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的故事国语【忠犬八公的故事国语配音】

更新:08-18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忠犬八公的故事:“等你不久,一生而已”

记得有一个孩子问他的爸爸,为什么狗狗的寿命只有十年。

爸爸说,因为那是因为狗狗一出生就懂得了爱,而人要很久以后才能懂得爱。

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忠犬八公背后的真实故事。

《忠犬八公》相信很多盆友都看过,这是一部被100%剧透,但看后还是会哭成狗的电影。

1923年11月在秋田县,八公出生了,两个月以后它坐上了去新家的火车。新主人上野英三郎是东京大学的教授,教授十分喜爱八公,八公也成为了教授的一个小尾巴。

八公真实照片

它每天送主人上下班,这条秋田犬叫HACHI,中文译名阿八,八公。

很多人说,即使影片中的细节都已忘记,但却永远忘不了八公痴痴等候的身影。

1925年4月21日的傍晚,八公像往常一样地去车站,却迟迟没有等来教授,教授的家人却等到了教授脑溢血去世的消息。

八公不吃不喝等了三天,甚至车站的工作人员都告诉他:

“你不用再等他了。”

“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但是八公不知道,对它来说,教授并没有死去,他只是没有回来...

教授太太将它托付给了亲戚,亲戚家离涩谷车站有5公里的距离,八公就每天都早出晚归去车站等着那个永远等不到的人。

其实现实远没有电影那么温馨,八公在候车室里被车站工作人员撞倒,被附近的小孩欺负,被店铺的老板驱赶,还被流浪狗咬伤了左耳......

八公是一只温柔的大型犬,它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却总是被当成野狗驱赶。

但是现实的一切都没有把它击倒,它孤零零地走在酷暑寒冬中,同一条路走上一遍、一天、一年,收养人的家换地方了,就换条路线,只要终点不变,只要还活着,它就能毅然前往,风雨无阻...

东京都涉谷站八公铜像

一位犬的创始人听了八公的事迹以后深受感动,决定将八公登上了报纸。1933年,《朝日新闻》刊登了八公的事迹,八公对主人忠诚和眷恋的故事传遍了全日本,八公成为忠诚的民族象征。

1934年,涩谷车站的站长还专门募捐给八公立了铜像。

很快,日本全国都知道了八公的故事,欺负它的人也没有了。在没有人驱赶它以后,八公开始在车站的大厅里睡觉,生怕错过教授。

1935年,八公患上了癌症,身体状态变得时好时坏,有时候会呕吐,食欲下降,过段时间又开始恢复,之后又开始呕吐。

这已经是八公等候主人的第十个年头了,它老了、脏了、病了,拖着病恹恹的身体,直到八公最后一次踏上了去车站的路......

第二天的凌晨,人们在街上发现了八公尚有余温的尸体。

八公在一个老地方,等一个世间早已不存在的人,一等就是十年......

人们把八公的墓碑立在了上野教授的墓旁。

最近,日本一个节目又带大家重温了八公的故事,并特地探访曾经接触过八公、目前还在世的大浦爷爷。

大浦爷爷今年已经90多岁,他的父亲曾是为八公看病的兽医,跟八公的主人上野英三郎关系十分要好,

他向节目组展示了一张珍贵的照片,是他们一家与八公一家的合影。

照片中的小男孩就是大浦爷爷,而趴在前面的狗狗就是八公。

大浦爷爷回忆,八公除了每天在涩谷站等待,还有一件事给他的印象很深,那就是他从来没有见过八公睡觉、或者趴下的样子。

八公总是直直的坐在那里,就像那尊雕塑一样......

虽然八公每天都会去车站,但是它从来没有放松过,它的神经一直是紧绷的,因为它知道自己不是去玩的,而是一心等待主人……

大浦爷爷说,八公的性格十分温顺,它在车站等了那么多年,但是却从不会吠叫,对来往的路人都很和善。

八公生前的影像十分稀少,但在日本昭和九年上映的影片《阿尔卑斯大将》中,有一幕刚好在涩谷车站拍摄,而这组镜头中就捕捉到了八公的真实身影。

那时八公的雕像刚刚建成,吸引了很多人围观,而八公就站在雕像的不远处,期间有个孩子一直在抚摸八公,而它只是静静得站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虽然镜头只有短短的10秒,但我们不难看出,八公真的很温顺。

除此之外,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还透露了一个关于八公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看过影片的盆友都以为,八公每天和主人分别的地方是在涩谷车站,所以它才会去那里等候主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上野教授并不是每天和八公在涩谷站分别。

东京帝国大学在职教授

上野教授生前住的地方离大学不远,所以每天上下班八公都会直接送他到学校,只有教授出差或者出远门,才会从涩谷站出来。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从教授的住处出发,他工作的大学与涩谷车站是完全相反的方向。

那么,八公为什么会在涩谷车站等待主人,而不是大学门口呢?

那是因为,八公觉得主人离世后再也没有回到家,应该是出了远门,一定会从涩谷站出来,所以才会每天去那里等待。

它始终坚信,主人没有离世,只是去了遥远的地方……

八公

忠诚的让人感动…

聪明的让人心疼…

2015年3月8日,东京大学农学院展示出了一个铜像,历经80年,八公终于又和教授在人间重逢了。

正如《忠犬八公》电影里所说:不要忘记你所有爱过的人。而对于八公来说:“等你其实不久,一生而已!”

【忠犬八公】(国语)观后感

3月31号提前回家祭祖,有幸去万达影院参加影迷活动,观看了3月31日全国公映的中文版【忠犬八公】。

影片由徐昂导演,冯小刚、白举纲、黄楚桐等主演。

这个故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原版本是日本于1988年拍摄的,当年票房就突破了40亿日元,想当年中国还没有票房的概念。第二版本是美国拍摄的。两部电影的口碑都很好,感动了很多人。(个人感觉无法超越)。所以我是带着很低的期望来到电影院观影的,但是看完之后,却有些惊喜。

再翻拍的这一部会不会成为烂片,中国导演是不是技穷了?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看了这部电影,没想到和原版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本土化是相当成功的。不同于美版几乎还原了日版的故事,中国版的《忠犬八公》做了很多改编。

首先,秋田犬变成了中华田园犬——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狗”。不过没关系,真的很乖很可爱很聪明。

剧中,八公的名字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八筒。从小被冯小刚饰演的陈教授捡回了家中。陈教授从北京来到重庆自学,娶了当地的媳妇,育有两个说重庆话的孩子。

故事发生的地方从火车站变成了具有重庆特色的过江缆车。90年代,重庆还没有建成长江大桥,市民只能依靠缆车往返于长江两岸。

每天早上巴通都带着陈教授去码头坐缆车。晚上,去那儿等他下班。

八筒小时候第一次偷偷的跟着陈教授去了缆车码头,被陈教授发现后一直不肯回去。陈教授想了个办法,把刚买的报纸交给了八筒,让它带回家去给女主人。八筒很自豪地接过了任务。这样一来,巴筒觉得自己是在帮助陈教授,他也会高兴地回家。

后来,陈教授去世后,八筒仍每天守在原地,不愿离去。为了劝八筒回家去,售货亭的小贩像陈教授一样,每天给八筒一份报纸,让他把它拿走。

直至八筒去世那天,八筒一直坚信陈教授会出现在他面前,仍旧每天去码头等候。

影片中,陈教授会告诉八筒很多他不会告诉孩子们的事情。比如女儿出嫁那天,女方要放烟花,让陈教授拿着八筒躲在阳台上。

下面人声鼎沸,烟花缭绕,阳台上的陈教授显得有些落寞。他对八筒说:“不要害怕,人就是喜欢做一些活泼的举动,帮助自己度过难过的时刻。”

没想到,一个父亲是这样理解婚礼上的烟花的。女儿要出嫁了,他其实很舍不得。但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父亲,他不会对女儿说感伤的话。

只是,他会告诉八筒的。所以,八筒就成了他在这个家里最亲近、最亲近的亲人。

影片中还有一个情节,儿子打算去北京工作。没有和他商量就买了去北京的机票。陈教授很担心儿子一个人北漂不适应这个陌生的地方。可是没办法,儿子已经长大了,很长一段时间都听不进他的意见了。

临行前一晚,在饭桌上,陈教授非常不高兴。他早早吃完饭,带着八筒一起出去了。儿子以为他在遛狗,也怒道:“难道我还不如一条狗吗?”

可他不知道的是,父亲其实是想在临行前买一些他最喜欢吃的重庆卤菜,带到北京。

那天晚上下着大雨,父亲却冒着雨一路赶路,只好赶到快打烊的商户那里把卤菜都买齐了。

为了送儿子去车站,陈教授不打算吃药,但是被老伴劝下了,还是吃了药。结果第二天还是睡过了,打的赶去车站,结果碰上了堵车,毅然决定奔跑着赶往车站。由于身体不好,最终跑不动了。八筒看看陈教授,再看看车站方向,毅然跑向了车站,最终让已经坐在奔跑的火车上的男孩看到八筒,男孩猜到爸爸也来了。这一情节让影院里的观众纷纷落泪了。

八筒已经融入到家庭关系中了,通人性。

人总是不稳定的,即使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小时候,对你儿女那么眷恋。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长大了。我不想再靠近你,也不想再听你的废话。

而一只狗狗,不管它多大,不管你多大,你走到哪里它都会跟着你,你说什么它都不会生气。

这是我们只能从宠物身上获得的情感回报。

因此,本片同时刻画了“人与狗”和“人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是让这两种关系相辅相成。

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缺乏关系,狗对人的忠诚才更有价值。

陈教授去世后,重庆还在高速发展,老旧小区都在拆迁,八筒也不得不和家人们一起离开了从小长大的家,去了新家。但是它却放不下和陈教授一起生活过得的旧家,最终选择了独自回老家。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我们总是很快就会抛弃那些落后、跟不上时代变化的地方,包括自己的家。

但是对于狗来说,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发展,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受变化的。它只知道这是它住的房子。

那么,八筒的历史为什么会动人呢?

因为他“不变”的忠诚与人的“善变”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形成鲜明对比。

今天,人与人的关系瞬息万变,社会的发展从未停歇,而等待主人的狗却可以“十年不变”。

这种“不变”,是我们在八筒身上看到的最可贵的品质,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品质。

当然,客观的说,这部片子还是有一些瑕疵的。各种场景的处理都太煽情了。前两部剧主打的并不是煽情,而是让人对八公的忠诚印象深刻。而这部影片,各种煽情,我也忍不住眼泪含框了,家属想看看我是不是依然带着批判的目的在看这部影片,故意问我:“哭了吗?”我只能忍着不说话,隐藏自己的情感。

虽然已经努力克制,但影片中这些刻意煽情的部分,还是让人无法忍受,总感觉是在刻意为了票房。。。

平心而论,这种改编总体来说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打75分应该差不多了。

冯小刚版《忠犬八公》,一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电影!

冯小刚2023最新电影《忠犬八公》,截止今天共上映36天,总票房2.85亿,豆瓣评分7.8分。本片改编自新藤兼人原著剧本《ハチ公物語》。在这之前《忠犬八公》有日版和美版两个版本,评分一个9.2分,一个9.4分,两部电影各有千秋,都算得上是电影的上乘之作。

忠犬八公日版在1987年上映,由神山征二郎导演, 仲代达矢和八千草薰主演,小狗演员则是日本纯种秋田犬,狗名阿八。电影根据真实改编,是1987年日本电影的票房冠军,票房成绩高达54亿日元,换算成币相当于2.8亿左右,但是那可是1987年,换成现在的票房膨胀10倍没毛病吧!

日版的忠犬八公是我最早看的版本,当时被小八的忠诚所感动,哭的稀里哗啦的,当时就想养一条狗,可是在足够冷静后发现,还是先把自己养好再说吧!

喜欢电影里教授那那句话:“人有人格,狗也有狗格”,说的真好。在三个版本版的“情感”展现的最为淋漓尽致,教授去世后,很多人八公的态度像极了世态炎凉,片尾的长镜头中,始终无人关照这位"人类的朋友"的死亡。似乎是一种讽刺,人弃忠友而去,却等待它们用生命为人类守灵。

忠犬八公美版2009年首先在日本上映,虽然是“翻拍”,但是一样在日本取得很好的成绩,次年在英国上映,目前豆瓣评分9.4分,虽然在分数上超越了1987的日版,但是单纯在电影表现上却各有千秋。

本片由瑞典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执导,理查·基、莎拉·罗默尔和琼·艾伦主演,小狗演员还原了1987年日版,依旧是一条 秋田犬。故事主线剧情无太大变化,只是在细节处理上添加了更多的西方元素。虽然我没有,但是看完之后一样感动的稀里哗啦!

每天早上5.05分,总会有一只狗狗端坐在火车站门口,等待他的主人。这只狗狗叫Hachiko,在日语里是“八”的意思,这是一个被爱注册过的名字,它的意思是延伸到天际又降落到大地。十年对于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阶段,可是对于狗来说,差不多就是他的一生了。

忠犬八公中版,由徐昂导演,冯小刚和陈冲领衔主演,小狗的演员据说只是冯导在菜市场随便找的一条小土狗,也就是中华田园犬,电影的背景设置在重庆。本片改编自新藤兼人原著剧本《ハチ公物語》,剧本改编的很好,完美的融入了中国大环境。

开始还以为这部电影是冯导指导,可是后来看演员表才发现他只是主演,就是不知道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参与指导。电影里的人物很生活化,初始背景设定应该是90年代,浓郁的氛围极具生活化,里面还着重讲了四川人对麻将的钟爱。

看完之后感觉不像在看一部电影,更像是某个普通人家的生活片段,没有过多的波澜,平静如水,不好不坏,也没有过多的感动,平静开始,平静结束。

三个版本的《忠犬八公》都已看过,美版和日版的可以说各有千秋,中版的只能说本土化的很好,其它的就真的没有了,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美版突出悲伤氛围的塑造,日版则显得更加真实,中版的更加生活化。除了八公与主人外,日版更多地刻画了八公与其他一些人之间的种种,美版里八公几乎一直得到人们的喜爱,中版里没有更多的世态炎凉,只是忠诚的守候。

日版的看完会悲伤的不能自已,美版虽然悲伤,但也只是为了感动而悲伤,中版的基本没有啥悲伤的感觉,缺少了一点神髓。

那么,日美中三个版本的《忠犬八公》,哪部才是你心中的经典呢?

【忠犬八公的故事国语【忠犬八公的故事国语配音】】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忠勇双全的意思(忠勇双全比喻什么生肖) 下一篇: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