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萃」王锡义 | 侍母记
xuan"teng"teng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王锡义,男,1956年7月生,汉族,大学学历,万荣县青谷村人。1982年2月工作,1983年3党,先后在万荣县乡镇、运城地委组织部、河津工作,2016年从河津退休。
文学天地
侍母记
王锡义
入冬了,天气骤然冷了许多,老家北屋偌大的房子空荡荡的,四处寒气逼人。我在城里住向阳的小屋,睡前脱衣服都有点受不了,何况睡在冰冷土炕上八十多岁的老母亲。
父亲在世的时候,一直和母亲住在老家,不肯到城里来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熟悉老屋的一切,我也不十分强求,顺也是孝。好在父亲九十多岁了,身体还硬朗,和母亲自己做饭自己吃,亲自打蜂 窝煤,冬天能管了炉子,我回家探望,屋子里总是暖烘烘的。眼下不同了,前年快入冬的时候,父亲忽然病倒,在河津停了三个多月,住了三次医院,病情时好时坏,春节都是在医院度过的,终因年事已高,回天乏力,他离开了我们。父亲走以后,母亲一个人生活难以自理,早年她患有骨质增生,膝盖都变形了,两腿疼痛不能打弯,走路离不开拐棍,一只手无法端东西,做不了饭。我和妻想让她换一下环境,接来河津住,她不情愿。这半年多来,全是二弟、三弟他们轮换着侍候。
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千真万确。去年九月份,二弟因为几年前一起经济纠纷引发的事情,突然被县里叫去了。如同晴天霹雳!全家老小还没有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凭空又来了这么一下,年迈孤苦的母亲怎么承受得了?我只好不断地往家里跑,宽慰惊魂失魄的苦命母亲。这不,冬天来临了,老妈怎么办?我和妻商量以后,收拾好母亲住的房间,就把老母亲接来河津了。
一日三餐
母亲也有到河津过冬的打算,小包大包地收拾停当。小包里装着她每日要按时服用的三种药物:得高宁、脉通、曲克芦丁,专治她的高血压和预防脑动脉硬化。还有两样东西值得一提,一样是窄窄的长条纸牌,她一个人的时候自娱自乐。另一样是寸来长的小耳勺,装在一个空了的药瓶里,我拿在手中端详着,母亲说她从巷里捡来的,掏耳朵好使。我笑笑没有说话,心里有点儿自责。大包里装满了她换洗的衬衫衬裤,棉衣棉裤,鼓鼓囊囊的。母亲还要搬上她平时盖的被子,我劝她说什么都准备好了,只要人去就行。再说车里已塞满了苹果,有点放不下。母亲执意要带,说新被子盖着不务实,不如旧的贴身。我当然明白她的本意,没有再坚持己见。
新到一个地方,不习惯是正常的。母亲不认为这是她的家,总像走亲戚那样客居着,屋中的物件轻易不动,很知趣地躲在她住的房间内,除了头一天刚来时和孩子们吃了一顿饭,以后再也叫不到场。我劝过母亲,在饭桌上吃饭热闹,菜也多,再说你不上桌吃饭,外人不明就里,会误认为我们不孝顺。她的理由也充分,说牙不好,咬不动生菜,人老了,吃得慢,不想耽误大家。说到孝顺不孝顺,她坚信没人笑话,责怪我想多了。我劝不动她,只好将儿子以前用过的书桌权当饭桌,搬进她的卧室,供她一日三餐享用。母亲在老家的生活习惯是,早上五六点起床,七点左右吃第一顿饭。我和妻就更早地起来,先冲好鸡蛋,少少泡一块凉馍,这便是她的早餐。中午饭和晚饭她随我们,做啥吃啥,从来不说想吃什么。母亲牙床萎缩,连早年间镶的排牙也松动易掉,晚上不敢戴着睡觉,生怕掉下来咽进肚里。仅剩的两颗真牙也摇摇欲坠,一碰就钻心的疼。她每顿饭只能把汤、菜、馍混在一起,囫囵着吃。鉴于此,妻就专门蒸一盆热菜,有豆腐、青菜、萝卜之类,另外再碎碎地切一盘生菜,以芹菜、韭菜、青辣椒居多。饺子皮厚她咬不动,妻就改做蒸饺。以前包蒸饺多用烫面,面糙,发黑,不容易擀薄,口感有点硬。妻用温水和面,皮儿擀得薄,馅儿切得碎,入锅蒸十五分钟即可,出笼后跟小白兔似的,个个饱满,憨态可掬。这样的蒸饺白里透青,鲜味十足,软硬也正合适,拿在手里刚好不破,再浇上蒜汁,母亲一顿能吃五个。妻还有一样绝活叫炖豆腐,先在炒瓢里把葱丝、辣椒面、调料熬成汤汁,再倒入筷子头大小的豆腐块,文火慢煮十几分钟后,底汤已经无多,红油浮在,不是很辣,闻着很香,吃着入味。这种做法料真味正,不加香精,纯粹是家里的味道,母亲也喜欢这道家常菜。妻做饭不怕麻烦,一顿饭做好几样主食,做米饭必有馒头,包饺子也包蒸饺。米饭是儿女的,饺子是孙儿的,蒸饺是母亲的,馒头是我的。母亲说,俊芳做饭干净、细致、味道好。
说来真是惭愧,我六十多岁了,还是头一回这么专心地侍奉老母。父亲在世的时候,我也经常回家看望二老,都是他们在侍候我,给我端洗脸水,插电褥子,招呼吃,招呼喝。我很享受来自父母的关爱,他们也都高兴,乐此不疲。当时心安理得,感觉没有什么,如今父亲不在了,曾经变成了回忆,才体会出父母之爱是多么的珍贵。母亲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该是我“跪乳返哺”的时候了。我每天凌晨六点左右起床,先倒掉母亲的尿桶,然后洗手、端饭、洗碗,如是者三,晚上十一点左右再把洗刷干净的尿桶送回母亲卧室,这就是我一天的主要日常生活。
母亲不肯麻烦我,更别说麻烦儿媳了。她不让我洗她的衬衣,自己用茶杯接水倒入脸盆搓洗。我嗔她太累,她笑着说,她一天坐得闷的,这总是个事干。她洗脚时不让我在跟前,却用不惯指甲剪,埋怨不如老家的大剪刀好使。我就坐到跟前,戴上花镜,把她的脚揽在怀里,凝神屏气地给她剪指甲,开始时她还难为情,脚不由自主地往回缩,我握住不松手,后来慢慢也习惯了。从此以后,隔上半个月,我就端盆热水给母亲洗一回脚。我给她说,记得有一次回家,父亲正坐在南厦圪台上洗脚剪指甲,我当时感觉父亲比我强,腰还能弯下去。母亲说,“你爸在的时候眼睛也不行,都是我给他剪哩。”一句话说得我心里难受,我从来没有给父亲剪过一回指甲。有一次我给母亲买药,她拿出一个药盒,让照着买两盒回来,我一看是肤轻松软膏,就问她哪儿不舒服?我知道上年纪的人一般都会莫名其妙地浑身发痒。但母亲不说,让我只管买就是了。买药回来的路上,我心里不是滋味,亲亲的儿子,母亲也有难言之隐,我兄弟三个,如果再有一个姐姐或者妹妹该多好啊!
晨昏定省
母亲住在我这里不如老家随意,整天闷在屋里不出来,我劝她到外面坐一坐,说说话,她也只是喝药的时候才出来倒一次水,其余时间不到客厅来。我心里急呀!就不时地跑进去看她一眼,一会儿剥一根香蕉,一会儿递几颗桔子,再不就送一把冰糖,总之不让她一个人寂寞。十多年前,我岳父冬天在河津待的时候,妻说过一件令我记忆深刻的事:一天深夜,她无意中看见老爸坐在那儿啃吃剩的干馍块,顿时泪水淹心,内疚得不行,从此买许多的小零食放在父亲的床头。岳父并非饥饿,是人老了睡不着觉,咬一咬打发时间。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照样学样,早早地给母亲跟前堆满了各种她喜欢吃的小食品。三弟知道母亲爱吃村里烤的那种干馍,时不时地送来几袋,晚上母亲就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我临睡前总要到她床边坐一会儿,她就递一根给我,盐多有味,越咬越香,还真的好吃。我已经退休了,哪儿也不想去,就在家陪伴母亲,日子就这样打发着。
母亲初来那会儿,有自己的苦楚,她不说我也知道是二弟的事。她不想和人说话,常常一个人发呆,吃饭时忧虑,晚上睡不着觉。年迈人忧心儿子,食不甘味,夜不安寝,情何以堪?我除了劝慰她多往好处想而外,尽量寻找别的话题打搅她,转移注意力。母亲也有自己的童年,我问她小时候的事情,她就滔滔不绝地回忆过往,说她在家里最小,全家人都惯着她,好吃的没断过;说她小时候也很“疯”,经常爬到隔壁人家的石头门坡上溜马子;说那年跑日本,她跟着外祖母躲进鸦儿沟,沟里的人嫌她哭,害怕引来鬼子,只得跟着外祖母又躲到别的地方。说到这儿,母亲长长地叹了口气,“过去的都是好年月!”她和我说得最多的还是外祖父、外祖母,还有父亲,全是她至亲的人。她忘不了外祖母一辈子为她含辛茹苦,忘不了外祖父信惯我兄弟三人,她伤心外祖父在世时没享过一天福,她后悔心情不好时总是得意老妈(土话,意抢白),她说父亲活了九十多岁好着哩,就是临终那晚想吃草莓,只吃了半个就再没有吃……听得我泪流满面。母亲说,外祖母病危那会儿她哭着喊:“妈,你就能丢下我么?”外祖母断断续续地说:“你有你三个娃哩!”母亲给我说这些话时,语气是平和的,我却在悲痛中想起我的父亲,他病重时拉住我的手说:“我殁了,你妈一个人不行,做不了饭,你们要把你妈招呼好!”如今父亲不在了,只有母亲了,儿子就是母亲的靠山,肩上有沉沉的重担,再重再累都不能让父亲担心,让祖母失望。
去年的时候,很感动网上的一篇文章,就记住了其中的几句话:做父母的没有不想为孩子做点什么的。孝敬父母,除了帮助父母外,还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爱你。我和妻就是这样想的。看见母亲整天愁眉不展,枯坐在那里,妻就想出一个办法来,把买来的一大堆韭菜摊到她面前,还递过一把剪刀,让择过之后顺根再剪一下,她专心致志地照着去做。慢慢的,母亲就找到许多的切入点,会事先把剥好的蒜放入小袋里,把剥好的葱放入大袋中,看见有买来的、豆角之类也都仔细择干净,悄悄地放到灶台上。后来家里的小院也归入母亲的管辖范围,不论刮风下雨,总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从小脊背肯痒,都是外祖母给我挠,都四十多岁了,只要睡在外祖母身边,她就记得我小时候,要给我挠脊背。母亲初来那会儿总闷闷不乐,我把这个办法活用过来,她欣然,用双手给我挠,拉得长长的,一下是一下,不轻也不重。母亲的手是温热的,从背部划过的感觉真舒服!自从我和妻发明了这两样专治苦闷的“民间验方”以后,母亲不再萎靡,好像变了一个人,她可能觉得她不是拖累,对我们还有帮助,生活慢慢也充实了。
母亲心思细腻。去年冬天,我看眼病需要在太原住一晚,临走前她嘱咐把尿桶提回来,次日,妻起了大早去给她倒尿桶,她已经挪着倒掉了,而且洗刷干净。母亲心小,爱熬煎,这由不得人,她经常说她是支着受哩!她有点儿便秘,三天不上茅房就忧心忡忡,服药通便后又欢喜地第一时间告知我,跟小孩似的。她有怯病的心理,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还没有开诊,她先开始哆嗦。就因为这些,我总是为母亲担忧。往日,她住在村里,我晚上一想到她正孤独地一个人在屋里坐着,心就焦躁不安。现在好了,母亲和我住在一起,她就在一墙之隔的房间里,虽然母子之间也不是总有话要说,但我想看她随时都能去看,她有什么事我就在跟前,心里是踏实的。过去人们以“君安民安”形容好的社会形态,我把“母安子安”作为我家庭的追求。
天伦乐事
母亲不爱看电视,一看就头晕,晚上没事,便一个人坐在床边码纸牌。我去坐一会儿,她停了手中的牌和我说话,还问我不出去打打麻将什么的。我告诉她,打麻将要和熟人在一起才痛快,我打牌心态不行,牌不兴容易急躁,怕外人笑话。母亲笑着说,“你和你奶像,你奶就是输的场数多了,停好一向不再码牌。”我从小跟着外祖母长大,记得冬天的晚上,她常常引着我去别人家码牌,夜深了便睡在那儿,等天明了直接上学校。有时也在家里码牌,五六个人围一圈坐炕上,点两盏煤油灯,一码就是一晚上。我睡在旁边,第二天起来两个鼻孔都熏黑了。外祖母去世二十年了,母亲总和我忆及往事,这是一种母女情怀。母亲一个人码牌的时候,我就觉得心酸,有意问她纸牌如何码,她便主动教我认牌。纸牌不比麻将,字和图案都很分明,一眼就能认出来,但打法差不多,都是饼、万、棍(麻将称条)成一幅,再配一对筋(麻将称将)。我终于弄明白后就陪她码牌,她当然高兴。只是每一次码的工夫都不长就喊停,说时候不早了,催我去歇息。
母亲在河津这段日子,儿女媳婿、兄弟弟媳、侄儿侄女们不时地前来探望。都是自家人,不用买贵重的礼物,带来的鸡蛋、炖肉、油糕、烤馍等家常食物,都是母亲能咬动和喜欢吃的。也知道她便秘,一串香蕉是不会少的。母亲看见亲人是开心的,也是安心的,只要孩子们来,哪怕匆匆说几句话,总能给她宽慰。
转眼间进入腊月,母亲的生日到了。早上起来,我把冲好的蛋汤端到她跟前说:“妈,您今天生日哩!”母亲猛醒似地应了一声:“啊?呀呀.......”后面还想说什么话却咽了回去。我不能再在她跟前站立了,忍泪退了出来。前年的时候也是在这里,我和妻给她过了一个简单的生日,那时父亲还在,尽管在病中,但气氛是有的。而今母亲孤苦一人,又整天为二弟的事熬煎,她想说什么我心里明白。我在心中祈求上苍:我妈过了今天就满八十四周岁了,即便有不顺心也该过去了,愿苍天保佑我母亲,日子快快好起来吧!整整一上午妻都在厨房忙碌着,她做了六个菜,三凉三热,一荤五素,更是手擀了一碗长寿面,卧了一个荷包蛋。吃饭的时候,总算把“老寿星”又请回大饭桌来了,本来应该由我先给母亲挑几穗长寿面,表达添福增寿的吉祥意思,她却说满满的一碗饭吃不了,先给我挑了一筷子。我只好给她碗里舀了几勺香肠和炖豆腐,以表我心。
过年了,自然增添些喜气。孙辈们携重孙辈们都来家给母亲拜年,二弟的小孙孙五岁了,进门先爬在地上给老奶磕头,母亲笑得合不上嘴。我的孙儿上六年级,已经懂事了,用胳膊围住老奶,偎依在一起。最逗人的莫过于我的小外孙女,一句“新年快乐,红包拿来!”逗乐了全家人。这个时候母亲是忙碌的,她打开裹着的手帕,一张一张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母亲有两个未出嫁的孙女,有七个重孙儿、重孙女,过年时节得花小一千元,母亲说她高兴。
去年腊月下旬,二弟的事情有些眉目了,母亲也习惯了眼前的日子。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小外孙女给母亲增添了不少欢乐。她两周岁不到,天生聪明,学说话教一遍就会,而且能用对地方。我早晨带她出门,迎着朝阳,她开口就说,“太阳公公笑眯眯”,我和她从街上回来,刚进大门,她又说“我们终于回来了!”你看,都会使用词语造句了。小外孙女自带天趣,常发惊人之语,午饭后我躺在沙发上小憩,她拿一片餐巾纸放在我身上抚平,小嘴念念有词,“爷爷盖好被子,小心感冒了!”一次吃饭的时候,说到她姑姑的女儿去上海上学,就逗着问她,将来也去上海吧?她说不去。又问她,那去北京吧?她还说不去。再问她,“那你想去哪儿呀?”她回答“去姥姥家!”她幼小的心灵里一定认为,姥姥家才是最好的。她活泼可爱,一来家里就去推母亲房间的门,童音拉得长长的,稚嫩天真地喊:“老奶,我来了!”母亲闻声起身,忍俊不禁地笑,给娃又是拿葡萄干,又是取小酥饼。童颜鹤发,老少相宜,俨然一幅盛世喜乐图!有一天太阳正红,我让小孙女去叫老奶晒太阳,第二天不用再叮嘱了,孩子主动就去喊,还是那长长的稚嫩童声,“老奶,快起来,跟我一起去晒太阳!”从此,只要外孙女来家,只要外面有太阳,母亲都会和外孙女一老一小走出房门,来到院子里。小孩子萌萌哒,一举一动都是可爱,母亲瞅着眼前聪明活泼的重孙女,眼睛里充满着爱意。
“游”必同行
过去在村里常听人说一句话,人老惜儿。意思是说,人岁数大了,心里只有亲人,会更加疼惜儿女。对于普通人,这话是有道理的,我就有切身的感受。母亲在河津这段日子,我一般不出门,有时出去和熟人吃顿饭,一时半会回不来,她就坐立不安,打电话催问。为此,我常常“动辄愁肺腑”,在感动中纠结着,怎么才能让母亲少操心呢?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的做法是“游”必同行。这样一来,母亲安心,我也放心,还真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去年冬天,村里过事的比较多,我载着母亲回去过三四趟,车上就我和她两个人,谈家里的事,说村里的人,我不寂寞,她不孤单,感觉很好。正月里有一次回到村里,碰巧遇见邻家婶子,硬拽母亲去她家里坐坐,母亲说她停在河津不认得人,像体面囚犯一样哪儿都不能去,晚上睡在床上把巷里人都想遍了。婶子就催她赶紧回来,母亲有点难为情(是我觉得气侯不稳定不让她回去),说等天气暖和就回来了。返回河津的路上,母亲给我说,村里的谁八十多了,一个人吃一个人住,活受哩!谁和谁又被送进敬老院了。我有些不解,她们不是都有儿女么?母亲才说,没人管的老婆她女儿瘫痪了,另外两个人倒是都有儿子,但外出打工去了,媳妇在家要照顾孙子,还要务弄果树,不是不想招呼,是没法招呼,真是一家不知一家的难。我在心里想,现实就是这样的,无奈事太多了,用心去应对,应该是积极的态度。
母亲平时也有她自己的心愿,只是不轻意吐露,这就需要做儿子的多动些心思。临猗的翟庄有我一位姨,和母亲是姑舅姊妹。去冬有一天,母亲说:“你姨在家不知冷不冷?”我明白是母亲想念姨了,第二天就和她去看姨。她很兴奋,早早地换上新衣服,这是她一辈子养成的习惯。老姐妹见面自然亲切,也极具喜感,姨耳背总爱打岔,母亲需高声说话才能交流,逗得我们笑声不止。姨被表妹接到县城了,吃得好,住得也暖和。返回的路上,母亲欢欣地说,“你姨好着哩!”我在西安还有一位娘(婶娘,从小叫娘惯了),和她同岁,也经常念叨,我便联系堂兄弟,打开手机视频,让她们如面,两个八十六岁的耄耋老人互相问候,互道珍重,我在一旁浮想联翩,母亲常给我说,我刚出生那会儿没有奶,人生的第一口奶水就是娘喂我的。
母亲总爱操心,外祖母和父亲的周年到了,她都要事先提醒我,耽怕误过了,于是我便和她一趟一趟地驱车回村,烧纸祭奠。有一回在路上她给我说,“你弟兄仨的生日我都记着哩,你离的远叮咛的少,他俩个,到时候我都会煮十个鸡蛋送过去,不为别的,就是叫他们都记得各人的生日。”我问母亲现在还送么?她说早不送了,他们都记住了。今年三月,二弟终于要回来了,我和三弟、侄儿们前去迎接,母亲嘱咐了许多,按照她的“旨意”,我们买了鞭炮驱赶晦气。按理说她在家里等着就好,但她怎按捺得住?执意一同前往。二弟见我的第一句话就说,“我一天就熬煎咱妈哩。”我难受的不能言语,用头摆给他看,停在不远处的车上正坐着母亲,车门开着,母亲正朝这边张望。二弟急步走过去,俯在母亲身上抱头痛哭。母亲事后说,那天是高兴的日子,原本不想哭,可是一见人就不对劲了。二弟坐进车里,拉住母亲的手,哭得说不成话,好一阵才缓过劲。母子终于团圆了,硬塞在母亲胸前的那一疙瘩,总算掏出来了。
冬去春来,草木萌生,正是一年好时节。三月三十一日这一天,我陪母亲去补牙,时间尚早,就提出去黄河滩转一转,她欣然。黄河滩位于石坝东侧,远岸杨柳依依,近处桃花灼灼,风景很美。刚好又逢周日,踏青赏花的人很多,有夫妻同游的,有携儿女拍照的,还有一群一群的学生们在黄的菜花、白的梨花、粉的桃花间穿行嬉戏。我扶着母亲慢慢地走着,徜徉在这花的世界,走到繁盛处,也不忘给母亲拍几段视频。母亲拄着拐杖从花间走来,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十多年来,我和孩子们带着父母去过一些地方,远的去过北京、西安、洛阳、晋中王家大院,近处到过永济、解州、韩城、万荣后土祠,积累了八个小时的影像资料,父亲九十岁那年还制作了《我的父亲母亲》专题片。当时拍摄这些视频,只是好玩、开心,如今父亲不在了,便觉出它的珍贵。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亲情留影,是我想念亲人的心灵慰籍。回想起来,我每年都陪父母来黄河滩,而且都在三月下旬前后,当时并非刻意去做,反正到这个时间点了,就想陪父母来一次。去年以前我都是和父母来,有时也带上儿子、孙儿,一家人其乐融融。今年我是顺便来的,只有我和母亲,走在以前的老路上,母亲竟然还认得眼前这一片桃林,瞅着不远处的土堰沉默不语,那是前年她和父亲合影拍照的地方。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待,我珍惜眼前这美好的时光和宜人的景象,小心翼翼地扶着母亲走向桃花深处。
我尽我心
春节前夕,母亲说她要回村一趟,快过年了,家里不能没有年节的气氛,扫一扫院子,把祖宗的神符请出来,告慰先人在天之灵,保佑后辈儿孙。还一再咛嘱我们三家,该贴的对联一定要贴好。今岁不同往年,我明白母亲的用意,再艰难也要坚强。回想一年来,自从父亲去世后,有诸多的不顺,避之不及,挥之不去,如芒在背。但也有小小的安慰,在这一年中,我们陪伴着母亲共同度过了没有父亲的日子。面对此情此景,我给老家想了两副对联:
大门 横批 紫气东来(大门朝向东)
岁月忆峥嵘 诸事皆随流年去;
家山期锦绣 三春尽带好运来。
北房 横批 春暖意长
佳节思亲 泪别一载常入梦;
高堂事母 日奉三餐最怡情
这两副联语是我一年来的生活和心情写照。有同学好友“家山”的意思,我最初想的是“田园”,和后面的意思契合,但缺少引申意,与上联无照应,家山指家乡的山水,也隐喻自己的家庭。我写我心,期待着旭日,天人同春。
三月中旬,二弟已经回家了,我和母亲回去过一次。一路上,她给我说了许多她心里一直想说而没有说的话,她说她在河津这几个月,俊芳一天做三顿饭,照顾了小的,又照顾老的,过年还不忘给她买衣服,好得太太哩!她说这些年俊芳给她买了五身衣服,夏天的,冬天的,二八月的都有,有哪一个媳妇能这样?就是亲生女儿这么做也就尽了。又说到二弟的事,母亲说去年冬天她黑明熬煎哩,一吃饭就想起二弟,心口满地吃不下饭。她对我说:“为你兄弟的事,你把心操扎啦,也劳扎了。我说熬煎也不熬煎,有你,我胆是正的。”我安慰她,我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尽心尽力是应当的。母亲接住我的话茬又说,当老人的就盼孩子们合睦,你爸在世时就经常说,“三个娃没让人操过心”。母亲今天的这一番话是她的真心话,说明她心里高兴。我和二弟都六十多岁了,三弟也快六十岁了,六十年的兄弟情分,我仨没有争多嫌少,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吵过架,在这一点上是守孝道的。我自小随外祖母长大,和两个兄弟相处较少,总觉得有亏欠,在对待老人上,从来只当父母就生了我一个,没有想过和人分担,当然我的两个弟弟也都做得很好,这只是我家的一点经验之谈。不管怎么说,我们兄弟之间相亲相扶是真实的。我们这个大家庭,用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形容还说得过去。回家的路上,我见母亲心情不错,就半开玩笑问她一句,“妈,你知道我兄弟之间为什么这么好吗?”母亲一时不解,我说我有一位朋友,经常给我讲他父亲在世时说的一句话:“有今世兄弟,无来世弟兄。”母亲听明白了,笑笑说,你遇见了一位好朋友!
清明节到了,我和母亲一同回村里。除了上坟,还陪着母亲做了几件有意义的事情。我有一位小叔,只比六岁,是父亲的叔伯兄弟,父亲在世时很关照他这个小兄弟,两家走得很近,母亲让我提上礼物去看望小叔。还有一位是早年间的邻居,如今住得远了,但交往没断。父亲在世时爱吃煎馍馍,他就隔三岔五地摊,不停地送来,母亲想去看望老邻居。我和母亲到他家时,正好他和婶都在,亲热得很,一左一右搀扶着母亲进屋,有说不完的话。叔说他比父亲小十岁,今天八十三了,他五七年结婚时是父亲当的伴郎,他忘不了十三年前父亲教他学锣鼓的情形,说得泪眼婆娑,婶坐在一旁始终拉着母亲的手。我被眼前的一幕感动着,用手机拍下了视频。叔家的房屋老旧,但井井有条,院心种着两畦菜,有葱、韭莱、芫荽,旁边还栽了一丛喜凤莲。菜地刚浇过水,湿湿的,菜和花都长得很精神。
看过了两位叔叔,母亲说天气热了想剪头发。理发师傅先给洗头,我想亲自来洗。我也是第一次给母亲洗头,她弯不下腰,我用手撩水先浇湿头发,再抹上洗发液开始揉搓。想起母亲给我挠脊背的情形,问她头皮痒么?母亲说有点痒,我就慢慢地揉,轻轻地搓,想把病菌揉搓掉。给母亲洗头时,忽然发现她坐在凳子上是这么瘦小,泡沫下面的白头发这么多,鼻子里有酸酸的感觉。理发师是个哑巴,很认真地给母亲剪着头发,我问他多少钱?他伸出一只手,五元,我递给他一张十元的,母亲挡住没让找钱。出得门来,母亲对我说,他是个恓惶人,凭下苦挣钱,不容易!
去冬以来,母亲在河津停了五个月,把她急的,想在村里住一段时间,我遵从她的意愿,有兄弟、弟媳在跟前,无需挂牵。
我前天回河津时正刮着风,满院的落叶,拿起扫帚时,感觉院里空空的,有些许惆怅。随后我就释然了,母亲在老家,老家的路就永远都在。什么时候想回家,几十分钟的事。
有人把孝敬父母分为四层境界,孝敬父母之身,孝敬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愿,孝敬父母之慧。我这是在第几层呢?其实孝敬老人没有止境,永远都在路上,以赤子之心事母,我还要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 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号:8913480
图文编辑:闫 红
号:yanhong6033
小说投稿:3295584939@
散文投稿:3118633192@
诗歌投稿:3474682901@
我们
三年级下全册四字词语解释附造句、拓展积累
三下全册四字词语整理
第一单元
2《燕子》
(1)【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光彩鲜艳耀目。例句:三月,大地迎来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3《荷花》
(1)【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例句:雪花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像是精灵们在为冬天献上最美的舞蹈。
积累补充
①AABC式词语:炯炯有神、依依不舍、津津有味、比比皆是
②AABB式词语:挨挨挤挤、安安稳稳、浩浩荡荡、兢兢业业
4※《昆虫备忘录》
(1)【严丝合缝】缝隙密合。也形容衔接得非常紧凑。【例句】这个书柜没有一个钉子,却连接得严丝合缝,工匠的手艺真是太高超了!
积累补充
①AABB式词语:顺顺溜溜、顺顺当当、正正好好、稳稳当当
②表示动作缓慢的AA式词语:款款、缓缓、徐徐、慢慢、冉冉、渐渐
第二单元
6《陶罐和铁罐》
(1)【相提并论】将不同情况或性质的人或事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对待。例句:两国的策略虽如出一辙,但它们的力量却不可相提并论。
(2)【翻来覆去】覆:翻。躺在床上来回翻转身体。多指睡不着觉。形容多次重复,变化无常。例句:她在床上翻来覆去,等待着难以入眠的夜渐渐消逝。
7《鹿腿与鹿角》
(1)【精美别致】精致美好,新奇,跟寻常不同。例句:生日的时候,琳琳送我一枚精美别致的胸针。
(2)【没精打采】采:精神,神色。形容精神不振。例句:工作高效的状态是远离没精打采,保持精神抖擞。
(3)【灰心丧气】灰心:心寂静不动像死灰一样。丧气:意气沮丧。形容因遭受失败、挫折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颓丧。例句:即使别人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也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日积月累
①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学步:学习走路的姿势。比喻仿效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本领。例句:他的行为无异于邯郸学步,引来一片嘲笑声。
② 【滥竽充数】芋:形状像笙的古乐器。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例句:南郭先生本事不济,却又偏偏要滥竽充数。
③ 【掩耳盗铃】盗:偷。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例句: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④ 【自相矛盾】矛:长矛。盾:盾牌。比喻言行不一或互相抵触。例句:骗子的谎言总是自相矛盾的,只要细心,就能发现破绽。
⑤ 【刻舟求剑】求:寻找。比喻拘泥成法而不讲实际。例句:刻舟求剑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赢得未来。
⑥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例句:这件雕塑品非常完美,加上边框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⑦ 【杞人忧天】杞:古国名,在今河南杞县。忧天,担心天会塌下来。比喻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例句: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情就杞人忧天,这样只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
⑧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例句:我们应该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不要做井底之蛙。
⑨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例句:黑暗中,他听到了杯子撞击的声音,不禁杯弓蛇影起来。
第三单元
10《纸的发明》
(1)【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很多,学问深广博大。例句:这位学者学富五车,他的博学多才令人叹服。
积累补充
①形容博学的成语: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才贯二酉、学贯中西、才高八斗、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出口成章、满腹经纶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名扬中外】名声在中国和外国都有传扬。形容名声极大。例句:徐悲鸿是一位名扬中外的画家,以画骏马最为有名。
(2)【形态各异】形状、样子各不相同。例句:元宵节花灯力求形态各异,避免千篇一律。
日积月累
【文房四宝】笔、墨、纸(专指宣纸、书画纸)、砚的总称。中国独特的传统书写与绘画文具。广义的文房四宝还包括为书画服务的相关用具,如国画颜料、书画印泥等。
【笔墨纸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笔:指毛笔,用兽毛制作而成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墨:书写、绘画的色料。纸: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这里主要指宣纸。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指弹琴、下棋、写字、绘画,四者皆为文人学士之雅事,故常四字并提。
【琴棋书画】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奔棋(指下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
【中医四诊】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即:望、闻、问、切;也称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闻间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闻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第四单元
13《花钟》
【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奇异艳丽。例句:在繁花似锦的春日里,那些花朵争奇斗艳,互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14《蜜蜂》
【准确无误】正确,没有差错。例句:数据都必须仔细核对,保证引用内容准确无误。
积累补充
AABB式词语:确确实实、安安稳稳、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第五单元
16《宇宙的另一边》
(1)【气喘吁吁】吁吁:喘气的声音。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例句:当你爬上那座高山时,一定会气喘吁吁,但到达顶部的喜悦会让你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积累补充
ABCC式词语:气喘吁吁、气息奄奄、气势汹汹、含情脉脉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1)【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例句:大熊猫拿着嫩竹叶,吃得津津有味。
积累补充
ABAB式拟声词:丁零丁零、哗啦哗啦、滴答滴答、咕咚咕咚、轰隆轰隆
18《童年的水墨画》
(1)【清清爽爽】清洁凉爽。例句:清清爽爽的雨后,整个城市焕然一新,街道上弥漫着清新的味道。
19《剃头大师》
(1)【夺门而逃】摆脱阻拦,冲出门逃走。例句:面对同侪的奚落,他忍无可忍,泪流满面地夺门而出。
(2)【耿耿于怀】忘不掉,不能忘怀,老是在心里面牵萦着。例句:对于过去的误会,他始终耿耿于怀,无法释怀。
积累补充
AABC式成语:丝丝入扣、朗朗上口、济济一堂、历历在目
20《肥皂泡》
(1)【光影零乱】指光影闪烁,非常好看。例句:我们走进那个幽暗的房间,只见光影零乱地跳动在墙上。
第七单元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词语拓展
AABB式词语:噼噼啪啪、千千万万、密密麻麻、密密层层
层层叠叠、熙熙攘攘、零零星星
AABC式词语:翩翩起舞、比比皆是、历历在目、津津有味、
欣欣向荣、炯炯有神
23《海底世界》
(1)【窃窃私语】窃窃:声音低细的样子。偷偷地或在背地里小声交谈。例句:宁静的夜晚里,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积累补充
形容说话的AABC式成语:夸夸其谈、滔滔不绝、振振有词、侃侃而谈、喋喋不休、娓娓动听、念念有词
24《火烧云》
(1)【一模一样】相貌一样。形容样子完全相同。例句:欣欣说她昨天做作业到很晚,果然,她的黑眼圈跟国宝熊猫是一模一样的。
(2)【恍恍惚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例句:夜晚的灯光下,他恍恍惚惚地想着心事,全然没有注意路上的行人。
日积月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意思是敌人来了派将士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例句: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从容应对才会有个好结果。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例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冒险尝试,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意思是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例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不要轻易相信传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近朱砂易染成红色,靠近墨就会变黑。比喻人常常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习性。例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难怪小华的姐姐成了出色的画家,原来是她身边的人都很有艺术才华。
第八单元
26※《方帽子店》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一般,形容人聚集得很多。例句:节日的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大吃一惊】形容很惊讶的样子。例句:我大吃一惊,慌慌张张地跑上楼。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样式或方式。例句:儿童乐园里的3玩具各式各样,真是好玩极了!
积累补充
形容人多的成语:人山人海、人千人万、人来人往、宾客如云、宾客盈门
27《漏》
(1)【翻山越岭】翻越过一座又一座山岭。形容长途跋涉的艰辛。例句:翻山越岭的道路上,我们不仅征服了自然,更在内心深处找到了坚定的信念。
(2)【走南闯北】形容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例句:走南闯北,历经波折,成长之路有坎坷也有喜悦,成就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3)【晕头转向】形容事情太忙或环境、话题生疏而使人不知所措。例句:忙得晕头转向,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一团浆糊,思维已经停滞不前了。
(4)【安安稳稳】平静;安定。例句:在这个世界的一隅,他过上了安安稳稳的日子,享受着生命中的简单和纯粹。
28※《枣核》
(1)【善罢甘休】善:好好地。罢:停止,了结。甘:情愿,乐意。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例句:不把事情弄明白,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2)【大摇大摆】走路时故意把身体摇来摆去。形容一副高傲的形态。例句:大白鹅高傲地挺着它那长长的脖子,大摇大摆地走着。
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20
一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的颜色
春天来了。
小鸭子走出家门,一眼看到了一片蓝天,它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春天是蓝色的。”
小山羊走出羊圈,一眼就看到了许多小草,它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春天是绿色的。”
小蜜蜂飞到花园,一眼看到了一树桃花,它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春天是粉色的。”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看到了好多鲜花,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春天是五颜六色的。”
1. 结合短文填量词。
一( )蓝天 一( )桃花
2. 找一找,连一连。
小鸭子 小山羊 小蜜蜂
粉色 蓝色 绿色
3. 你觉得春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一年级答案:
1. 片 树
2. 小鸭子——蓝色 小山羊——绿色 小蜜蜂——粉色
3. 示例:我觉得春天是彩色的。因为春天到了,彩色的花儿都开了。
二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未来的交通工具
我希望未来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太阳能汽车。它不仅可以像普通汽车一样在地上跑,像船一样在水面航行,还能像飞机一样上天飞行。
太阳能汽车有一个太阳能接收器。这个接收器可以收集足够的能量供汽车使用。
在陆地上驾驶太阳能汽车与驾驶普通汽车没什么区别,但只要拉动一下操zòng( )杆,它的轮子就会缩进去,然后降下两个气囊,充入气体,这样它就可以在水面上航行了。如果按下个特别的按niǔ( ),它背上的两个折叠机yì( )就会展开,轻轻松松飞上蓝天。
使用太阳能汽车既能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又能节约能源,还特别方便呢!
1.查字典,写出短文中用拼音代替的汉字。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在作者眼中,未来的交通工具不是以太阳能为能源的。( )
(2)太阳能汽车的气囊降下来,就可以飞上天了。( )
(3)作者希望未来的太阳能汽车可以在地上跑,在水中航行,还能在天上飞。( )
3.它可以像普通汽车一样在地上跑,像船一样在水面航行,能像飞机一样上天飞行。(用画线字造句)。
4. 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呢?发挥想象说一说。
二年级答案:
1.纵 钮 翼
2.(1)×(2)×(3)√
3.教室不仅宽敞,还整洁明亮。
4.略
三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陈景润的故事(节选)
陈景润叔叔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这天早晨陈景润叔叔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叔叔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中午,他觉得肚子有点儿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叔叔根本没听见,还是角落里静静地看书呢。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
1.仿写词语。
认认真真(AABB式):
不知不觉(ABAC式):
2.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写一句:
3.第3自然段是主要是对陈景润的(A.动作 B.心理)描写,可以看出陈景润。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属于(A.动作 B.心理)描写,说明了陈景瑞。
4.读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陈景润经常晚上在图书馆读书到天亮。
B.陈景润是一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
C.陈景润能够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是因为他非常刻苦。
5.热爱读书是所有成功者共有的品质,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人士读书的故事?
三年级答案:
1.安安静静 平平安安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2.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
示例:过年家里来了不少客人,忙的我一会儿倒水,一会儿拿水果,一会儿又开电视的!
3.A 读书时全神贯注,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B 他聚精会神地读书,没有发现是天黑了
4.A
5.示例:凿壁偷光;鲁迅嚼辣椒驱寒
四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星光灿烂的一个夏夜,我和伙伴又在河沿上数星星玩。那阵子,由于天旱,晒了一天的麦叶都有点耷拉着脑袋了。我多么盼望我们家的庄稼长得壮啊!我就请伙伴在河堤上扒了一个口子,把河水引进了我家的麦田。
可是,就在我撅屁股垒引水道时,背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还没等我回头看是咋回事,屁股已重重挨了一巴掌,我有点委屈地说:“妈妈,我是给咱家的麦田灌水哩!”
“快把口子给我堵上!”母亲愠(yùn)怒地说,“咱家的地在上面,河里的水不足,得先让下面的人家浇!”我只好一声不响地把口子堵上。母亲这才放心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母亲提来一壶水,赏给我们每人一碗甜水。在我们喝水的时候,母亲语重心长地说:“遇事不能先想着自己,你们这群孩子常常仰着脖子数星星,就不看看人家星星,你照着我,我照着他,大家都亮晶晶的,多么美丽啊!人啊,也该这样!”
望着我们这些喝水的孩子,母亲又说:“别呛着,呶,那水里可藏着星星哩。”我们好奇地瞧着碗里的水,果然,每人碗里的水面上都闪烁着星星。
1.给下列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河(dī tí) 星星(shǔ shù) 一(qiū chǒu)
2.“我多么盼望我们家的庄稼长得壮啊!”中的“盼”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与“盼望”一词意思相近的词是。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常——( ) 闪耀——( )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想到什么?
5.画线句子中母亲发现了什么哲理?
6.给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
四年级答案:
1.dī shǔ chǒu
2.P 希望
3.常常 闪烁
4.略
5.遇事不能先想着自己。
6.略
五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等你说谢谢
那天我经过一个度假村,见一大群人围着一辆高级轿车,个个伸长了脖子往里边张望。轿车旁边一位身着名牌西服的男人焦急地对大伙喊 :“你们谁帮我爬到车底拧一下螺丝啊?”
原来他的车油箱出了问题,从度假村游玩出来,漏出来的油已经淌到了车身外,这里离最近的加油站也有上百公里,难怪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身旁那个打扮妖艳的女子说:“看把你急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他赶紧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谁帮我拧紧,这钱就是他的了!”
我身旁的小伙子动了一下,却被他的同伴拉住了:“有钱人的话,信不得哟!”
这时只见一个孩子走了过去,说:“我来吧。”
操作很简单,小孩在那个男人指挥下不到一分钟就拧好了,爬出来后他就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那个男人,男人刚想把那张百元递给小孩子,却被那女人呵斥住了:“你还真打算给他100块呀?给他5块已经够多了。”
男人从女人手里接过零钱递给小孩子,小孩子摇了摇头。听到人群中的嘘声,男人又加了5块,小孩子还是摇头,男人有些生气了:“你嫌少?再嫌,这10块钱也不给你啦。”
“不,我没有嫌少,我的老师说,帮人是不要报酬的!”
男人蒙了:“那你怎么还不走?”
小孩子说:“我在等你跟我说谢谢!”
1.读句子填空。
(1)操作很简单,小孩在那人的指挥下不到一分钟就拧好了,爬出来后他就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那人。这个小男孩“期待”的是:
(2)“不,我没有嫌少,我的老师说,帮人是不要报酬的!”
男人蒙了:“那你怎么还不走?”
小孩说:“我在等你说谢谢!”
①男人感到“蒙了”是因为:
②小男孩说的话,应该用的语气。
2.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1)她热得
(2)他冷得
(3)得
3.读了这个故事,请分别谈谈自己对文中的男人、女人、小男孩的看法。
(1)对文中男人的看法:
(2)对文中女人的看法:
(3)对文中小男孩的看法:
五年级答案:
1.(1)那个男人的道谢。(2)①他不知道小孩要什么。②教育
2.略
3.(1)这男人太看重自己的身份了,拧个螺丝还要出钱让别人去拧。
(2)女人却以为钱是万能的,还让男人出钱去让人去拧,最后还只给了5块,说话不算话,难怪别人都说有钱人都不是好东西。
(3)小孩子很好,是个乐于帮助人的孩子,但是不要钱,只要一个尊重,一个谢谢。
六年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功的境界
上个世纪初,有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象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少年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那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
于是,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你现在非常的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你拉小提琴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就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种大智慧!”
老人的一番话,让少年恍然大悟。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少年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作调节生活获得快乐的一种活动。他做什么事情都变得从容冷静起来,不再刻意追求成功了。
20年后,这个少年成了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他就是影响世界进程的伟人:阿尔帕特·爱因斯坦。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沉吟片刻:
恍然大悟:
2.那位少年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师吗?说说文中的依据。
3.老琴师是怎样使那位少年放弃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师的梦想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短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六年级答案:
1.沉吟片刻:文中指老琴师听了少年拉的琴后沉思了一会说。
恍然大悟:文中指老人的一番话,让少年突然明白了。
2.文中的依据是: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3.“孩子,你现在非常的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到”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种大智慧!”
4.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刻意追求成功,只要从中获得快乐,就是成功的境界,就是一种大智慧。
【念念有词造句;念念有词造句造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