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宝王论

更新:08-19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念佛“六信”

信自者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信他者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信因者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信事者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印光法师文钞:念佛三昧摸象记

文出《印光法师文钞》,了余法师原稿,略为笔削。以佛学丛报检错数句,故录原文。

岁在丙午(1906年),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闲法师,讲《弥陀疏钞》于关傍。予遂效匡衡凿壁故事,于关壁开一小窦。不离当处,常参讲筵。从兹念佛,愈觉亲切。佛号一举,妄念全消。透体清凉,中怀悦豫。直同甘露灌顶,醍醐沃心。其为乐也,莫能喻焉。

一日,有客诣关而问曰:“念佛一法,吾已修持二十余年。于生信发愿修行,非不真切。而业深障重,终未能到一心不乱境界。窥吾根性,只合带业往生。虽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冀。其能得之法,与所得之相,师其为我言之。”

予曰:“三昧境相,唯证方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既未证,焉能宣说。”

客固请不已。予曰:“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到此则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语其用,如旭日之,圆明朗照。语其体,犹皓月之西落,清净寂灭。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无挂无碍,自在自如。论其利益,现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

又问:“人于日用,普应诸缘。何能触目菩提,头头是道乎?”

答:“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万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万境。若了心体本空,何妨该罗万象。须知万象如幻,生灭唯是一心。诸缘无缚,本自解脱。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心境一如,有何挂碍。不见华严事事无碍法界。所谓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复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以故器界毛尘,云台宝网。咸宣性海,悉演真乘。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觅一毛头许不是道者,亦不可得。则法法头头,无非大寂灭场。心心念念,悉契萨婆若海。唯心妙境,唯境妙心。离四句,绝百非,绝待圆融,何可得而思议也哉。”

上来所说,如盲摸象。虽未离象,恐非全象。笔以记之,以质诸亲见之者。

——《印光法师文钞》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问:请师父开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净界法师答:念佛三昧得看他有没有理观。如果他没有理观,念佛三昧那可能就是事修,可能就是一种禅定。如果你今天没有理观,那就是纯粹的禅定。

真如三昧是有理观的,那是定中有慧的。定中有慧那个定,它不容易破坏。如果你只是通过"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你没有理观,这种完全纯禅定创造出来的三昧,它很容易破坏的。你事情一多、工作一忙,你没有时间念佛,它就破坏了,它很脆弱的。或者有人跟你吵一架,你去念佛,你就不好念了。

所以,没有理观的人,你晚年必须要很小心保护你的善根。因为你的善根很脆弱,你的心完全靠禅定专注来摄心的。那如果有理观的人,就算别人跟你吵一架,你理观生起来,本来就没有这些吵不吵架的问题。你只要把心带回家,从一念心性的角度,这些都是如梦如幻的影像,你马上跟它脱离。

所以理观的智慧就是,它处理事情容易跳脱过去。你如果没有理观,临命终万一你儿子跟你哭一下,你怎么办?你女儿跟你哭一下,或者你想到什么事,你说我赶快提佛号,恐怕未必过得了关。有理观的人看事情,他会把心拉到一种最安全的地方来看。

今天所有的事情,你说它很严重它就很严重,你认为它本来就没有它本来就是没有,这个本来就是"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所以佛陀今天就告诉我们一个安全的位置,就是说,人生要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它对你是最有利的:就是安住一念心性。你不站在这个角度,你只能落入因缘所生法,那就不好处理了。

【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宝王论】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快马加鞭的意思;快马加鞭的意思是 下一篇:念佛治病;念佛治病最新大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