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目相视的意思【怒目相视的意思解释】

更新:08-19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唐山印记|唐山方言例谈:乌眼儿鸡

形容怒目相视的神态,唐山话多用“乌眼儿鸡”来形容。例如:“有话好好说,别跟乌眼儿鸡似的,见面儿就掐。”因之,好斗的人常被人称为“乌眼儿鸡”。

“乌眼儿鸡”是何种“鸡”呢?所谓“乌眼儿鸡”,据说也叫做“五眼儿鸡”。元· 张鸣善《水仙子·讥时》曲:“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这里说的“五眼鸡”喻指强悍之人。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你那状本儿如瓶注水,俺亲弟兄看成做了五眼鸡。”这里的“五眼鸡”喻指冤家对头。“五”为“乌”的借音字,可知,所谓“五眼鸡”,其实就是“乌眼鸡”。有人认为,“乌眼鸡”即是“乌鸡”。《红楼梦》第六十一回就提到了“黧鸡”,说看园子的人怕别人偷摘果子,“两眼就像黧鸡似的”。“黧鸡”是一种鸟,通体黑色,身短尾长,凶猛善斗。“黧”者,黑也,“乌”者,黑也,可见“黧鸡”即“乌鸡”。乌鸡的鸣叫非常引人入胜,甚强于普通公鸡的叫声,而且乌公鸡好斗性异常强烈,属于“公鸡中的战斗机”。

生活中作为滋补食用的乌鸡,有的并非通体乌黑,只是眼部周围是黑色的。称这种鸡为“乌眼儿鸡”才是名副其实的,但此鸡是否好斗,不得而知。

人们喜欢把那些逞强斗狠的人称为“乌眼儿鸡”,是说这种人往往拿斗鸡眼来怒视对手。《红楼梦》里就多处出现过“乌眼儿鸡”一词,摘举两例:

凤姐儿跳了进来,笑道:“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了。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第三十回)

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曹雪芹用“乌眼鸡”,来形容人与人吵架时,两不相让、怒目而视情态,形象逼真。

看人不顺眼,不用好眼珠儿瞅,唐山人常说“看人眼儿发黑”。例如:“他就是看我眼儿发黑,想方设法地要整我!”“眼儿发黑”就是乌鸡眼,长着“乌鸡眼”的,不就成了“乌眼儿鸡”了吗?

“乌眼儿鸡”一词,单用时是名词,比喻强悍好斗之人。如果前面加“像”后面加“似的”,多用于描摹人的情态,这又成了形容词了。

文章来源:公众号“老庄呔儿语聊吧”

不可“讳而近愚”

唐代诗人李贺很有才情,韩愈对他十分赏识,劝他考取功名。正当李贺准备赴长安考进士时,却有人放出流言:李贺的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与“进”同音,犯了当时“嫌名”的忌讳。正因这一缘故,李贺终身不举进士。

对此,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辩》:“父名晋,不举进士。若父名仁,子遂不得为人乎?”陈锡玄也说:“此讳而近愚者也。”

类似这样“讳而近愚”的现象,并非个例。范晔的父亲名“泰”,于是范晔不任“太子詹事”之职;吕希纯的父亲名“公著”,因而辞掉“著作郎”之任。这样的忌讳,现在看来迂腐可笑,但在当时,毕竟有社会风俗的外部压力。然而,对于为官从政之人,如果在工作中“讳而近愚”,那就另当别论了。

明代有一个郡守,与人交往时忌讳很多。他刚到任职之地,一个叫丁长孺的人来向他谒贺,因为“丁”字有“遭遇”之意,不吉利,郡守怒而不见。他的下属明白其中缘故,把名帖上的“丁”改为“千”,郡守才欣然出来相见。试想,如果为官者都像这样,把“吉利”与否奉为标准,识人用人还能有什么准头?但实际上,看八字、看面相、看风水等现象,时至今日仍未绝迹。

官位,是一些人忌讳最深、最多之处。一天,有客人登门拜访秦桧,大门的守卫说秦桧不在。因为“不在”有“死”的意思,客人怒道:“你怎能诅咒你们大人‘不在’,说‘出外去’就可以了啊!”守卫面露难色,答道:“我家大人宁死,也不肯说‘出外去’三个字的。”眼里只有官位,宁死不愿外调,秦桧的官欲可见一斑。

忌讳,有时也是谋取私利的工具。北宋时,宰相蔡京权势极大,对于自己的名讳十分在意。因此,各级官员皆避其名,如京东、京西改称畿左、畿右。时任太尉的薛昂,很善于对蔡京逢迎拍马,与宾客会饮时,谁说了“京”字,就举杯罚酒;平日里,家人不小心说了“京”字,他也怒目相视;如果他自己一时口误说了“京”字,就自己抽自己嘴巴,以示警戒。

上级有所忌讳,下级知所趋避,难免会降低工作效率、搅乱官场风气、腐蚀,危害不可谓不大。上文中的薛昂,尽管因“善于讳”而一时显贵,但时过境迁,他终究还是和蔡京一起落得遗臭万年之名。

还有一类“忌讳”,是给违法违纪的行为安上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头,以求掩人耳目。后唐明宗时期,僧家把酒称为“般若汤”,把鱼称为“水梭花”,把鸡称为“钻篱菜”,如此一来,破戒开荤就有了借口。这样的“巧言文过”今日也未绝迹,如“普通烟盒装中华”“矿泉水瓶灌茅台”之类。一旦事情败露,终究逃不过法纪的制裁,而且更加惹人痛恨嫌恶。

在封建时代,敢向风行于世的忌讳说“不”,需要非凡的勇气。北宋名臣杜衍,就是这样一位特立独行之士。杜衍认为:所讳在我而已,他人凭何干预?正因此,他在并州做官时,下官请教“家讳”,他说:“下官无所讳,惟讳取枉法赃。”

“忌讳”的能量是正还是负,取决于目的和动机。坚持理智和道义的“忌讳”,与源于迷信和私利的“忌讳”,性质天壤迥异,影响大不相同。“无所讳,惟讳取枉法赃”,这何尝不是为人处世、调和鼎鼐的良策?在是与非、义与利、名与实的问题上摆正态度,勇做公而忘私、刚正不阿、敢于任事之人,方能处理好“有讳与无讳”的关系,成就一番无愧于天地人心的事业。

【怒目相视的意思【怒目相视的意思解释】】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怒目圆睁的意思-负荆请罪的意思 下一篇:怕三怕四的意思(怕三怕四的意思是什么)