烟尘。----左河水《咏煤》
相关名言
- 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阿德勒
- 在这场追逐里我糊里糊涂的弄丢了我的童贞我的初恋还有我的江东。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因为失去的东西而向任何人求助向任何人撒娇向任何人妥协我忍受了我该忍受的代价。包括我曾经以为被弄脏的爱包括我自认为伟大旗是毫无意义的和奉献。我现在无法判断着这值不值得可是我不后悔。-- 笛安
- 要重返生活就须有所奉献。---- 高尔基
- 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 海塞
- 爱是自然流溢出来的奉献。---- 今信
- 男人敞开心扉就像女人羞答答地奉献出她们那防范森严的肉体一样。---- 安德烈火莫洛亚
-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巴尔德斯
- 男人要求女人奉献一切。当女人照此贡献一切并一生时,男人又会为不堪重荷而痛苦。---- 波伏瓦
- 那个使他奉献自己,以促使其早日实现的主义,将不受所有法律的订立和法律的破坏所左右,而日渐茁壮成熟----就像土里的种子,不管冬日的寒冻,夏日的干旱,仍然将它饱满的谷粒献给人类那样。--- 宠陀彼丹
- 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卡耐基
-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
- 我的母亲是出色的奉献者。如果她发现我们中有人对某件事感兴趣,只要有可能,就要鼓励这种兴趣,她回家时就会带着一包有关著名明星的书。尽管有九个孩子,她对待我们每个人都像对待独生子女一样。我们中谁都没有忘记她是怎样的一个辛勤的操持者和出色的奉献者。---- 迈克尔·杰克逊
- 在中我们需要能有所奉献的人,而不是想有所收获的人。---- (美国)巴鲁克.B.
- ……一生奉献于两个神明,即荣誉与英勇。---- 蒙森
- 人当活在真理和自我奉献里。---- 庞陀彼丹
- 我所能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 丘吉尔
- 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 松下幸之助
- 我想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或获得了什么社会地位,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过有意义的生活。一百个人不能都做同样的事,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虽不同,可是发挥自己的天分与专长,并使自己陶醉在这种喜悦之中,与社会大众共享,在奉献中,领悟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现代人普遍期望的。---- 松下幸之助
-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
-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苏霍姆林斯基
- 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泰戈尔
- 给「佛教出版社(BPS)」的奉献者,祈祝他们致力于把法的礼物传送到世界各地的功德,回馈他们永久快乐、助引他们趋向清净之道、获得解脱。--向智尊者
- 人家自然会拿东西来交换,彼此得益。一定要板着面孔等别人来真心奉献,---- 亦舒
- 真诚也有被误解的时候,但为了爱,我仍把心真诚地奉献。---- 佚名
- 我要在中国拍摄中国的电影,奉献给中国人,包括海外的中国人。---- 张国荣
其思想
-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战国诗人
-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汉朝经学家
-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
-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晋朝隐士
-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 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 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 言忠信,行笃敬。--论语
-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约翰雷,英国学者
- 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德国诗人
-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 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古罗马家
- 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英国散文家
- 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 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马克吐温
- 奉献精神就是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
人际关系里的这三组反义词太有学问了,看了豁然开朗
富兰克林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一定就意味着成功,但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失败。
人际关系和人缘的好坏,其实就看我们在处理生活中诸多关系的心态和方式。有三组反义词,在人际关系中大有学问,我们的选择决定着我们的人缘优劣。
多与少:你得到的多还是少
与人交往,无论是怎样的关系,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这段关系不会和谐和持久。
一个人总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心理便会不平衡,并生出怨气,与人交往时,怨气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伤人伤己。
付出多少都应该是心甘情愿的,一旦计较得与失,交际成了交易,感情就成了生意。我们应该享受自己的付出,不用在乎得到,因为在付出的过程中已经收获了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
《琅琊榜》里萧景睿对梅长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之所以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什么后悔的。”
这般洒脱更显气度和高贵,对朋友一片赤诚,心甘情愿付出,至于得到什么,根本不在思虑范围。
始于心甘情愿,终于愿赌服输。何必有那么多意难平。曾经在一本书里读到过这样两句话:“我在你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你,你若有感念,回头对我一笑,我就幸福了。若没有,我也不会难过,因为我心甘情愿。”
这样的心境是何等豁达!
很遗憾!我们常常看到,原本关系要好的两个人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会听到其中一人说一些诸如“我为你做了那么多”“我付出那么多”之类的话,夹杂着怨气和怒气。却很少听到有人心怀愧疚地说:我得到太多,亏欠太多。
多想自己的获得,多想别人的付出,多感念别人的好,懂得知足和珍惜,感情才会越来越深厚。
牢记别人的好,感恩别人对我们的付出,这样的心地,就如同种上了友谊的花朵,而拔去了野草荆棘。
缩小自己的付出,放大自己的收获,就会心生感激,便会觉得幸福。看似感激别人,其实也是愉悦自己。
对与错:每遇矛盾,谁对谁错
再好的关系也会有不快,摩擦和矛盾。当这些发生时,你所持有的态度决定了是风雨过后见彩虹,还是埋下不和谐的种子。
聪明的人常从自身找错误,愚蠢的人喜欢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意大利有位画家,他在画人物时有个特点:画中的人物全都画一只眼睛。有好奇者问他原因,他意味深长地回答:“人性的弱点,就是双眼习惯看外界,却很少自检。所以我们要用一只眼看世界,留另一眼来审视自己。”
《论语》中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多反省自己,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怨气,也不会招来怨恨。反省是一面晶莹透彻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的赃污。
原本关系要好的人发生矛盾和纷争,越走越远,十有八九源于只知指责对方,而不反观、检视自身。忘记了以恕己之心恕人,责人之心责己。
有两位同事住对门。一位周先生;一位杨先生。周先生一家人天天乐呵呵的,给人的感觉特别幸福。杨先生一家则常常愁眉苦脸,家里时常传出吵架的声音。
杨先生向周先生请教,周先生说:“你家总是吵架,是因为你们都是对的;我家从不吵架,是因为我们都是错的。”
杨先生糊涂了。周先生将手中的茶杯放在餐桌边上,说:
比如这个茶杯,有一个人把它这样放在桌子边沿上,另一个毛手毛脚的人把它碰落,摔了个粉碎。如果他不以为是自己粗心的过错,必定会指责放茶杯的人,怎么把茶杯放在这里!而放茶杯的人当然会辩解说,你不碰它,怎么可能摔碎!这样争吵就来了。
如果发生在我们家,一个人会说,打破茶杯的人会说,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我收拾一下,以免扎到你。而放茶杯的人则说,对不起,是我放的位置不对,我来打扫。于是,一个拿扫把,一个收拾玻璃碴,将上上下下清理干净,这就是和谐的原因。
家人之间是这样,同事、朋友之间也是如此。每遇矛盾,先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主动揽责,矛盾便先化解了多半。急着撇清自己,尽挑对方的不是,结果是针尖对麦芒。
常思己过,不谈人非。先反省自己,是一个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小人无错,君子常过。与人交际,我们当做君子,不做小人。
好与坏:你把别人向好处想还是向坏处想。
人,若总把人往坏处想,他的周遭便会充满敌意。敌意要么是他想象出来的,要么就是因自己内心的恶意揣测而招惹来的。正如尼采所说:“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会凝视你。”
认识一人,特别的不合群,根源就是疑心重,总怀疑别人不怀好意,另有企图。有一次,一哥们心情高兴,请客吃饭,特意喊上他。他却借口有事,拒绝了。
也是巧得很,我们去吃饭的时候,看见他一个人在吃拉面。请客的哥们觉得特没面子。
第二天,我悄悄问他,是不是对请客的哥们有意见,请吃饭都不去。
他一本正经地解释说:“平白无故为什么要请我吃饭,肯定是有事要请我帮忙,吃人家嘴短,我才不去呢。”
我哑然失笑!
这就是他人缘不好的原因,总是恶意揣测别人的动机,敏感而多疑。胸怀坦荡,待人友善,便会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若总是习惯恶意揣测别人,把别人想象得丑陋和丑恶,只能感受到四面八方都是敌意,如同生活在地狱之中。
美国著名肖像画家斯图尔特应邀为晚年的华盛顿画像。他来到华盛顿的住所,华盛顿却面无表情,一句话也不说。整个绘画过程有好几天,斯图尔特从来没有见华盛顿笑过。他非常不满,对别人说:“他怎么可以如此傲慢?瞧不起我!”
肖像画完后,华盛顿从嘴里拿出两个棉花球,带着歉意说:“我的牙齿快掉光了,只能嘴里含着两个棉花球,以使脸颊不至于深陷下去。这几天都没向您问好,是我失礼了。”
斯图尔特为自己的误解而羞愧难当。
判断他人不要急躁,更不能带着恶意。恶意揣测别人,就会错过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很多时候,敌意是想象出来的。
人是观念的囚徒,从悲观阴暗到乐观积极,中间是由正确心态、胸怀和格局支撑的。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心是滤镜,过滤之后,便是你真正看到。你是怎样的人,便会看到怎样的风景。
总怀疑别人给自己挖坑,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人际交往挖了一个无底洞,深陷下去,终将暗无天日。
把人向好处想,以阳光、平和的心态与人交往,便会赢得真诚的友谊,生活便会阳光满院,鲜花遍地。
【心甘情愿的反义词 心甘情愿的近义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