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预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知识点+同步练习
课文电子版
课文知识点
1.文学常识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3.重点字词
着陆 (zhuó)) 凛冽(lǐn lič) 默契(qì)
殚(dān))精竭(jié)虑
镌刻 (juān) 桅杆(wéi) 娴熟(xián)
课文图片详解
同步练习
一、基础演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uó( )陆 lǐn( )冽 默qì ( )
dān( )精竭虑 juān( )刻
wéi( )杆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影片《木星上行》展现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宇宙星图。
B.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C.兰新高铁的开通,使兰州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周道入砥,一泻千里。
D.剪纸、刺绣、皮影、砖雕是陇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元素,可总有人对这些产品不屑一顾。
3.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啼笑皆非
B.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忍俊不禁
C.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啼笑皆非
D.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忍俊不禁
4.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词语或成语,把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⑴( )眼花缭乱
A.老眼昏花 B.花言巧语
C.走马观花 D.花枝招展
⑵( )荡然无存
A.碧波荡漾 B.动荡不安
C.倾家荡产 D.飘飘荡荡
⑶( )丰功伟绩
A.丰富多彩 B.丰衣足食
C.丰硕成果 D.丰碑永存
⑷( )富丽堂皇
A.对簿公堂 B.相貌堂堂
C.冠冕堂皇 D.厅堂宽敞
⑸( )独一无二
A.独出心裁 B.独立自主
C.独树一帜 D.唯我独尊
5.《新华字典》中对“名”字有下列几种解释,请为下面的“名”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A.名字;名称 B.名字叫做 C.名义 D.出名的,有名声的 E.说出 F.占有 G.量词,用于人
⑴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 )
⑵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光中依稀可见。( )( )
⑶李时珍年轻的时候就潜心医学,为了寻找各种珍贵药材,他遍访名山大川。( )
⑷整个博物院工作人员很多,大约有三百多名。( )
⑸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 )
⑹表面夸夸其谈而无真才实学的人,其实一文不名。( )
⑺刚刚还是晴空万里,此刻却又下起了小雨,真是莫名其妙。( )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③④②①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7.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8.下面句子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B.女主人不好意思地说:“您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以后一定……”
C.我以为言就是花的香气,行就是花的形象和花期的久暂。
D.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
9.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
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二、能力提升
1.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舌尖上的中国2》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012年,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感动无数中国人;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2》回归央视荧屏,登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爱奇艺、乐视网等网络平台也同步推出。《舌尖上的中国2》共分8集,前七集依次为《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三餐》,第八集则为拍摄花絮,每集50分钟。央视相关负责人表示,比起前作,《舌尖上的中国2》在拍摄制作上比第一季更加精致大气,美食范围也更广。在微博上,网友对《舌尖上的中国2》表示出了极大的欢迎,但对播放时间非常的不满意,认为这是央视“深夜报复社会”的举动,完全就是“逼人吃宵夜”的节奏。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提炼出三个关键词语
据新华社西宁3月31日电 (记者徐文婷)经过两年钻探验证,“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中深层地热能勘查”项目日前取得重大突破,盆地中北部地下2230米处勘查到埋藏浅、温度高的干热岩,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可大规模利用的干热岩资源。该岩体在共和盆地底部广泛分布,仅钻孔控制干热岩面积已达150平方公里,潜力巨大。干热岩通常埋藏在地表3000米至1万米以下,是没有水或蒸汽的、致密不渗透的热岩体,温度在150℃至650℃之间,是一种可用于高温发电的清洁资源。
关键词: 、 、
三、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
圆明园祭
冯峥
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⑵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⑶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⑷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⑸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⑹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⑺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⑻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⑼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⑽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⑾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⑿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⒀这是历史的悲哀!
⒁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⒂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⒃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⒄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⒅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第⑵⑶两段的描写,轻松中蕴含着,沉静中透露出,作用是。
2.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发出的?
3.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的心情。
4.第⑺段中的“悲哀”的词性已由词活用为词。
5.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6.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 。
7.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一、
1. 着陆 凛冽 默契 殚精竭虑 镌刻 桅杆
2.C
3.B
4. ⑴A⑵C⑶D⑷C⑸C
5. ⑴B⑵AE⑶D⑷G⑸C⑹F⑺E
6.C
7.C
8.C
9.A
二、
1.示例:①电视网络同步推出 ②主题鲜明独到 ③拍摄更加精致大气④网友极大关注。
2.示例:干热岩资源、广泛分布、清洁资源
三、
1.苍凉、焦虑;为下文作了铺垫。
2.雨果
3.抒情;悲伤
4.形、动
5.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6.慷慨施舍想把圆明园重建的人。
7.作者持否定态度。
30个智慧的成语,原来都出自《诗经》
孔子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是遥远的民歌,里面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里面更蕴含着智慧的成语。
今天,我们分享30个来自《诗经》的成语,一直感受千年前的智慧与情感。
【窈窕淑女】
【来源】《诗经·周南·关睢》: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释义】窈窕:美好的样子;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指美丽而有品行的女子。
【凤凰于飞】
【来源】《诗经·大雅·卷阿》: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释义】指凤和凰相偕而飞,后用以比喻夫妻合欢恩爱。常用以祝新人幸福美满。
【未雨绸缪】
【来源】《诗经·豳风·鸱号》: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释义】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
【兄弟阋墙】
【来源】《诗经·小雅·常棣》: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释义】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高山仰止】
【来源】《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释义】一个人品德崇高,就会有人敬仰他。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风雨如晦】
【来源】《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释义】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夙兴夜寐】
【来源】《诗经·卫风·氓》: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释义】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不稂不莠】
【来源】《诗经·小雅·大田》:
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释义】意思是禾苗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辗转反侧】
【来源】《诗经·周南·关雎》: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释义】辗转:翻来覆去;反侧:反复。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一日三秋】
【来源】《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日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释义】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
【绰绰有余】
【来源】《诗经·小雅·角弓》:
此令兄弟,绰绰有余;
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释义】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小心翼翼】
【来源】《诗经·大雅·大明》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释义】翼翼:恭敬谨慎样子。原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后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鸠占鹊巢】
【来源】《诗经·召南·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释义】诗经中,此句用以描写男方建成家室,迎娶夫人之意。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耿耿于怀】
【来源】《诗经·邶风·柏舟》: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释义】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
【进退维谷】
【来源】《诗经·大雅·桑柔》: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释义】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天作之合】
【来源】 《诗经·大雅·大明》: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释义】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
【信誓旦旦】
【来源】《诗经·卫风·氓》: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释义】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耳提面命】
【来源】《诗经·大雅·抑》: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释义】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
【兢兢业业】
【来源】《诗经·大雅·云汉》: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释义】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爱莫能助】
【来源】《诗经·大雅·烝民》:
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释义】爱:同情;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投桃报李】
【来源】《诗经·大雅·抑》: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释义】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人言可畏】
【来源】《诗经·郑风·将仲子》: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释义】言:指流言蜚语;畏:怕。意思是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新婚燕尔】
【来源】《诗经·邶风·谷风》:
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释义】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空谷足音】
【来源】《诗经·小雅·白驹》 :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释义】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忧心忡忡】
【来源】《诗经·召南·草虫》: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释义】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
【巧舌如簧】
【来源】《诗经·小雅·巧言》: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释义】意思是舌头灵巧,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螓首蛾眉】
【来源】《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释义】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毕恭毕敬】
【来源】《诗经·小雅·小弁》: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释义】形容十分恭敬有礼貌;有时含讽刺意味,形容伪善的态度和谄媚的丑态。
【遇人不淑】
【来源】出自《诗经·王风·中谷有蓷》:
有女仳离,条其啸矣。
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释义】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天高地厚】
【来源】《诗经·小雅·正月》: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释义】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浅浅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你真的了解成语吗?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1、习用的古语。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当以奇异自强;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复不宜生涩求异。"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凡作倔强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当引用成语。"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不节烈( 中国 称不守节作"失节",不烈却并无成语,所以只能合称他"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2、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清·任泰学 《质疑·经义》:"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或是当时成语。"赵树理《金字》:"我想了一阵,想出个模棱两可的成语来,写了"有口皆碑"四个大字。 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来源: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吴下阿蒙"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四字习语:在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还有三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等,一直到十三字,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组成:绝大部分是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由来: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可以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个字,所以就成了成语。
语法结构:主谓式成语: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愚公移山、万象更新;
联合主谓式成语: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草长莺飞、莺歌燕舞;
联合动宾式成语: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批郤导窾、焚膏继晷、提心吊胆、破釜沉舟、指桑骂槐、买椟还珠;
联合名词式成语: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成语: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成语:逍遥法外、问道于盲;青出于蓝、爱不释手、心乱如麻、重于泰山;
并列式成语:千山万水、画蛇添足、喜怒哀乐、吹拉弹唱、琴棋书画;
偏正式成语: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间可加"的"字);
承接式成语:见异思迁、先斩后奏;
因果式成语:水滴石穿、水落石出;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因为成语有多种意义,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种类:专有名词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处。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科学术语: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谚语: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像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像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勉强可以的。
歇后语: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2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忧心忡忡是什么意思(塞翁失马忧心忡忡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